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范文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會發(fā)光的小星星,這些小星星多么希望老師、同學、爸爸、媽媽的溫暖、關懷和愛護,請幫助我們,讓我們發(fā)揮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光芒!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于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1
在星期五的早上,我們沒有上課,而是在多媒體教室看電影。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部電影叫做《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八歲的小男孩兒,頭上長著一頭卷發(fā),大大的'眼睛,大大的門牙,低低的個子……他,就是伊夏。伊夏的成績非常的差勁(主要的是都把字母都給寫反了,所以成績非常差);他總是因為沒有帶作業(yè)和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緣故,而被罰站,他還經(jīng)常翹課但他有著一個非常大的優(yōu)點——喜歡想象,想象力非常豐富,能把想的畫面給畫出來,而且畫的還非常的漂亮。為了不讓伊夏再逃學,他的父母迫不得已得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但伊夏并不開心,非常想念他的父母和哥哥,做什么事都不用心,從來不主動和別人交流。自從來了一位新的美術老師,伊夏的生活從此發(fā)生了變化,那位美術老師先是慢慢的和伊夏溝通,然后翻了翻伊夏的作業(yè)本,最后到了伊夏的家。美術老師終于找到了伊夏把字母寫反的原因了,而老師并不嫌棄,反而還幫助他把毛病給改掉了……
這部電影很感人,每個人到會有自己的怪癖,而自己要去慢慢的征服它,戰(zhàn)勝它。
關于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2
關于兒童、關于教育、關于愛……
對于我,最珍貴、最難得的是保有一份天真,或者不切實際,或者天馬行空。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是想要肆意生活的渴望,也可能是我對社會生活的畏懼。小時候,總被大人稱贊懂事乖巧,現(xiàn)在想想,是多么的諷刺。本就是隨心所欲的年齡,為什么要聽話,為什么要規(guī)規(guī)矩矩?每每看到家長責備孩子的調(diào)皮搗蛋,就非常難過,因為到了我這個年紀,再也不能搗蛋了。
當然,并不否認早期紀律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規(guī)矩都是服務大人的。應要反思的是,多少家長對兒童發(fā)火,是個人的情緒的發(fā)泄;多少目標的設定或興趣的培養(yǎng),是個人虛榮的滿足。我們很多家長,甚至把孩子作為炫耀的工具,夸獎孩子長得漂亮、帥氣,成績好,有才,就是夸獎自己。
面對長者和權(quán)威,總是低頭、偷瞄,怕責備、怕批評。年齡、身高的高低延續(xù)到了人格的不對等,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要聽我的,不許反駁,不許對抗。
關于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3
這幾天,腦海中一直縈繞著一個名叫Ishaan(伊夏)的孩子,他是一部將近三小時的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主人公,是我們眼中的問題孩子,也是導演兼主演阿米爾汗心中最耀眼的小星星。阿米爾汗借影片中一位特立獨行的老師尼克,說出了自己的心愿:“讓星星們不再迷路”。
一、或許迷路的是我們
童年,那段跨坐夢的馬背在自己的宇宙里恣意馳騁快活游蕩的光陰早就遠去,我們甚至連告別的話都還沒想好就和這樣的日子永遠再見了。是現(xiàn)實使我們的真純簡單無處安放,是競爭讓我們?yōu)樽约号淞嗽S多面具,以便出席各類不同的“假面舞會”。然后,我們把這種成長結(jié)果“善意”地告訴孩子:你得聽我的,你要這樣做,否則你會迷路的!
或許,迷路的是我們自己。三毛說過這樣一句話:路是由足和各組成的,足表示路是用腳走出來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路。既然各人有各人的路,我們?yōu)槭裁雌蠛⒆觽冏呶覀兘o他設定的路?
看看現(xiàn)在的孩子,不是被作業(yè)壓垮,就是被輔導班淹沒,老師和家長都在要求孩子走“全才”之路。Ishaan(伊夏)的爸爸似乎說出了所有家長、老師的心聲:“那他長大了怎么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存活?”是評比、考核、競爭,以及對未來的無望讓我們揠苗助長?是明知拼不過別人的爹而讓我們?nèi)テ疵匦陆M裝每一個天然的孩子?
