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
推薦文章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五篇
《白說》是央視資深新聞人白巖松繼《幸福了嗎》《痛并快樂著》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言語中的心靈之路。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戆讕r松的白說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1
“眾生喧嘩的時代,我用嘴活著,也活在別人嘴里。顯然,話多是件危險的事,然而,沉默是件更危險的事…”與其說《白說》是一本演講集,它更像是一本自傳,拋開網(wǎng)絡上或真或假的“白巖松勵志語錄”,那些他對于自己演講的感悟,沒有華麗,沒有尖銳,不為取悅,也讓我更加走近了這個充滿魅力的新聞人。對于白巖松,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與我一樣,在記憶中僅存他和汪峰的長相相似的調(diào)侃,印象中他總是戴著一副方框眼鏡,搭配他那張方方正正的臉,總給人一種嚴肅認真的感覺,他作為中國一線新聞人、傳媒人、主持人,主持的諸多例如《東方時空》、《新聞1+1》、《新聞周刊》等新聞節(jié)目,格外慶幸自己看了他的書,他在《白說》的封面寫道,他既沒有開通微博也沒有微信,他只確定這本書中全是他所說的,但他并不會因此失去獲取信息的機會。
看完白巖松的書,慢慢覺得事物對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一方面被白巖松的個人魅力深深折服。對比汪涵,他也不曾開微博,主持人靠嘴吃飯,也活在別人的嘴里,這個時代,大家都是點贊之交,所以,他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與看法,也不會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微博中的名人明星或多或少為了討好粉絲都變成了所謂的女漢子、吃貨或是逗比。反正,汪涵和白巖松是主持界中兩顆最耀眼的星星。
《白說》中收錄的文章都是白巖松這些年在各大高校面對大學生做的演講,讀完我感觸最多的是讀書和幸福,書的前半部分寫的大都是白巖松到了四十幾歲對人生的感想,書的后半部分多是關于中國慈善機構、醫(yī)患者關系和名利場的討論,依白巖松的原話,有一部分人在吃飽了喝足了之后,開始思考另外一些問題,自然包括對社會和國家的思考。這大概屬于馬斯洛需求的最高層吧,白巖松書中對讀書寫了大量篇幅,不得不承認,我自己看書也帶著很強的功利心,總希望能從某一本書中獲得極為有用的人生道理,似乎那能治愈自己的人生一樣,想想多么可笑,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只怕會越來越迷茫吧。后來漸漸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閱讀后,發(fā)現(xiàn)所謂的名著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并不是因為它告訴給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而是在閱讀過程中作者筆下的細節(jié)描寫感動了我們,讓我們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覺得溫暖有趣。
我常常覺得自己三觀雖健全,卻不穩(wěn)定,時常被轟動我觸動我的人或事感動,不停的變更自己的思想,但有時候也有一種一根筋的執(zhí)著。但愿往后的日子我能漸漸改掉身上那些不好的習慣或性格,在某些所謂無用的事物中真正成長起來,健全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當我們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竟沒有可以支撐自己獨處時的興趣與愛好,是一件悲哀的事。想想覺得不無道理,我們整天只是抱著手機不停的刷屏,索性找點事來做吧。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2
白巖松的新著《白說》一書20__年9月剛出版,11月就第5次印刷,可見讀者之踴躍。我一貫喜好收看央視的《新聞1+1 》,對白巖松的評論情有獨鐘。于是,買來《白說》,連續(xù)好多個晚上關在房間里,聚精會神地“聽”他與我“聊天”。
《白說》分五個章節(jié),收錄了白巖松近年來在不同場合的演講稿21篇,內(nèi)容論及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話題涉獵國家、社會與個人。作者既能與當代大學生聊“青春”,還敢到國家發(fā)改委去講“改革”;可以與市民說“民生”,更善于與同行談“傳媒”?!盎钪皇欠勤A即輸、得失不是非有即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進退不是非取即舍、真相不是非此即彼”等觀點新穎而獨到。分析精辟透徹,充滿辯證思維;論據(jù)充分而有力,論證睿智而真誠;侃侃而談,剖析深刻且不失平和;娓娓道來,語言詼諧而生動傳神。讀后,有的問題如醍醐灌頂,讓人茅塞頓開,有的問題如撥云見天,使我豁然開朗;有的話語能引起共鳴、鼓舞人心;有的見解能引人思考、發(fā)人深省;確實受益頗多。掩卷靜思,覺得作者最值得我敬佩的還是他的真心、真情和敢講真話的勇氣。
