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800字
推薦文章
《儒林外史》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1
一輩子下來終落得一個罵名,被所有人唾棄、鞭撻。
沒有看過《儒林外史》的人也一定會知道嚴監(jiān)生是吝嗇鬼、不知足,他那兩根燈芯的故事想必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看看百科詞條里對他的描述:“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片段《兩莖燈草》還被納入小學5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依據(jù)這篇文章,一般將其解讀為‘中國經(jīng)典的吝嗇鬼形象’。在人們心中,他就是這樣一個被諷刺的人。
可是誰解其中味。嚴監(jiān)生從出場到斷氣,只有短短一回之長。嚴監(jiān)生的出場是被狡猾奸詐的弟弟嚴貢生拖出場的。嚴貢生在民間憑著巧言舌辯占了不少便宜被人告上衙門,便離開都城躲避官司。而收拾這個爛攤子的,就是他的弟弟嚴監(jiān)生。嚴監(jiān)生家家財萬貫,是當時的富豪,大手一揮,十九兩銀子給了府上的人,這案子就擺平了。十九兩銀子,這要是對一個吝嗇鬼來說,簡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啊!但是書中對嚴監(jiān)生應(yīng)有的“猶豫,躊躇”只字未提,他是不假思索地就掏了腰包。
嚴監(jiān)生老婆臨終時,交代他不要花太多錢辦喪事。話不多說,看原文:“議禮已定,報喪出去。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鬧了半年,不必細說?!边@是一個吝嗇鬼應(yīng)有的作為嗎?絕對不是。假如我是在斷章取義,那誰又會在自己老婆身上花費如此之大的功夫,毫不猶豫地花出四五千兩銀子、耗盡半年時間來辦葬禮?一個吝嗇鬼只會隨便找一個土坑埋了插朵花,這就是事實。事后還為了討好二位王氏大哥將來能照料家庭,又是大手一揮,一人一百兩:“因把小斯都叫出去,開了一張廚,拿出兩封銀子來,每位一百兩,遞給二位老舅:‘休嫌輕意?!庇腥丝赡苡X得,嚴監(jiān)生是不是在虛偽呢?不是。虛偽表現(xiàn)在面子上,而嚴監(jiān)生對待這些事的態(tài)度,周周到到,不懷私心,沒有人會虛偽到這種程度。
嚴監(jiān)生闊不闊?闊??墒撬麑τ谧约海植婚?。
他自己縱腰纏萬貫,卻連塊豬肉也舍不得買;即使有千金萬銀,也還是不忍心看那燃燒的兩根燈芯。嚴監(jiān)生的缺點就在,他舍不得對自己好一點。他無私地對別人好,但就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的那一點金錢。平時舍不得吃豬肉,生病了還舍不得吃人參。
可惜,為善的不見得福壽安康,為惡的也沒有必遭天譴,嚴監(jiān)生死后,唯一的兒子也因天花不幸夭折,續(xù)弦的趙氏原本想要過繼長房的侄子,卻反被長房的嚴貢生仗著長房長子的身份奪去了家產(chǎn),嚴監(jiān)生一輩子受制于長房,即便是臨死之際挑取了一根燈芯,也沒能讓自家的孤兒寡母擺脫這一命運。吳敬梓先生讓嚴監(jiān)生在臨死之際挑去那一根燈芯,所描繪的或許并不是一個吝嗇至死的守財奴,而是一個被宗族禮法壓制了一生的可憐人最后的反擊??上В磺凶罱K還是以悲劇收場。
其實在嚴監(jiān)生心中,最重要的是家庭。他受著大房(哥哥)的氣,出手卻不吝嗇;他亦可以為了老婆孩子赴湯蹈火,可惜這個社會上太多太多事情逼迫著他只能用金錢解決。趙氏(后妻)勸他道:“你心里不自在,家務(wù)事就丟開了罷?!彼f道:“我兒子又小,你叫我托哪個?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我真心佩服嚴監(jiān)生在家庭面前的處世能力,他上能對付的了官府,中能討喜好大哥大舅,下又不忘了作為家里頂梁柱的本分做家務(wù)。這是他對家庭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感,他命令著自己需要對身邊人負責,不只是把社會上的人哄得穩(wěn)穩(wěn)當當。
我看到嚴監(jiān)生就這么咽氣的時候,心里悵然若失,這是我讀《儒林外史》以來第一次有這么大的感觸。雖是虛構(gòu)人物,幾百年來也背著沉重的輿論枷鎖,難以翻身。細細品味這個角色,感受到的是無力與遺憾。
現(xiàn)在,我想為嚴監(jiān)生“翻案”。
