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
推薦文章
《小團圓》描寫了女主人公九莉與有婦之夫邵之雍的一段愛情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團圓》讀后感1000字五篇相關(guān)模板,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1
看《小團圓》看得有些恍惚,其實前半部分的很多內(nèi)容之前在張愛玲的其它作品中一再讀到過,而心中隱隱期待的正是由她自述那段著名的斑駁陸離的情感過往。
張與胡蘭成的事多多少少知道些,不管是一身寂寞情迷云雨還是為才傾心唯此知音,總逃不開自愿委身漢奸的污名。張的文字令人恍惚,而她自己又何嘗不是始終蜷縮一隅,隨時恍惚的人。在那個小角落里,家國恩仇不過是淡到可以忽略的背景,義務與責任感更無從談起,這或許在于她自幼父母親情缺失,連“爸”“媽”都從來沒有叫過的孩子,與任何人之間俱是隔膜——無人于我有責任,我又有責任于何人?更兼脆弱與敏感,便把恍惚當做自我保護的方式,讓周圍所有都不真切,不清晰,裹成一具模糊的殼,似乎不僅能滑開傷害,還能維持內(nèi)部溫度,至少可以令自己覺得不太冷。被迫形成的封閉及戒備如心結(jié)繭,只有渴望被填滿的虛空在又迷惘又明確地等待。
乍見某君,伊竟頗解衷懷,一句話,一個眼神,好比忽然被初春野地里的毛毛草搔進鼻孔,又癢又想笑。其實不過是隨手拈起來,怎么之前卻沒誰這樣做過?然后就陷進去了。不是不能早一點抽身,不是沒見到伊拿著滿把毛毛草在手里?;蛴幸蛏岵坏枚棠偷某煞郑赡苁橇晳T了勿施責任于人而若即若離地放任。一面清醒刻薄地批判,一面卻任由自己混沌其中,保持恍惚。即便到“漢奸之妻,人人可戲”的那一日,她恍惚里瞬間坐上老虎凳,如此悲涼的一幕竟也能信筆輕輕帶過,可見當時心繭之厚,層層包裹,他人無法觸及也就罷了,自己更是碰也不碰。
而胡竟是這樣的一個濫人啊!小說正文前羅列出張與友人的有關(guān)通信,里面稱其為“無賴人”,提到當年之所以“雪藏”《小團圓》都是因為擔心為其抓住利用,好在臺灣政界茍延殘喘,害怕為其連累而被拖下水。曾經(jīng)愛侶而今如此避之唯恐不及,可以想見胡為人。
無論真相是什么,后來人總是愿意當成傳奇來回味。以前看電影《滾滾紅塵》感動得稀里嘩啦,現(xiàn)在想想,那里面的沈韶華性情激烈忘我,絕非張愛玲,而純是三毛寫照。男主角行止尚算收斂,鄉(xiāng)下三人尷尬見面那幕也因戲里他窘迫囁嚅的形象似乎并不如何令人厭惡。三毛大概只想拿大時代里眾生對命運的無奈來做稀釋劑,以潑灑她轟轟烈烈的“愛情即生命”的主題顏色吧。忽發(fā)奇想,《色戒》里易先生殺了王佳芝,倒象是看見張愛玲自己被胡蘭成殺了,至少是她的某部分就此死了。
“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zhàn)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里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zhàn)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薄缎F圓》以此段開頭,又以此段結(jié)尾,而她終于可以不再等待。
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2
愛,或許曾經(jīng)熾熱,曾經(jīng)刻骨銘心,亦或曾經(jīng)痛苦糾結(jié),但,當它似花開般不再有輪回,當它像霧像雨又像風,當它隨時間的流駛碾成往事塵埃,再回眸,或許,已變了模樣。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這是張愛玲的《小團圓》,是她一個人的故事.她隔著光陰的屏障,穿過曾經(jīng)的繁華,于淡然與淡忘間將過往定格。故事里的九莉是她的原形,而邵之雍便是胡蘭成。從童年到求學時代,再到與胡的相遇,雖然只是煩瑣小事的串聯(lián),但,都是她人生足跡的映射,都是她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無須字字珠璣,但足以勾勒出她的人生輪廓?!缎F圓》似一扇窗,走進了它,你方能窺清真實的張愛玲,真正走進她的世界;你方能理解,她的清高,她的不屑與不爭,是有原因的;你也方能體會,她為何能同時享受極度的喧囂與死寂。
