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讀書筆記
湘西茶峒,繞山岨流。遠處黛山裹挾著烈日,腳下流水推動著歲月。小城青山綠水養(yǎng)育一方人,那里的村民和村一樣干干凈凈。見證百年鐵馬金戈與刀光劍影的要沖,硝煙不見,只留下故事藏在風(fēng)里。
沈從文先生寥寥數(shù)筆便將凈土勾畫出來,釀成了市井中的桃花源。于重葩疊萼中開卷,一個生長于山水之間美而不自知、儼如小獸物的少女翠翠,帶著她的小黃狗,與相依為命的爺爺款款走來。
故事要從兩年前的端午說起,華燈下的賽龍舟會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儺送,開了情竇。爾后,儺送與兄長天保都相中了這個頗有靈氣的女孩子。湘西少數(shù)民族的求愛方式是唱歌,儺送一曲俘獲芳心,而天保心知肚明翠翠心之所向,于是知趣遠走,卻意外溺亡,儺送認為哥哥的死亡與己有關(guān),撇下翠翠去了遠方。一夜間,老船夫帶著對翠翠婚事的牽掛也去了天堂。
儺送恰如擺渡人,游不出翠翠,也渡不出自己。
沈老花了那么多筆墨把人物寫得真善美,故事卻在悲劇中落幕。爺爺死了,天保死了,儺送出走了,留下翠翠一人守望。
俗話說“少不讀魯迅”,我想,沈老亦然。初讀《邊城》時我還在上初中,只覺得邊城令我遐想,故事也有種霧里看花的朦朧感。
粗看,它誠然是美的。
再看,這種“美”與現(xiàn)實的“苦”大相徑庭。所有故事都不能撇下創(chuàng)作背景來談,沈老田園牧歌般的筆觸,許是對現(xiàn)實的無聲較量。
回溯二十世紀(jì)初,日寇侵略,家國動蕩,民族危機的陰翳籠罩華夏大地,久久不能退散。魯迅的一桿筆蕩起千層浪,針砭封建禮教與“吃人”獸性,激出辛辣的幽默,刺破了民國蒙昧的長空。然而,這樣的風(fēng)氣下,沈老娓娓道來了茶峒柔軟而澄澈的故事。魯迅與沈從文,一剛一柔,如火又似水,現(xiàn)實的水深火熱,恰需文人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呈現(xiàn),為世人撥云見日。
一本《邊城》讀罷,不禁掩卷深思。那里的人們善良而淳樸,那時的愛情很簡單、一首歌就可以定下終身,這讓如今多少“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們”、“浪漫主義們”沉默。魯迅說“真正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痹谶叧侵?,沈老打碎了也不休止,翠翠不僅成為了故事中的人,也成了我們。她守望的儺送也不單單是儺送了——而是我們希翼的人性之美。
那年的故事飄零兜轉(zhuǎn)、在山高水長間翻卷了幾圈,最后重新被山河江湖兜住了,飄灑在千川萬徑、晨風(fēng)暮靄之間。
“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br/> 天上飄著細雨,腳下芳草離離。云山蒼蒼,江水泱泱。
那天我做了一個夢。在我的夢里,我獨身踏進小河,在其中漂流,粼粼波光閃爍到夢里。忽地大浪來了,一下將我推向云霄。未幾,流到淺灘,耳畔好像有人低語。溯洄叢中,靜靜流淌的哪是水,分明是心上人的歌。河水流去,他也離去。
從此,他在水上泛舟,我在夢里聽歌。不知怎的,我再也找不到來路了。
遠山眉煙又裊裊升起,那晚的歌聲還在我耳畔,那個人還會回來嗎?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上一篇: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下一篇: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書筆記400字
相關(guān)推薦
延伸閱讀
-
沈從文:邊城【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簡介】
瀏覽:31 讀友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