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
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五篇
看著書中各路人物精彩的人生,讓自己好生感嘆了一把被自己荒廢的了時光,也驚異原來生活也可以是這個樣子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1
這個夏天,北京下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鴿子蛋大的冰雹從天而降,打了整個帝都一個措手不及,我和成哥被堵在了三里屯,心里一邊擔心雹子將擋風玻璃砸碎,一邊看著油表已經指向紅色害怕半路沒有油,我咒罵著這該死的天氣,咒罵這可惡的交通,成哥幽幽地說了一句,為什么都在指責別人的問題呢?這樣的天氣本來就不應該出門啊。
我一時語塞,那一天是8月7日,大冰和他的朋友們民謠演唱會的前一天。
回到家后已是凌晨三點,翻來覆去睡不著,將這本書的后半部分看完了,合上書后沒來由地,我想起了成哥的這句話。思量許久,我仿佛察覺到從前未曾明白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
大冰老師的這本書寫了十二個故事,讓我們看到那些可能無法體會的生活,承接上一本《乖,摸摸頭》,這本書依然寫得酣暢淋漓,他總說自己是野生作家,寫作手法隨性灑脫,又帶著不同于其他作者的肆意甚至是不羈,又有講故事的技巧,所謂的野生,是不按照套路出來,但無形中,這樣的風格,成為了屬于他的套路。
他是不愿意讓我稱呼他為老師的,記得我在麗江拿著錄音筆采訪時,他說我如果再叫他老師,他就要掀桌了。那一個下午我們聊了很多,桌子上有煙有茶,還有幾個大花卷和一片魷魚片,我們就著麗江的陽光邊吃邊聊,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他笑著說,看不到的就是假的,難道我們遇到的就不荒謬么。
大冰(就不叫老師了)書里的幾篇故事我應該是第一個讀者,他一直都在茶者茶社寫作,有時寫完就會叫我看,比如《一百萬個祝?!泛汀稇{什么》,他對寫作這件事格外鄭重,有時能夠寫十幾個小時,也會將之前寫過的幾萬字推翻重來,這是我親眼所見。我在看時他也會小心翼翼坐在一旁,我提的意見他也會認真斟酌,如果有誰質疑這份寫作的真誠,我肯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茶者里會經常出現(xiàn)大冰的讀者,他們大多都是學生,看過書后輾轉找到這里,坐下來喝杯茶,大冰有時寫作,也會坐過來閑聊幾句開開玩笑,有時我會目瞪口呆看著他們打鬧,人走后我問你們之前認識?他搖頭說不認識,我驚訝地說以為你會很客氣呢。大冰說客氣那是粉絲,我這是讀者,算是陌生的朋友咯。
有些事情做得多了會被人不理解,有些話說得多了會被認為是裝X。我在微博上經常能夠看到有人質疑,比如去了麗江不給簽名合影,比如在小屋說話多了會被請出去,比如總是冷眼相待說話不委婉等等等等,有時我甚至會想,一個人,一個寫作的人,到底還要扮演多少種角色,做好多少事情,才能滿足所有人對他的期待,到底是要對任何人恭恭敬敬,披上溫和禮貌的外表討別人歡心,還是只做自己雖然看似拽酷卻無比真實地面對周遭的一切。
你要虛假的噓寒問暖,還是要真實的個人本性,這是個問題。正如這本書(甚至之前的書)所遭受的爭議,我都在讀完后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8月8日,大冰和他的朋友們開了民謠在路上演唱會,我坐在第一排看著大冰穿著西裝一本正經地主持,他在演唱會開始時說,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這也是為什么我在一場民謠演唱會上穿著西裝的原因。
那幾日他得了重感冒我是知道的,發(fā)燒到渾身疼痛,嗓子說不出話,見到朋友讓他們離得遠些以免被傳染,我在臺下看著他一額頭的汗水,看著他引出一位位歌手,采訪加調侃,介紹他們的歌曲和故事,我信了他說的那句話,我愿意做一個墊腳石,讓這些歌手們被更多人所熟知。
那天在臺上的許多人都被大冰寫過,包括坐在臺上一臉傻笑的成哥,還有老謝、宋昭、大軍、趙雷、阿明、路平等等。有些我見過很多次,有些只有一兩面之緣,我從不覺得他們虛假,反而他們格外真實,他們就如同大冰筆下的那些故事,有著格外灑脫的一面,同樣也有不同于常人的平和。
大冰在書中的后記里寫得好,文學作品,終歸是與人性有關,發(fā)現(xiàn)人性、發(fā)掘人性、闡述人性……最終升華人性。我始終覺得,能夠自在生活,自在寫作,是文學作品中最能夠直接體現(xiàn)得兩個方面,無論從故事和構架而言,這本書雖然是之前的延續(xù),但卻保留這兩方面最重要的因素,這就是可貴的地方。