我們忘卻了自己經(jīng)歷的童年曾經(jīng)多么渴望得到贊賞,得到重視,得到理解?,F(xiàn)在,我們卻在用當年成人們對我們的強制改變模式,以自認為對孩子好的善意變本加厲強加到孩子身上。這種“善意”讓我的孩子有了這樣的詰問:“你們老是讓我做作業(yè)做作業(yè)、上興趣班上興趣班,我怎么沒有自己的時間啊?!”然后落下珠子似的眼淚。是啊,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考一百,總是希望孩子文武全能天下無敵,總是剝奪他們的休息天,總是買來各種參考輔導資料讓他們做,然后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一模一樣的“賽犬”,不合格的就如同Ishaan(伊夏)的家人一樣對之棄之不顧,何嘗顧及他們的感受。
迷路了,我們!在我們親手拉著孩子走的這一條路上,他們望見的不過是我們匆匆往前趕的腳步,在“請跟我來”的靡靡之音和不斷催促的斥罵聲中,再也看不見可以策馬奔騰的曠野。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真的很擔心Ishaan(伊夏)從此厭世棄世,因為現(xiàn)實中就有許多這樣的慘痛事件。想到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都擠在這樣的人潮中漸行漸遠,我的心就開始隱隱作痛,這才是真正的迷路。我們不明白,在浮躁的塵世中,我們正需要星星般純凈的Ishaan(伊夏)們幫助我們指明成長“真途”。
二、不要迷信起跑線
當我們還在為一年級開始寫日記頗有微詞的時候,當我們還在為某校從一年級開始教英語是否會與拼音教學混淆而隱隱擔心的時候,幼兒園已在報告小班孩子會說英語了,中班孩子識字突破一千大關了,大班孩子會寫漢字了。原來,“起跑線”又提前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那句該死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話揪痛了家長的心,揪緊了老師的神經(jīng)。長身體不能輸,識字不能輸,寫作不能輸,數(shù)奧不能輸,英語不能輸,鋼琴不能輸,挑個學校還是不能輸……
很多家長都是這樣想,反正以后要學的,還是早點開始好??墒?,要開始的東西太多了,怎么辦?都學!反正童年有的是時間,等到長大了,可就來不及了,再說,現(xiàn)在社會競爭這么激烈!這些,都成了家長、老師和社會策動孩子奔跑的充足理由。于是,孩子每一天(是每一天,包括雙休和節(jié)假)的每一個時段都被充分安排了。用一個時髦的詞,是不是可以叫作“被成長”?
人生是場馬拉松,何必在起跑階段就拼盡全邊?我不相信什么“起跑線”,我只知道什么時候做什么事,人生自有階段,童年就應該玩玩樂樂。當我們對“早熟”這個社會問題焦慮不已的時候,對“早學”卻是趨之若鶩,其實,后者又何嘗不是前者的有力推手呢!
Ishaan(伊夏)或許是個特例,他連普通的語文、數(shù)學都學不好,照我們的標準,他就是個“后進生”,你甚至會說這不過是部影片。那么影片中尼克老師給孩子們講的愛因斯坦、愛迪生、達芬奇、畢加索、迪斯尼這些后進生呢?
并不是由什么時候開始來決定成敗的,也不是由開始的快慢來決定結(jié)局的。在這方面,只消說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就足以證明了吧。如果你還是要說這只是個故事,那么請你讀讀上面那幾位名人的成長史,這總不是假的吧。
我們何不選擇一個靠后的位置,安靜地看著時光緩緩走過孩子們的童年,等著那幫能綻放全部生命熱情與能量的人踏出自己漂亮的人生軌跡呢?
