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5篇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怎么寫你知道嗎?黃大年的夢想也絕不止于個人,而是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一起來看看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歡迎查閱!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篇1】
《勸學》有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終生者。行十里者眾,行百里者寡,行終身者鮮?!苯?,我有幸觀看了話劇《少年黃大年》,認識到了黃大年這樣一個百年難得一遇、向著自己的理想“行終身”的“鮮”人,感觸頗深。
黃大年,一個“科學瘋子”。不論是課堂前與同學們討論地質問題,還是半夜溜入實驗室做實驗,這都是一個少年在尋夢路上留下的一個個腳印。我想,也正是他這種從小對學習認真刻苦,對科學研究精益求精、刨根問底的精神,鑄就了他未來的成功。古人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蔽覀冊趯W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像他這樣打破砂鍋問到底,“鉆”進去,這才是對做學問最好的態(tài)度。
黃大年,一個“拼命黃郎”。在一次勘探任務當中,他遇到了惡劣的天氣,但他不畏困難把設備找了回來。即使后來工作再難,他也從未放棄過,憑著一腔熱血,不斷地攻堅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困難的磨練,他最終才成長為一個偉大的人?!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我們向著志向出發(fā)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種種挫折。但是我們一定要像黃大年這樣,咬緊牙關,永不放棄。沒有誰的成長道路是一馬平川的,跌下去再爬起來,每個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學會成長的。
黃大年,一個“另類科學家”。通過努力學習,他考入長春地質大學,在大學期間學業(yè)有成,又進入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樣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卻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毅然放棄英國豐厚的待遇,不顧家人反對,不顧友人挽留,同錢學森等人一樣,響應國家的號召,回到祖國。他專注研究,帶領一群人,在深地探測領域取得卓越成就。這不僅給祖國填上了許多技術的空白,而且讓中國在深地探測領域占領了一個新的高地。不忘初心,堅守初志,才能找準信仰,牢筑理想。我們少先隊員更要學習黃大年這種心懷祖國,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從小樹立“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奮勇向自己的志向邁進,將來能更好地報效祖國。
“斯人雖去,精神永存。”我想,黃大年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前行?!扒⊥瑢W少年,風華正茂?!鼻斑M吧,少年!加油吧,少年!讓我們不負韶華,向著我們的志向,不忘初心,不斷前進。以將來的偉大成就,建設偉大復興之中華!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篇2】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鄧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越條件,回到祖國工作。“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用一生定義了什么是高尚的靈魂,詮釋了學者如何為人民、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立命,做到了“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tǒng)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師,教書育人、敢為人先。黃大年同志說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璞玉。他以“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fā)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戶”,培養(yǎng)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用行動闡釋了什么是“教學和育人相統(tǒng)一”“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學,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高校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黃大年同志功勛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新時代踐行科技報國的典范,以他的能力和貢獻完全可以申報院士。但是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他,自己并不是院士。同事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說:“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彼潜娙搜壑械摹捌疵S郎”,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為實現強國夢奉獻全部,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境界。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篇3】
人間燦爛繁華,唯有理想,能讓我們在眼花繚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星空。人們需要理想,就猶如水手需要星星指引航行。少年黃大年正是心中有理想,才慢慢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話劇中,我看到黃大年的父親也是一名地質員,或許正因為這樣,少年黃大年就立志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地質員,為國家奉獻。可黃大年的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重走地質員的老道路。因為她知道這條路是多么地艱難、多么地辛苦,甚至會犧牲,但母親的阻攔并沒有讓黃大年放棄當地質員的決心。在父親的鼓勵下,黃大年更加勤奮地學習,夜以繼日地探索知識。當我看到他在工作中依舊保持看書的習慣時,他那對知識渴求的眼神讓我敬佩不已。不管外出的工作環(huán)境多么艱苦,他依然保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他對學習的熱情,對理想的堅持與奮斗,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應該學習的美好品質。
好一個為理想而奮斗的少年黃大年。反觀我自己,真是自愧不如。我總是一時興起,而后又不了了之。我渴望當一名律師,做社會的法治之光。但因為一次考試失敗,我便打了退堂鼓。理想是換了又換,我也很少為了某一個理想而認真付出過什么。當我看了話劇《少年黃大年》,了解黃大年的故事后,我漸漸明白: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追求理想就得像黃大年一樣,從始至終,不能一事無成就抱怨自己選擇的路太多荊棘。理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為理想而奮斗。
