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
讀《朝花夕拾》,真正領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樸的鄉(xiāng)民給了幼年魯迅美和愛的啟蒙,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xiàn),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769727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1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zhàn)亂后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閑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fā)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后,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惡禍心。去留學,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為感受到醫(yī)治人的精神比醫(yī)治身體病癥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征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才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jié)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jié)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占領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guī)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xiàn)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里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768427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2
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不時享受著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作品,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百草園,他與昆早為伴,有采摘果子、野花,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在奶奶還在午休的時候,我愉愉溜出家門,邀上小伙伴,去后山里,爬樹,打果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美好。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甜,但都在自己心里留下美好的記憶,在我的記憶里,我的童年是甜的,有同學朋友的陪伴,老師親人的關懷,是她們給了我一個美好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是寫他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的童年里,他并不快樂,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讓他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化不認同為動力。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狗、貓、鼠”,這題目很吸引我,不過最讓我喜歡的是這件事,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這表達了魯迅對貓的仇視,他說起仇貓的原因來,有條有理,這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貓的特質諷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別人的弱點或不足,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甜的,我的也和他一樣,童年與青年過的好與不好,都會給予我們回憶,都會是我們一生中最燦爛的記憶。
#756522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3
合上泛黃的書頁,指尖仿佛還有一絲書墨氣息。我凝望著那薄如竹片卻又厚重無比的書脊,閉了眼,陷入無盡的沉思中……
“朝花夕拾”,多么動聽的名字,十篇帶著流水般純樸氣息的散文,里面又包含了多少復雜的情感!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對親人的思念,對師長的敬重,對童年的向往……少了些批判,多了些追憶,少了些凌厲,多了份真情。是的,恐怕這是魯迅的一個夢吧。遠離塵世的紛爭,人們的排斥,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時代,以一個孩子、一個青年的純樸而年輕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身邊的人。有一個古老的紹興城,承載著如煙的往事,悄然入夢……我看見了這個夢,也寧愿相信這是個夢。
這個夢的童年部分,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質樸、最純真的。這個夢里少有批判,少有仇恨,少有那個憤世嫉俗的中年男子。有的只是一個天真聰慧的小童,在百草園中拔何首烏,在燈光下聽長媽媽講故事,或者趁先生不注意,偷偷在紙上描繡像。他是純真的,更是有思想的,他反對封建教育對兒童思想的束縛,他反對迷信和怪力亂神的說法……正是他先進的思想,讓他具備了成為一個大文豪,一個批判家的條件,不是嗎?
慢慢地,慢慢地,魯迅的童年隨風而逝,漸行漸遠。他的求學之路逐步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有幸的是,在這條路上,我看到了《瑣記》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它講述了魯迅長大后,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外出求學,繼而出國留學的故事。在這里,我認識了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魯迅,也看到了辛亥革命后社會的種種弊端。衍太太虛假的善心和丑惡的嘴臉使我憎惡,“維新派”腐敗的作風令我氣憤。我知道了魯迅為何要出國留學,直至棄醫(yī)從文。我看見了一個蛻變的魯迅,更看見了一個即將被喚醒的中華!
我們不是書中的魯迅,卻在感悟著書中的魯迅。往事如煙入夢來,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相映成婆娑倩影,迎賽神會也隨魯迅的成長漸漸遠去。我們在讀《朝花夕拾》中成長,在讀《朝花夕拾》中感懷。我們只有感悟著,并成長著,將它化作一紙清夢,永遠珍藏……
#786657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4
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買了一套名著,其中有一本魯迅先生所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著這個題目想了好久。
《朝花夕拾》是魯迅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仿佛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添加了一種風韻,而那似有似無的清香則更加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雖然我還很小,只有十幾歲,可總喜歡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對現(xiàn)實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種漠然置之的態(tài)度,沒有對理想的渴望,沒有感情的迸發(fā)……只有當我沉浸在對童年的回憶中時,我的全部熱情才會真正蘇醒,火一般地燃燒起來。
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一動不動地凝視著天空,房頂,或隨便什么地方,長久地踱著步。我的靈魂深處會突然爆發(fā)出一陣奇異的顫抖,血,涌上了我的臉,快樂,童年的快樂,那樣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暈眩之中,我仿佛又變成了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寬闊的訓練場上揮拍打球;夏天,在游泳池上潑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場上“歡快起舞”……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件件永難忘懷的事情,這一切構成了我整個童年時代的回憶。小時侯,我會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一個錯別字而舉手,不到老師“投降”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寫了一嘿板的錯別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決不會有其他動作。
在讀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追憶以往的好友。然而,童年已離我們越來越遠,留下的只是些鮮活的印象,倒不如仔細品讀一下《朝花夕拾》,和魯迅先生一起向往自由,回憶童年。
#756525朝花夕拾一二章的個人讀書筆記5
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不禁讓我撫書輕嘆,魯迅不愧為一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筆鋒如刀,言語幽默而辛辣,分析精辟;一針見血,他對當時社會不公現(xiàn)象的批判讓當政者如“骨鯁在喉”既吐不出也咽不下。
在《狗、貓、鼠》中的一段讓我嘆服“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苯Y合現(xiàn)實世界,這段話難道還不值得人們深思嗎?
充滿童真又讓人身同感受的《五猖會》中,最后一句話,讓我沉思和玩味。書中寫到“我至今,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有學者說魯迅用最后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畫龍點睛,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但這種不合理,不是依然發(fā)生在我們當代學生身上嗎?那我們應不應該像魯迅那樣對這些不合理,發(fā)出我們內心不滿的吶喊呢?
但我不會,這是得益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句簡單的“虎毒不吃兒”可證明一切。也許我們會像魯迅一樣對父親的嚴厲和冷漠不理解,但幾千年以來“學而優(yōu)士”是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如果不是父親的嚴厲,也許魯迅不會成為一代文學家,也許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或像祥子一樣是只賣力氣的人。和魯迅童年相比也許我們更不幸,在日新月異的高分數(shù)下,在提倡贏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下,又有誰不把好的成績,好的文憑作為踏入社會的王牌呢?在先進科技信息高速發(fā)展的年代,又有誰愿意去想沒有好文憑的后果呢?
也許父親的冷漠和嚴厲正是他們僅為人之父的責任。魯迅的《朝花夕拾》的確有著許多讓我們借鑒、學習和深思的地方。
朝花夕拾讀書感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