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后感范文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范文五篇
《藥神》一片最近大火,里面把對于醫(yī)藥行業(yè)現(xiàn)狀的困苦赤裸裸的展示在國人面前,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或許也能從中感受到對生命的尊重,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
由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近期在各大影院熱映,影片講述了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遭遇。男主程勇(徐崢飾),迫于生活的壓力,在患者呂受益的懇求和利誘下,到印度走私“慢粒白血病”特效藥“格列寧”,巨額利潤讓他一夜暴富。本想獨善其身的他,卻出于人性的善良,走上了違法而又無悔的道路。
男主程勇是一位生活困頓的油膩中年男,幾次偶然的遭遇讓他的靈魂實現(xiàn)了華麗的轉身。第一次,等待女主洗澡的他,興奮地脫光衣服等待好事來臨,然而看到女主患病的孩子那哀傷而天真的眼睛時,他瞬間醒悟,原來這世界上還有比性欲更高尚的人性在,所以快速穿上衣服,甚至看到出浴后的女主后,堅定地說了一句“哎呀,我去!”落荒而逃。
患者呂受益從病危到死亡讓程勇心如刀割,但這并沒有讓事業(yè)有成的他鋌而走險,畢竟走私是犯法的事,一旦出手早晚被抓,犯不著為了一個病人朋友搭上自己的大好前程。然而當他從殯儀館出來,看到滿滿一走廊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他們那無助又渴望的眼神時,灌注在心底的自我保護的圍墻轟然倒塌,他決定重新走私藥品,只有他能挽救這些鮮活的生命,浩然正氣一下子充斥心胸“雖千萬人吾往矣”,甚至讓只有八歲的兒子只身出國,自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第三次刺痛他心靈的是黃毛彭浩的死。在與警察的周旋中,身患慢粒白血病的黃毛被撞身亡,留給男主的只有一張回家的車票和幾粒救命藥丸,生命不能重來,自己和朋友這樣拼命周旋救人,難道錯了嗎?男主為此對警官大聲咆哮:他才二十歲,他想活下去,他有什么錯?!這句話不僅是吼向警官,也是在叩問內心和社會,法律和道義難道不能兩全嗎?
影片還刻畫了幾個病患者形象,因病致貧和走投無路,讓他們圍繞特效藥而走到了一起。呂受益,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生性膽小怕事,生活節(jié)儉,招呼客人只能請吃橘子。本想死了算了,但是每次看到自己幼小的兒子,總是又燃起活下去的勇氣。所以他用自己的小聰明,說自己有銷路,騙窮途末路的男主走私。無錢又患病,無能變委瑣,真是“人到中年不如狗”。
黃毛彭浩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出身貴州農村的他,因為家境貧困無錢醫(yī)治,只能選擇離家出走自生自滅。他不善言辭,但是心地善良,為了保護男主而被撞身亡,臨死時留下的遺物,只有一張“上海–凱里”的普通火車票和幾粒藥丸,這個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男孩子,沒有完成回家和活下去愿望,生命永遠停止在了二十歲。
劉牧師,一位_神父,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當初執(zhí)意不肯參加銷售組織,但是看到走私給患者帶來的福音,他才知道真正的慈悲是盡自己所能讓人們活下去,由此成為了走私組織中一位堅定的支持者。自己活下去,也讓更多人獲得生的希望。
女主思慧不是患者,但是她的女兒卻身患此病,孩子的父親也因為這件事拋棄了她們母女,無奈之下,只能晚上去歌舞廳跳鋼管舞,以維持給孩子的治療。為了感激男主,甚至不惜陪睡。在看到男主為了她出頭,讓經理去跳鋼管舞時,壓抑許久的屈辱噴薄而出,淚流滿面地對著經理大喊“脫褲子,脫褲子……”感情舒緩時,她是眾多慢粒白血病者眼中的救命天使,是她在網上讓更多人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
一群性格各異、生活軌跡不同的人,在與死亡爭斗的過程中,命運磕碰交織在了一起。面對高昂的藥費,神父、警察、藥販子都選擇了對生命尊敬的態(tài)度,這不得不讓人驚喜: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
無獨有偶,前幾天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話,也許更能詮釋影片的主題,這段話記載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中: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馬廄失火了,孔子退朝回來,只問了一句:有人受傷嗎?至于有沒有馬的損失,先不要去管它了。這正是影片中體現(xiàn)的人文主義關懷,也許正是這種精神,才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維持五千年的文明屹立不倒。
我們都不是神,你不是,我也不是,甚至每個人都有原罪和缺點,但是那些潛藏在心底的善良,往往會在某些時候迸發(fā)出來,進而產生出強大的光輝和力量,它不僅溫暖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現(xiàn)實社會因此而進步,救命藥進醫(yī)保,人人都有活下去的希望。我也欣喜地看到,黔東南的凱里,扶貧工作如火如荼,想必不久后的貧困地區(qū),也一定能擺脫“窮病”。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2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我不是藥神》。剛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時,我以為是部喜劇片,沒想到越往后看越透著心酸,不知不覺我已淚流滿面。
