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
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精選5篇)
《西游記》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jīng),一路上歷經(jīng)艱險、降妖伏魔,自《西游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你是否在找正準(zhǔn)備撰寫“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精選篇1
《西游記》的作者是中國明朝的吳承恩,歷史不能說十分遠古。故事明顯受到西土佛教文化的影響。然而,我們可以說,它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神話故事,故事驚險曲折,想像離奇,是中國最偉大的神話小說。幾百年來,它被全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男女老少所喜愛,在可以預(yù)見的未來,它還會以其特殊的魅力幾百年、幾千年地流傳下去。
對這個神話故事的分析,將使得我們透視人類精神世界、研究人格心理學(xué)有著極為深刻的發(fā)現(xiàn)。
《西游記》中描寫了一個從石頭中誕生的仙猴,在創(chuàng)造了大鬧天宮的傳奇事跡之后,曾受到嚴(yán)厲懲罰,后又接受了佛祖的安排,走上去西天取經(jīng)的道路。在漫漫的取經(jīng)之路,歷盡千難萬險,戰(zhàn)勝群妖惡魔,終于護送唐僧到達極樂世界,完成了取經(jīng)的使命,自己也由此修成了正果。
故事自始至終充滿了孫悟空的英雄主義,表現(xiàn)了人與客觀環(huán)境斗爭的實踐性,表現(xiàn)了人在實踐中不斷地解決矛盾、戰(zhàn)勝客體、征服世界的努力。
僅從表面意義看來,故事提供了一種在幻想的境界中解決幻想的矛盾的旋律?;蛟S僅僅以這個表面的故事,就可以使我們找到它廣泛流傳、長久不衰的魅力。
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精選篇2
《西游記》,這本古代神魔小說的明珠,從古到今一直在不斷的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那驚世的文筆也一直令我驚嘆和崇拜。
唐三藏雖然看上去就是個真假不分又倒大霉又愛咒孫悟空的和尚,但那正是因為他天性善良,遇傷者就救,妖精都“救”了那么多,那凡人救人就更加無數(shù),何況他曾經(jīng)被妖怪騙了那么多次,遇見可能是妖怪變的無助的人,他還是選擇去救,這不更加體現(xiàn)出了唐三藏的善良嗎?
孫悟空,一個膽大包天到敢大鬧天宮,又本領(lǐng)高強,嫉惡如仇,對唐僧忠心耿耿,說他嫉惡如仇,遇到強盜他都打死了,而木仙庵他怕妖精傷害人就收服了妖精,車遲國讓掌管雷電的鄧天群多打死一些貪官和不孝之子,比丘國他救了一千一百個孩童,鳳仙郡他聽說郡王對玉帝不敬也很生氣,但知道事情的經(jīng)過后下了雨救了老百姓,火焰山原本扇一扇就行了,但孫悟空卻依舊斷了火根,這不僅有寫他的嫉惡如仇,更多的是他善良的一面。
豬八戒雖然一路上貪財好色,動不動就說散伙,但在遇到黃眉怪后,聽白龍馬說請孫悟空來就可以了,他明知道與孫悟空不和,但他仍然硬著頭皮說服了孫悟空,并且一路跟隨著到達靈山取得真經(jīng)而歸。
沙僧在取經(jīng)路上既無毫無怨言,又不搶功勞,對師父與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從來不鬧矛盾,不然這個團隊早就已經(jīng)四分五裂了。
在一個要走過十萬八千里路,過八十一難的取經(jīng)團隊,因為有著最為珍貴的團隊精神,終于修成了正果,他們這種不畏艱難、團結(ji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精選篇3
《西游記》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里面的一些情節(jié)大家也都耳熟能詳,光聽一個開頭就知道下面的情節(jié)。
但是大部分人看的都是白話文版的《西游記》,其實,原著版的《西游記》更加精彩。原著的一些場景描寫十分生動精彩。比如“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寶玉妝成,琉璃盤內(nèi),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瑪瑙瓶中,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彼捎昧颂搶嵔Y(jié)合的手法,把南天門形象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它的人物描寫也刻畫地入木三分。比如:“豬八戒村愚,把長嘴掬一掬,叫道:讓路!讓路!“這里就寫出了豬八戒的不拘小節(jié),沒禮貌。也正是這一處處細節(jié)描寫,使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明。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的人物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從他一出生時,他就如此地不同凡響:當(dāng)那塊“孕育”他的石頭裂開時,頓時金光四射,連身在天宮的玉帝都被嚇了一跳,急忙派順風(fēng)耳和千里眼去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他似乎是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小孩,幾乎每一回都有他那頑皮的言行舉止。當(dāng)然,他也十分聰明,當(dāng)初如果他不夠聰明的話,那他也不會聽懂菩提祖師的暗語,也就不會成為菩提祖師的關(guān)門弟子,更不會學(xué)到那么多本領(lǐng)了。他還十分忠誠,對唐僧始終在保護他。雖然在三打白骨精時遭到陷害,被唐僧趕出取經(jīng)的隊伍,但得知唐僧一行遇到危險時他還是挺身而出,打敗了妖精,救出了唐僧。
