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
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精選5篇)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永遠傳下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篇1】
昨天,我在書店里看見了安妮·弗蘭克著得《安妮日記》,這個作家英年早逝,只活了16歲,這部書寫了她16年得童年生活,我看了十二分同情他們。
這本書講述了: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得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一次,安妮過生日時,收到一本硬皮筆記本,安妮十分喜歡,給這本日記取名叫“吉蒂”她在上面寫日記,寫他得喜怒哀樂和她心中得小秘密,一切都那么美好,但在1942年6月,德軍占領了荷蘭,為了逃避蓋世太保得搜捕,父親帶著一家人躲進了辦公室得密室。幾天后,另一家也擠了進來。在這不隨意活動得日子里,安妮接著寫日記。時間慢慢流逝,安妮想著可以快點告別這個充滿死寂和饑餓得囚牢重返校園。后來她真得離開那里,不過去得是集中營,1944年8月4日,弗蘭克一家被發(fā)現(xiàn),后來,凡丹一家和安妮媽媽伊迪斯去世了,安妮姐姐瑪格麗特支持不住了也去世了,1945年3月,差三個月滿16歲得弗蘭克死于傷寒。戰(zhàn)爭結束后,只有安妮父親一人生還。他整理出版安妮隱匿期間得日記。
讀完之后,我十分同情他們,他們一家和凡丹一家、公司職員,真得好可憐,戰(zhàn)爭這樣無情,傷害了許多無辜得人們,我好同情他們,我和安妮一樣,渴望和平,全世界人們一起生活,從此不再有戰(zhàn)爭,讓我們化敵為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篇2】
在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寫日記嗎?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它主要講的是: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他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的成長經(jīng)歷,并對戰(zhàn)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系、自然、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8月4日這天,納粹警察沖進密室,逮捕了安妮他們,把他們投入了集中營。在戰(zhàn)爭結束的前夕、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和她的媽媽、姐姐都慘死在集中營里,彼得一家和杜瑟爾醫(yī)生也慘遭不幸,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日記本陪伴著她。她向它訴說心中的苦悶,講述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情感。他以少女特有的清純的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與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與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zhàn)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從中,我也感悟到了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滿懷著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我們還要學習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
《安妮日記》這本書不僅讓我讀到了歷史、戰(zhàn)爭、種族迫害,還讀到了期盼、成長與困惑。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篇3】
這一段時間,我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對于《安妮日記》,其實我早有耳聞。這本書根據(jù)一個猶太少女寫的日記編寫而成。它對我的啟發(fā)非常大。
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猶太少女記述二戰(zhàn)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她生日時,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中,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里的每一天成長經(jīng)歷,并對戰(zhàn)爭、反猶太主義、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
我了解到,自從199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zhí)政以后,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一連串的專對猶太人實施的專制出臺。法律規(guī)定,猶太人必須佩戴一枚黃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行車,并且不許乘電車;猶太人只許在下午3——5點之間去買東西,而且只許進猶太人開的超市等。
我覺得希特勒太殘忍了,猶太人也是德國人,為什么要這樣對他們?非要把他們趕盡殺絕才肯罷休?在為猶太人抱不平時,我真正地領悟到安妮熱愛生活和學習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滿懷著理想,身處險境不氣餒、不屈服。我要學習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的品格。
在此呼吁一句:愿天下永遠和平!
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篇4】
1942年—1944年,戰(zhàn)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wèi)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jīng)歷的一切并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里已經(jīng)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愿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么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zhí)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xiàn)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吶喊!經(jīng)過密室中無數(shù)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yōu)橐幻墒斓纳倥?。在安妮?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xiàn)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tǒng),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xiàn)在讓人難以想象的那樣一個戰(zhàn)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shù)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嘆,戰(zhàn)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占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
七年級《安妮日記》讀后感600字【篇5】
上周我從爸爸那里得到了一本書——《安妮日記》,今天我終于看完了。這本書留給我太深的印象。書的作者是一位僅12歲名叫安妮·弗萊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一張突如其來的傳票讓安妮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突變。由于希特勒開始了對猶太人大規(guī)模的肆意屠殺,安妮一家不得不被迫開始了躲避的生活。在安妮父親的好朋友:梅璞、伊莉、寇佛斯的幫助下,與溫達安一家、牙科醫(yī)生杜瑟爾,度過了25個月之久的密室生活。由于有人告發(fā),被抓入猶太人集中營,之后,只有安妮的父親弗萊克先生一人逃脫噩運。安妮的父親深切地懷念家人和朋友們,將收集和整理好的安妮日記公之于世。
這是一本由安妮自己記錄下被抓前生活的日記,她非常親昵地為日記本取名為“基蒂”,在“基蒂”的記憶里,記錄著發(fā)生在密室里25個月的日日夜夜的事件,更多的向我們展示著安妮的喜怒哀樂。她在這被自己稱為“人間天堂”,又是“絕望深淵”的密室里,僅僅生活了25個月。她和姐姐瑪格在努力學習,期盼在離開密室后,找到一份工作,而她更希望成為一名作家或藝術家,為此,她充滿了信心。堅毅開明的父母,不僅帶給安妮很大的影響還有深深的關愛,即使在密不透風的密室里也不錯過任何一個歡樂的節(jié)日。
她在密室里由不安、恐懼漸漸變得沉穩(wěn)、機智。在和密室里每一個人的相處中,她學會了觀察思考。她能理解,溫達安先生總能在煙灰缸和雪茄之間得到滿足;也習慣溫達安太太總在嘮叨個不停,把挑剔別人的毛病當成一種樂趣;對于皮特,由不喜歡變成了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對牙科醫(yī)生杜瑟爾,安妮覺得他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人,也是個好人……
在安妮日記里,每個人都沒有在黑暗里變得軟弱,而變得勇敢、謹慎和機智,安妮從每個人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所以她感覺自己是個幸福的人。當她堅信幸福的曙光已經(jīng)開始照耀時,罪惡之手卻伸向了密室里的他們,我不由得從心里敬佩這位猶太女孩。她變得堅強和勇敢,她不會輕易受別人的影響。知道自己在軟弱時,一定要有所改變。我面對困難,為什么我就不能設法克服自己的缺點,去更好的錘煉自己的性格呢?
安妮并沒有真正的離去,她活在她朋友和讀者的心里。她給我留下了她的日記,留下了她的心聲:沒有戰(zhàn)亂,世界一片和平,一切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