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5篇
展是從事繪畫的藝術家通過由單位或組織主辦,另一個單位或組織承擔整個展覽活動過程運行,通過一個適合特定人群或廣大受眾參觀分享自己在某一階段內(nèi)取得藝術創(chuàng)作的成就或成果的過程。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5篇,供大家參考。
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范文(1)
作為美術欣賞課活動的一部分,上周四我隨著我們系的師生一同來到江西藝術中心參觀陳丹青畫展。在幾個小時里,每一個同學都認真地欣賞了自己喜歡的畫作,也收獲了許多。
舍斯托夫說:“人就是向現(xiàn)實轉變而尚未完成轉變的可能性”。時間、友誼、藝術,是本次展覽的主題,由三位畫家相識四十年來的故事與作品,作為主線,敘述青年時代的理想,油畫實踐的軌跡,圍繞藝術的友誼。四十年來,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滿戲劇性的起伏與變化:林旭東由油畫轉向版畫,繼而轉向電影,又回到油畫;陳丹青的繪畫與書寫生涯,已為公眾熟知;韓辛從上海、美國、北京的藝術游歷,則是一個少年成長為自由畫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陳逸飛、劉小東、賈樟柯,是這三位畫家長期友誼的見證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陳述,使我們有機會進入時光隧道,目擊自學一代如何成才,為今天的藝術教育提供了生動鮮明的對比與反思。
展廳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__年三位老友騎著自行車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開心,一如他們的年輕時代。歲月荒荒,他們躲在角落偷聽蘇聯(lián)錄制的歐洲古典音樂,自學繪畫,彼此玩笑,__年代三個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紀,又湊到一起畫畫,聆聽當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廳中,四十年的光陰轉化為物質與文字,在展館的墻上交錯并置,燈光下顯得很靜很亮。
門首兩側的墻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兩端展墻掛開,按年代順序,依次分段,向展廳深處延伸:啟始于70年代三個自學少年的自畫像,以及歐洲各名作的臨摹,終結于20__年各自的寫作和創(chuàng)作,每一展室印在墻上的解說文字,關于畫,關于人。陳丹青與韓辛各寫了十余段,林旭東寡言字僅寫了三段。此外,半數(shù)以上的畫配有圖說,韓辛與陳丹青各占一半,這是兩個話多的人,一個愛聽表揚,一個樂于夸獎。
林旭東寫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頭就遇見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開始你來我往地時常見面。有時他會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來。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為丹青習作的對象,后來丹青畫的康巴漢子,骨相結構中也有他們的影子??他這幾年的畫中,我比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寫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圖像并置的延續(xù),但已不只游戲概念,娓娓道來的是他的衷腸(比他的文字懇切,或許更私密),歲月蒼桑,世事難料,畫家能守住的也只有這幾本舊畫冊,在無人喝彩中自有一種從容與淡定,波瀾不驚中題材已被超越:在一筆一劃的把玩中,他營造著安放性命的處所??韓辛畫得很多,水粉畫,畫的多是風景和靜物。
上海有一路畫家,當時從來不與官方的展覽機構發(fā)生關系,風格唯美。浸淫在此等高蹈的作風中,韓辛當時畫花朵有如焰火,畫街景似有郁特里羅神助??見到他去美國后畫的《地鐵》,我著實一驚;在作品中,經(jīng)驗世界和藝術表達之間正在有機地形成一種內(nèi)在的結構邏輯,他果真要和那些偉大的藝術家那樣,用這一結構邏輯來支撐起一片獨有的表達世界?如果說早年的家人肖像明白無誤地證明了韓辛是個早熟的天才,《地鐵》則表現(xiàn)出了他可能達到的想象力度。在畫展中找他們的“進步”與“退步”,或者比照誰畫得更好,都是無趣的,都是觀看與認知的障礙,因展覽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個獨立的人如何與境遇周旋,如何與自己的愛與才能糾葛,如何在不同的時代“畫什么”,“怎么畫”而他們頑強信守了自己對藝術的熱愛,雖然這份愛遭遇了不斷改頭換面的時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難以分割的作品,單獨看一件作品,一個人的作品,一個年代的作品,便沒有看見這個展覽。
繪畫,是畫家的終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條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別人的作品。其實,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賦予對繪畫的認知,這是一個使作者成為觀眾的畫展。
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范文(2)
星期四的午時,教師帶著我們坐車去電視塔參觀恐龍畫展。
一進大廳,首先展此刻我眼前的是三個恐龍骨架,大小不一樣,形態(tài)各一。左邊的恐龍骨架大概是迅猛龍,它兩只前爪悄悄地放在胸前,大腿彎曲,隨時就要撲捉獵物似地,真是威風不減當年。右邊的骨架大概是梁龍,脖頸長達18米,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頭抬得很高,好像在縱聲長嘯。中間的是腕龍,它重達24噸,真是各龐然大物,它抬起脖子,似乎在品嘗樹上的美味佳肴。真令人贊嘆不已。
旁邊是恐龍介紹幕恐龍主要生活在白堊紀,侏羅紀……據(jù)此刻大約有1600萬年。最兇惡的是霸王龍,它能夠輕易地把各種恐龍都撕成碎片,就連“格斗星”腫頭龍、“金甲武士”盔龍也不是它的對手。還有輕裝上陣的竊蛋龍,頭頂雙皇冠的雙冠龍……,真是不計其數(shù)。
之后我們又乘坐電梯上了旋轉餐廳。坐在一把椅子上,悠哉悠哉地享受這美麗的風景,柳紅柳綠令人目不暇接,紅瓦灰墻的高樓大廈令人賞心悅目,真實桃紅柳綠“又一村”。自我好像陶醉在仙境中。作文
