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5篇
推薦文章
《末代皇帝》將個人還原到歷史中,展示了歷史碾壓下人性的復(fù)雜形態(tài),有扭曲,也有掙扎,故事未必全然符合史實,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能更真實。該片的史詩價值遠遠超越了一般的人物傳記片,歷史在個人身上的壓榨和侵蝕,幾乎是一個時代的心理縮影。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大全(1)
溥儀這個人,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爭議,有些人覺得他很無能,有些人覺得他很可憐,也有些人很羨慕他能做皇帝,每個人對他的看法都不一樣。前幾天看了一部有關(guān)溥儀的一部電影《末代皇帝》,讓我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制度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讓我對他的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這部電影是外國人所拍攝,當我開始看的時候,就很佩服導(dǎo)演能對中國的文化如此的了解。這部電影講述了溥儀的一生,讓我們看見了一個人的大起大落和他的絕望與無奈。溥儀從三歲的時候就當選為皇帝,當時的他根本不知道皇帝這一次意味著什么,也不懂一個末代皇帝將要面臨的曲折,只有他那份天真和對世間事物的好奇,這讓我一開始就對他懷有同情心。
雖然溥儀做了皇帝,有了充裕的物質(zhì)享受,但是也是最孤獨的,他沒有家庭沒有朋友,有點只是紫禁城那華麗的牢籠,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對于國家和天下他也做不了任何決定。當他弟弟和他說外面還有個皇帝的時候;當他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想跑出去卻被攔下的時候;當他看到紫禁城外面?zhèn)鱽黻囮嚨暮艚新暤臅r候,他明白了自己只是一個被軟禁的皇帝。電影中溥儀幾次絕望的看著城門,大聲叫著:“Open the door!“卻被無情的攔下,。溥儀的一生都被一道門禁錮著,既想掙脫又充滿了依賴。那些牢籠既是束縛他的圍城也是給他保護的外殼,正如他透過宮門看到紫禁城外面的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景,貧民、乞丐、學(xué)生,他自知無法適應(yīng)那種生活,但又想擺脫被那種被囚禁的生活。讓人覺得實在可悲。
溥儀青年的時候給他的老師說過,他想改變這一切,改變這里的規(guī)矩,但是他卻無能為力,成年后的他,另一個牢籠關(guān)住了他,那就是滿洲國。他被日本人所利用著,他也明知自己被利用著,他卻想反利用他們,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但是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老年的時候,他被監(jiān)獄所關(guān)押著,關(guān)押了10年,直到最后他才被放出來,但是監(jiān)獄的生活也可以說是他的覺醒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島一個被人唾罵的囚犯,讓他經(jīng)歷大起大落,囚犯的生活徹底改變了他,最后他成為了一名花匠,過著平靜的生活。
電影的結(jié)尾是他一個人去了自已以前生活的地方,還告訴了門衛(wèi)的兒子,自己是中國的皇帝,并且從龍椅下拿出他一直藏著的蟈蟈,看到電影的最后,讓人會有種莫名的悲傷,溥儀就像這蟈蟈,本來屬于大自然的,卻被關(guān)在籠子里,蟈蟈是人的玩物,溥儀卻成為歷史的玩物。
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大全(2)
在同學(xué)家作客,我在上網(wǎng),朋友則拿著遙控器不停地換著電視頻道。剎那間,我停止了上網(wǎng),回過頭去,叫朋友倒退二個頻道。那肯定是在放電影《末代皇帝》。因為只有這部電影的配樂,讓我能在短短一至二秒種內(nèi)聽出來。它是我個人認為的所有電影中最好的配樂。自從《末代皇帝》誕生以來。其配樂的主旋律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西方人心目中標準的中國聲音。至少在近年來的很多描寫中國的西方影視和音樂作品、乃至是電子游戲配樂。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相同感覺的音樂。而這種類似的旋律其根源來自于《末代皇帝》。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其實幾年前我已經(jīng)看過這部電影??墒钱斘以陔娨暀C里再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情仍然是很激動的。因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不只因為那完美的配樂,還有那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以及那一段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歷史??赡苁且驗殇邇x前半生住的北京的皇宮和東北的“皇宮”我都去看過吧,我似乎更能理解溥儀的命運是一段什么樣的命運。當溥儀站在講臺上高呼“滿洲國與日本應(yīng)該是平等的!”的時候,我被感動了。應(yīng)為我也曾經(jīng)坐在那個會議廳的椅子上面對著空空的講臺。我們似乎是一對從未相逢的老朋友,曾經(jīng)擦肩而過。而今天相遇了。
我們總應(yīng)該對歷史抱以一些敬畏,不管那是段什么樣的歷史。很多人我們不應(yīng)該忘記。當我們津津樂道的談?wù)摯褥P冠上的珍珠鑲嵌在蔣夫人的鞋子上的時候,我們同樣應(yīng)該知道,正因為如此,溥儀才投靠了日本人。當我們談?wù)撲邇x投靠了日本人時候,我們還應(yīng)該知道,他居然有勇氣大聲告訴日本人:滿洲國與日本應(yīng)該是平等的! 他是一個人,我們不能把他縮為一個符號。他是一個有著我們一樣的情仇愛恨的普通人。他生存在一個無奈的世界。他和光緒一樣,生來就已經(jīng)注定了自己的命運,拼命想做點什么。卻發(fā)現(xiàn)什么也做不了??蓱z的皇帝!
