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
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范文
這是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的電影,包含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等。凱文·科斯特納,印象深刻的,是他主演的三部電影:《未來水世界》、《郵差》、《與狼共舞》。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觀與狼共舞影片心得,供大家參考。
關(guān)于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1
影片《與狼共舞》是好萊塢明星凱文·科斯特納執(zhí)導并主演的。曾榮獲第六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音樂等七項大獎。影片以第一人稱記事的手法,講述了美國的印地安人,為了祖輩生活的領(lǐng)土不受外敵侵犯,期望過一種平安寧靜的生活而與其它種族之間產(chǎn)生的沖突與博殺。讓觀眾了解了印地安人的歷史文化與他們從內(nèi)心希望能和政府軍和平相處的愿望。可是,人世間一種不成文的規(guī)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結(jié)局永遠成為弱者難以翻越的一道籬笆。
英雄鄧巴中尉騎著戰(zhàn)爭中獎給的戰(zhàn)馬“西斯科”來到了神奇的西部,大草原的壯麗美景深深吸引了他,當他決定留在渺無人煙的大草原時,令帶路的農(nóng)夫目瞪口呆。
滿目的尸體與戰(zhàn)斗過的痕跡,人去屋空的邊防哨所,水塘里動物腐爛的尸體,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鏡頭把觀眾和主角鄧巴帶入了一個迷一樣的境地,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遼闊壯麗的大草原充滿了戰(zhàn)后的血腥與令人毛骨悚然的尸體。英雄終究是英雄,嚴謹?shù)纳顟B(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軍人風格是逆境中的他們對生活和自我的極大挑戰(zhàn)。
在荒蕪人煙的大草原上,寂寞和孤獨是難免的,不確定的侵擾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生命在每一刻都顯得極其珍貴。鄧巴以記日志的方式記錄下對大草原的感受和期盼政府軍來支援的迫切心情,用堅定的信念維系著生存的動力。他哼唱著來自心底的歌,渴望有一位溫柔善良的姑娘來和他相愛。
裹獸皮插翎毛的西部印地安人,為了保全祖輩生活的領(lǐng)土不被侵略,不惜流血犧牲和外族抗衡。他們平靜單調(diào)的生活與質(zhì)樸純真的個性讓孤獨失望中的鄧巴中尉改變了人生的理念。他決定放棄對政府的信任而選擇印地安人的生活方式。
印地安人的部族會議通過了和白人鄧巴的友好來往;歡慶保全食物、保護婦女兒童不受侵害后的篝火舞會;狩獵放牧的遷徙生活讓鄧巴看到了印第安人的無奈;做愛不回避外人讓鄧巴感到尷尬;生吃動物內(nèi)臟的原始生活習性等一系列鏡頭讓觀眾更多地從此影片中了解了印地安人的獨特的歷史文化。
政府肆意屠殺草原上的生靈、侵占印地安人的土地,給他們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令他們流離失所,到處遷徙。鄧巴對政府的希望逐漸轉(zhuǎn)化為對他們的失望,無法預知未來的迷惘心情,內(nèi)心痛苦的思想斗爭時常令他在深夜輾轉(zhuǎn)反側(cè)。而天亮后,新的希望又在心中升起時,消除與印地安人的隔閡與他們友好相處融入他們生活的渴望激勵著他去接近他們。
