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
推薦文章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六篇
讀書時要深思多問。只讀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淪為書本的奴隸;或者走馬看花,所獲甚微。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兜茏右?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希望大家喜歡!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1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讀書活動,這學期李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弟子規(guī)》,我們大家看完之后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么多句三字經(jīng)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俺鹪?,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边@一句話讓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以前,媽媽叫我起床我總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自從讀了《弟子規(guī)》之后,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馬上起床,洗臉刷牙,吃早餐之后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边@一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弊x到這一句時我想到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忘了要聽父母的話。趕集時,看到好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一不隨意就大聲嚷嚷,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習了《弟子規(guī)》后,我一想,遇到事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誨,對父母的話一定恭敬聆聽。要用平時言行來弘揚《弟子規(guī)》的精神。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guī)》,還要學好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下去。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2
《弟子規(guī)》是中國國學的瑰寶之一,它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語行為要誠實勤奮,小心謹慎。
我讀了《弟子規(guī)》感悟深刻,尤其是這幾句話讓我非常深刻“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币馑际歉改傅暮魡荆瑧皶r回答,不要過很久才答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和偷懶;父母教育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我們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要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
有一次,媽媽讓我去把課外老師留的書法作業(yè)寫了,我就沒寫,干別的事去了,結(jié)果快到上課的時候我一陣狂補,沒有寫好,被老師訓了一通。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上這幾句時,我不禁回想這件事?!案改该形饝小闭煤瓦@件事呼應,而我沒有做到立刻去做父母交代的事,以后要立刻去做。
我們小學生要聽父母的話,也要聽進去父母的批評,不要強詞奪理,更不要在父母面前撒謊,使父母生氣傷心。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要從聽父母的話開始。
像《弟子規(guī)》這樣博大精深的國學還有很多,我以后要多讀、多記、多實踐。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3
在《弟子規(guī)》這本書中,我又結(jié)識了很多新朋友,有講信用的宋濂、有孝敬父母的王祥、有尊敬師長的孔子、還有為他人著想的孫叔敖……從他們身上,我又得到了許多知識。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個孫叔敖殺蛇的小故事吧。
孫叔敖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國相,他從小就非常勇敢,心懷民眾。
小的時候,有一次孫叔敖到外面游玩,突然他看見一條兩頭蛇,他很害怕,剛轉(zhuǎn)身想跑時,又心想如果這兩頭蛇去害別人怎么辦?于是他就拿磚頭把那兩頭蛇砸死了并把蛇給埋了,然后才哭著回家。
回家后母親問他哭的原因,孫叔敖回答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剛才我見了它我肯定會死的。母親又問蛇現(xiàn)在在哪兒?孫叔敖又說,我害怕別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jīng)把它殺了并埋了。他的母親說:“好孩子,你這是替別人做好事,上天會給你福氣保佑你的?!?/p>
等到孫叔敖當了楚國的國相,他還沒開始治國,但是楚國人就已經(jīng)相信他是一個仁義的人了。
讀了孫叔敖殺蛇這個小故事,我想贊揚一下孫叔敖:孫叔敖,你真是一個善良,為他人著想的好孩子呀!我要向你學習。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4
寒假里,我一直在閱讀《弟子規(guī)》,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讓我受益非淺。它讓我學會了寬容,讓我學會了感恩,還讓我學會了反思。
《弟子規(guī)》里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蔽矣X得自己在孝順父母方面做的不夠好,對父母沒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我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我覺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guān)心我,羅嗦了幾句,我反而非常生氣?,F(xiàn)在想想多不應該啊!我要認真學習弟子規(guī),好好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兩個人,也是世界上我最愛的兩個人。《弟子規(guī)》中也有不適合現(xiàn)在生活當中的地方,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比绻L輩離我們約百步后才能走的話,這時綠燈已變成紅燈了,這樣交通會越來越擁堵的?,F(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快,時間非常寶貴。我覺得應該讓老人先行,然后我們緊隨其后。
《弟子規(guī)》里還教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些都等著我們學習、理解和體會。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5
《弟子規(guī)》,這部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國學教育中的經(jīng)典,雖字數(shù)不算多,但短短的360句話,卻包含了古代儒學所提倡的孝、謹信、泛愛眾、親仁等主要思想,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有余力,則學文”,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更多的就是“有余力,則孝悌”。首序說的好:首孝悌,次謹信。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孝敬(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理解他們;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上當受騙,要講信用,對他人的承諾一定要按時做到,不可以把諾言當作是在開玩笑。父母在我們身上付出的辛苦與愛,遠比對他們自己付出的多得多;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管我們管得太多了,太嚴了,如此這般那樣???,一句話,不管他們錯了,還是沒錯,我們都不能忘了,即使是錯了,他們對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為你考慮過的?錯可以改,愛卻不能回。
學習《弟子規(guī)》,不僅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人思想升華的過程,而這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必要的。愛周圍人,愛這個世界,這所到之地,便會多一份寬容和仁愛。
《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個人收獲6
我讀了《弟子規(guī)》(節(jié)選)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這段的意思是用人家的物品,需要跟那個人說清,如果不問的話,就算是偷他的東西了。借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這樣的話,以后要借就不難了。
讀完這一段,我不禁想起了聽過的一個小故事。明朝有個叫宋濂的人,很愛看書,可買不起書,只好借書。有一次,他到一家富戶借書,他們講明十天之內(nèi)一定要還。到了第十天,外面下著大雪,可他還是去還書了。主人很感動,告訴他,以后可以隨時來看書,也不限定歸還時間了。我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呢!有一次,我的橡皮不知掉到哪兒去了,就問王啟周借了一塊??蓜偨鑱聿痪?,我又把我的橡皮找到了。看到我找到的人應該都在想:吳凱熠到底是把橡皮還給王啟周呢還是繼續(xù)用他的橡皮?誰知他們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經(jīng)毫不猶豫地把橡皮還給王啟周了。打這以后,看見這場景的人都很放心地借給我東西了。
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交朋友也要相互幫助,這樣就會越來越好。比如我和同桌邵宇澄常常相互幫助,所以就越來越好,現(xiàn)在我們連旅游也經(jīng)常一起去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這里面還有不少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