這部電影講述了保健品店的老板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小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后經歷的一些事。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物黃毛。黃毛一個人背井離鄉(xiāng)獨自在外打工多年,只因自己身染重病,不想拖累家人。最后終于有機會回家卻為了保護程勇自己不幸被卡車_死。哪怕電影中黃毛說著自己家人可能都認為自己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我依然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他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對家人的深切想念,當他終于燃起想要不再孤獨一人活下去的希望時,卻和這個世界永別了。當程勇對著警察喊道“他才20歲,他想活下去有什么錯?”到底誰才是有錯的呢?我覺得其實誰也沒有錯!有錯的是價格高昂的醫(yī)藥費,要知道在2002年,一瓶抗白血病的格列寧藥品售價5萬塊!就算吃得上,家庭也很快會被吃垮的,何況大多數的普通家庭。
其中還有兩句話印象深刻。一句是:世界上只有有一種病——窮病。這句話說出了多少家庭的心聲,聽了這句話我不由得留下了心酸的淚水。另一句是公安局長說的一句話:法大于情,法律就是法律,不管你的目的是善還是惡,只要觸犯了法律,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聽著也沒有錯。但是我想法律的目的不是為了更好的保障人的權益嗎?當一個人遵守法律時卻意味著生命的快速終結當他無奈的違反法律時生命卻可以得到更長久的延續(xù)!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3
其實,我在《我不是藥神》剛上映不久后就大晚上窩在床上看過一次,看到快結束的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面,不停地擦著眼淚,卻怎么也止不住。我本以為,看過一次后不會再輕易落淚,可周五的再一次觀看中眼中依然忍不住泛起了淚花。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戳中了所有人最脆弱的地方吧。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都會有被命運扼住喉嚨的可能,如果那一刻真的到來,我們都會害怕,都會手足無措。
《我不是藥神》講述的就是我們最害怕的生活——健康被一點點吞噬,想要接受治療卻沒有足夠的錢,害怕死亡,極度渴求生存,在這種情況下,影片中的主人公們瘋狂地追求著印度仿制藥,只為活下去。而這其中,保健品商販程勇?lián)沃豢苫蛉钡慕巧?,慢慢地,他被人們感化,從一個只為賺錢而賣藥的商人變成了一個幫助吃不起進口藥的病人的天使。無法說他是無私的、充滿大義的,但他對于那些病人來說是一切。他這種“匹夫之勇”讓當時的我看得慷慨激昂,對那些追查他的警察很是憤怒與不滿。也很不解,為什么中國就不能像印度那樣讓仿制藥合法呢?合法后,病人可以有錢買藥,像程勇那樣的人也不需要冒著犯法的風險從國外進口藥,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
當我上網搜索了一下仿制藥之后,略微明白了其中的利弊關系。通俗的講,仿制藥就是一種對原研藥的抄襲,在原研藥被研發(fā)出來后,仿制藥便也開始一步步生產,它的價格遠遠低于原研藥。但一旦仿制藥過分生產,沒有人再去買原研藥后,便是一個災難。每一種新藥的研發(fā)成本都是巨大的,多則幾百億,少則也是十幾億,這么一個前提讓一些白血病藥要和抗腫瘤藥的價格十分昂貴,若大家都去買仿制藥了,那還有哪家制藥公司承擔得起這天價的成本,如此,仿制藥又從何而來。因此,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事情,原研藥吃不起,會給老百姓造成痛苦,仿制藥又會給研究成果帶來打擊,如此,我們到底是該以大局為重還是解決平民百姓的燃眉之急呢?這是一個情理法之間額較量。販賣仿制藥是不合法的,然而似乎合情,至于是否合理,又在兩可之間。我想,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沒有人能去解答,也沒有人敢去解答。
看了這本電影后我的內心是極為激動的,我恨不得馬上擁有很多藥學專業(yè)的知識,進入研發(fā)中心,盡力去研發(fā)新藥,讓中國不再只依靠其他國家,而是擁有自己的新藥??墒悄壳盀橹刮也荒?,我只是一個剛踏入藥學專業(yè)的大一新生,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所有的憤慨只能放在心里想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幾年后,發(fā)揮自己的最大力量為中國的藥學事業(yè)做出貢獻。
我相信,將來的我不會辜負現(xiàn)在的我。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4
昨天跟朋友去看了《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商業(yè)片,能有如此高的評分,能夠引起如此高的共鳴,得到廣泛的關注、討論并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真的挺難得。雖然還是有很多不足,但它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以下,是我從電影《我不是藥神》里看到的一點信息,可能不準確,很淺薄,但我認為也是另外一種視角。
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是部淚點很多的電影,從進了影廳到放映結束,整個過程,大家都異常安靜。這是我遇見過的最安靜的影廳。我與朋友淚點都極低,很多時候我們都聽見彼此吸鼻子的聲音,出了電影院,眼睛都是腫的。
出了電影院之后,我腦袋里只想到了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啊!
