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感悟5篇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tài)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1
《穆斯林的葬禮》敘述了北京城中兩代人的命運,交叉描述,最后匯在一起。
在這本書中,我對梁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親梁玉清是位手藝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兒韓子奇。在一夜之間,梁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時的梁君璧是堅強而有主見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親,以賣茶撐起這個家,照顧妹妹與母親,后又解開誤會,嫁給韓子奇。
但后來發(fā)生的種種變故,使得中年的梁君璧成了一個固執(zhí)、專權(quán)的人。
為了為兒子辦一場風(fēng)光的婚禮,她逼著韓子奇賣玉;為了掌控兒子的命運,梁君璧設(shè)計拆散了兒子與他所愛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選的姑娘;為了宗教信仰,她寧愿女兒(實際上是她妹妹的女兒)死,也不讓女兒與愛的人度過人生最后的時光。
我認為,梁君璧后來變成一個獨斷專行、心思深重的人,與她遭遇的背叛有關(guān)。在戰(zhàn)爭期間,她的丈夫韓子奇與妹妹梁冰玉遠赴英國,多年后回來時,他們卻已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最后梁冰玉留下女兒,獨自去了英國,梁君璧爭回了丈夫,但那時,他們的婚姻便已變了味。梁君璧對韓子奇漸漸失去了應(yīng)有的尊重,越來越害怕失去,便想盡方法去占有。
最終她的兒子意外知曉了母親當年的謀劃,但為了這個家,只好痛苦地獨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臨終時還是想見梁冰玉。
也許一開始,作者便暗示了梁君璧后來的做法,畢竟當初年僅十五的梁君璧便已是那般堅強和敢愛敢恨。“她相信,即使父親喪生在荒郊野外,她也會把父親的遺體背到祖墳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禮,把亡靈送入天園。”她說:“咱娘倆兒幾個就是喝西北風(fēng),也得挺起腰做人?!碑敵跛膭倧娋攘艘粋€家,沒料想多年后也是她的做法毀了親人的幸福。
許多時候,我們并不能太強求。屬于自己的便當好好珍惜,失去時可以挽留,但該放棄時也可以放棄,該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過看重自己的意愿,硬生生地拆散了別人,還讓親人與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梁君璧既讓人敬佩,又讓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樣的女子仍那么剛強,卻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2
我認識霍達,是從語文課本里的名著引讀開始的。
那時還在應(yīng)付緊張中考的我,便對《穆斯林的葬禮》有著由衷的好奇。終于,中考之后,慢慢舒緩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書店,不匆不忙的買下了這本書。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筑的畫面,下面的印刷體打著穆斯林的葬禮這六個黑體字,簡單而又透著莊重的氣息。暑假連續(xù)幾天的綿陰小雨,使我徜徉于書海中,讀完這本書,一種肅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灰色磚墻簇擁著懸山式的門樓里,傾情的演繹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六十年間的興衰存亡以及糾纏交錯的愛情悲劇。
天生聰穎,為報師恩的韓子奇娶梁君璧為妻,事業(yè)之路蓬勃發(fā)展,最終成為北京的“玉王”。抗戰(zhàn)爆發(fā)期間,他與梁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fā)展。在二戰(zhàn)的硝煙之下,韓子奇與梁冰玉竟萌發(fā)了愛情,韓子奇從前只知道事業(yè),只知道報師恩,卻不懂什么是愛。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們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透露著纏綿。已近中年的韓子奇與梁冰玉相愛了,而新月便是他們愛情的結(jié)晶。也許這是一段不令人許可的愛,也許他們的愛被天下人廣為嗟嘆,也許韓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縛終究沒能約束他。其實,我很贊賞他們的愛,雖然我不懂什么是愛,也沒經(jīng)歷過愛,但是我知道,在愛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塵都是無法阻擋愛的。
盡管是兩代人,同樣不會阻擋愛情的萌芽。
新月就讀于北大,對于一個懵懵懂懂的青澀少女來說,也許還不懂什么是愛。可是梁老師卻是對她情有獨鐘。當愛情悄悄到來時,一切話語都如此蒼白無力,心里也是一片茫然。之后,楚老師毫不顧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jīng)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于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qū)Ψ秸f: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么,愛情就已經(jīng)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試想當時的場景,新月那青澀的臉龐,透露出一絲絲的純真與無知,當聽到這番話語時,她是何其的激動與忐忑不安,“老師,我們這是……愛情嗎?這是愛情嗎?