在現(xiàn)實中,也的確有人去取經(jīng),而且唐僧的原型就是他,他就是玄奘。他是奉唐太祖之命去西域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去取經(jīng)。只不過他可沒遇到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一路上都是他一個人。那些妖精啊什么的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
最后,吳承恩為什么會寫這本小說呢?其實這也與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國勢雖然強盛,可也有種.種弊端:宦官當(dāng)權(quán),人民生活困苦等。于是,他就想要用《西游記》這本書來表達自己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西游記》中的人物都可以與當(dāng)時的人聯(lián)系起來。
這就是我關(guān)于《西游記》的一點認識。
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精選篇4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yōu)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我已經(jīng)第三次看這本書了,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感觸。
第一次看時,我被里面人物形象所吸引。第二次看時,我被里面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自己已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比如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堅持就是勝利,團結(jié)就是力量等,但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覺得人要學(xué)會感恩。不是嗎?書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當(dāng)唐王李世民問誰肯上西天拜佛求經(jīng)之時,唐僧立馬挺身而出,在佛前發(fā)誓:不到西天誓不罷休,然后毫不猶豫地踏上西去取經(jīng)路。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關(guān)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孫悟空,孫悟空十分感恩,后來就死心塌地地追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即使唐僧多次趕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對唐僧都不棄不離,幫助唐僧轉(zhuǎn)危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經(jīng)之路。當(dāng)然書中也有忘恩遭到懲罰的例子:取經(jīng)途中,老龜駝著唐僧四徒連人帶馬通過無法越過的通天河時,僅僅希望唐僧他們幫問如來一下年壽之事,但唐僧師徒一心取經(jīng),不知感恩,把這事給忘了,結(jié)果回來途中再渡通天河時,老龜知道后發(fā)火將經(jīng)書扔到了河里。這就是忘恩負義受到的懲罰。
《西游記》中這些故事深深感動著我,以前爸爸對我嚴(yán)厲些,媽媽對我嘮叨些,我都不耐煩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從《西游記》中深受啟發(fā),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龍馬他們都能學(xué)會感恩,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為什么不能呢?如果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主動關(guān)心別人、幫助別人,相信我們也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成功的未來!心存感恩,快樂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西游記最后一回讀后感300字精選篇5
《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小說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愛打抱不平的孫悟空、貪吃懶惰的豬八戒、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神力無邊的如來佛祖。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一個驚天地,動鬼神的人物形象――齊天大圣孫悟空,敢作敢當(dāng),敢愛敢恨,又不是機靈可愛,深受讀者的歡迎。
書中充滿幻想的故事情節(jié):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智斗二狼神等,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筆下那精彩的打斗場面卻能讓您身臨其境,只要你翻開它,一切的一切將深深地吸引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