親情,于張愛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她以一顆堅忍的心來接受孤獨的成長,以冷漠的雙眼感知人情冷暖。“生命似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子”,她的文字,帶著犀利,帶著嘲笑,但懂得她的人,定會心生憐愛,替她悲傷。如果,她與邵之雍的邂逅能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么,愛玲的心里或許會少一層痂,少一道疤。她第一次見他,便歡喜得心里開出花來,便自覺自己低到塵埃里去。她愛他,是用心的,不然怎會在他處于政治的風尖浪口時依然站在他身邊?怎會在他避難時一路顛簸只為見他一眼?然而,在胡蘭成的世界里,愛玲卻不是唯一的?;蛟S,愛玲于他只不過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是他避難療傷時的一個驛站罷了?!坝曷曚褡≡谙?。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痹谶@場際遇里,愛玲飛蛾撲火般義無返顧,即使知道“他的世界里沒有我,寂寞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曬著太陽,已經(jīng)是古代的太陽了。我要一直跑進去,大喊:我在這兒,我在這兒呀!”。無論是什么,留給她的,總是支離破碎的結(jié)局。張小嫻說:“愛是很卑微的,很卑微的。尤其是那個人不愛你的時候,愛就是含笑飲毒酒?!闭f的,是愛玲吧。
愛玲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了她曾經(jīng)熾熱的青春。當歲月?lián)崞搅怂械睦饨牵斝睦锊辉儆械却c波瀾,當愛玲在美國過著似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或許,她已超然,她已放下,她已原諒。于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將所有愛的昨天沉淀成歷史,明天寫個故事,名字叫做《小團圓》。
并非所有的事都要親身經(jīng)歷方有體會,總有一些東西,有些故事,在不經(jīng)意間 ,便能叩開心扉,似一縷陽光,溫暖地照進心間。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隔著山水,坐望于光陰的兩岸,若愛已成往事,終將無法以一葦杭之。
當愛,已成往事,不如拈花一笑,似佛般了然......
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3
《小團圓》是一部標準的自傳,以第三人稱敘述的自己的半個人生,以告慰自己的心靈。
序中所說,張愛玲多次修改《小團圓》,卻在好友勸誡下不予發(fā)表這篇文章,因文章中所提及人物,大多是玲的家人,人們不由得對號入座——確實是這樣。而人物隱私之描寫,包括同性戀,不倫私情,婚外戀情,等,無不坦誠外露,人們大抵會當個八卦報來讀,而很難單純把這本書看做一篇小說——我也是如此。
我很贊同她對于胡蘭成的描寫,有一種類似偷窺的微妙感。但他的出場卻描寫的相對簡單,簡單的沒有太多感情色彩,褒義詞只有一個:略顯英氣。另有一段寫他坐在沙發(fā)上,是個特寫的鏡頭。九莉看到他的側(cè)面,心里生出了點意思。他們在一起是必然,情場老手如果捕捉不到異性發(fā)散的氣息,那就跟胖子不愛吃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小團圓》在進行了三分之一的時候,男主角邵之雍終于出現(xiàn),一本書都讀去了半指厚。而在這之前,女主角九莉生活中的零碎都有描述,香港求學,遇見戰(zhàn)事。間雜著生母蕊秋的情史若干,女學生的生活軼事,家族私事等
現(xiàn)實中很多事情都是很險惡的,但不去想,就能開開心心地生活下去。但在《小團圓》這個自傳中,張的愛情以盲目的形式出現(xiàn),以被騙為過程,最終又以被拋棄為結(jié)尾。感覺還是挺可惜的。
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4
想了許久,也沒有能為這次的讀后感擬出個題目來,也許是因為不善于讀此類作品的緣故吧,從書中淺顯地看到些等待的失落與無奈,本想寫個“可怕的等待”類似這樣的題目,瞬間又覺得有些俗氣,索性就不寫題目了。
《小團圓》是讓人讀起來不太舒服的大家之作,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以及過分跳躍的敘事手法,還有一些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要不認真閱讀肯定會讓人覺得身處云霧之中。都說這是張愛玲的自傳式小說,看看從前到后的情節(jié)倒也真是這樣的。
