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兒流浪記》讀后感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苦兒流浪記》讀后感,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1
“一次我買了一套三冊《苦兒流浪記》。圓圓才看了開頭,就傷心痛哭。我說這是故事,到結尾苦兒便不流浪了。我怎么說也沒用。她看到那三本書就痛哭,一大滴熱淚掉在凳上足有五分錢的鎳幣那么大。”
“多年后,她已是大學教授,卻來告訴我這個故事的原作者是誰,譯者是誰,苦兒的浪浪如何結束等等,她大概一直關懷著這個苦兒?!?/p>
--摘自楊絳《我們仨》
一年前重讀《我們仨》,無意中發(fā)現(xiàn)楊絳先生提到錢媛看此書流淚,想來自己已經二十多,卻還沒看過,實在羞赧。
作者??硕?馬洛的文筆樸實無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卻在他身上生長出愛,這是一個諷刺又充滿希望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提到那個時代的歐羅巴,你會想起什么?
是紙醉金迷的舞會?身著晚禮服的貴婦人?還是白馬上的PrinceCharming?
是冒著濃煙的工廠?骯臟混亂的貧民窟?還是貧民饑餓又無助的眼神?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每個制度都有它的原罪,當時的法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由于發(fā)展工業(yè)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許多農民離開土地涌向城市,法律甚至默許對童工的使用和剝削。
而我們的小主人公,路美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似乎從他被遺棄的那一刻開始,悲慘的命運似乎已經是由上帝決定的不可改變。果然,在他九歲那年,養(yǎng)父因一次意外落下殘疾,窮急無奈,準備將路美送去孤兒院。那雙本該天真無邪的眼眸里,第一次有了無奈和悲傷。
一切的轉折,開始于一場骯臟的交易。養(yǎng)父以二十法郎的價格,將路美賣給了一個潦倒的波西米亞街頭藝人:李士老人。但作者終究待路美不薄,將他拋棄在那樣一個黑暗,罪惡的社會,給他一個可憐的身世。卻也讓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導師。就像電影《美麗人生》中的那位猶太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心里留下戰(zhàn)爭的陰影,他用父愛構筑了一場溫馨的戰(zhàn)爭。在李士老人身上,你看不到那些痛苦,掙扎,隱忍和艱難。在旅途中,聽老人講人生經歷,學習寫字和算數(shù),對路美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成長。
路美最可貴的便是有一副永不絕望的好心腸,有的人,上天給了他一切,唯獨沒有給他夢想;有的人,上天什么都沒有給他,唯獨給了他信心,命運可以奪去你的父母,金錢,朋友......唯獨不能奪去你的信心,信心是真正屬于你的財富。也正因為這樣,這個在濁世間的荒波里漂流,受了薄情的命運翻弄的苦兒,最終才有了真心相愛的母親和弟弟,雖然有些美好得不真實。但又有什么所謂呢?愛本應當是這個世界的主題,多一些童話沒什么不好。
倏忽間,想起《夏目友人帳》中的一幕:夏目的朋友西村問他:“你童年經歷了那么多不幸,為什么沒有變壞?”夏目聽罷,平靜地回答:“這個啊,那個時候,我擔心,如果連性格都扭曲了,就更沒人愿意收養(yǎng)我了?!?/p>
他們都是最勇敢也是最善良的人,沒有因被世界殘忍對待,而被一時的困難蒙上了雙眼,依然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帶著愛與希望去承受世間的苦難。
正如普希金曾經在詩歌里熱忱地寫到: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p>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氣餒,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氣和!相信吧,快樂的日子會來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p>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2
(一)回望初見
最初封面那鮮亮而溫暖的嫩黃與《苦兒流浪記》這一酸楚的書名之間強烈的反差,讓我瞬間發(fā)出最為濡濕的感嘆。瑞寶卻很興奮說別那么難受,我想苦兒會和三毛一樣的堅強,看看他的名字“路美”就知道,他的流浪之路一定很美!催促我趕緊申請,還提醒我一路讀過的歷險類的書籍。如今暖書幸運收獲很是感謝!
