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久|自偷自拍亚洲首页av

  • <ul id="y0emu"></ul>
  •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范文

    | 教育漫話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范文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獲益頗多?!督逃挕肥且槐撅柡芾矶稚钊霚\出、生動感人的書。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漫話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1

      《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體育、德育和智育。

      體育,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藥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

      德育,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zhì)。而這些道德品質(zhì)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

      智育,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jù)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看了《教育漫話》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培養(yǎng)孩子生活上的好習慣可以為他們打下健康的基礎;調(diào)教孩子的精神世界讓孩子早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借用書上的一些具體方法幫助孩子沿著正確的軌跡健康成長。

      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2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專著——————《教育漫話》,這本書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所著,以“紳士教育”為主題,分為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識和技能教育三個部分。這本書所以稱為“漫話”,是因為總計217條,15萬字的這本小冊子,全部都是寫給一個人的信件整理而來的。洛克自己曾這樣寫道:“這些漫話,與其說是一篇公之于眾的論文,不如說是一段朋友之間的談話”。

      整本書都是洛克建議他的紳士朋友———愛德華·葛拉克,如何將兒子培養(yǎng)成為標準紳士———謙和明禮、舉止優(yōu)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勞,既熱愛知識,又能隨時握起槍桿為祖國而戰(zhàn)的英國紳士。書里的內(nèi)容是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師經(jīng)驗的結晶。整本書的文字隨意,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處處透著真誠,讀這本書放佛是與一位朋友在交流養(yǎng)育孩子的“私話”。打動人的,恰是這種“私話”特有的隨意和真誠。書中深入淺出的文字,處處透著教育的智慧。下面就談談給我啟發(fā)比較深的幾點和大家分享:

      首先,關于健康教育思想。

      “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是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的經(jīng)典名言。他認為“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便得到了別的東西,也是枉然。”因此,他認為應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學生體育提出一些比較具體要求: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藥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冷水,應與水接觸。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可當面臨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shù)大人會選擇后者?,F(xiàn)在的孩子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huán)境的漠視。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視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zhì)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因此,建議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智力的發(fā)展,更多的還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偶爾也陪陪孩子出去鍛煉,這對孩子有好處。我國實行的體育鍛煉大課間,就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的精神,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為先導,正是與洛克的思想相吻合,通過長期的鍛煉,學生們的身體素質(zhì)才能不斷提高。

      其次,關于品德思想。

      教育的主要任務乃是塑造一個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那里不僅僅是指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而是指整個精神品質(zhì)或人格的塑造。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qū)但丁說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在我們目前的子女教育中,重視知識和技能教育,卻忽視精神和人格的培養(yǎng),不惜代價地讓孩子去學一些文體技能,如鋼琴等,而不愿讓孩子去學一些有用的手藝,要孩子每次考試都得100分,并為此不讓孩子干任何別的事情,一發(fā)現(xiàn)問題,不是打罵就是不知所措如此等等。這些做法忘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明白生活的意義,對個人成長十分不利,究其原因,則是目前社會上金錢第一、過分注重功利的風氣惹得禍。那么,“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yǎng)。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那么幾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xiàn)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zhuǎn)化與進步的。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yǎng)紳士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zhì)。而這些“道德品質(zhì)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在我們周圍經(jīng)??梢钥吹揭恍└改笇⒆拥腻e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家長跑過來流著眼淚跟班主任說:“我們家孩子我管不住,罵也不是,打也不是,甚至和我們對打,實在沒有辦法,請你老師幫幫忙。”父母稍加管制或不給零花錢吧,甚至就發(fā)恐嚇短信威脅家長和老師。我們私下也開玩笑說:“奇葩學生的背后必然有奇葩家長。”那其實這樣的孩子就是從小太過放縱和溺愛的后果。真是“從小不管制,老大徒傷悲”。洛克認為應該在孩子“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于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后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yǎng)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zhuǎn)向,反而不利于習慣的培養(yǎng)。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yǎng)孩子德行的方法,比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

      其中有三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yǎng)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在他們面前樹立起你要他們做或要他們避免的事情的榜樣。父母要選擇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就像我們古代的故事“孟母三遷”一樣。首先父母要選擇或創(chuàng)造良好的、積極向上、充滿學習氛圍的一個環(huán)境或空間,讓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積極和樂觀的空氣,讓孩子在藍天下健康和茁壯地成長,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2、當對學生進行說理時,舉止應該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也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時學生的錯誤會讓老師生氣甚至失去理智,初為人師時,我也曾多次因為學生不聽話氣得對他們大聲呵斥,可老師的憤怒只會讓學生害怕或反感,他們會認為你的惱怒是對他們犯錯的一種報復,并不是為了幫助他們,因此這種失態(tài)的懲罰不能讓學生從內(nèi)心認識到他們的錯誤。那么今后當老師想發(fā)火時,最好想想:我發(fā)火的目的是什么?用這種方式能不能讓犯錯的學生從內(nèi)心屈服、認同呢?3。對于孩子一定要謹慎地使用體罰,體罰的作用是要讓孩子的羞恥心占據(jù)更大,如果只是身體的疼痛或是一種躲避的