印地安人沒有姓氏,他們根據(jù)自然界的現(xiàn)象而隨意取的名子非常有趣。沉著冷靜的族長叫十熊,捍衛(wèi)家園的首領(lǐng)叫踢鳥,踢鳥的老婆“黑圍巾”是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女人,她很少說話,但在鄧巴和從小被印地安人收養(yǎng),后來成為鄧巴女人的白族女孩握拳而立的婚事上,卻盡力說服了丈夫,成全了兩個相愛的人;個性直率的隨風散發(fā)從起初對鄧巴的懷疑到深處后對鄧巴的留戀不舍,喜好爭斗的小姑娘很多微笑;和狼在大草原上嬉戲的鄧巴被印地安人尊稱為與狼共舞。這些好玩有趣的名子讓觀眾對印地安人的文化產(chǎn)生了濃烈的新奇與好感。影片中英語和印地安人的語言交替使用的手法,令觀眾對了解印地安的人文歷史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致。
在鄧巴告訴“踢鳥”將有更多的白人來侵犯印地安人的時候,族長“十熊”決定帶領(lǐng)族人繼續(xù)遷移,遠離戰(zhàn)爭尋求安寧平靜的生活。就在他們即將離開的前夕,鄧巴想起自己的日志丟在了要塞,為了免于后患,他決定鋌而走險回去取??墒?,他遠遠看到有一大群白人士兵占領(lǐng)了要塞,他們野蠻地開槍打死了鄧巴的戰(zhàn)馬,打傷了鄧巴并把他帶回去審問為什么要叛國,鄧巴向他們解釋事情的原委,他是被派來駐守邊防的。然而,蠻橫的士兵露出猙獰的面孔對鄧巴百般折磨。后來,鄧巴告訴他們他是與狼共舞,他不屑回答他們的問題。在少校決定把他帶回美國進行絞死的途中遇到和鄧巴在草原上嬉戲的狼,士兵們舉槍射擊,狼躲避子彈徘徊在草原上不愿離去。人心的泯滅在此刻突顯,和影片的主旨相映襯,影片情節(jié)因此而達到了高潮,揭露了生活在文明社會里的人有時比自然界的動物還要兇殘,還要冷血,還要無情。
印第安人救回了鄧巴。而鄧巴為了蘇族人的安全決定和妻子離開,蘇族人依依惜別目送他們遠去……
整個故事給人們留下深深的感觸,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的重要,地球是屬于萬物的,沒有哪一物種能夠獨自享有,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和平共處,相惜相容??墒且驗槿说淖运?、貪婪與永不滿足又給弱者的生存環(huán)境帶來了不可忘卻的災難。在逆境中,野獸都能和人和平共處產(chǎn)生感情,而作為有著高級動物稱謂的人類卻在自相殘殺,毀壞自然,毀壞別人安寧的家園,致使同是地球上的其它弱勢種族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印地安人的歷史文化,原始生活習性在多年后的今天才被安居樂業(yè)的人們所重視。為什么人類總是在失去時才懷念起一些有價值的事物,一些被遺忘的東西,一些本該和大家在共同擁有的地球上安居樂業(yè)的弱勢群體呢?所以,擁有時要懂得珍惜,只為失去后不再懺悔。
關(guān)于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2
廣闊的草原,碧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純樸,原始的美國西部風景,這一切都讓人神往。但是更讓人神往的是遠離現(xiàn)代社會污染的原始簡單的生活。
人與大自然的身體,靈魂的完全接觸,整個身心都沉浸于大自然絲絲的眷戀中。
這樣的生活讓人覺得大自然就像是自己的年少初戀,既熟悉又陌生。讓人無法忘記,深入骨髓。
征服,人存在一種征服的欲望。征服大自然,征服一切生靈,征服一個人,征服一個民族。這種欲望不斷的蔓延,像是爬山虎一樣從墻角開始,一直不停的長,爬上墻頭。彌漫了整個墻壁。
在看到人類對于大自然的影響越來越深的時候,人類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人類自己營造的人類生態(tài)圈里面,逐漸的脫離了人作為動物生活的自然生態(tài)圈?,F(xiàn)代人必須學會的是在生活生態(tài)圈里生活的生存法則。物極必反,當人類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的時候,突然覺得嘗試去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是一種放歸人類本性的好方法。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的獎項頒給這部電影,可以說也是現(xiàn)代人對于原始生活的向往留戀。