三、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批閱孩子們的周記,總是無數(shù)次地看到“無聊”兩個字,因為連休息天都不是他們自己的。不能和小伙伴出去玩,因為那個同學太頑皮,會把人帶壞;不能去城里,因為馬路太危險壞人也很多;不能去旅游,因為爸媽沒時間……那干什么?在家做作業(yè)唄,老師的作業(yè)完成了,媽媽還給買了其他的作業(yè)本;還要去上輔導班……事情多得很呢!以至于許多孩子感嘆,還是周一至周五更有味道,因為可以和許多同學在一起。
暑假里,我碰到一位家長,她很無奈地說:“我是不是錯了?我隱隱覺得有點后悔了?!币驗樗暮⒆訌男【捅唤逃煤苈犜挘改赴咽裁词露冀o孩子安排好了。最后,連大學的專業(yè)選擇都是父母喜歡的,而不是他自己喜歡的。現(xiàn)在工作了,很無奈,很無力。
是的,我們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他們設計得太遠,包辦得太多,要求得太高。在家里,家長要求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在學校,老師要求學生向“光榮榜里的學生”學習。于是,各種規(guī)矩、各種輔導、各種標準。家長和老師甚至不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只允許他們跟在“優(yōu)秀生”后面一條道兒走到黑。沒有了思想,孩子們不過是一部部答題機。是我們使他們丟失了自己。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要好好改改了,不要再迷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大學生賣手抓餅也能創(chuàng)業(yè),電焊工也能引來他人艷羨的目光……行行出狀元,世界的發(fā)展是多極多元的,人生的道路有無數(shù)條,你為什么非得讓孩子只走一條道兒?你為孩子設計的童年,鋪設的成長之路是最正確的嗎,你知道他內(nèi)心的真實渴求嗎?
來吧,去重讀童年,讀懂Ishaan(伊夏)們。像尼克老師一樣讀懂Ishaan(伊夏)們的想法,讀懂Ishaan(伊夏)們的繪畫、音樂、手工……天賦,讀懂Ishaan(伊夏)們的追求。讓他們有一個可以盡情玩樂、夸張想象、多嘴多動、自己選擇的童年,讓他們在真正的童年的天地間自由呼吸,快樂成長!有了許多不同的路才能走向他們各自的小小天堂,成就自己的人生精彩,何必只擠一條路。
四、重要的是行走在路上
在這樣一個快餐時代,教育也在迎合著這種急功近利,考試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分數(shù)成了所有人關注的唯一聚焦,孩子們行走的過程被無視了。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尼克老師在課后幫助Ishaan(伊夏)寫“8”。一開始,Ishaan(伊夏)只會滿黑板寫一個“8”,慢慢地,這個“8”變小了,最后終于能在小格子里寫了。他能控制自己手中的筆了,不僅僅是數(shù)字“8”,印度文、英文,他都寫得越來越小巧端正了。如果我們能像尼克老師一樣耐心,學會等待,懂得慢慢行走才能看見無數(shù)風景,那么,我們能看到更多的Ishaan(伊夏)燦爛的笑。
Ishaan(伊夏)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尼克老師這位伯樂,他也從晨光微露的學校山后小池塘中看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僅是他的畫會越來越出眾,他的人生之路也將是越走越精彩的。
所以,重要的是行走在路上。唐三藏是腳踏實走了十四年而不是由孫悟空背著一個筋斗到達大雷音寺取到真經(jīng),吳承恩大概是在通過《西游記》向我們傳遞到路上去經(jīng)歷一切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代價值觀的解讀吧。小豆豆在巴學園里掏糞池、游泳、野炊、爬樹……似乎沒做過什么正經(jīng)的事,可正是因為校長小林宗作允許像小豆豆一樣的被所謂的正規(guī)學校退學的孩子在校園里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才最終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自己。Ishaan(伊夏)從一開始就有繪畫的天賦、豐富的情感,可家長和老師卻不允許他去走自己的路,這何其殘忍。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尼克老師,他能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特長,小心呵護,陪著他們一起成長,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品嘗成功,只有在這樣一個飽滿的真正的教育(不只是教學)的路上,孩子們才能閃耀自己獨特的光芒。
唐三藏通過十萬八千里的行走堅定了自己的傳經(jīng)信念;小豆豆野了許多的路也終于執(zhí)著了一條她認為最合適的作家與主持之路;Ishaan(伊夏)在尼克老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了自己的繪畫特長;尼克老師選擇了發(fā)現(xiàn)童年親近童心引領童真的教育之道……他們都在一路行走,走出了自己的精彩,我們還是只盯著Ishaan(伊夏)們的學科成績嗎?讓他們自己走,讓他們選擇自己的路走,去經(jīng)歷鮮花與風暴,他們一定會真正長大。
五、最后
影片在孩子們的笑臉中結(jié)束了,我那揪緊的心也笑了,可也有了一絲隱憂:如果Ishaan(伊夏)沒有遇到尼克老師呢?如果像尼克這樣的老師少呢?