真心話不一定句句都是真理,但是,人人都講真心話,我們就會離真理越來越近。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愿講真心話、不敢講真心話、不能講真心話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熟人面前聊真話,生人面前講假話;私下聊天說真話,公開場合講假話;有時講真話,有時說假話;還有一些官話、套話、空話、“正確”的廢話,俯拾皆是。究其原因,有的是為了“生存”,有的是為了“官位”;有的是教育的缺憾,有的是文化的掣肘;歸根朔源還是價值觀的扭曲使然。
經(jīng)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洗禮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深入展開,特別是大力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講誠信、說真話、干實事的風氣漸漸興盛起來。過去那種“自我批評兜圈子、批評別人繞彎子”的現(xiàn)象,得到了初步扭轉;做老實人、講真心話、干實在事,正在成為絕大多數(shù)人心中認同并努力遵循的重要準則。
講真話不僅需要自身的正氣和膽識,而且還需要具有判別真假的眼光和能力。如今,在網(wǎng)絡與現(xiàn)實兩個世界里,真話與假話并存,真理與“忽悠”同行。不少同志并不是存心作假,而是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較弱。面對所謂的“心靈雞湯”、“養(yǎng)身之道”、“娛樂八卦”、“奇聞趣事”、“內(nèi)部消息”“權威評論”等五花八門、鋪天蓋地、無孔不入的小道信息,有的由于無知而偏聽偏信,有的出于好奇而轉來轉去。這種自覺或不自覺的傳播,不僅會造成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以假亂真的輿論“霧霾”,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久而久之,也會對個人的品質(zhì)修養(yǎng)、價值取向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說話、聊天,包括書面交流,是人們相互交往的必要渠道,講真話、誠信聊,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價值取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價值目標的必由之路。每一個人都應該反對和抵制弄虛作假,做誠實守信的公民。
講真話、守誠信,在工作中是一個重要原則問題。任何假話、“忽悠”、不誠信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引發(fā)生產(chǎn)事故或影響企業(yè)的經(jīng)營效益。我們必須在工作中明確講真話、守誠信的責任。堅決反對弄虛作假、大力倡導誠信敬業(yè)。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負責,一級對一級負責,個人對集體負責,企業(yè)為用戶負責,人人對社會負責。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踐行自己的誠信諾言。
“八小時”以外也要講真話、守誠信,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在家庭里面對親人講真話、守誠信,在父母面前做勇于擔當、言行一致的好孩子;在子女面前做說話算話、言傳身教的好家長;在兄弟姐妹面前做心懷坦蕩、友好相處的好同胞。在社會交往中講誠信,做個好公民;購物時講誠信,做個好顧客;開車時守交規(guī),做個好司機;旅游時講文明,做個好游客;看影視講秩序,做個好觀眾……總之,希望別人不說假話,自己首先不說,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都要做到。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要把講真話、守誠信作為重要前提。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3
讀到這個標題,有沒有覺得白巖松這部作品中其實都是“大道理”的感覺。字還是那些字,大道理還是那些大道理,但是,到了白巖松手里就是另一種感覺。
當下我們被太多的成功學包圍,我們這個時期的人,都太過去熱衷成功學,從而導致了一種畸形的判斷標準。只有成功,別人才會高看你,只有成功你才會有地位,只有成功你的人生才是成功。在我們都想去成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中國老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__”。這句話我們也能夠看出,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會沮喪、就會消沉、意志就會削弱、自信心就會喪失。這樣的標準要不得。
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贏得了全世界,你也贏不了死亡的這個結果。面對死亡這么大的一個失敗,你該怎么辦?