電影對于美國歷史的敘述,并不是重點。而是將北美最原始的風貌展現(xiàn)在銀幕上。還有人對于現(xiàn)代生活的憧憬和恐懼。人憧憬現(xiàn)代社會,這種表現(xiàn)性的符號著重放在了印第安部落身上,現(xiàn)代生活的武器火藥幫助他們捕獵,自衛(wèi)。他們情愿用自己貴重的衣服去換取白人服裝,來獲得現(xiàn)代的認同感。努力的去了解白人的文化。
但是這種憧憬的心理是矛盾的,在所謂現(xiàn)代文明即將涌入的時候,印第安人在擔心,擔心現(xiàn)代人是不是會像洪水一樣涌入這塊印第安人祖祖輩輩生存的地方。奪取他們生存的權(quán)利。當他們看到這種擔心正在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的時候,他們開始了恐懼。印第安人殺死了野蠻的侵入者,而和回歸原始的鄧巴成為了最好的朋友。當鄧巴為了不連累印第安部落離開的時候,一個印第安族人在山上大聲的叫鄧巴的名字。好像有原始和現(xiàn)代產(chǎn)生和諧的感覺。
狼
再來說說電影中的另一個象征性符號——狼,一只草原上落單的狼。狼從最開始的和鄧巴互相觀望,到后來互相幫助。雖然人與狼之間永遠都不可能有言語上的交流。但人與狼在這廣袤的大草原上真的成為了好朋友。在鄧巴被白人押送到城鎮(zhèn)的路上,狼一直不停的跟隨押送車隊。直到被發(fā)現(xiàn),白人們開始了對狼的射殺。狼在槍口前沒有躲閃,可能單純的狼并不知道火藥是什么東西,可能狼只是不舍得離開鄧巴。當白人一次次的開槍射殺狼未果時,讓我感覺到這槍聲是人對于大自然的侮辱,是對于萬物生靈的挑釁。那槍聲就像是巴掌一樣,打在人類自己的臉上。
關(guān)于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3
1990年作品,在西部片沉默數(shù)十年后,它將西部片從一個低谷推向了另一個高點;其一改傳統(tǒng)西部片一般模式,運用寫實加浪漫的手法獲取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越--新的意識形態(tài)指向;亦不再是一味的野蠻與文明的對抗與沖突。
先前觀西部片諸如《火車大劫案》(1905)、《關(guān)山飛度》(1939)、《正午》(1952)等,系傳統(tǒng)西部片的一般模式:善良的白人移民遭暴力威脅的情節(jié);善惡分明的影片人物;反映某種道德,理想,神話,宣揚“美國精神”的意識形態(tài)走向。
而《與狼共舞》雖有傳統(tǒng)西部片的深刻烙印,但其所作實為對其的繼承與發(fā)展,尤其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已不再是“某種道德,理想,神話,抑或?qū)Α绹瘛男麚P”,而更側(cè)重于對現(xiàn)實,對真理的追求,對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超越···并且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以往西部片不會有的東西--一幅完整的印第安部落的生活畫卷;我想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超越,對于整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也很必要。
從敘事上來講,影片敘事主體采用第一人稱,這樣使得影片更具主觀性、靈活性,而不至于那么呆板,抑或產(chǎn)生一定意義上的決定性,從而思想定格。
在事件和人物上講的也不再是單一的文明與野蠻的母題,此中亦包含著反戰(zhàn),對文明“開化”的質(zhì)疑,對野蠻與文明的定位等豐富的主題;在故事(情節(jié))上,環(huán)境的鋪墊,情節(jié)點的設置可謂神來之筆,皆寓于深刻含義。
再者從另一條線索來說,與狼的關(guān)系,這個關(guān)系與其與印第安的關(guān)系卻也如此相似,作為一條并行線索其功用與種種情節(jié)點的設置如出一轍,但也高于情節(jié)點。
遇狼→共處→嬉戲→喂食→以生命拯救對方,這個過程同樣可以看做是歸化自然地一個過程。同樣也是影片名字的由來,主題的的深刻影射。隨著狼的死去,“與狼共舞”也從此離去,不再會有,也是印第安種族文明被同化結(jié)束的預示!
