《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
推薦文章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六篇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xué)習(xí)和思考。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抖男ⅰ返淖x書筆記感觸,希望大家喜歡!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1
《二十四孝》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24位孝順父母的故事。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喝湯藥”和“棄官尋母”?!镀窚帯分饕v述了文帝以仁、孝之名的故事。他的母親病了三年,他常常忍不住看著自己的眼睛和衣服,這樣他的母親可以隨時使用它們。他先嘗了嘗母親喝的湯和藥,然后才讓她吃。在他執(zhí)政的24年里,他強調(diào)德治,提倡禮儀,使西漢非常繁榮。作為一個皇帝,漢文帝是如此的孝順。他怎么能不受人欽佩呢?他也讓我明白,無論一個人有多忙,無論他的事業(yè)有多重要,我們都不能忽視父母。不管你工作多忙,不管你走多遠,你都應(yīng)該關(guān)心你的父母,經(jīng)?;丶铱纯础F鋵?,父母并不想要太多,一聲呼喚溫暖,就足以撫慰他們孤獨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生母嫉妒,不得不再婚。五十年來,他的母親和兒子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朱壽昌當(dāng)官后,四處尋找母親。找到線索后,他放棄了官職去找他的母親。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他終于在陜西見到了母親。多么孝順的兒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個孝順的兒子嗎?”“當(dāng)然,但有時……”有時我會很沮喪。
《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2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孝是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多年的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萬古長青!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當(dāng)作故事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
聽著老師念《二十四孝》,我被里面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講的是閩子騫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兩個小兒子,于是在做棉衣時,給兩個小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卻給子騫用蘆花絮,后來父親知道了,說要休了子騫后母,而閩子騫因為看到后母和弟弟報在一起哭,不但冰釋前嫌,還跪求父親不要休后母。讀到這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起來,不說別人就說我吧,要是我是子騫,后母大冬天用蘆花絮給我做棉衣,當(dāng)父親要把他休了的時候,我在一旁拍手都來不及,怎會跪求父親不要休她呢?子騫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讓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沒一句怨言,還求父親不休后母,這是何等孝順啊!
我想:我們應(yīng)該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個人物學(xué)習(xí),就沖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百善孝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個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3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故事》。
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孝感動天的舜、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恒、還有百里負米的子路等等一些遠近聞名的孝子。
在他們當(dāng)中,有百姓;有皇帝;有縣令……不管他們是誰,是什么身份,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孝順父母。
其中,刻木事親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動。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丁蘭的人,父母雙亡,便刻了兩個木像,當(dāng)做活的父母供奉。一天,丁蘭外出時,張叔來借東西,丁蘭的妻子在向木像問卜后,得到“不借”的答案,便如實回答張叔,張叔大怒,對木像大罵,還打了木像,丁蘭發(fā)現(xiàn)后,去打了張叔,丁蘭被衙門逮捕了,他哭著對木像懺悔,木像竟流下了眼淚,官員向皇上奏明情況,還舉薦丁蘭為孝廉。
這本書讓我明白: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最重要的事都是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弊屛覀円黄鹱鲆粋€孝順父母的人吧!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4
今天在帶女兒出去玩的路上,有看到一面墻上描繪出了多個小圖,而圖一側(cè)的標(biāo)語是新二十四孝。
隨著公交車的速度,大致瀏覽了一下墻面的內(nèi)容,這讓我想起某天在網(wǎng)上看到的新二十四孝語錄,內(nèi)心感受便是:“孝,也需與時俱進?!?/p>
記得以前老師就有在群里給我們講過一次家庭聚餐中的事例,老師說聚餐時在教父親玩微信和炒股等,而且老師平時也時常有給我們透露過回家時與父母的一些聊天話題。
從老師的日常言行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大道理與說教,更沒有萬事開頭用一個“孝“字去概括,但老師的言行一直有讓我們感受到什么是孝,怎樣去做,才是給予父母真正需要的。
同理,在育兒的過程中,老師對孩子的愛也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且又極具力量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連接與我們的當(dāng)下,做的確實不好,很多時候?qū)Υ虑榈姆绞蕉际翘幱谝环N混亂的狀態(tài),而且抓住的總是一些淺層的大道理,在距離落實于言行上時,又總是存有偏頗。
那做事情的本身是否就真的有那么難呢?也并非如此,如新二十四孝中的內(nèi)容,有些就是一個知道與照做的過程,即簡單又容易實施,與個人經(jīng)濟、時間等沒有直接關(guān)系,與人自身的三觀有直接影響。
重溫新二十四孝的內(nèi)容,從簡短的話語中感受到了那股力量與深遠的影響,聯(lián)想到我們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做好自己“,在新二十四孝中便體現(xiàn)了一個承上啟下,自己如何做,做的怎樣,對一個家庭都有很大、很深遠的影響。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5
孝,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強調(diào)的一種,弟子規(guī)中,對待長輩的態(tài)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yīng)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了。
文中說,當(dāng)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后,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里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yōu)樽约翰傩模诩覄?wù)上替他們分擔(dān)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xiàn)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jié)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dāng)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xiàn)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干嗎要那么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6
你讀過《二十四孝》這本書嗎?這里講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這二十四個小故事寫的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東西,更值得我們?nèi)ビ眯娜ンw驗。
《孝感動天》這個故事讀后令我感觸很深,這個故事講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開創(chuàng)了中華道德文明。舜是一個品行兼優(yōu)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他的爸爸又是個雙目失明的人,繼母對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兒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補糧倉,后母想趁這個機會燒死他,舜在倉頂上看見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隨身帶的兩頂斗笠當(dāng)做翅膀,然后像鳥一樣往下跳,結(jié)果他輕輕地落在了地上,一點也沒受傷。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們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雖然他知道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地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過從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動了堯,最終促使堯把他選定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報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孝,更讓我們學(xué)會了在生活中要寬容,要大度?!鞍偕菩橄取?,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通過讀這些故事讓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并用好好學(xué)習(xí),用優(yōu)異的成績來報答他們。感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的讀書筆記感觸相關(guān)文章:
★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