      心理,那這種體罰對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使體罰下的孩子變得懦弱,變的十分的奸詐。在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地激起孩子對自己榮譽和名譽的保護,如果他很熱愛自己的名譽,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個眼神或一句嚴重的話語都會起到效果。如果使用體罰,就要將他一次馴服,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余地。

      第三、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知識和技能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兩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孩子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qū)α己帽憩F(xiàn)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他認為兒童能夠說話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學習閱讀。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建議把字母粘在骰子和玩具上,讓兒童在游戲的時候?qū)W習字母,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誘導他去有意義地閱讀,例如《伊索寓言》或者《圣經(jīng)》上的一些部分。當他們能夠很好地閱讀的時候,就應該教他們寫字和速記,然后教他們畫畫。在拉丁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規(guī)則學習,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對死記硬背,重視培養(yǎng)智力,多作實地觀察,誘發(fā)學習興趣。

      在知識和技能教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要重視孩子的興趣。因為孩子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孩子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qū)τ跁?、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nèi)蘸箝L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diào)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要、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在這本書的最后,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qū)別開來。兩個孩子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jù)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真理總是樸素的,平淡的文字總會發(fā)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作者用最平實的文字述說著最深刻的道理,《教育漫話》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注重對學生道德的熏陶和培養(yǎng),認為學生良好的德性才是最根本,是第一位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德性的培養(yǎng),一切從育人出發(fā),堅持立德樹人,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老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最后我想說:“老師們,善存于心,愛在于行!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梁,用關心凝成溫暖,用真心傳遞幸福,用時光鑄就“愛可以改變一切”的金色長城!

      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3

      《教育漫話》是17世紀英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撰寫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論述“紳士教育”。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今天,我繼續(xù)閱讀《教育漫話》。在書的開始部分“健康教育的具體意見”中,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避免嬌生慣養(yǎng)洛克十分注重健康教育,他認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體”。書中他非常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了飲食、衣著、睡眠等各個方面,如:多吸新鮮空氣,要有充分的運動和睡眠,飲食要清淡……其中也有一些是不合理的,但總的來說,他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儉樸的生活習慣,注重兒童身體的磨練,來造就強健的體魄/。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認為洛克所說的“大多數(shù)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yǎng)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是有道理的。讀到這里,我深有感觸?,F(xiàn)在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出世即受到家人的百般寵愛,吃好的、穿好的不說,家人還處處小心,就怕他們有一丁點的閃失。就拿我兒子來說吧,他從小就是我媽媽的心肝寶貝,天氣一冷就怕他凍著,總是給他穿很多的衣服,我媽媽經(jīng)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小孩子就應該汗津津的。”結果,稍微見點風,孩子就感冒了,然后吃藥,掛水……孩子出生剛四十五天的時候,就因肺炎住進了醫(yī)院。后來的日子里,孩子三天兩頭地往醫(yī)院跑,體質(zhì)特別的不好,直到今年暑假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孩子的身體才強健一些。不過,即使是現(xiàn)在,我也不敢讓兒子少穿衣服,因為小時侯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了,天氣一冷,兒子的衣服立即成倍遞增。

      其實,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方式卻是迥然不同。古代德國和現(xiàn)代愛爾蘭人,他們剛出生的嬰兒都用冷水洗浴,不僅洗腳,還洗全身。現(xiàn)在蘇格蘭高地的婦女也在冬天用此方法鍛煉她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并沒有受到傷害,反而非常的健康。

      看來,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經(jīng)受鍛煉,而不能把他們都培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朵呀!