影片對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超越用片中一句對白來說最具說服力“我想看看邊疆,”“趁它未被開化”;但這種超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托馬斯·沙茲所言:由表現(xiàn)出這個國家充滿無限的可能性和遠景的形式化理想境界,因而進一步合理化了西部擴張和宿命的政策。
關(guān)于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4
廣闊的草原,碧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純樸,原始的美國西部風景,這一切都讓人神往。但是更讓人神往的是遠離現(xiàn)代社會污染的原始簡單的生活。
人與大自然的身體,靈魂的完全接觸,整個身心都沉浸于大自然絲絲的眷戀中。
這樣的生活讓人覺得大自然就像是自己的年少初戀,既熟悉又陌生。讓人無法忘記,深入骨髓。
征服,人存在一種征服的欲望。征服大自然,征服一切生靈,征服一個人,征服一個民族。這種欲望不斷的蔓延,像是爬山虎一樣從墻角開始,一直不停的長,爬上墻頭。彌漫了整個墻壁。
在看到人類對于大自然的影響越來越深的時候,人類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人類自己營造的人類生態(tài)圈里面,逐漸的脫離了人作為動物生活的自然生態(tài)圈。現(xiàn)代人必須學會的是在生活生態(tài)圈里生活的生存法則。物極必反,當人類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的時候,突然覺得嘗試去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是一種放歸人類本性的好方法。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的獎項頒給這部電影,可以說也是現(xiàn)代人對于原始生活的向往留戀。
電影對于美國歷史的敘述,并不是重點。而是將北美最原始的風貌展現(xiàn)在銀幕上。還有人對于現(xiàn)代生活的憧憬和恐懼。人憧憬現(xiàn)代社會,這種表現(xiàn)性的符號著重放在了印第安部落身上,現(xiàn)代生活的武器火藥幫助他們捕獵,自衛(wèi)。他們情愿用自己貴重的衣服去換取白人服裝,來獲得現(xiàn)代的認同感。努力的去了解白人的文化。
但是這種憧憬的心理是矛盾的,在所謂現(xiàn)代文明即將涌入的時候,印第安人在擔心,擔心現(xiàn)代人是不是會像洪水一樣涌入這塊印第安人祖祖輩輩生存的地方。奪取他們生存的權(quán)利。當他們看到這種擔心正在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的時候,他們開始了恐懼。印第安人殺死了野蠻的侵入者,而和回歸原始的鄧巴成為了最好的朋友。當鄧巴為了不連累印第安部落離開的時候,一個印第安族人在山上大聲的叫鄧巴的名字。好像有原始和現(xiàn)代產(chǎn)生和諧的感覺。
狼
再來說說電影中的另一個象征性符號——狼,一只草原上落單的狼。狼從最開始的和鄧巴互相觀望,到后來互相幫助。雖然人與狼之間永遠都不可能有言語上的交流。但人與狼在這廣袤的大草原上真的成為了好朋友。在鄧巴被白人押送到城鎮(zhèn)的路上,狼一直不停的跟隨押送車隊。直到被發(fā)現(xiàn),白人們開始了對狼的射殺。狼在槍口前沒有躲閃,可能單純的狼并不知道火藥是什么東西,可能狼只是不舍得離開鄧巴。當白人一次次的開槍射殺狼未果時,讓我感覺到這槍聲是人對于大自然的侮辱,是對于萬物生靈的挑釁。那槍聲就像是巴掌一樣,打在人類自己的臉上。
關(guān)于觀與狼共舞影片觀后感5
影片《與狼共舞》是好萊塢明星凱文·科斯特納執(zhí)導并主演的。曾榮獲第六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音樂等七項大獎。影片以第一人稱記事的手法,講述了美國的印地安人,為了祖輩生活的領(lǐng)土不受外敵侵犯,期望過一種平安寧靜的生活而與其它種族之間產(chǎn)生的沖突與博殺。讓觀眾了解了印地安人的歷史文化與他們從內(nèi)心希望能和政府軍和平相處的愿望??墒?,人世間一種不成文的規(guī)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結(jié)局永遠成為弱者難以翻越的一道籬笆。
英雄鄧巴中尉騎著戰(zhàn)爭中獎給的戰(zhàn)馬“西斯科”來到了神奇的西部,大草原的壯麗美景深深吸引了他,當他決定留在渺無人煙的大草原時,令帶路的農(nóng)夫目瞪口呆。
