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7篇)
心得寫作應用原文做導引,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硇牡皿w會寫作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1)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中,斯霞教師強調(diào):“為人師者,異常是小學教師,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會在幼小的心靈里留下這樣那樣的錯覺。所以,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jié)?!边@是多么貼切的總結(jié),這是多么深刻的認識。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禮。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會用微笑來欣賞每個學生,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活力,更有利于讓學生構(gòu)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zhì)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正所謂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贊揚一則讓他們渴望賞識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二則在滿足的情景下能夠作到洗耳恭聽,甘愿理解自我的缺點并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學生,又嚴格要求學生,不挫傷其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對犯錯誤的學生,不用尖刻的語言去批評他,而是換個方式,換種說法,讓學生從我的語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錯誤,并能自覺地改正錯誤,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個性特點各具形態(tài),對于學生的某些個性特征,比如內(nèi)向、好動、煩躁等,應循循善誘,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強暴的扼制。
每個學生是一個鮮活的人生世界,我們要經(jīng)過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教師或朋友的身份展開談話,以進取樂觀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為人師表。那么,我們必須能成為學生真正的朋友。
小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教師主角與教師發(fā)展新探》是一本與未來教師探討關(guān)于教師職業(yè)的生命價值的著作。葉瀾教授把教師職業(yè)存在的狀態(tài)分為三種,即以此謀生和養(yǎng)家糊口的生存狀態(tài)、體驗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狀態(tài)、服務社會和完善自我的發(fā)展狀態(tài)?!拔沂且粋€怎樣的教師?”多少次我想過這個問題,現(xiàn)實中“生存型”的教師確實不少,他們或?qū)⒆晕业穆殬I(yè)視為謀生的手段,或默默犧牲將吃苦視為享受,可是,我也看到了更多“享受型”的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著自我的信念,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我的歡樂。他們默默地奉獻著,也享受著奉獻之后的歡樂。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我是一位幸福教師,我也是一個把學生的成長當成自我的歡樂”的教師,在體驗人生和品位幸福的享受狀態(tài)下,服務著社會,完善著自我的發(fā)展狀態(tài)。回想自我歡樂地與學生交往,欣慰地享受著自我教育教學中的成功,讓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歡樂。誠然,工作中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更應當調(diào)節(jié)好自我的情緒,進取地投入工作,這樣,我們才能享受工作給我們帶來的歡樂。
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yè),“發(fā)展型”教師是我們始終追求的一種境界和目標,教育發(fā)展的關(guān)鍵又在于教師素質(zhì)和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者自覺完善自我的同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與發(fā)展。
首先:教師需樹立人本思想,讓學生獲得人格上的平等
教師要熱愛本職工作,熱愛自我的學生,我們明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的道理,不要習慣以長者的姿態(tài),居高臨下的教訓學生,作為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使學生獲得人格上的平等。
其次:教師需有感情的教育教學,使教育教學充滿活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睕]有感情的教育教學是蒼白無力的,學生不是冷冰冰的機器零件,而是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感情純真、熱烈而稚嫩脆弱,需要教師的愛護。教師僅有熱愛學生,才能關(guān)心和愛護他們,產(chǎn)生共同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才能取信于學生,享有較高的威信,使學生樂意服從自我的指揮,理解自我的感情。用尊重、信任、體貼、關(guān)懷去充實,用愛的力量去教育學生才能成效卓著。
再次:教師要不斷地反思,努力成為反思型教師。
但丁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能像走獸一樣活著,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作為“人”的教師,應懂得珍惜時光,不斷追求新知識、新理念,掌握更多的本領(lǐng),以更好地教學和指導學生。僅有這樣,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才會真正地、長久地興旺發(fā)達。因而在教師德性的養(yǎng)成中,強調(diào)的是反思和自我修養(yǎng),在反思中,找到自我教學中的不足,課后進行補救。這更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幫忙自我更快地成長。
“追承生命的陽光,享受生活的歡樂”,讓我們以此言共勉,在教育事業(yè)中奉獻、求真和創(chuàng)新,真正使我們的職業(yè)生涯煥發(fā)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小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九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jié)其問題就在于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有時則跑題,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則削弱了教材資料呈現(xiàn)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夢想的效果。閱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后,我受到了很大啟發(fā),我覺得教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到達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資料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
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教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么知識和技能,要養(yǎng)成些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tài)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jié)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資料,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資料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于目標的完成,都是能夠的??墒?,漫無目的地講故事、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xiàn)目標無關(guān)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fā)覺并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二、資料正確、重點突出。