只是,我們都太自我了,每個人的認知都在有限的范圍之內,卻總是試圖用自己的局限去理解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我們又太緩慢了,當世界變換地如此急速時,我們卻依然不緊不慢地成長,我有時很焦急,想讓自己成長地更快一些,好跟上別人的腳步,好跟上這個世界的腳步,無奈生而為人的局限和自我的狹隘,我一直都猶如井底之蛙,正是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才對任何的文學作品或其他的藝術形式,抱有更多的寬容和近乎敬畏的尊重。
這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聽當事人講過,老謝跟我提過他在面對那些困境時不得已的面對和之后的善意,宋昭在小屋唱歌時用幾個段子將國外賣場的經歷講得無比精彩,路平和小南京的恩愛在朋友圈被視為夫妻典范,靳松在接受采訪時把游走過的許多地方都比做是家,一個個人都真實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是我們不自知,便認為他們是假的,是虛構的,是妄言的,你說,這是誰的錯?
文學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使得這些人變得好像離我們生活太遠,正如我們不理解什么是又朝九晚五又浪跡天涯的生活方式,我們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和以往的歷練去評斷我們不熟悉的生活,又帶著幾分自我的狹隘?我們用自己成長中的道理去衡量這個世界千萬變化的周遭,又有著幾分的公道和客觀?我說不好,也沒法說,因為我也同樣如此,在面對這樣不熟悉的生活時,我一開始也有各種的不理解。
因為這份不自知,我親自去探尋我不熟悉的領地,而后我才明白,我們都是如此渺小,在我們看來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始終不得志是社會的功利,善意無法接受是人心的浮躁,故事看得假是作者編造,雞湯不愛看是一無是處。我們用各種各樣別人的問題來解釋自己遇到的種種不甘和不順意,何時又想過,其實是我們成長得不夠好,或者成長得足夠好了。
當那些道理和故事無法慰藉你的內心,不是道理和故事錯了,而是你已經成長到不需要他們,道理不會變,故事也是真,他們沒有問題,只是你成熟了長大了,又為什么反過來責怪他們的一無是處?
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善良是一種天性,善良是一種選擇。選擇善意,即選擇天性,選擇光明。雖然人性在每個人身上的星輝閃光都只是剎那。
你從來不需要靠著別人的慰藉過日子,就像我們也從不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獲得滿足,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你選擇的你就去過,你沒有選擇的也別懷疑,大冰寫下的只是另外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他給予了另外一種可能,但可能不是必須,如果你非要覺得他在教唆什么,那么請你捫心自問,你是否直面過真實的自己。
真實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會永遠哄著你捧著你,正如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大冰喜歡旁人一樣,任何人都有陽光陰暗的一面,但別總是拿著陰謀論去揣度別人。有句話曾經是這樣說的,你是怎樣的人,你看到的就是怎樣的事。
我倒覺得這句話應該這么說:你現(xiàn)在是如何的人,你看到的就是怎樣的事,你以后成長為怎樣的人,過去的事也許都不是個事。
但請你明白,都是別人的問題,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話,再過幾年,或許你也會羞于開口。因為人越長大,你就會明白,別人沒有問題,出了問題的,只是我們自己。
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2
野生、陌生的作家大冰
2021年9月3日,小長假的第一天,我在7點左右早早起床。我知道,在同一時間段內,在這個國度,許多人會陸續(xù)被鬧鐘叫醒。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會打開電視機,等著看閱兵直播。然而,在簡單的洗漱后,我根本沒有打開電視,而是打開了一本書。一口氣讀到11點鐘左右,我邊啃邊跟老婆分享我的讀后感。我說大冰這書比我預想的更好,我讀的過程中想到了野夫。我老婆吃驚地回答:有那么好?