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2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人耳熟能詳,但其中能上榜的“英雄”女性只有三位,可見在古代,女性想活出自己的風采真是不容易。近來,一本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吸引了我的眼簾,其中女性角色沈瓊枝她那有膽有識的形象更是深深印入了我的心中。
初次見她,我就被她那從容鎮(zhèn)定的模樣給驚住了。她出生于儒生之家,父親清高正直也儒雅老實。嫁人時被許下的是做夫人的婚約,父親不遠千里送她去揚州夫家成親,卻在出嫁當天生生變成了妾的待遇,沒有三媒六聘,沒有迎親儀式,只讓她自坐小轎入府。面對這樣的羞辱,沈父又驚又怒,但沈瓊枝冷靜分析了形勢,決定先進宋府查看一下再做打算。我不由感嘆:在古代,竟還有女子如她這樣的從容,不僅沒有像尋常小姑娘家一樣亂了陣腳,哭哭啼啼地向父母求助,求給個說法;反而臨危不亂,有勇有謀地分析安慰自家的父親,說且看他日后待我怎樣!這一番說辭顛覆了我對古代女子的看法,同時,讓我感到好奇。想著:這怕是個奇女子。
再次見她,就被她那潑辣又直爽的大俠風范給鎮(zhèn)住了,果真是個奇女子!就見她干凈利落地下轎,一點都沒有新娘的故作羞怯之態(tài),而是以一通責難審問之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給宋府當了“見面禮”。一長段話說下來,有理有據(jù),責任分明,把宋家那群明面上以君子之態(tài),暗地里卻怠慢無禮,毫不把她當主子看的那些個欺軟怕硬的小人說得啞口無言,慌亂不已。好不爽快!她拿婚書要求與宋為富當面對質(zhì),逼得那宋為富暗道不好,躲著不敢見她,以“不在”為借口,逃過了一劫。原以為她會“乘勝追擊”,誰知她卻不慌不忙、不吵不鬧,自己把自己妥妥的安頓了下來,這并不是膽小了,懦弱了,而是以退為進,待機行事。不久,這個機會便來了,父親狀告宋為富毀約,但在貪官和宋家的勾結(jié)下敗訴。她又開始了她的自救行動,收拾金銀,扮作老媽子,買通丫鬟,趁夜出逃到南京,雷厲風行,毫不遲疑!我想:她這豪放不羈,麻利果斷,說做就做的言行,還真是大俠風范。
最后一次見她,更被她那不卑不亢,英氣逼人的舉止給徹底收服了。這時的她在“南京賣書”,吸引了一眾名士,面對挑事的,她能以智服人;面對杜少卿這一類名流,她也能從容應(yīng)對,盡顯大家閨秀之范;面對縣令,她亦能完美的,從容不迫的,替自己和父親申冤。而面對貪污小人,她機智應(yīng)對,卻也能靠著自己的本事度過難關(guān),毫不退讓!這讓我不禁深思:面對人生的不公正遭遇,即使自命為君子的大男人蕭云仙都選擇了妥協(xié);面對弱流女子明明白白的冤情,所謂的豪杰名士杜少卿和武生也選擇了冷眼旁觀,明哲保身;而沈瓊枝卻不屈服,不阿諛,用真才實學贏得了王府塘知縣的賞識,得到了周旋和解脫。我想,即使是男女平等的今天,如果遇到同樣的命運和遭遇,我能活得像她一樣出彩嗎?恐怕很難。
沈瓊枝不似大家閨秀一樣,面對人生,聽從“旨意”一味順從;不似深宮里的女人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勾心斗角。她是一個俠女,雖不是一個拯救蒼生的武林俠女,卻不失為一個從容鎮(zhèn)定,自信樂觀,豪放不羈敢于向自己悲慘命運抗爭的俠女,向這個腐朽社會抗爭的俠女。她是這本書中最讓我喜歡的女性形象,希望你們也喜歡她。
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3
孟子曰:“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绷贾翘熨x的道德觀念,每個人都先天擁有良知,區(qū)別在于我們后天還能否堅守。因此,做人應(yīng)當堅守良知。讀罷《儒林外史》,那些躍然紙上、性格各異的人物帶給我們的正是對“堅守良知”的種種思考和認識。
堅守良知,應(yīng)是在誘惑面前,堅持原則。然而,吳敬梓筆下的眾多士人官吏們卻自私自利,經(jīng)受不住種種誘惑,拋棄了原則,喪失了良知。按照清代科舉制度的規(guī)定,優(yōu)貢是應(yīng)憑所謂優(yōu)良的品行來決定應(yīng)舉資格的,而書中的兩個優(yōu)貢:一個是匡超人,專干包攬詞訟、假造文書、冒名代考等事,還在賭場中抽頭得利……這樣一個儒林惡少,卻被溫州學政“把他題了優(yōu)行,貢入太學肄業(yè)”;另一個是嚴貢生,他橫行鄉(xiāng)里,狡詐無賴,無惡不作,這樣一個劣紳,竟被周學臺推舉為“優(yōu)行”,又替他“考出了貢”。當兩個臭名昭著的儒林敗類和代表優(yōu)良品行的“優(yōu)貢”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實在令人唏噓!