當然,無論新月是否接受,這段愛情始終無法走到歲月的盡頭。他們美好的愛情被韓太太阻止了,僅僅只因為楚老師是漢人,想想都令人無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封建的束縛,世人的眼光,就連身份背景都可以成為愛情、婚姻的絆腳石。更何況他們的關(guān)系令人無法揣測。在我眼里,他們雖是師生,可卻不是師生戀,他們的愛情超越一切,超越的過概念,可沒想到,始終沒能沖破封建束縛的大牢。
他們的愛情是梁君璧無法想象的,她無法體會愛,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這也是她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悲哀。韓子奇與梁冰玉,楚雁潮與新月,他們的愛是無比純潔的,是對抗封建束縛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頭說說這部小說,讀這部書,猶如在讀《巴黎圣母院》,奧妙無窮。我覺得它是現(xiàn)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本書,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文筆的流暢,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后值得學(xué)習(xí)與深思的。也許我沒有多么華麗的文字,豐富的辭藻,但是這部書讓我懂了許多,起碼懂了什么是愛。今后,對父母要愛,對老師要愛,對同學(xué)也要愛……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潔的詩篇,充滿著悲劇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3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著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群群頭上纏著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說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zhuǎn)數(shù)千里,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zhuǎn),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保持著自己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于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xué)獎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這本書帶著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起,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zhàn)亂年代,為了保護自己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仿佛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xiāng),他與妻子的妹妹梁冰玉走到了一起。戰(zhàn)爭結(jié)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著愛情結(jié)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面對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面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么可能讓自己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只有梁冰玉知道,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于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么照片上的媽媽看著那么慈祥,而現(xiàn)實中的媽媽,卻是那么的陌生……隨著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贊美詞匯都可以加在她身上而毫不夸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里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后,遠走異國他鄉(xiāng),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梁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著自己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愿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結(jié)構(gòu)形式,單數(shù)章節(jié)寫“玉”,雙數(shù)章節(jié)寫“月”。玉,象征著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jié)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征著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動人的愛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jié)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情,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著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敘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讀者就這么跟著霍達,仿佛穿梭在一條兩面墻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胡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4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苦糾織的凄美戀情,畫出一道由: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長篇巨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熏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界世,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fù)在地獄與天界的罅隙,活著的人卻在現(xiàn)實與浪漫的墻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回,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欲。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癡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zhàn)。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释廊サ男膼鄣娜嗽俅握Q生,那誕生之后又會是怎么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著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著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yǎng)料的東西么,那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tǒng),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的幽齋音樂,始終在讀者耳邊回蕩著,想抹也抹不去。
最終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現(xiàn)實中值得人回憶的美好的“事物”吧,這一切想要變?yōu)檎嬲南硎埽挥形ǘ脑瓌t:一,享受開始的美好……就讓生命順運。二,一路坎坷,卻始終有美好的回憶不是么?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報,沒有第三者。這樣凄美的愛情故事,我想,在現(xiàn)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熱情與奔放,開放的外國人又一次對保守的中國人的沖擊,必將會留下永遠的漩渦吧。只能夠就任它發(fā)展下去,強大起來,以外人的話說:“就是在發(fā)展了。”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5
前段時間,曾匆匆讀了《穆斯林的葬禮》,可惜的是并無暇去深入透徹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終于能夠彌補這個遺憾,重新翻開了書的扉頁。
隨著書中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優(yōu)美冷峻的文筆深深吸引著。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淚下;韓子奇一生的心血——價值連城的歷代古玉被人大肆搶掠,狠狠地揪痛著我的心;看起來不過四十多歲,卻已頂著滿頭白發(fā)的楚雁潮在新月墳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讓我心如刀絞。
整本書敘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
感謝霍達,她告訴了我許多從不過問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習(xí)俗。穆斯林對主的信仰之深,令敬佩、感嘆。梁君璧始終堅持回漢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韓子奇卻在臨終之際道出了壓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著實開了個玩笑,到頭來,韓家的后代身上原來是流著回、漢兩個民族的血液??尚?,可悲。
《穆斯林的葬禮》僅僅是想告訴世人在回族里發(fā)生過這樣凄美的愛情故事?不是。書中,時時提到種族的不同。回漢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禮上,不能有漢人參加;韓太太以種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對楚雁潮與新月相愛。人與人之間并不存在什么障礙,為什么要分種族,有所歧視呢?也許,這也是作者霍達所想要問的吧!
“楚老師,魯迅為什么要寫《起死》?”
“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禮閱讀筆記感悟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