      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4

      最近,我讀了洛克的《教育漫話》,不禁為其精辟的理論、深入淺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話》問世300多年來,一直被譽為近現(xiàn)代英美文化的瑰寶,對近現(xiàn)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今天拜讀大師的金玉之言,可謂茅塞頓開。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以下幾點是我在閱讀時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

      這句話是很有遠見的。作者認為應把培養(yǎng)強健的體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對孩童的身體提出一些具體要求:兒童要多過戶外生活,接受空氣、日光和水的鍛煉;生活要有規(guī)律;飲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藥物要少用,要多運動,等等。

      我們老師和家長當然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僧斆媾R應該將孩子有限的時間用于運動還是學習時,絕大多數(shù)大人會選擇后者?;叵胛铱鞓纷杂傻耐?,對比我的學生們正在經(jīng)歷的童年,在慶幸自身的同時也對現(xiàn)在的孩子產(chǎn)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的同時也丟失了童年最寶貴的自由。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充分的空間玩耍、鍛煉,長時間面對課本、電視、電腦讓他們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對生活環(huán)境的漠視。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視力近視?為什么中國兒童的身體素質(zhì)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時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識的學習,到底孰輕孰重?

      二、“教育上難于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師意識到的,作者指出: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首先應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應盡早培養(yǎng)。因為幼兒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他們就像一張白紙或一塊蠟,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樣的。

      每個班都有一兩個讓老師、家長都頭疼的孩子,一般的說教似乎對這些孩子毫無作用,造成這些孩子學習困難、表現(xiàn)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如果不糾正他的不良習慣,從根本上改變他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是很難看到他的轉(zhuǎn)化與進步的。

      洛克在書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錯誤和大人常用的培養(yǎng)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說理、鞭笞、榜樣、責罵、強迫等。其中有兩點我非常贊同。

      1、在各種教導兒童及培養(yǎng)他們禮貌的方法中,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或是不該做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

      2、當對學生進行說理時,舉止應該溫和,即使懲罰他們,態(tài)度也要鎮(zhèn)定,要使他們覺得你的作為是合理的,對于他們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時學生的錯誤會讓老師生氣甚至失去理智,初為人師時,我也曾多次因為學生不聽話氣得對他們大聲呵斥,可老師的憤怒只會讓學生害怕或反感,他們會認為你的惱怒是對他們犯錯的一種報復,并不是為了幫助他們,因此這種失態(tài)的懲罰不能讓孩子從內(nèi)心認識到他們的錯誤。那么今后當老師想發(fā)火時,最好想想:我發(fā)火的目的是什么?用這種方式能不能讓犯錯的學生從內(nèi)心屈服、認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確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寫了體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寫到智育。他認為德行和智慧比學問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學問,而徒有學問但無德行與智慧則反而無用。不要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強迫兒童去學,而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游戲、消遣、光榮快樂的事情或?qū)α己帽憩F(xiàn)的獎勵,孩子們就會自己要求學習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觀點有:

      1、 小孩子的好奇心應該小心地加以鼓勵。因為好奇心是一種求知欲,對事物好奇的孩子才會善于思考,愛動腦筋。

      2、 要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當兒童沒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時,父母或老師就應該少就他去做。有些喜愛讀書、寫字、畫畫的人,在某些時候?qū)τ跁?、字、畫也會感到無味,如果那時他再勉強自己去弄,結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憊,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東西失去原有的興趣。

      3、 兒童的時間應該用在獲得一些對于他們?nèi)蘸箝L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強調(diào)教育的實用性。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應該用在學習最需要的事情上。他們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應當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話》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教育過程中要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需要鼓勵時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相信他們終會因尊重而成人,會因為教師的寬容有度和耐心呵護,在感知后感動,在感動后明理,從而培植起不斷進取的動力。我們要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自己的個性,主要靠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研究、從而在原有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話,實踐—總結—再實踐。從而達到理想的要求。

      教育漫話讀后感300字5

      有幸看了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nèi)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教育漫話》十分通俗易懂,書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有如在和親朋好友話家常,語調(diào)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但他所講的東西卻非常深刻,極有啟發(fā)意義。這種深入淺出的東西,只有大師才能寫得出來。書中的許多話都能引起我的思索.例如:“因為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這句話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們教師的工作要比醫(yī)師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師認真對待每一堂課,那么也許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庸醫(yī),傷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從根源上這么引導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識到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習慣,應從學初就讓學生明確班規(guī)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而我們在真正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會采取鞭撻的方式,其實這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辦法。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就此喜歡上應該做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無論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興去做的時候,卻有人去打他,用惡言惡語去罵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時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nèi)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讓我聯(lián)想到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都有很高的啟發(fā)和反省。

      形式很美觀,質(zhì)料很貴重,里面盛著的東西總不能使他感覺到好吃一樣。與此同時,這種棍棒教育在實行的時候,學生是會屈服的,是會佯作服從的??墒且坏┎挥媒瘫?,沒人看見時他們便越會放任,顯露出的勢頭回比約束前更加強烈。

      讀了《教育漫話》,讓年輕的我進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質(zhì)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人才?如何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