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后感600字-《西游記》
推薦文章
小學生讀后感600字-《西游記》
讀完《西游記》,它帶給我們不再是對神話的幻想,更令我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砦饔斡涀x后感,供你參考!
西游記讀后感
今年暑假我過的很有意義,讀了好幾本書,增長了很多的知識。其中有一本我最喜歡的書——《西游記》。
《西游記》的主人公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唐僧是由觀音菩薩選定從東土大唐去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的和尚,他心地善良,很容易受到妖怪的欺騙;孫悟空是他的大徒弟,他機智靈活、火眼金睛、好打抱不平;豬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他憨態(tài)可掬、愛耍小聰明,又是取經(jīng)路上意志最不堅定的一個;沙和尚是唐僧的三徒弟,他忠誠老實、勤勤懇懇,一路上挑著行李到西天,從無怨言。當然唐僧還有另外一個徒弟,就是他騎著的白龍馬?!段饔斡洝分兄v述了很多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等等。
《西游記》的整個故事大致上講的是:孫悟空從石頭里“破殼而出”以后在花果山不受任何約束,當上了猴子們的大王,到了天庭之后因為偷吃蟠桃和太上老君的仙丹,引起了“大鬧天宮”,在這之后,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行山下,一直過了五百年。五百年后被去西天拜佛求經(jīng)的唐僧所救,做了唐僧的徒弟,一路忠心耿耿保護唐僧去取經(jīng)。在取經(jīng)路上共遭遇了九九八十一難,并且在這過程中又收下了豬八戒和沙和尚兩位徒弟。師徒四人不畏艱險、一路向前行走,用了十四年時間終于從西天大雷音寺取得了真經(jīng)。
看完《西游記》這本書,使我感受到師徒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學習,并且我從《西游記》中學到了一個道理: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今后,我在學習中也要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取得更好的成績。
西游記讀后感
初次看《西游記》是在六歲時,那時只覺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靈活現(xiàn),情節(jié)曲折,使我回味無窮。
后看《西游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懂事了,明白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說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jīng)過了重重磨難和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jīng)成佛的神話傳說。《西游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和只有敢于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為這本小說平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為了功德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于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zhàn),火眼金睛,面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后因犯色,而被貶下凡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jīng),途中經(jīng)常說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著實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為了凈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因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后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jīng),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卻是三師徒中最好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讀完這本書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原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西游記讀后感
《西游記》是一部孺婦皆知的著作,特別是電視劇我百看不厭。不久前我從書櫥中取出這部書,仔細讀了起來,雖然書中的語言和我們現(xiàn)在的白話文不一樣,但書中的故事還是讓我走進了那古老的神話世界……
小說是以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師徒四人在路途中降妖除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的故事。
故事中吳承恩為我們描繪了天上的神佛,人間的皇帝和百姓,地下的閻王,以及一些妖魔鬼怪,他們之間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唐僧慈悲善良,孫悟空聰明機智,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般變化本領,豬八戒貪吃懶惰,沙僧忠實勤懇,在他們的取經(jīng)路上發(fā)生了許多故事。有的讓我開懷大笑,有的又令我心驚膽戰(zhàn),尤其是看到他們被無情的妖怪捉住,生命危在旦夕時,我心急如焚,深深地為他們捏了一把汗。當他們解脫魔掌,繼續(xù)向西天進發(fā)的時候,我松了一口氣,從心里發(fā)出由衷的贊嘆。當他們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jīng)的時候,我打心眼兒里敬佩他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西游記》第五十八回小學生作文,孫悟空為了保護師傅,打死了幾個賊寇。師父很生氣念起緊箍咒,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但是,孫悟空不忘使命,遵守諾言,暗中跟著師父。最終,他的真心打動了師父,他們齊心協(xié)力踏上了取經(jīng)之路。這個故事告訴我: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斷朝著自己心中的“西方”努力,就肯定能修成“正果”。
《西游記》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人世的真諦:在生活,遇到困難,不能查字典作文網(wǎng)停止前進的腳步,要勇敢地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不懈努力,向著自己的理想進發(fā)。因為,你每走一步,就是向成功更進一步。
我喜歡《西游記》這部古典文學名著!
