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推薦文章
本書中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沉浮,我在沉浸之余又看到了穆斯林文化和玉文化厚重的一面。文中以韓子奇為線,把三代人的興衰榮辱串了起來,本書沒有特定的主角,因為每個人都是復雜的,多面的。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本書的敘事手法,以兩條線敘事最后回歸一體,其中的伏筆鋪墊處處可循,令人回味無窮。本書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被冰心先生稱為“一本奇書”,但卻也產生了巨大的爭議。
第一線
文中韓子奇一線,起伏最大。從年幼學藝到名震一方,韓子奇贏得了榮譽,人稱“玉王”,振興了從師傅手中繼承的奇珍齋。前半段寫了韓子奇與玉的不解之緣,突出了他對玉的癡狂,為下文埋下伏筆。后半段也是韓子奇這個人物爭議最大的一段。一方面韓拋妻棄子,攜寶玉遠赴英國避難,二是與胞妹冰玉在外日久生情,產生不倫之戀。人們總是為這所傳達的糟糕的三觀而進行抨擊、批評。特別是梁冰玉回國后,對自己的姐姐、韓子奇的結發(fā)妻子梁君壁的種種說辭,讓一些讀者把冰玉說成一無是處的“人渣”。我認為這些說法有些道理但又有些片面。
第二線
韓新月一線,最為純潔。也正是這純潔,使得很多讀者讀后產生“這也太瑪麗蘇了”的感嘆。我所看到的韓新月并不是毫無頭腦的傻白甜,她是一位有頭腦的新青年。一方面她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北大英文系。另一方面她也接受了新的思想,接受了自己老師楚雁潮的追求,盡管楚雁潮是一位漢人。楚老師和韓新月的愛情是悲慘的,但也正是這悲慘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可貴,我們也會對愛情產生另一種認識。
爭議
一些人認為本書傳達了錯誤的價值觀,但事實上,我認為他只是看到了本書的一方面。作者既然讓我們以上帝視角來讀,我們自然不能只站在個體的方面去思考。正是因為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才能使我們感受到韓子奇的矛盾心情,梁君壁的種種不易,梁冰玉的為愛癡狂,韓新月的不幸,楚雁潮的真情……
我承認本書在情節(jié)設計上有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比如梁冰玉跟隨韓子奇一同回國,她卻沒想到回國后要承擔與面對的種種,這很不符合邏輯,但瑕不掩瑜,本文很好的詮釋了愛情與理想,信仰與現(xiàn)實的矛盾,給人們的內心帶來種種震撼。
我認為文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與文章相碰撞、相結合,產生我們獨特的個人理解,而又對文章有所回應。我們應從文章整體上來把握,而不是分離人物情節(jié)。因為每個人的人格是多面的,復雜的,通過全面地分析他們,我們也才能感受到文學的獨特魅力。
有人說這是一本充斥著瑪麗蘇情結的言情小說,但卻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我認為那是他沒有看到本書背后對于穆斯林信仰、對玉文化種種突出渲染,我們可以感受到“穆斯林”的深層含義。
《穆斯林的葬禮》可能沒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同為茅盾文學獎的小說那樣,主題那么宏大,但作者語言的把握,情節(jié)設計的巧妙,也同樣讓我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獲得茅盾文學獎,也理所應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