美妙的音樂,奇異的恐龍架,高高的電視塔,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范文(4)
今日我們?nèi)⒂^了一個特殊的畫展,這個畫展的主題是“童心有愛,七彩夢想”。年少的我們,心中充滿了稚嫩的夢想。我懷揣著這樣的心境,走進了位于科技宮四樓的畫展展廳。
一進展廳,我便看見了琳瑯滿目的繪畫作品:素描、水彩畫、兒童畫、沙畫、國畫,應有盡有,還有別具風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麗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嘆為觀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圖,是一幅國畫。這幅畫畫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優(yōu)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將檸檬黃的花蕊輕柔的包住,十分美麗。左側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澀的小姑娘。
荷花下方,幾片嫩綠的小荷葉剛剛長成,兩側的墨色的荷葉更襯托出小荷葉的生機勃勃。一只如畫龍點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氣迷住了,久久不愿離開。池塘中,幾條頑皮的小魚在荷葉下嬉戲,十分生動可愛。看到這幅畫,我便想起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覺得,這幅畫的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和楊萬里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像荷花一樣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次畫展,我不僅僅體會到了大千世界的美麗,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這次畫展,我真是受益匪淺!
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范文(4)
10月1日午時,我懷著激動的心境到鹽城會展中心參觀中國水墨畫展。來到會展中心,我透過玻璃門,遠遠看到展廳里陳列著許多畫,我恨不得插上雙翅立刻飛到畫前。
進了展廳,一幅幅水墨畫陳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歡“八仙圖”。你看,那八位神仙個個栩栩如生,他們正坐在樹蔭下休息,互相談論著自我過海的經(jīng)過呢!瞧,何仙姑正手舉蓮葉望著地上奇形怪狀的石頭,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閑地吃著水果。
我還十分喜歡“錦繡天堂”這幅畫。這幅畫以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景物,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遠看,連綿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戶戶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時隱時現(xiàn)。正如詩人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所說得一樣。我想,能生活在這種地方,必須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圖引入我的眼簾,圖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爭奇斗艷。梅花能在寒冬開放,不愧為“歲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許作者正是佩服梅花這種不怕苦的精神,才畫梅花的吧!
媽媽正聚精會神地欣賞一幅畫。我想,究竟是什么畫奪走媽媽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先是“仕女騎馬圖”。圖上的仕女都坐在馬背上,絲毫不害怕,顯得雄姿英發(fā)。
在參觀的過程中,水墨畫專家們還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畫的各種畫法。有中外結合法、古代畫法等,我們都第一次聽說。
畫展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展館回家了,這次活動真難忘!
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范文(5)
柳綠花紅,燕語呢喃,蝴蝶翩躚,春意盎然,一年一度的畫展在市中心的美術館如期舉行。我和朋友相約去觀看畫展。
踏進金碧輝煌的美術館大門,我的心境如釋負重般喜悅,各色各樣的畫作頃刻間映入我的眼簾: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別具一格的油畫、歷史悠久的剪紙……一幅幅猶如神來之筆的畫不是馬馬虎虎隨意刻畫,而是創(chuàng)作家們?nèi)找岳^夜、堅持不懈的努力成果。
我被這些不落窠臼、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所渲染的氣氛熏陶了。等我蘇醒過來,四周已經(jīng)荒無人煙。僅有一位瘦骨嶙峋、白皙如玉的小女孩,她正是我的朋友。只見她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幅普普通通的《老牛飲水圖》,仿佛魂魄出鞘。難道其中有什么玄機嗎?有,肯定有。于是,我懷揣著這個疑問定睛觀看。
這是一幅油畫。汩汩的溪流旁邊玉立著幾棵楊柳,被淡淡的薄霧籠罩著,顯得格外明亮動人、大方端莊。柳樹姑娘迎著徐徐春風,伴著瀟瀟春雨,跳著婀娜多姿的舞蹈。翠綠的草坪上幾只毛色暗淡的老牛悠閑自在地啃食著青草,溪流邊的兩只小牛已經(jīng)皮干唇裂,大口大口地飲水。我越看越深陷其中,似乎聽到了小牛飲水時的咕嚕聲,感受到它們撕心裂肺的“渴”。忽然,清澈見底的溪水突然干涸,變成了血水。我好像看見了轉瞬即逝的最終的地球。
這時,夕陽西下,我猛然想起剛才的疑問,竟發(fā)現(xiàn)我已是淚眼模糊,身旁的她更是泣不成聲。
畫展學生的觀后感2021年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