是的,我說的是大冰的新書——《阿彌陀佛么么噠》。
我是山東人,80后,出生、成長于魯西北的一個鄉(xiāng)村。這樣一個背景說下來,我說我是看著大冰的節(jié)目長大的,具有相同成長背景的人,大概是會心一笑吧。如今,山東衛(wèi)視在省級電視臺中的地位,大概是公認的低。前不久還看到朋友圈里盛傳一個諷刺山東村炮電視臺的帖子,說山東衛(wèi)視風格不改二十年,連廣告都是十幾年不變,有理有據(jù),不得不服。但在我走出山東讀大學前,山東衛(wèi)視給我提供了我主要的精神食糧,而大冰主持的節(jié)目,是那些年每周的固定守候。
如今,大學畢業(yè)都八年多了,山東衛(wèi)視甚至電視節(jié)目本身,我都已經不太關注。但大冰的名字還是通過各種渠道走進了我的視野。記不清是韓寒還是大鵬,曾經在微博上稱贊過大冰,我當時翻看了大冰的微博,看見了他的各種頭銜,還聽了他唱的兩首民謠,悠悠淡淡的,聽著很舒服。但之后繼續(xù)奔忙于現(xiàn)實生計,大冰也就成了我匆匆一瞥的風景。后來,聽老婆說,正在讀大學的小侄女正在追大冰的書,是那個大冰嗎?我老婆也是山東人,80后,自然也認識大冰。這一次,我才將大冰的書列入了閱讀計劃。
在讀書之前,我對大冰并沒有抱太高期待。主持人嘛,雖然是山東衛(wèi)視最出色的主持人,雖然我也聽過他的民謠,但還是把他設想成“文藝青年”的一個,寫的書無非是些不淡不咸、不痛不癢的感慨。
然而,這書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如此真實、如此血淋淋的撕開。故事講的是一個被病魔擊中的家庭,一個夭折的少年,一段痛徹的親情。第一個故事讀完、第二個、第三個,讀到中間時,我對我老婆說,大冰的書讓我想起了野夫。
這里必須說一下野夫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三年多以前,我偶然間接觸到野夫的文字,讀的是他的散文集《鄉(xiāng)關何處》,書我打開了就沒再放下,直到讀完。極少熬夜的我讀完后在凌晨在豆瓣寫了第一篇書評。野夫被我稱為散文圣手,成為我衡量當今活著的人寫散文的標尺。野夫的書中,也是一篇文章一個人物,人物的故事真實動人,文筆典雅雄勁,閱讀體驗十分暢快。
大冰的書,跟野夫的書比當然還有明顯的差距。然而,能讓我想起野夫,這本身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一是《阿彌陀佛么么噠》的結構也是一篇文章有一個中心人物,雖然故事不如野夫筆下的故事厚重,但也同樣真實鮮活;二是大冰的文筆毫不做作,雖不如野夫的古雅,但大冰筆下有自己的靈活幽默。我在想,大冰也是熱血漢子,與野夫類似。
大冰此書,一共12個故事,最后一個故事講的是與鷹的一段善緣。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野夫寫的球球外傳,講的他與一只小狗的故事。而且,大冰故事里的人物,與野夫筆下的那些人物,有著共同的精神特質——有自己傲然獨立的追求。這可能是我——一個自詡有獨立追求、可能被人腹誹裝13的人,欣賞這兩本書的深層原因吧。
大冰自稱野生作家,我想,他會野蠻成長。
利益可能相關聲明:本人所讀此書乃出版社所贈,以上所寫純屬個人觀感,僅供參考。
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3
讀完大冰第三本書也有很長時間了,看豆瓣好多觀眾的評價,突然就想些什么。好像這一批暢銷書在觀眾的筆下陣亡了不少,都沒有手下留情。
相比之下,我確實還是更喜歡他的第一本。三年來的三本書,最初是那些質樸的人質樸的事,甚至他們的故事和幸福就會一直這么質樸下去;到現(xiàn)在更多的記錄著一些“大”的人與事,用著動輒起段的流行文字方式,隱隱約約有一種讀網絡段子的感覺~~
有人說大冰不像最開始了,現(xiàn)在開始賣情懷賣雞湯賣故事裝逼浮夸了,可大冰就是野生的,吃過苦受過罪,他就是有故事有情懷也有那些能“裝”起來的往事。
我覺得呢,他講他的故事,你喜歡聽就聽,不喜歡聽洗洗耳朵忘掉就好。一邊很是不待見,一邊還念念不忘的數(shù)落,好吧,這也還說得過去,但還非得把別人的觀念掰過去,那就是你自己的不對了~~~
即使我說了我更喜歡上兩本,但必須承認,故事依舊是好故事,只是記錄風格變了,又多表達、多夾雜了些別的東西。有些觀眾就是要揪住這些多表達的東西,辯個是非對錯。然而,我只是去讀故事的,讀自己想讀的那部分。