成功固然好,失敗也沒關系。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一個沒有經(jīng)歷過失敗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的人就像一個純凈的玻璃球,有一點磨損,在別人眼里就會失去光彩奪目的本來。高處不勝寒,越成功,站的越高,摔下來就會摔的越狠。如果我們經(jīng)歷過挫折經(jīng)歷過失敗,再次摔下來的時候,疼痛感就會大大減弱。
一個人有一個不成功的一生是失敗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和失敗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4
這兩天在看白巖松的《白說》,頗有些感觸。這種強烈的感覺促使我突然想寫點什么。《白說》這本書聽其名大概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內(nèi)容,也就是白巖松對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來不太愛好此類書籍,在我看來,人生百態(tài),各有其不同,成功和人生軌跡是不能復制的。但是我很好奇從一個新聞人眼中看社會和世界是怎么樣的。
此時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這說明這本書給了我收獲和共鳴。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沒有這種在書中偶遇知音的驚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張愛玲筆下所寫:“原來你也在這里”。就像在鋪滿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轉身看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姑娘。這種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開始認同讀一本好書就如談一場戀愛的觀點了,期間有與作者心靈之通,有意見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爭吵,不能轉身離開,一陣反思過后仍然愛不釋手。
白巖松在書中談到他的讀書之道時,我差點淚流滿面。他說你以為讀過了,其實是錯過了。我想想自己錯過的確實值得可惜。大學四年,我很多時間都是跑圖書館,借閱過很多書籍,歷史類,哲學類,心理類,文學類等等。但是至今讓我想重新想借閱和翻看的是田余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如果說我是因為愛好歷史所以愛此書,那就錯了。與此書的相遇說來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學老師布置作業(yè),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錯過,但是我雖然曾與它相遇,卻沒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遺憾。當時把看《東晉門閥政治》當成一項任務,我愛上它是在喧鬧的候車室等火車的時候,當我看到作者筆下的東晉門閥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時,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穿越了,當時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還會如此著迷此書。看過太多歷史類的書籍,很少有這種覺得歷史是個很有趣的東西的感覺,大多數(shù)人對歷史總是過于敬畏,所以寫出來的作品總是覺得離現(xiàn)實很遙遠。歷史確實是個遙遠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遙遠的概念寫出昨天的感覺,這才是還原歷史最好的方法吧!當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當我讀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我都覺得黃仁宇先生必定是個很有趣的人。其實我沒有接觸過作者,我之所以讀出我所認為的作者的性格,不過是因為他的作品確實有趣,確實讓我喜歡。當然這也和個人的文學底蘊以及史學背景有很大的關聯(lián)。作為大家或者資深的研究者,也許他們在我們看來枯燥的史學中發(fā)現(xiàn)了樂趣,然后幫助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我們現(xiàn)在所閱讀的都是他們在原始史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們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數(shù)人都會,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連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謝我大一的專業(yè)老師,是她讓我知道陳寅恪,錢穆,顧頡剛,翦伯贊,黃仁宇……這些人的作品有驚人之處,當然驚人之處是我閱讀后得出的結論。經(jīng)過廣泛閱讀之后,我發(fā)現(xiàn)讀什么樣的和讀誰的書太重要了。一本好書讀完后就像和戀人分別,其間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體會和領悟。