在一節(jié)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資料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資料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jié)的知識能夠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貼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貼合規(guī)范,并且應當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
三、方法得當。
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任務、資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于選擇方法,創(chuàng)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一樣的方法有不一樣的使用范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能夠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采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四、清晰授課
一向以來,我以為清晰授課只是講在上課時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有活力,能做到抑揚頓挫。原先這只是清晰授課的前提,是基礎(chǔ),是一小部分。僅有標準的普通話距離清晰授課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更為重要的是資料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的選擇等要做到清晰授課,更多的功夫是在課上。
對于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鉆研教學大綱,經(jīng)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了解教學資料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各部分資料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閱讀領(lǐng)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地位和體系,掌握其中心資料和中心思想,確定教學目的,研究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資料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資料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chǔ)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本事,能夠?qū)⒆晕覍χR的理解準確的轉(zhuǎn)變?yōu)閷W生能夠理解領(lǐng)會的語言并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我的知識轉(zhuǎn)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能夠大大縮減轉(zhuǎn)化的時間。經(jīng)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構(gòu)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luò)。經(jīng)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到達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一樣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里生根發(fā)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到達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范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五、組織嚴密。
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jié)奏緊湊,不一樣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
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必須的組織才干,取得學生的進取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六、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節(jié)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課堂上學生的進取性是否得到發(fā)揮取決于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調(diào)節(jié)自我的教學。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fā)揮教學機智,經(jīng)過調(diào)整資料、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進取狀態(tài),如果資料太深了,就該盡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zhì);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guān)的故事。教學是藝術(shù),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2)
《愛的教育》一書一開始只是看看情節(jié)好寫讀書心得,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本好書。為什么說它是一本好書呢?一是本書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受人愛戴的卡羅納,令人佩服的德羅西,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比如從《寬宏大量的品德》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卡羅納是一個勇敢和寬宏大量的人。他勇于承擔不屬于自己的錯誤,并且讓老師饒恕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從《我的同學科列帝》中則可看出科列帝是一個勤奮能干的人。他一邊替父親料理店里的事物一邊學習,還要照顧母親。文中的德羅西不僅學習好而且還是一位善良的人,從《7號犯人》這一章的第二段便可看出。像卡羅納、科列帝和德羅西這樣善良、能干、正直的人在文中有不少。
但是,作者在書中也塑造了不少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和有些虛榮心沃提尼。其中弗朗蒂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3)
這個月讀了《做最棒的老師》一書,上面舉了很多教育故事,對我的啟發(fā)很大。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作為老師應有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課堂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把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
作為教師要注意教育的方法,當學生出現(xiàn)失誤或?qū)處煵蛔鹬貢r,切忌簡單,粗暴,沖動的“熱處理”,而應控制自己的言行,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錯誤。這就需要向慈母一樣將愛播進學生的心田。心理學還告訴我們:人際交往融洽、和諧是以真誠為前提的?!耙孕膿Q心”以理解為橋梁。人與人之間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溝通。我們除了做好“嚴師”,“慈母”之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多接觸,推心置腹的和學生交談,成為學生的“摯友”。