然而,聽完故事感動震撼歸感動震撼,不管是開了一扇窗,還是澆了一身雞湯,可是故事就是人家的,不要硬往自己身上硬配置,否則會成為一種負擔。那些把大冰這本書貶的不留余地的觀眾們,大概正是想把故事中的一些什么配置給自己或者別人,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件件都通。文中有的是領悟而不是標桿,至于你悟多少怎么悟,希望量力而行。我能悟的也并不多,不喜勿噴。
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4
一百個人,心里有便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是一句用來說明,對于我們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下,對于事情的主觀判斷,無非對錯。所以,我極少在看書前看大家的閱讀評論,也不想在讀后強烈的要求別人去閱讀。讀書是一件與自己有關的事情,也因此習慣,讀了不少覺得作家是瘋了的書....
讀‘阿彌陀佛么么噠’之前,讀了‘乖,摸摸頭’,我個人很喜歡里面的故事。它們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其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所有才會有人覺得,這些故事是如此熟悉,甚至沒有出書的必要。
可是問題在于,作為讀者,我們有再多的故事,再精彩的人生,我們不能書寫。當你拿起筆去記錄甚至去創(chuàng)作一個故事時,便會有種對不起語文老師的感覺。所以我敬佩每一個能將故事有邏輯,有情感的表達出來的作家,他們的文字和自己產生了某種連接。
這兩本書,每一個故事讀完,有的是讓自己更感恩生活,有的是為他們感到高興,這樣就夠了??偛荒茉谝槐緯芯痛髲卮笪虻南朊靼琢巳松?,有共鳴就好,有感動就好。
我在一個陽光弱弱的周日午后,邊哭邊笑,讀完了這本書。
阿尼陀佛么么噠讀書心得體會5
看完了你給我推薦的阿彌陀佛,么么噠!本來第一時間應該寫篇讀后感給你的,但是我首先是摘用了其中的故事,轉給了我另外的朋友,另一位在成長迷途中困惑的人,也是我的一個親人,希望與其共勉!雖然不知道看官品后,自己的人生抉擇怎樣,但是非常感謝你推薦的故事集。為什么是“故事集”,因為人成長于社會組織內,都不是在夢想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嗎?而大冰就是用自己的三觀紀錄,分解,分享著我們沒有時間,沒有經歷去深度了解和反思的生存點滴!誠然,12個故事各個看上去都是很感人至深,有的更是蕩氣回腸,但是就像文中大冰說的,“請用我們的常識構建的底線,去發(fā)掘身邊的故事”,而這發(fā)掘和提煉的本領和心境卻正是我們需要不斷提高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更加豐滿,不是嗎?
------------------------------
一個孩子的心愿 -
善良是一種天性,善意是一種選擇。善意是人性中永恒的向陽面。選擇善意,即選擇天性,即選擇光明?;蛟S也是選擇一種永恒吧。。。雖然人性在每個人身上的星輝閃光都只是剎那。
一百萬個祝福 -
真有心送君一程,東西南北都順路。
真有心幫你一把,立時三刻當下今天。
又何必回頭改天。
人情世故的阻路柵欄無外乎這兩個詞:回頭,改天。
一回頭就是渺無音信,一改天就沒了下文。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任何一種長期單一模式的生活,都是在對自己的犯罪。
明知有多項選擇的權利卻不去主張,更是錯上加錯。
誰說你我沒有權利過上那種的生活,即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
生活豈是非黑即白這么簡單,如果真牛逼的話,別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也別動不動就說放棄,敢不敢去理智地平衡好你的生活?平衡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任何情況下,認真工作都是對自己最好的尊重。同時,一個認真工作的人自然會受到旁人的尊重!