有的時候,我們不帶任何目的的去閱讀也許會收獲更多。僅僅只是喜歡,所以愿意在喧鬧的環(huán)境中如饑似渴的閱讀。正如白巖松所說:閱讀也要講究隨緣和惜緣的,別功利,別強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慢慢成為你的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現(xiàn)在社會大多流行成功學,所以我也用成功學來抒發(fā)下感概吧!我認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枯燥感過出趣味感,學者的成功是把多數(shù)人認為的枯燥寫出趣味感但不對事實進行扭曲。讀一本好書時,也許你會淚流滿面,也許你會哈哈大笑,拍手稱快。也許……
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東晉門閥政治》重新看幾遍。雖然曾經(jīng)的年少無知讓我錯過它,但是再次相遇我會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價值。因為錯過,所以更加珍惜。好書原來看一遍是遠遠不夠的。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5
《白說》這本書里,每一篇文章之后,都有作者自己對于自己文字的讀后感,我覺得這樣挺好,最起碼對于自己說過的話進行梳理、整合和總結,未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呢!在看完《漂亮的失敗是另一種成功》這篇文章后,覺得特別感同身受。這么多年,經(jīng)歷了浮浮沉沉后,覺得自己在面對失敗與挫折后的心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想對我而言,與其去羨慕別人成功的結果,不如享受自己奔向“成功”的過程。雖然在很多人眼里,我是個loser,但是我十分清楚的回應自己的內(nèi)心,我其實是個心理十分強大的人。曾經(jīng)我對自己說過,我也在博客里提到過,我是一個觸底反彈特別厲害的人,只要我還有口氣在,我依舊會遵循自己的想法生活。在這個成功學泛濫的時代,每個人都夢想著成為像馬云一樣的人物,但是卻沒有馬云那樣的辛苦和機遇,人們追求的大多數(shù)是表面的成功,從來都是只在乎結果,卻忽視了過程的享受,甚至為了某種期待,人們開始不擇手段,這在我們身邊的例子還少嗎?
之前參加選調(diào)生同學的婚禮,一桌子好久不見的同學,或熟悉或陌生,但是看著他們年紀輕輕的都已經(jīng)在省里工作的那種感覺是很欣慰的,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高興,他們在聊著彼此的工作晉升,聊著省里面的人情世故,這個現(xiàn)在干到哪個職位了?那個爬到什么官職了?我在一邊靜靜的聽著,不時露出暖人的微笑,他們聊的起勁兒,我又不喜打擾,當然,也是打擾不著,畢竟距離我自己還有很遠的距離,他們聊著聊著,忘了是誰先注意到的我,然后說你現(xiàn)在怎么樣啊?我說挺好的,不愁吃,不愁穿,有工作忙,問我現(xiàn)在在哪呢?我詳細的說出自己的工作情況,眾人張大嘴巴一臉詫異,唯獨我自己泰然自若。我從來沒有跟誰去比較的想法,我總是覺得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背景不一樣,所以沒有必要放在一起比較。我跟他們說,你們聊你們的,我聽著就好,反正也聽不懂什么,大家都挺好不是嘛!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因為我確實聽不懂,哈哈,很多人曾經(jīng)對我說,你有點白瞎了知道嗎?開始的時候,包括一次次被半道頂下來的時候,我有怨過,有氣憤過,但這早已成為過去。慢慢的開始選擇接受。有時,我還會自嘲說自己拽了我這屆選調(diào)生的后腿,這純屬玩笑話。我不覺得自己失敗,反而覺得自己享受工作的過程,忙碌的工作之余,給自己放個假,出去玩玩挺好的。就連加班都被我享受得一塌糊涂也是醉了,畢竟人的想法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爬得再高也有恐懼的一天,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穩(wěn)當當?shù)男凶卟皇歉寐?再說失敗,誰沒有失敗過,誰沒有挫折過,難道遭遇了這些就不會行走了嗎?就自暴自棄了嗎?遇到困難就在想完了,我不行之類的想法。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每一次失敗都預示著下一個成功的開始不是嘛,那就奔著目標前進唄,有啥呀!
白巖松的白說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 白說讀書筆記
★ 白巖松美國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