程勇沒有錢的時候,不能給爸爸動手術,不能很好的養(yǎng)育兒子,交不起房租,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更別談去幫助更多的人,那時候的他說:“命就是錢”,他最迫切的就是錢,而他考慮的也只是他自己。沒有錢病人們呢,吃不起正版藥只能眼睜睜的等死。
有了錢的程勇有錢給父親治病,有了自己正經的事業(yè),也才有能力為病人們墊付藥費,可呂先生死了,黃毛死了,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他們的生命。程勇在自責中,把兒子送出了國,好像是做好了準備,繼續(xù)幫助更多的人,他說“就當是還他們的。”他已無暇去考慮自己。
有一幕我印象深刻,在程勇被抓的時候,他用車擋住了警察,看著病人們把拿著藥消失在轉角,他眼里好像松了一口氣,至少這些藥不會被沒收還可以救一些人,可當他被按倒在地的時候,本來已經逃走了的病友被守到另外一邊的警察追了出來,被按倒,藥也隨之撒了一地,程勇的眼里滿是憤怒,原本不反抗的他開始拼命針扎,很想沖過去揍開那些按倒病友的警察。他們只是想活著,有什么錯?
目前我們很多人,可以說大多數都是程勇改變前的狀態(tài),不是完全一樣,但總能在他身上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點,至少有一樣是共有的,那就是“窮病”。
“窮病”真的是一種病,可不是一般的病,是心靈上的疾病。但大多數人以為,只要變得富有了,這病自然就好了。于是,當下絕大多數人都將“變得有錢”作為終極目標,或者說是唯一的人生追求??扇珉娪袄飩鬟_出的信息一樣,有了錢又怎么樣?雖然沒有錢確實不行,可錢也不是萬能的。
我們不妨在埋頭掙錢的時候,找尋那么一點點空擋,好好看看你自己,除了錢,你還擁有什么?你擁有健康的體魄,你擁有愛,擁有情,有家人,有朋友,雖然也有煩惱,但,絕大部分時間,你都活得好好的不是嗎?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精神上的不富裕。
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總把眼光放到自己所缺失的東西之上,不然,等你以為自己實現(xiàn)了“理想”再看看自己時才后悔莫及:以前的自己才是擁有更多幸福的人啊!可你已經在向前狂奔的路上,丟掉了你的精神食糧。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5
眾多因素作用,致使國產現(xiàn)實題材類電影始終遠離“真實”。
既沒有解決問題的真英雄,也缺少真實的制度沖突、道德糾葛,只剩導演偽造的歌舞升平。
其中,“法理與情理沖突”更是國產現(xiàn)實題材電影極少涉及的敏感內容,是院線電影的禁區(qū)。
即便此類電影有幸能夠審核通過,觀眾也很難接受一個觸碰法律紅線,游走情理邊緣的“程勇”式英雄。
畢竟,這與印象中“明知灰太狼不可戰(zhàn)勝,卻仍舊用盡聰明才智,在法律允許范圍下,趕走大灰狼的”喜羊羊式英雄相差太多。
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是一部逆勢而為的敏感作品。
影片根據真實案件——陸勇案改編,落腳情理與法理的難兼沖突,讓“英雄”程勇發(fā)起了對悲慘宿命的反抗。真實、骨感,不摻任何笑顏。
錢就是命
印度神油店店主程勇生意慘淡、老父病危,連唯一的兒子也將被前妻收回監(jiān)護權。除去一身贅肉,他只剩一條并不值錢的“賤命”。
深陷生活泥潭的他,只想尋到暴富門路,改變自己的處境。
呂受益,慢粒白血病患者之一,每日靠服用“天價藥”格列寧抑制病情。積蓄消耗殆盡的他只想購買印度低價仿冒藥,維系自己的生命。
一個急需錢,一個想要命。一個有門路,一個愿付錢。
兩人相遇,一拍即合,商定:由陸勇涉險前往印度購買“假藥”,運回國內后,兩人合伙兜售給慢粒白血病患者。
失敗的保健品店主程勇,搖身一變,成了突破法律紅線的“假藥”倒賣商。
程勇,這個泥沼掙扎的落魄戶,希望展現(xiàn)父愛,卻因兒子購買260元的新運動鞋糾結許久;渴望贍養(yǎng)老父,卻連養(yǎng)老院的贍養(yǎng)費用都無法一次交清。
錢就是他的命,成了他改變處境的唯一途徑。
此時,他對于慢粒白血病患者是不帶絲毫感情的。他認為他們分屬于兩個群體:一個是買家,一個賣家。
唯一的共性,他們都是生活所迫、極度缺錢的落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