西游記讀后感
讀過一本書,而有后感,感而后有啟發(fā)。我想聊一聊讀過《西游記》一書的后感和啟發(fā)。
有理想和追求
唐玄奘是《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鮮明。但我從他身上讀出了一種信念,,讀出了一種他對于理想而鍥而不舍的追求的堅定的信念。唐玄奘是唐太宗在位時唐代一位著名的高僧。當時,唐代的佛教文化還不是昌盛的時候,還需要不斷豐富、不斷學習。在那時,玄奘就主動提出西游天竺求取佛經(jīng)。他的勇氣令我折服,他的奉獻精神讓我感動。
我想到如今的社會,想到那些熱愛祖國,愿意為祖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軍人,他們和玄奘一樣的。他們熱愛祖國,希望祖國繁榮昌盛而勇敢地踏上理想之旅。這給予了我們這一新時代的青少年的啟發(fā):我們也要熱愛自己的祖國,甘于奉獻,勇敢地追夢。
鍥而不舍
困難,有時候給我們更多的是退縮和畏懼。讀了《西游記》這一部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都佩服于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難險阻,鍥而不舍地西游天竺求取佛經(jīng)的精神。取經(jīng)路上,不僅有自然災難,如:火焰山、通天河的險阻,還有各種妖魔鬼怪的騷擾。師徒四人可謂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才挺過種種困難,取得真經(jīng),各封為佛。在這中間,還有師徒四人之間的小插曲,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誤會,好險幾次被逐。在此,我又想起了革命時代的紅軍長征。師徒四人取經(jīng)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又何不像這長征精神一樣?今天的我們要思考,思考著要怎樣成為一個堅韌的人。如果就像某些同學信心滿滿地制定好遠大的目標放棄自己的目標,那么生活的意義何在呢?所以,為了實現(xiàn)我們偉大的理想,我們就要鍥而不舍地努力,努力拼搏,滴水穿石。像唐僧師徒一樣,心中充滿自信和希望,相信九九八十一難之后總會取得真經(jīng)!
團結就是力量
我們常說“一枝筷子易折斷,一捆筷子不易斷”就是經(jīng)常在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也不難看出,《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團結的樣子。像我們所了解到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中,唐僧被妖怪抓走了,徒弟們總是有計劃地將唐僧救出去,三兄弟利用他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總是能完成好解救師父的任務。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徒弟三人大可不必費盡周折解救,悟空可以回到花果山逍遙地當一個美猴王;八戒可以回到高老莊自由自在地過他自己的生活;悟凈也可以回到流沙河繼續(xù)統(tǒng)治著。但他們并沒有這樣做,為什么?因為師徒四人彼此間有感情了,心是連在一起的,所以自然會有一股力量推動著他們去做這件事,當然,這還是一種責任。這力量就是團結所給的,團結更是一種責任。像在剛結束了的奧運會的中國女排精神一樣,一樣獨具團隊精神。這也是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我們也要像中國女排一樣,像唐僧師徒四人一樣獨具團隊精神。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樂于助人
《西游記》中很多地方有寫到師徒在取經(jīng)途中幫助貧苦人民的事例。這就對我們有啟發(fā):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搭把手”這體現(xiàn)的也是樂于助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經(jīng)常留心注意一下自己的行為。比如,不亂扔垃圾,給環(huán)衛(wèi)工人減小一點點的負擔;經(jīng)常給貧困山區(qū)的小朋友們寄“愛心包裹”;經(jīng)常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從日常小事慢慢累積,老師也教育我們要“日行一善”,可見樂于助人這樣的品質是人際關系中一個有份量的橋梁。
《西游記》這部名著中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品味和學習的。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青少年更要多讀名著,品味其中,從古老的名著中汲取更多的道理。
西游記讀后感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向西,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共產(chǎn)黨。偉大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帶領共產(chǎn)黨經(jīng)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后才把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領土。一個是為了取經(jīng)造福百姓,一個是為了國泰民安,兩者都是為了人民。
現(xiàn)如今的我們早已無法辨別那段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唐僧師徒四人那種與妖怪斗智斗勇,不懼怕邪惡勢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西游記中為我們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本領高超的孫悟空,膽小如鼠的唐僧,貪財好色但不缺乏善良的豬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這四個人性格各不相同,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孫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像“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這些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都是發(fā)生在孫悟空身上。孫悟空也是我在西游記中最喜歡的角色,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jīng),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而八戒則不同,他好吃懶惰,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雖然如此,但在戰(zhàn)斗中從不退縮,可以說得上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
唐僧和沙僧就更不同了,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慢熱型”,他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急不慌的。唐僧耳根子特別軟,經(jīng)不住挑唆。沙僧沒主見,經(jīng)常附和孫悟空和唐僧,總說:“大師兄說得對”“師傅說得對”
他們師徒經(jīng)歷的坎坷就像我們人生路上的坎坷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學校的書法比賽,比賽過后,我好幾天心神不寧,為了這次比賽我準備了好幾天,萬一落選,不就前功盡棄了嗎?比賽結果下來了,我還是落選了。放學后,我躲在房間里哭了,爸爸特地打來電話安慰我,說:“這有什么好哭的了,照你這樣,我生意失敗了,我還不得哭死啊,兒子,這就是挫折,哭是沒有用的,要吸取這次的教訓,爭取下一次成功,這才是面對挫折的辦法,這個道理你是一定要明白的。”
是啊!人生中的挫折太多了,不能每次都哭啊,就像西游記中孫悟空打妖怪,那也是挫折啊,遲早要懂得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