人生是一場不斷校正方向的旅行,有人找到的方向是事業(yè),有人找到的是信仰,有人找到的是愛情。。。我們可以旅行,但不能沒有方向。
世界很大,有故事的人很多。每個有故事的人都有一個共性:他們有生活。你打算在人生中的那一天,理直氣壯的說出這句臺詞-我有故事,你有酒嗎?
我的王八蛋 -
人活一輩子,總會認識那么幾個王八蛋,和你說話不耐煩,和你吃飯不買單,給你打電話部分時候,去你家做客不換鞋,打開冰箱胡亂翻。。。在別人面前有素質有品味,唯獨在你面前沒皮沒臉。
但當你出事時,第一個沖上來維護你的,往往是這種王八蛋。
大家都是成年人,又不是沒體驗過常規(guī)的人生,心智又不是不健全。人嘛,只要不傷天害理,只要對得起自己,只要不是盲目的沖動,干什么不行?
經常聽人說:我喜歡的是。。。唉,我覺得哈,你喜歡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對這份喜歡。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去喜歡,是否有盡力去觸碰,是否有定力去堅守,是否有魄力去取舍,是否有權力去選擇。
喜歡就好好喜歡,別把執(zhí)著當認真,放棄當放下,隨意當隨緣。
還有一句:娑婆世界,日日黃粱,若真的喜歡,就別抗拒遺憾。
玩兒鯊魚的女人 -
小蕓豆是個“五毒具全”的女人:獨立的處事觀價值觀,獨立的判斷思辨能力,獨特的人格魅力,獨特的生活方式,以及很愛讀書!
憑什么 -
有人說,每一個擁有夢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可我總覺得,除了被尊重,人還需要自我尊重。真正的尊重,只屬于那些不怕碰撞,不怕跌倒,勇于靠近理想的人。
夢想不等于理想:光幻想光做夢不行動,叫夢想。敢于奔跑起來的夢想,才是理想。
若飲下這碗江湖黃蓮湯后,你依然自怨自艾。。。請一邊大嘴巴抽自己,一邊回答以下問題:
你慘,你有老謝慘嗎?
你坎坷,你有老謝坎坷嗎?
你起點低,你有老謝低嗎?
你資源少,你有老謝少嗎?
他風餐露宿出生入死流浪十年都未曾放棄過理想,你憑什么輕言放棄!
你憑什么張嘴閉嘴就迷茫?
你憑什么受點兒挫折就厭世?
你拼什么指著理想說遙遠?
你憑什么閉著眼睛說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
那些對尊嚴,勇氣,善意,理想的追求,憑什么他可以,你就不可以?
憑什么他可以有夢為馬,隨處可棲息,你我就不可以?
送你一只喵 -
。。。其實,對于我們這種孩子來說,自暴自棄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情,而挽救我們這種孩子的辦法其實很簡單-一點點溫情就足夠了,不是嗎?
周三的情書 -
每個孩子都應該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照顧好自己,這才是最基本的孝道,不是嗎?自己過的都不舒心,拿什么去孝順父母?
鈴鐺 -
世上沒有什么命中注定。所謂命中注定,都基于你過去和當下有意無意的選擇。選擇種善因,自得善果,果上又生因,因上又生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因果最大,但因果也是種選擇。其實不論出世入世,行事處世,只要心是定的,每種選擇都是命中注定的好因果。。。
也許是萬事萬物由心生由心造。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他所看到的就會是什么。
真實的人生本就瑣碎,如何去橋接,過渡,貫穿,看你自己的咯。
國人喜歡俯視,仰視,漠視,鄙視,唯難平視。就算視線中偶有善意,也難免附帶圍觀感,憐憫感。
小善緣 -
所謂朋友,不過是我在路上走著,遇到了你,大家點頭微笑,結伴一程。緣深緣淺,緣聚緣散,該分手時分手,該重逢時重逢。惜緣即可,不必攀緣,同路人而已!能不遠不近地彼此陪伴著,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后記 -
有人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植根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為什么起這么個奇怪的書名?因為有妖氣。戾氣即妖氣。這個時代的妖戾之甚,甚比PM2.5.懶得舉例子,不想虐心,莫來辯我,他身己身戾氣之乖張,你亦心知肚明。
有妖就除妖,除一點兒是一點兒,心不掃不凈。那如何除,如何掃呢?光指望大人先生們的良心發(fā)現(xiàn)嗎?哎呀我去,做夢去吧。。。廟堂有廟堂的令旗,江湖有江湖的道術。拋開令旗不提,竊以為,旮旯處尚需一張江湖鎮(zhèn)妖符。每個道人的符不同,我的這張叫:阿彌陀佛么么噠!