這樣的讀后感不敢從情節(jié)開始寫起,只能把自己一些粗淺的感受拿出來曬曬。
讀完全書,突然之間在腦海中冒出幾個詞,一個是等待,一個是孤獨。
曾國藩有句名言,說“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最好的境界,等到花開全了就要開始凋謝了,月全圓了就開始虧了。作者把書名取作小團圓,實際上一生竟未能團圓,即使在一起也就是斷續(xù)的聚聚散散,所以只能是小小的團圓了。書中的盛九莉與邵之雍是如此,現(xiàn)實中的張愛玲與胡蘭成亦是如此。胡蘭成太過于風流成性,邵之雍太過于見異思遷,所以現(xiàn)實中的張愛玲和小說中的盛九莉都吃了不少的苦。細思,凡是有些才情的女子總是會被這樣的男子吸引,繼而又被傷害,癡癡苦等總等不來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一說是用情過深,二來則是有些不太愛惜自己了,所以,同情這個詞還是放在遠遠的一邊為好?!按罂嫉脑绯浚菓K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zhàn)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里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zhàn)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等待是可怕的,認真地等待則更是恐怖而又可怕,能夠回憶起的還是學生時代的每一次考試前,對某一門怎么也學不好的課程,等待開考前的不安與無助。那時候的考試是大過天的,現(xiàn)在早已沒有那樣的感覺,倒是生活中的考驗無時不在,每一次考驗都像一門沒有學好的課程,等待接受考驗的心情不安而慘淡。
有一段時間很喜歡林志炫的歌,喜歡他聲音飽滿而有力,像筆法流暢而力透紙背的書法作品,聽起來毛孔都會舒張?!拔姨魍h方的山峰,卻錯過轉(zhuǎn)彎的路口,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你在等我,沒離開過?!焙玫娜撕褪?,總是讓人推崇艷慕,仿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邵之雍四處流亡竄逃,盛九莉千萬里只身去探望,一身藍布棉袍受盡苦頭,等到的回答是“好的牙齒為什么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吳曉波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何必苦苦等待,換回一個不值得的結(jié)局;也不必自欺地告訴自己,“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p>
孤獨,其實并不是那么可怕的東西。在九莉的身上似乎看不見孤獨,雖然那么長的時間獨自一人,但言語之中總是不那么太在乎。若走,不去挽留;若來,坦然去接。似乎一直有一種不悲不喜的情緒控制著,多了些時下流行的“佛性”,少了些奮力爭取的意思。那天偶然聽到一句話,說“事業(yè)可以規(guī)劃,人生不可計劃”,仔細想想覺得很有意思,面對事業(yè)、工作我們可以、而且也應該用全力去規(guī)劃,但是面對人生,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幾十年,似乎計劃起來有些難度,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并不少。“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這是村上春樹說的,似乎人們面對孤獨都是因為無可奈何。其實,我倒覺得也不全是這樣,至少有一段獨處的時光也是很不錯的,一瞬間把什么都放開了,雖然那只是短暫的假象,但也能在打斗不斷的世界里卸去厚重的鎧甲、放下沉重的包袱,微微的輕松一點。
這樣一本語言變幻、情節(jié)跳躍,讀起來不太體貼的書,讀完之后卻令人難得的安靜和放松,真是印證了“福禍相依”的道理。團圓圓滿自來是“此事古難全”,所以小小團圓一下已經(jīng)是完美了。
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5
她怎么記得那么清楚呢?幾十年前的細枝末節(jié),金色闊條紋束發(fā)帶,淡粉紅薄呢旗袍,白帆布喇叭管長褂……她記得每一件衣服的顏色和布料,但是不記得那場轟轟烈烈的戰(zhàn)爭。
那有什么奇怪呢,她是張愛玲。