其實我們遠沒有資格去同情晚清的皇帝。他們承受著常人受不了的壓力和苦難。清庭的腐敗其實和他們個人沒有關(guān)系,他們也是受害者。而同治中興,戊戌變法,也有他們的重要的功勞。他們并不懦弱。他們沒有放棄。他們每天零晨兩點起來批奏章。沒有一天休息。他們熱愛他的國家、他的民族??墒撬麄儫o能為力,真的無能為力。但歷史卻不能給他們一個起碼的坐位。太不公平了!
說些題外話,為什么西方人對我們中國的歷史把握地要比中國人還要深?真的是因為有些人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嗎?不是。在歷史前面,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其實都是旁觀者。記得在《戊戌變法史事考》一書中,作者茅海建在前言中感嘆道,中國第一檔案管中有大量的清宮檔案,都是研究清史的好材料。館中條件優(yōu)越,查檔免費,還有空調(diào)。但是在案前埋頭苦讀的都是日本人,西方人。很少有中國人。也許這就能說明問題所在了吧。
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大全(3)
我想說,看完《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后,最大的感覺就是恍如隔世,我仿佛就像溥儀那樣經(jīng)歷了60余載的人生,從清末登基,到偽滿登基,再到建國后的思想改造,60年仿佛白駒過隙,回顧起來歷歷在目,然而,都像是一場夢。
終其前半生,溥儀都在皇權(quán)籠罩下不得逃脫。小時候被困在紫禁城,長大后被困在新京長春,皇帝這個名號就像是一條麻繩,把他捆綁得緊緊的。
我又想起溥儀小時候,周圍的太監(jiān)都是這么教育他的:你是皇帝,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是一個皇權(quán)達到頂峰的時代,整個紫禁城都被一片昏黃的封建氣息所禁錮。在這種近乎變態(tài)的教育下,小皇帝自然就會生出一副極度自尊自大的性格。然而,他做了大半輩子的皇帝,卻幾乎沒有掌握到什么實權(quán),終究只是個傀儡,先替清朝背黑鍋,再替日本人背黑鍋。他做著那個主宰者的夢想,卻終究無法企及。
電影中的那個蟈蟈是個喻示,在一開始的時候,它滿身青綠。在電影的最后,溥儀拿出了他曾經(jīng)藏在龍椅下面的小籠子,小紅領(lǐng)巾打開籠子,蟈蟈爬了出來,早已變成了一身枯黃。蟈蟈被關(guān)在籠子里一生,得不到自由,當它重見天日的時候,那位曾經(jīng)做了大半生皇帝夢的人,早已化身成蟈蟈了。
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大全(4)
早聽說了《末代皇帝》這個電影,但一直沒有看。其實是一直存在著偏見,一個外國導(dǎo)演能有多了解中國歷史,就算有所了解又能有多深刻。昨晚帶著一點好奇和一點質(zhì)疑開始看此片。僅看了十幾分鐘就被電影獨特的拍攝視角震撼住了。
電影并沒有太多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的畫面,沒有明顯的歷史立場,敘事平和而從容。電影將重點放在了溥儀的人生經(jīng)歷,將整個時代的悲哀濃縮在了溥儀身上。
溥儀的一生可以說相當?shù)膫髌妫踔潦欠艘乃嫉?。從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到近代政治傀儡再到現(xiàn)代共和戰(zhàn)犯。我想沒有哪個皇帝會經(jīng)歷如此戲劇性的人生。
溥儀還是一個不諧世事的三歲小孩時就被選作皇帝。他完全不懂作為皇帝的至高無上和尊貴奢華,當然也不懂作為一個飄搖欲墜的末代皇朝的皇帝將面臨的波折命運。有的只是作為孩童的天真不邪。一開始,我便對他懷著同情心。
慈禧臨死的那段讓我感到恐怖。整個宮殿顯得陰森詭異,衰老蒼白的慈禧躺在高高的床上,喝著“神龜湯”。那鍋湯讓我感到惡心。神龜是長壽的象征,但正如同行將就木的慈禧,清王朝即將滅亡,那鍋湯實則諷刺。面對森嚴的宮廷和高高在上的慈禧,三歲的溥儀沒有一絲恐懼,而是用兒童好奇的眼光打量著周圍的一切。慈禧口含黑珍珠死去,溥儀被宣告成為皇帝,那一刻我感到一點點痛惜,一個如此天真爛漫的小孩就此被推向歷史的浪潮。溥儀登基那天,身著短小華麗的龍袍,他完全不知道那天的意義,不知道皇帝的意義,更不知道那套龍袍的意義。龍袍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和無人可比的尊貴,但穿在只要三歲的溥儀身上,我也只覺得那是一套可愛的童裝,本質(zhì)上他僅是兒童,面對文武百官的跪拜和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告,他眼里只有那只蟋蟀。
即使是三歲的小孩,也會在制度和環(huán)境中慢慢明白權(quán)力的意義。剛登上王位的時他經(jīng)常問身邊的太監(jiān)是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變得狂妄。但他的狂妄也只能是對身邊的太監(jiān)宮女的恣肆妄為。他的童年有著最充裕的物質(zhì)享受,但也是最蒼白最孤獨的。沒有家庭沒有玩伴。紫禁城是只華麗的牢籠。雖然身邊是一群唯唯諾諾的大臣、太監(jiān)、宮女,但他終究是一個傀儡。對國家對時代,他做不了任何決定和改變,反而被歷史操縱著。