仰望星空,亦需腳踏實地。如果黃大年對理想沒有堅持,沒有行動,那星空仰望得再遙遠,也終歸不屬于他;如果蘇炳添只是空喊著“我要當飛人”而不付諸行動去改變自己,那他永遠也不會站到奧運會賽場上為中國、為亞洲爭光;如果港珠澳大橋只是存在于圖紙上的計劃,而沒有設計師攻克實際難關,沒有建筑工人辛勤勞作,那圖紙也只能是被人嘲笑的空中樓閣。
理想人人都有,但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像黃大年那般一腔熱血的追求、不達目標不罷休的執(zhí)著。黃大年,他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但是,再平凡的人,只要他甘于付出、努力追求,他的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彩。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以黃大年為榜樣,樹立自己的理想,為此努力奮斗,譜寫人生最美篇章。
仰望星空,亦需腳踏實地,加油吧!少年!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篇4】
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大年同志用他光輝而短暫的一生,詮釋了“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彰顯了“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yè)精神,書寫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點點滴滴,皆令人敬仰。
守志不忘初心,誓為“領路人”?!秳駥W》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終身者;行十里者眾,行百里者寡,行終身者鮮”。黃大年就是那百年難見的“鮮”者,多年不曾忘“振興中華”的誓言,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放棄英國的優(yōu)渥生活,豐厚待遇,不顧家人的反對、友人的挽留,回到祖國,專注研究,帶領一群人,在深地探測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不忘初心,堅守初志,才能找準信仰,牢筑理想,我們廣大黨員就是要學習黃大年這種心懷祖國,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牢固樹立“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愛國精神,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攻堅不畏艱難,敢當“先行者”。為攻克工作難題,黃大年先行先試,在巡天探地潛海領域積極探索,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fā)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填補了國家空白,為國家成功搶占了一個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當前我國已進入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深水期,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黨員干部更要不畏艱難,敢為人先,敢擔重任,敢涉險灘,積極應對,開拓創(chuàng)新,奮力拼搏,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推進黨和國家的蓬勃發(fā)展中綻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黃?!?。黃大年工作只爭朝夕,不遺余力,對工作勤懇有加,對名利視若浮云,專注科研,不求行政職務,人稱“科技瘋子”“拼命黃郎”。學習黃大年,就要學習他這種專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無旁騖的“老黃牛”精神,勤于耕耘,嚴格履責,“不到湖邊雁不落”;務實重行,主動作為,“不等揚鞭自奮蹄”;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衣帶漸寬終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和國家的“富強指數”。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心得【篇5】
初聞黃大年的事跡是在包頭至烏海的列車上,透過車輪與鐵軌的隆隆摩擦聲,斷續(xù)聽到了電視中黃老同事、同學和學生關于其生前事跡的敘述,了解到他生前是一位世界級的地球物理學家。雖然,行業(yè)不同,但我仍然被他深深地感動,自豪有一位如此優(yōu)秀、至誠報國的前輩,惋惜其壯志未酬,感動則是因為他純粹的家國情懷。
作為海歸學者中的優(yōu)秀一員,黃老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何謂“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從1992年黃大年被公派前往英國攻讀博士學位到2009年拋下功名利祿毅然回到國內,他用十幾年時間成長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功成名就的他原本可以欣然的住在自己的高檔別墅,享受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但是為了“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信念,在國家和母校的召喚下,在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的驅使下,黃老義無反顧的辭職,讓妻子賣掉了苦心經營多年的診所,拋下了還在上學的女兒,迅速回到了養(yǎng)育自己成長的祖國,回到了教育自己成材的那片黑土地。他從沒有把愛國掛到嘴邊,他只是理想的先行者,用作為來表達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黃老用自己的生命刻畫了何謂知識分子的擔當,作為國際知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黃老深知深地探測技術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回國后,為了搶占這一科技制高點,他用7年時間組建研究團隊,突破國外高精度探測裝備技術封鎖,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一項又一項國內技術空白,讓我國的地球深部探測技術真正實現大跨越和大發(fā)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不僅有實力“上天”,更可以“入地”。有人稱黃老為“科研瘋子”,為了帶領團隊尋求技術突破,實現中國在世界科技競賽中的“彎道超越”,他可以每天工作至深夜兩三點,數度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為了研究課題需要,他可以不顧身份,躺到卡車前來阻止對新建機庫的拆遷;即使病重住院期間,他仍堅持在病房給學生講解科研項目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深深體會到黃老刻苦鉆研,甘于奉獻,只爭朝夕的精神,他將自己的事業(yè)和理想與家國相融,是理想的先行者,是科技報國的先鋒,是教書育人榜樣,更是我輩楷模。雖然,我們僅是民航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顆顆螺絲釘,但是我們仍然應當向黃老學習,從自身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到祖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中,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