《小團圓》不好看,情節(jié)雜亂,語言急促。張愛玲寫這個書,大約是想終老之前把這一生交待清楚,但是又缺乏交待的耐心。于是就像一個困極了的人,急著上床睡覺,把衣服匆匆褪在床邊胡亂堆成一團。
缺乏耐心又實屬自然。隔著大半生和千山萬水,去回顧那個女人的小心動和更小的心碎,哪里是自己的前半生,簡直是自己的前生,簡直是別人的前生,簡直是霸王別姬小喬初嫁孟姜女哭長城。
大家看《小團圓》都是沖著盛九莉與邵之雍的愛情而去的,我當然也是。但是在很多人眼里的悲劇,在我眼里卻是個喜劇。倒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將愛情過渡到柴米油 鹽的生活所以可喜可賀,而是,看來看去,覺得基本可以確定:第一,她是真心愛過他的;第二,他也是真心愛過她的——就算是他在真心地愛著另外的她、她、她 時,他也是同時真心地愛著她的;第三,他對她的愛以及她對他的愛,是建立在“懂得”的基礎上的;第四,他們都是有內(nèi)容因而值得被“懂得”的人。有了這四 條,一個人就已經(jīng)很幸運了。這樣大的宇宙,這樣漫長的時光隧道,造物主讓兩個人這樣相遇,他們真的已經(jīng)是萬幸了。
如果他能只愛她并且廝守終生,也許更好,但也未必。和“金色的永生”比,短短一生算什么呢?如果我們不用斤來衡量芭蕾舞、用米來描述莫扎特,又怎能用一生、半生、九又三分之一生來衡量愛的質(zhì)地。
相對于這本小說本身,我更好奇的是張愛玲寫這本小說時的狀態(tài)。張動手寫這本書時已經(jīng)55歲,后來擱置許久,再動手改時,已是73歲。對我來說,一個干癟蒼 白、戴假發(fā)、穿一次性拖鞋、只吃罐頭食品的老太太,坐在洛杉磯公寓的一堆紙箱子前,寫40年代淪陷上海一個女孩細細密密的小心事,這個畫面比這個女孩的小 心事本身要有沖擊力多了。
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問題是,張愛玲晚年為什么不自殺?60年代末其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各種來源的資料表明——張愛玲就過上了完全離群索居的生活。她晝伏夜 出,家里幾乎沒有任何家具,有人來訪不開門,訪華訪臺機會一概拒絕。后來還染上了“恐虱癥”,總覺得有蟲子騷擾,隔三岔五搬家。有個狂熱粉絲為了刺探她的 生活,偷偷搬到她家對面作鄰居,一個月只見她出門扔垃圾一次,而且在得知該鄰居是個粉絲之后,張愛玲立刻搬家離開。
那么,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幾乎四分之一個世紀里,她每天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公寓里,都在做什么呢?一個幽靈在四面白墻之間飄來飄去,瞪著時間一點一 點駐空自己。張愛玲的作品里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幾乎毫無涉及,那么,不值得書寫的生活值得度過嗎?真的,不值得書寫的生活值得度過嗎?對于別人來說這也許不 是一個問題,但她是張愛玲。她曾經(jīng)那么熱衷于表達,她還那么驕傲,而無動于衷被死亡的纖繩一點一點拽上岸,又是多么不驕傲的一個狀態(tài)。
好在她還有回憶。張愛玲10歲時在期盼愛,20歲時在書寫愛,40歲時在放棄愛,60歲時在整理愛……短短三、五年的愛情,這樣細水長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寫一本書,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卻仍是青春那三五年。也許晚年 張愛玲不需要生活,就是因為她曾經(jīng)擁有的不可超越,與其用力不從心的文字去沖淡曾經(jīng)的光芒,不如用沉默來守護它。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愛玲晚年的少產(chǎn)和她早 期的多產(chǎn)一樣是因為驕傲。
這個說法當然令人傷感。如果人生只是彈指一揮間,那青春是什么呢?能發(fā)生的已經(jīng)發(fā)生,不能發(fā)生的將永遠不會發(fā)生。青春多么短暫,青春多么漫長。它是夢中的 一個撫摸,你醒在它的溫暖里,卻不知其去向。據(jù)說張愛玲臨死前知道自己不行了,她把自己收拾干凈,還穿上了紅旗袍,整整齊齊地躺在床上。也許因為她曾經(jīng)擁 有過“金色的永生”,才能死得如此安詳。如此安詳,合上書,真的覺得結(jié)局其實是個團圓。
小團圓張愛玲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 小團圓讀后感
★ 張愛玲傳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