少年的溥儀和他弟弟趴在圍墻上看到袁世凱登基的場面才意識到紫禁城竟成了歷史的一個廢棄的舞臺,沒有了觀眾,演員卻還在繼續(xù)演戲。十三歲的溥儀深感喪母之痛,想要走出皇宮看母親最后一面。被侍衛(wèi)攔住時大喊道:“Open the door!”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xiàn)了兩次,第二次是在滿洲國的總督府里,當染上毒癮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總督府的時候,溥儀絕望地看著那扇門,那句憤怒悲痛的吶喊“Open the door!”如同第一次那樣無情地拒絕。溥儀的一生都被一道門禁錮著,既想掙脫又充滿了依賴。那些牢籠既是束縛他的圍城也是給他保護的外殼。正如他透過宮門看到紫禁城外面的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情景,貧民、乞丐、雜亂、骯臟,他自知無法適應(yīng)那種生活,但又想擺脫被那種被囚禁的生活。溥儀自從當上了皇帝就不再自由,甚至是成了傀儡囚犯,后來住進監(jiān)獄里只是讓他看起來更像是囚犯而已。他的精神世界早就被一點一點的侵蝕著,從無知到狂妄,再從狂妄再到無知。正如他的老師莊斯頓說的:圍繞皇帝而設(shè)的這種高度失真的生活一定會有害于他的健康、體魄、智能和精神世界。對于溥儀,我是懷著極大的同情心的,一個從童年開始便走向孤獨、囚禁的生活的人,即使有坐擁金山銀山,又有何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呢?
當?shù)弥褥牧昴贡涣髅ボ婇y孫殿英所盜,慈禧太后的尸首被肢解成幾塊,身上戴的黑珍珠項鏈成了蔣介石的結(jié)婚禮物時,溥儀滿懷憤恨。帶著復(fù)仇的心愿和對君王生活的貪戀,溥儀在日本的扶持下在東北建立“滿洲國”,企圖分裂中國。他說:中國背叛了我。但他不曾識破日本的狼子野心,他終究還是一個傀儡,一直被日本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充當日本侵華的工具,連出“帝”宮等權(quán)力都沒有,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掌握在監(jiān)視他的日本中將吉岡安直的掌控之中。如果說之前的帝皇生活是一種被動,但這次是他自己選擇的道路,可以說是罪大惡極。
最后的戰(zhàn)犯生活,可以說是溥儀的覺悟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變成了受人棒喝的囚犯,不僅對生理對心理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囚犯生活也算是徹底改造了他。最后他成為一名花匠,過著平靜的生活。褪去君王的虛幻浮華,重獲精神之自由,扯斷木偶線,做回真自我。真是人生的美好收關(guān)。當看到溥儀侍弄花草的畫面時,我極感動,那正我向往的生活,閑適自由,與世無爭。
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大全(5)
《末代皇帝》是于1988年拍攝的電影,我看這部電影是在2017年,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畫質(zhì)、質(zhì)量不亞于當今的任何一部大作,我在想,中國八十年代就能拍出這么優(yōu)秀的電影著實不易,可當我看到從編劇到導(dǎo)演都是英文字母組成的名字時,我陷入了沉思。
看完這部電影我是悲哀的,我的悲哀不是表現(xiàn)在我對溥儀的憐憫,而是我對中國電影的憐憫。我悲哀的原因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多么糟糕,而是因為它拍的實在是太好了。一部人物傳記類的電影,肯定要了解這個人的一生,要想了解這個人的一生就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按理來說中國的歷史劇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應(yīng)該拍的很好,但卻讓老外占盡了風(fēng)頭,這就好比中國人去英國編排戲劇《莎士比亞》贏得了巨大成功一樣,這對于英國人來說肯定是恥辱的,同樣,外國人編排的《末代皇帝》取得成功同樣也需要每個中國人的深思。
在看近幾年中國人拍攝的歷史劇,每部劇商業(yè)價值氣息濃厚,完全違背了真正的歷史,更可悲的是,越是歪曲歷史,越是滑稽慌謬的歷史劇越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大家看電影完全沒有帶著學(xué)習(xí)的思想,而只帶著娛樂的心情。這無異于對民族文化的侮辱和民族歷史的踐踏。
我只能期盼中國有一天能真正拍出屬于自己的,揚名海外的歷史題材電影,以張揚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歷史。
末代皇帝電影大學(xué)生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
★ 百團大戰(zhàn)抗日影片大學(xué)生觀后感6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