總之,作為一名好教師必須以多種角色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師,就應該做一個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師,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寧靜的心態(tài)腳踏實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認真、多讀書、會反思、有韌勁。我們應該不斷實現(xiàn)專業(yè)自主,在實踐中不斷增長才干,使自己盡快成為高素質(zhì)的教師,不僅是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專業(yè)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啟示一:每天都不斷反思和總結(jié)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老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 + 反思”的成長公式。作為一名老師,想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就需要不斷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總結(jié)出規(guī)律和經(jīng)驗,才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fā)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煉出精華和真理,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是老師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反思活動。翻開雜志,打開網(wǎng)頁,可以說每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成名的教師都有一個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梢哉f教學反思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一方面讓我們在教學中的正確的行為予以肯定,不斷的積累經(jīng)驗;另一方面又使我們自己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學反思使我們拒絕平庸,使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得以升華,使我們吐故納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寫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而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肯定一節(jié)課的亮點上花的功夫相對少了一點。同時,我們在反思時,往往寫的都是教學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反思。所以,對于平日里與學生接觸時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認真地、耐心地反思,從中找到某種教育規(guī)律。再者,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往往僅僅滿足于獲得教學經(jīng)驗,而沒有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雖然做了好多年教師,偶爾也進行過教學反思,但創(chuàng)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寫教育日記讓老師終身受益?!苯逃S筆,不是為了晉升職稱而炮制的論文,也不是為了課題交差而拼湊的“成果”。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全紀錄,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需我們抓住一天中的一個火花,可以是上課,也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網(wǎng)上,雜志上看到后的靈感。
啟示二:教育的使命
“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边@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地震中用生命詮釋了教育使命的袁文婷老師用自己的行為震撼著活著的生命?!敖處煛边@個職業(yè)真的不僅僅是一個換取勞動報酬的教書人,需要我們有靈魂的深度,思想的高度,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有責任的人。
我們不一定要做出多大的事業(yè),但必然活到老,學到老,應該自覺地去做學問,有學問的人才更有自身的魅力。“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自身魅力的老師才能讓學生難以忘。教育的魅力就是用自己淵博的見識,獨立的見解去感染學生。人們把教師比作’蠟炬成灰淚始干”,比作鋪石路等。這些注定了這個職業(yè)需要我們要把愛心無私地風奉獻,把我們的心血真誠的傾灑,充滿愛心和具有責任意識是教師道德的精髓,只有用愛心在學生心中栽下一顆尊重和風險的幼苗,那么他們的生命中會成長起一顆崇高人格的參天大樹。
啟示三:允許學生犯錯誤
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就不要老拿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犯錯誤,犯了錯允許他們?nèi)ジ恼?,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時我們會犯這樣的錯誤,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反紀律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就像學生抵觸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筆試為自己的孩子好呢?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原因在于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誤,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愿來做,有時甚至我們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
有些學生在讀書方面實在是不行,沒有這個能力,比如曾經(jīng)我們班有一個學生,一開始我希望他能夠認真學習,按時交作業(yè),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來的事實讓我覺得這根本就不現(xiàn)實,所以決定原諒他,就轉(zhuǎn)變策略,告訴他:學習不好沒關(guān)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觸犯校紀校規(guī),不要影響其他同學上課。
啟示四: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guān)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五:教師每天的必修課“五個一工程”
我最欣賞的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于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師卻不覺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這樣艱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jīng)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績,并樂在其中
啟示六: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性素質(zhì)的一代新人,無異于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余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yōu)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zhì),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yǎng)出有思想的學生?!白鲇兴枷氲慕處煛笔菓撋钌罡苍谖业男闹?,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zhèn)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志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志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么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yǎng)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叵胱约?,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借口,放棄為自己充電?,F(xiàn)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yǎng),將閱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鉆研,并且養(yǎng)成習慣,從中品嘗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才會收獲多少果實!