其實,因為執(zhí)教小學語文的關系,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看與這部電影類似的影視劇,比如《放牛班的春天》、《小孩不笨》、《魯冰花》、《跑吧,孩子》、《麻辣教師GTO》……也閱讀了許多寫給孩子的書,比如《窗邊的小豆豆》、《草房子》、《綠山墻的安妮》、《夏洛的網(wǎng)》、《精靈鼠小弟》、《時代廣場的蟋蟀》……我總覺得成人的世界太虛偽,這些童影童書才有最純粹的真實,也或許是只有在這樣真實的世界中我們才能真正地讀懂孩子,讀懂童年,讀懂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閃亮的小星星,我們本就應該蹲在童年的高度去仰望這星空,感謝Ishaan(伊夏)們打開我們心靈的窗戶,帶給我們一個完整的世界。
關于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4
今日逛空間,在化學教師的空間看到了這么地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當時看了一半然后就沒看了,因為是在手機上,晚上在愛奇藝上找了一下,僅有一個鐘頭的播放。
最終只能用好萊塢的會員看了。
我只能說,男教師太帥了。我差點抱著妹妹說,怎樣這么帥。
若是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能夠遇到像這樣的教師,那么會不虛此行,多么期望身邊的每個人,包括我在內(nèi),都能夠成為影響他人一生的人。
其實在看電影的時候,有妹妹在一旁解讀是不賴的。一開始我在想,為什么學校里面全部都是男生沒有一個女生,然后妹妹說,不是印度嗎,女權(quán)問題。瞬間秒懂,雖然說妹妹是在幾年前就看過這部電影,可是我想他的這些認識應當在幾年前就有了吧?而我,到此刻還是需要別人的解讀,才懂。
之后演到伊桑的爸爸去學校找他教師,他眼睛一向往地上飄來飄去,我問他這是在找什么嘛?妹妹說無地自容懂嗎?我又瞬間被驚醒。
或許吧,我真的情商不夠高,只懂得多愁善感,還需要多家提煉,提升自我的情商。也愿自我像電影里的男教師一樣,情商很高,呵護每一顆心靈,給他們帶去改變,那會是情商最高的表現(xiàn)。
關于地球上的星星影片觀后感5
昨天晚上陪女兒一起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觸動頗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為拼寫障礙曾一度被老師宣布為智障。被第一所學校開除后,父母無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學校。重復以前學校的故事,他被罰到教室外面罰站,門門功課得零分。他徹底自閉了,不再說話,不再玩耍,甚至他最愛的媽媽打電話給他他也不再接聽。直到一個年輕的美術老師的出現(xiàn)才改變了他,他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孩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克服了拼寫障礙,并使他的天生的繪畫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掘,他的畫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為學校里的明星人物,每個老師學生都喜愛他。他徹底告別了以前的那個他,笑容重新回到臉上,自信活潑健康快樂。是那個美術老師拯救了他,如果沒有他,他或許會被這個社會,這個教育制度扼殺至死!
是啊,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星星,都有他的閃光點。但是社會卻簡單粗暴的用學習成績衡量一切,成績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希望。成績不好就是壞孩子,不聽話,惹事,一無是處。學校老師雙重打壓,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術老師說的那樣,現(xiàn)在很多父母不是在養(yǎng)育孩子,而只是在養(yǎng)一匹“賽馬”,把他的各種期望壓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壓。家長不會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也體會不到孩子內(nèi)心的苦楚。當孩子達不到目標的時候,便指責孩子懶惰,不聽話不懂事。并拿成績好的孩子與之相對比。孩子在成績面前變得一無是處,他其他方面的優(yōu)點被完全忽視。身為老師家長雙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時候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嗎?想想自己的簡單粗暴可能會給自己的學生帶來的傷害就有些慚愧!以后真的應該從學生自身出發(f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或許會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