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語的讀后感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人間詞語的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1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文藝批評的傳統(tǒng)形式,乃是段章零語,靈機閃現(xiàn)處便是絕妙好辭成文。所以這本書極大程度的保存了這種寫作的真實。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錄。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最初接觸王國維的那三句精辟的論斷: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北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對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閱讀此書的念頭,其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老師推薦必讀的書目中就有這本。因為經驗的淺薄,閱讀時感到困難重重,比較晦澀難懂,匆匆讀了一遍了事。但是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人生的閱歷積攢的比較豐富,閱讀了較多的書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讀他一讀。再讀之后,對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劇增。他有關詞的境界的論述確實極為精辟,極為精彩,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引領了一代文學批評的脈搏,引導人們如何去審美,如何在詞中品味,感悟,獲得美的熏陶。一首詞從怎樣的角度去鑒賞。例如,他提出了“無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他提出了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引導作者和讀者向更高的層次邁步。
《人間詞話》中還有一種觀點正中了我的心扉,讓我感受很深。那就是在《樂府詩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來排遣愁苦的東西不外三樣東西:酒、詩和死亡。而人又來享受歡愉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哪里還有功夫來排比字句,搜索枯腸呢?”這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感情就是人心中的境界,只有心中有丘壑,才能寫出深刻的作品。文學作品的第一要義就是求真,任何技巧都無法掩飾對真實的敷衍。所以經歷苦難才能寫出好作品。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2
《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shù)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里,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是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這是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的極大評贊。在學習的生活中,我早就聽身邊的朋友和老師介紹過這本書,趁著空當我便也仔細的品讀了一遍。
《人間詞話》寫得很有見地很有特色。這是我個人的最大感觸。書里面大多穿插著詩詞、注釋和評論。咋一看很凌亂很散的樣子,其實不然。就像一篇散文一樣只是形散而神不散罷了。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人生的三種境界:
一,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三,夢里尋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3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yè)、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钡鹊?,林林總總,琳瑯滿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對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边@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么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個6歲的小女孩爭著說等于15,人們都向她投去異樣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寶貝的答案正確時,人們才收回目光,并責怪自己的思想太復雜了,錯過了搶答的時機。這里說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4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過西方哲學的研究,而《人間詞話》卻寫于他已厭倦西方哲學而興趣轉移于中國舊文學之際,故其中雖然時時流露出早年所受西方思想之影響,然而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是相似的。
接觸到《人間詞話》,便不可避免地談論到“境界”一詞,王國維先生開篇便將“境界”一詞作為評詞的基準:“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在接下來,則是標舉境界說的一些批評理論如“造境”和“寫境”之說、“有我”和“無我”兩種境界的討論等等,后部分為批評的實踐舉例部分。
作為純粹的詩詞評論,“境界”一詞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地點出了優(yōu)秀詞作所必須具有的特點。境界為詞之根本,而“興趣”、“神韻”乃詞的表象。有了意境,“興趣”“神韻”便自然而然顯現(xiàn)出來。無意境之詞,縱然辭藻華麗,也不過是其外金玉而已。其實對于各種文學體裁,都是要有境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樣才能久遠,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通常認為《人間詩話》是王國維關于詩詞之學的著作,這只是說對了一半,可以說,王國維其實是以評詞的方式,在言說著一種人生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歸結到“境界”這一詞上來說,境界不僅僅是對于詞、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要求,其實更反映在人生的意義上。
大多數(shù)人接觸到王國維先生的評詞是從他的“三種境界”開始的:“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痹谶@里,王國維將這三種境界講的似乎很透徹分明,闡述了那些成就大業(yè),有大學問的人所需奮斗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體現(xiàn)在“獨”和“望盡天涯路”上面,指一個人在孤獨中尋求自己的夢想,意為人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第二個階段,體現(xiàn)在“為伊消得人憔悴”上,確立目標后,應為之付出無悔的努力;第三個階段,體現(xiàn)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上,就是說付出了努力,所追求的的目標便會自然的實現(xiàn)。在這里,作者用評詞的方式說明了人生哲學的道理。在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例如:“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边@可以歸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討論;而“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钡恼撌隹梢宰鳛樽陨硇摒B(yǎng)對于處事的影響的論證。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5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敢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王國維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讀師范時所了解的,當時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后,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么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余之于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王國維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里,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jié)于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于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對《人間詞話》的一段評論結束我的這篇讀后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在中國詩話、詞話發(fā)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當然地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6
它的理論核心是境界說,理論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他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讀了他的詞論后,再去讀宋詞三百篇,就更能體會到詩詞的意境之美。
《人間詞話》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論讀,是對人生的反思。它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讓自我去面對注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shù)。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晶。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缫??!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國學大師王國維精妙地以三句詞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認清自我,選定道路,繼而的執(zhí)著追求和最終的頓悟。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關于王國維的這“三境界”妙論,百讀不厭,給人深刻的啟發(fā)。
人間詞語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 人間詞話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