“做最棒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棒的老師呢?對于老師,教學經(jīng)驗來自于與學生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接觸,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論。試著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覺得教學原來是如此精彩!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tài)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教育是事業(yè),而教師是職業(yè)。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yè),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系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恒的主題?!敖逃淖罡呔辰缡遣涣艉圹E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p>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yè),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恒心去撐起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4)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著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xiàn)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chǔ)。。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xiàn)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nèi)喑蔀橐患?,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里,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fā)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5)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直面教師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共同體的無限魅力。在這個共同體中,誰是主體呢?既非教師和學生,也非學科或關(guān)于它們的課本、解釋它們的理論,而是求知者永遠聚集其周圍的“偉大事物”。那么,怎么來解釋這個偉大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舉:
“我所指的是生物學的基因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哲學和神學的隱喻和參照系、文學素材中背叛與寬恕以及愛與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類學的人為現(xiàn)象和族裔,工程學的原料的限制和潛能,管理學的系統(tǒng)邏輯,音樂和藝術(shù)的形狀和顏色,歷史學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學領(lǐng)域里難以捉摸的正義觀等。”
這個“偉大事物”也許難以定義,但通過這么多的例舉我們應該都能理解。當我們都關(guān)注于這個“偉大事物”,為這個“偉大事物”深深吸引和著迷時,教育的共同體就會處于、的狀態(tài)。比如,圍繞“偉大事物”而產(chǎn)生多元的觀點;對一些現(xiàn)象采用多重含義的解釋;歡迎有創(chuàng)見性的爭論,沒有憤怒和偏見;彼此間真誠相待;體驗謙卑,心存敬畏,等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體中的“偉大事物”,其實也造就了所有卷入者的共同愿景和目標,大家專注于“偉大事物”這一主體,彼此尊重,坦誠相對,教師既不是絕對的權(quán)威,學生也不會永遠不犯錯誤。為了說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共同體,作者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與一群五歲的小孩圍坐在地板上,一齊讀一個關(guān)于大象的故事。透過那些孩子的眼睛,幾乎可以看見圓圈的中央真的有一只大象!而且以那件偉大事物作為媒介工具,其他的偉大事物也進入房間,例如語言和傳達意義的符號。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6)
《愛的教育》一書一開始只是看看情節(jié)好寫讀書心得,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本好書。為什么說它是一本好書呢?一是本書刻畫出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受人愛戴的卡羅納,令人佩服的德羅西,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個性:比如從《寬宏大量的品德》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卡羅納是一個勇敢和寬宏大量的人。他勇于承擔不屬于自己的錯誤,并且讓老師饒恕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從《我的同學科列帝》中則可看出科列帝是一個勤奮能干的人。他一邊替父親料理店里的事物一邊學習,還要照顧母親。文中的德羅西不僅學習好而且還是一位善良的人,從《7號犯人》這一章的第二段便可看出。像卡羅納、科列帝和德羅西這樣善良、能干、正直的人在文中有不少。
但是,作者在書中也塑造了不少性格不好的人物。如盛氣凌人的諾比斯,不知廉恥的弗朗蒂和有些虛榮心沃提尼。其中弗朗蒂
很是不知好歹,最后搞得被學校開除了;他的母親來學校為他求情,他還在一旁不知廉恥的笑;哪個人要是倒了霉他就幸災樂禍。這樣的人在文中與那些善良正直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我們做了一次反面教材。
讀完《愛的教育》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很少有人會去發(fā)現(xiàn)。其實愛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門前媽媽替我圍上圍巾;從外面回來父母遞上一杯水;考試沒考好是父母鼓勵我;學習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老師提醒我們等等,其實愛就在我們生活中。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愛”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
做智慧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篇7)
通過閱讀《教師讀書十問》,促使我靜心思考教師的讀書,認識到讀書應當成為每一個教師的習慣,甚至是信仰;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智者、大師在對話。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拈L度,但可以改變?nèi)松膶挾?。閱讀不能改變?nèi)松钠瘘c,但可以改變?nèi)松慕K點?!弊x書,是教師專業(yè)底蘊得以厚實的路徑。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進行“充電”,才能使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我們倘能如此讀書,知識何愁不淵博深廣,資源何愁不源源而來,教學何愁不富有新意。這樣的課堂,學生怎么會不留連忘返、身心陶醉?這樣的老師,學生怎么會不愛戴、尊敬?
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yǎng)我們的人生底氣。教師是社會上最大的一個知識分子群體,雖然待遇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會看教師的眼光卻很高。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跟社會上的人一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jīng)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zhì)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nèi)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讀書三原則:即凡與安身立命、修身養(yǎng)性有關(guān)的書,要沉下心來仔細讀,盡量讀懂讀透,求甚解,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基礎(chǔ),為掌握服務社會的一技之長而下大氣力,花苦工夫,決不馬虎,謂之研讀;對于和自己的職業(yè)、工作、興趣有關(guān)的書籍,廣為搜羅,一睹為快,要用認真的態(tài)度去讀,以求有所收獲,是為精讀;對于其他一些文藝作品、休閑讀物、科普知識等,則茶余飯后,信手翻閱,目的是陶冶情操,開闊眼界,增加對新事物的認知,這權(quán)且稱為通讀。今天我們進入網(wǎng)絡(luò)時代,讀書的形式又有所變化,然而,無論你面對的是書本,還是屏幕,都會有所選擇地閱讀。為了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不妨也試試“好讀書不求甚解”。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的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們每個人要為此而努力,不斷地充實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