何為阿彌陀佛?
從佛學角度講,阿彌陀佛,是為無量佛。深廣誓愿諸緣具足,成就西方極樂凈土,是為極樂世界化身佛。諸經所贊,盡在彌陀。據(jù)說極樂世界與咱們的娑婆世界不同,沒有怨憎嗔癡貪,人與人之間平等和樂,人們活的心安理得。
從世俗角度說,自唐代以來,就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世人稱誦佛號,求生凈土,是一種向善,亦是一種求仁,是自度,亦是自度度人。世間諸般教門皆有這種導善的法門,或許,這是一種人類精神訴求的剛需吧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這句佛號的魅力所指,還涵指這樣四個字:帶業(yè)往生。不管你是不是好人,不管你曾經是什么人,不管你曾經是什么人,只要還肯相信美好,只要不混吃等死,破罐子破摔,都可以擁有一個平等的機會或出口。出口和機會多一點兒,戾氣就少一點兒,不是嗎?
何謂阿彌陀佛么么噠?
為何把如此嚴肅的佛號搞得這么不嚴肅呢?么么噠不是親一口的意思嗎?啊哈,我覺得哈,從去除宗教化的角度來說,阿彌陀佛么么噠是一種姿態(tài),也是一種心態(tài)。不是大愿大行大慈大悲,只是一份遞到你面前的小慈悲。它是一份祈愿或祝福,一份贊嘆或感慨。。。也是一聲HELLO,或一聲:你好嗎?又或者是一句:你還好嗎?
我非道德多么高大上的好人,不過是一個浪跡天涯的野孩子而已。但在我粗淺的價值觀認知中,始終相信:善良是種天性,善意是種選擇,選擇善意,就是選擇人性中的向陽面。雖善意如電,來即明,去則復冥。但再電光石火也要去選,不然你我習慣了黑暗,接受了黑暗,欣欣然于黑暗了怎么辦?
--------------------------
這是“我眼里”的“文眼”(為什么強調“我眼里”的,因為每個人對于真實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對于行為的表達也不同,這就是佛說,“眾生相”的原因)。我引用周濂的一篇文章的書名做一個陳述,-“站在高墻上看世界”
第一,善良,公正,正值,勇敢等所有正能量的詞是構建我們三觀的基石。也許,當下你會吃苦,因為你可能看上去“傻”,但是請相信上天是公平的,如果我們沒有具體的信仰,至少相信“因果”!
第二,“自由”是我們的層次目標。首先是財務自由,然后是精神自由!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但是應該是我們生活的目標,是可以量化的。
第三,“技能”是安生立命的手段。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才能夠實現(xiàn)任何我們的目標,哪怕渺小若蠶蟲,宏大如鯤鵬!沒有技能,就別舔個臉說理想了。
第四,“知道”并不等于“做到”。明代大儒-王陽明曾說過,知與行是人生一體兩面的事情,很多我們知道的事情,我們其實并做不到。我個人也慚愧于此,這其實是我們最需要修煉的!
第五,基于此,所以曾國藩與家書說囑,“精進” - 不在于一天做了多少功課,而是“恒”。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也是本書想要表達的吧!生活,本來就是一杯清水!
最后,我個人最喜歡本書的:
第一,“憑什么”
第二,“后記”
讓我,在引用后記一段話,作為我的讀后感的結尾,與君共勉:
------------------------
我非道德多么高大上的好人,不過是一個浪跡天涯的野孩子而已。但在我粗淺的價值觀認知中,始終相信:善良是種天性,善意是種選擇,選擇善意,就是選擇人性中的向陽面。雖善意如電,來即明,去則復冥。但再電光石火也要去選,不然你我習慣了黑暗,接受了黑暗,欣欣然于黑暗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