堅守良知,就是在壓力面前,敢于擔當?!肮γ毁F無憑據(jù),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吳敬梓寫王冕,寫他“嵌崎磊落”,寫他寧愿逃跑也不愿做官。王冕正是作者所肯定的上上人物,面對酷虐小民的時知縣的威壓,他冒著觸怒危素的風險也不與這種人來往。終其一生,王冕行正坐端,不慕榮利,不隨流俗,蔑視功名富貴,講求“文行出處”。他曾對鄰居秦老爹道:“時知縣倚著危素的勢要,在這里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什么要相與他?”正因王冕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有著正確的是非觀,有著很強的公平心,才能不畏強暴,不計得失。無獨有偶,看似離經(jīng)叛道的杜少卿,因為尚存良知,不甘受腐朽的禮法約束,也不與庸俗生活妥協(xié),成為一個頂天立地,敢作敢為的人物。
“不誘于譽,不恐于誹”,“志毋虛邪,行必正直”,“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人只一念貪私,便削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一個人若能將堅守良知作為一生的信念,就可能鑄造出人格的豐碑。待人厚道的“真儒”虞育德和閉門讀書、不愿為官的莊紹光,他們追求“以禮樂化俗”“以德化人”;市井四奇人,他們淡泊名利,自食其力,雖然只是平民百姓,卻心存良知;又有牛老爹和卜老爹的相助相恤,伶人鮑文卿對貧苦手藝人倪霜峰的照拂,甘露寺老僧對寄住寺內(nèi)的牛布衣的照顧……盡管如牛浦這樣欺世盜名之人也不在少數(shù),但能堅守良知之人卻畢竟給當時的污濁世界增添了亮色和希望。
懷著一顆虔敬的心來仰視這樣的人格豐碑,在漫漫人生路上,堅守住我們的良知。
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4
最近我正在讀一本名為《儒林外史》的書籍。其中,一個片段叫做《嚴監(jiān)生壽終正寢》,讓我不禁深深陷入了思考……
故事講到了嚴監(jiān)生病倒在床上,病情十分嚴重。醫(yī)生說:“嚴監(jiān)生這個病,已經(jīng)無法下藥了,只能等他慢慢地死去?!惫芮f的都把家人叫過來。晚上屋子里擠滿了人。嚴監(jiān)生從被子里伸出了兩個手指頭。大侄子說:“是不是有兩位親人沒有見過?”二侄子說:“是不是有兩筆錢,沒有取出來?”奶媽抱著哥子說:“是不是優(yōu)良未久子沒有見過?”嚴監(jiān)生的妻子說道:“爺,我懂得,是因為點了兩根燈莖,是嗎?”嚴監(jiān)生,這才點了點頭,最后眼睛就閉上了。
在現(xiàn)實中我也曾遇見過這樣一件事。那個時候,我的爺爺臨走前,許多親戚家人圍著他。他們都說:“老爺子,你可千萬不要走啊!”老爺子張了張口,但是聽不見聲音,不知道說了是嗎。大姨就猜說:“是不是這床睡得不安啊?”二姨說:“是不是被子沒有蓋好,太冷了?”奶奶問:“老頭子,是不是燈點著,怕費電?”爺爺點了點頭,閉上了眼睛。
這樣一個嚴監(jiān)生,活著時極盡勤儉,到臨終之時,仍然如此。何等可悲!可是大多數(shù)人不都這樣嗎?不長的生命,活得扣扣索索,對自己不寬待,對他人亦然。請善待這幾十年的生命,周遭的一切都不復(fù)存在。
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5
“功名富貴無憑據(jù),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對《儒林外史》感興趣是從課文《范進中舉》開始的。落魄時哈腰點頭,中舉后瘋癲失魄,為昏庸無能。范進其人。
八股取士造成知識分子思想死板腐化,不懂變通,曲解古經(jīng),為官后不恤民情,底層生活困頓貧乏。《儒林外史》真是描寫了好一幅明清風俗圖!
有言道“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大抵是“寒窗十年苦”苦慘了,文人學子紛紛走上上路,謀取暴利。在商賈中更是形成了“重利途,甚于重名。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貿(mào)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yīng)試”之風。深刻人心的士農(nóng)工商概念漸漸動搖。
吳敬梓對于這些人大抵都還是不喜的,評道:“資性蠢愚,心術(shù)卑鄙,貨利聲色之外不知其他?!惫γ疸y終歸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縹緲虛無轉(zhuǎn)瞬即逝??尚蓢@,竟有無數(shù)儒生于此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文人經(jīng)商求利本無錯,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牟利也要有底線,有道義,如孟子言“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道德淪喪、唯利是圖,君子之風蕩然無存、市儈之氣泛濫成災(zāi)便是萬萬不可。
奢靡放縱的宋為富,賄賂權(quán)貴,欺壓百姓的方鄉(xiāng)紳,不學無術(shù)、裝模作樣的景蘭江、支劍鋒,吝嗇至極,毫無半點文人之氣的胡二爺便是萬萬不可有的儒林敗筆。
吳敬梓筆力深厚,一桿筆好比金錯刀,字字珠璣句句見骨,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把唯利是圖披著君子外衣的“小人”刻畫的惟妙惟肖。但愿如今無人如此,知曉那水中月?lián)撇恢?,鏡中花摘不得的道理。
初中生讀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8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