滿目的尸體與戰(zhàn)斗過的痕跡,人去屋空的邊防哨所,水塘里動物腐爛的尸體,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鏡頭把觀眾和主角鄧巴帶入了一個迷一樣的境地,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jié)束,遼闊壯麗的大草原充滿了戰(zhàn)后的血腥與令人毛骨悚然的尸體。英雄終究是英雄,嚴謹?shù)纳顟B(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軍人風格是逆境中的他們對生活和自我的極大挑戰(zhàn)。
在荒蕪人煙的大草原上,寂寞和孤獨是難免的,不確定的侵擾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生命在每一刻都顯得極其珍貴。鄧巴以記日志的方式記錄下對大草原的感受和期盼政府軍來支援的迫切心情,用堅定的信念維系著生存的動力。他哼唱著來自心底的歌,渴望有一位溫柔善良的姑娘來和他相愛。
裹獸皮插翎毛的西部印地安人,為了保全祖輩生活的領(lǐng)土不被侵略,不惜流血犧牲和外族抗衡。他們平靜單調(diào)的生活與質(zhì)樸純真的個性讓孤獨失望中的鄧巴中尉改變了人生的理念。他決定放棄對政府的信任而選擇印地安人的生活方式。
印地安人的部族會議通過了和白人鄧巴的友好來往;歡慶保全食物、保護婦女兒童不受侵害后的篝火舞會;狩獵放牧的遷徙生活讓鄧巴看到了印第安人的無奈;做愛不回避外人讓鄧巴感到尷尬;生吃動物內(nèi)臟的原始生活習性等一系列鏡頭讓觀眾更多地從此影片中了解了印地安人的獨特的歷史文化。
政府肆意屠殺草原上的生靈、侵占印地安人的土地,給他們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令他們流離失所,到處遷徙。鄧巴對政府的希望逐漸轉(zhuǎn)化為對他們的失望,無法預知未來的迷惘心情,內(nèi)心痛苦的思想斗爭時常令他在深夜輾轉(zhuǎn)反側(cè)。而天亮后,新的希望又在心中升起時,消除與印地安人的隔閡與他們友好相處融入他們生活的渴望激勵著他去接近他們。
印地安人沒有姓氏,他們根據(jù)自然界的現(xiàn)象而隨意取的名子非常有趣。沉著冷靜的族長叫十熊,捍衛(wèi)家園的首領(lǐng)叫踢鳥,踢鳥的老婆“黑圍巾”是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女人,她很少說話,但在鄧巴和從小被印地安人收養(yǎng),后來成為鄧巴女人的白族女孩握拳而立的婚事上,卻盡力說服了丈夫,成全了兩個相愛的人;個性直率的隨風散發(fā)從起初對鄧巴的懷疑到深處后對鄧巴的留戀不舍,喜好爭斗的小姑娘很多微笑;和狼在大草原上嬉戲的鄧巴被印地安人尊稱為與狼共舞。這些好玩有趣的名子讓觀眾對印地安人的文化產(chǎn)生了濃烈的新奇與好感。影片中英語和印地安人的語言交替使用的手法,令觀眾對了解印地安的人文歷史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致。
在鄧巴告訴“踢鳥”將有更多的白人來侵犯印地安人的時候,族長“十熊”決定帶領(lǐng)族人繼續(xù)遷移,遠離戰(zhàn)爭尋求安寧平靜的生活。就在他們即將離開的前夕,鄧巴想起自己的日志丟在了要塞,為了免于后患,他決定鋌而走險回去取??墒?,他遠遠看到有一大群白人士兵占領(lǐng)了要塞,他們野蠻地開槍打死了鄧巴的戰(zhàn)馬,打傷了鄧巴并把他帶回去審問為什么要叛國,鄧巴向他們解釋事情的原委,他是被派來駐守邊防的。然而,蠻橫的士兵露出猙獰的面孔對鄧巴百般折磨。后來,鄧巴告訴他們他是與狼共舞,他不屑回答他們的問題。在少校決定把他帶回美國進行絞死的途中遇到和鄧巴在草原上嬉戲的狼,士兵們舉槍射擊,狼躲避子彈徘徊在草原上不愿離去。人心的泯滅在此刻突顯,和影片的主旨相映襯,影片情節(jié)因此而達到了高潮,揭露了生活在文明社會里的人有時比自然界的動物還要兇殘,還要冷血,還要無情。
印第安人救回了鄧巴。而鄧巴為了蘇族人的安全決定和妻子離開,蘇族人依依惜別目送他們遠去……
整個故事給人們留下深深的感觸,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的重要,地球是屬于萬物的,沒有哪一物種能夠獨自享有,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和平共處,相惜相容??墒且驗槿说淖运健⒇澙放c永不滿足又給弱者的生存環(huán)境帶來了不可忘卻的災難。在逆境中,野獸都能和人和平共處產(chǎn)生感情,而作為有著高級動物稱謂的人類卻在自相殘殺,毀壞自然,毀壞別人安寧的家園,致使同是地球上的其它弱勢種族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印地安人的歷史文化,原始生活習性在多年后的今天才被安居樂業(yè)的人們所重視。為什么人類總是在失去時才懷念起一些有價值的事物,一些被遺忘的東西,一些本該和大家在共同擁有的地球上安居樂業(yè)的弱勢群體呢?所以,擁有時要懂得珍惜,只為失去后不再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