(二)開啟暖書
封面那藍色圈點內標注的民國大師的精心翻譯(完整全譯本)這特定時期的文筆情懷很是溫潤而令人期待!那右下角的黑色剪影很是神秘而耐人尋味,那漫長而悠遠的白色曲徑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3
如果說要給孩子選擇一本兒童讀物,《苦兒流浪記》應該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這本由法國作家??硕唷ゑR洛創(chuàng)作的作品滿足了優(yōu)秀兒童讀物的所有要件。
首先,《苦兒流浪記》是一部“歷險記”。這本小說寫得是一個棄兒歷險的故事,主人公路美在流浪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事情,被農戶收養(yǎng)、和流浪藝人流浪、和貴婦人一起生活、被花農收養(yǎng)……這一切都滿足了孩子的“冒險”心理,讀來高潮迭起,懸念百出。
《苦兒流浪記》是一部“勵志書”。路美在流浪過程中雖然吃了不少苦,有時候還很驚險,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他善良、勇敢、堅定、感恩等美德。正好印證了那一句話,苦難是一所學校。正是有這樣的勵志作用,本書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動畫片和電視劇,受到世界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歡迎,成為永恒的經典。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4
在法國十九世界文學遺產中,法國著名小說家??硕唷ゑR洛的《苦兒流浪記》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我小時候是有看過電視的,故事的細節(jié)所記不多,但是一個小孩子帶著狗和猴子在街頭賣藝,那單薄凄苦的樣子,給我留下過很深的印象。這次重讀名著,在字里行間更是重新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緊湊而流暢,讀起來便欲罷不能中斷。將近500頁的小說,一口氣讀完,多少次被感動,被激勵。正如封面所說:這是一部偉大的愛的教育,力的文學!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路美的棄兒。當年尚在襁褓里就被丟棄在廢兵院前,被耶路姆夫妻撿回來,一直住在法國中部一個叫做斜巴隴的窮僻的山村,直到他9歲。那一年,耶路姆在巴黎做工時受了傷,不能做工掙錢,就把路美以二十法郎的價格賣給了賣藝為生的李士老人。
李士老人是路美記憶里的第一位心目中的父親,他照顧路美,教他學藝,教他做高貴的人。李士老人有一只叫喬利的猴子,還有三只狗,是戲班里的名角,而路美在這個賣藝集體里充當了笨貨的角色。他們這個集體一起流浪遷移,白天賣藝求生,晚上餐風露宿,嘗盡辛苦。在一次被警察驅趕,看到警察打了路美時,李士老人幫忙推擋,被襲警罪判罰入獄兩個月和罰金四十元。陸美只好一個人帶著一只猴子三只狗,踏上了流浪賣藝的孤獨人生。
陸美在途中遇到了一艘“白鳥號”游船,認識了病重的小孩亞沙和他高貴的母親美麗甘夫人。亞沙的爸爸去世了,留給母子倆巨大的財產。亞沙從前有一個哥哥,不過也去世了。如果亞沙的病情不能好轉而無法成人,巨額家產和爵位就會轉移給亞沙的叔父。所以美麗甘夫人帶著亞沙根據(jù)氣候變化,乘船游走,住在能讓亞沙恢復健康的地方。陸美的馬戲表演給亞沙帶來很多歡樂,被挽留在上船陪伴亞沙。這段時間里,陸美度過了非常美好的時光,有母愛的關懷,有亞沙兄弟般的陪伴,還學了念書。這段不尋常的幸福邂逅,給全文埋下了一個大大的伏筆。
兩個月后李士老人出獄,陸美沒有貪戀富美的生活,拒絕了繼續(xù)留在船上的建議,憑著道義回到李士老人的身邊,繼續(xù)流浪賣藝的生活。。。。如果說小小年紀的路美第一次嘗到離別的悲傷是被賣給李士老人而離開養(yǎng)母,幾多無奈,純屬被迫,讓人憐惜。而這次從船上離開他生命中第二位母親和他有了深厚感情的兄弟,卻是在對方多次挽留后做出的決定。他眼睛哭腫,卻毅然決然離開,他的瘦小的身軀里有著對李士老人的大大的道義和責任感,令人佩服。
“人生就像鳥住籠里一樣,不能夠什么事都從新所欲的?!毙≌f開始的這句話定下了整部小說的苦情基調,就是這樣,人生充滿不測和離別,遠沒有盡頭。
雪夜里兩只狗被狼吃掉,猴子病亡。馬戲團支撐不下去了。“最可悲傷的,就是人們在可以離開的時候不離開,等到不愿意離開時,又偏偏非離開不可?!崩钍坷先艘吐访赖搅硗庖粋€戲班里,更容易受到照顧。并再次教導陸美“不屈不撓,老老實實做功夫,總有一天會交好運氣”。
在這個馬戲班里,因為親眼目睹了馬戲班主對孩子們極致苛刻殘暴,每天在街上掙不夠錢就要脫掉衣服用鞭子抽,還不給吃的。李士老人最終沒有舍得把路美留在那里。但是路美在那里認識了馬撤,他成為后來成就路美美好結局的一個核心朋友。
李士老人帶著路美,在雪夜里饑寒交迫,倒地去世。而路美被花匠亞根一家人救了。在這里不僅有了新爸爸亞根的照顧,還結識了兩個男孩兩個女孩,從此也多了四個兄弟姐妹??上Ш镁安婚L,一場冰雹摧毀了花匠的全部家當,因負債入獄,孩子們被迫分送到各地親戚處,但生活窘迫都無法多收留路美,路美又踏上了獨自流浪的道路。
“前進吧!豎琴掛在肩上,背囊背在背上。。?!肮适吕锩看斡龅酱胧植患暗拇驌艉?,李士老人的激勵的話就在陸美耳邊響起。那個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男孩形象也是深入讀者人心。
后來陸美在街上遇到被趕出來的馬撤,兩個孩子一只狗組成了新的馬戲團。他們去探望花匠兒子亞歷的時候,因為亞歷受傷,陸美頂替亞歷下礦做工遇到河水崩漏,遭遇到礦底遇難十四天的大災難。遇到教會路美“不止用手生活,也要用腦子生活”的“教館先生”,用知識幫助受難的6名曠工度過了危難。而陸美作為年齡最小的人,在黑漆的礦井水里,勇于承擔主動請纓的無畏精神,在那段描寫里極度出彩。
這里不一一贅述路美遇到的全部苦難,作為一名名副其實的苦兒,他經受的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他的人道大義不屈不撓,以及他所遭受的苦難,最后也成就了他?!白叩拿恳徊铰?,吃的每一次苦,都算數(shù)”,最終“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經磨難的陸美找到了親生母親,那位美麗甘夫人。
故事的結局,從貧苦流浪兒到富家王子,圓滿了。一路看的心驚肉跳波折跌宕的心,也終于有了最好的歸處。合上書頁的時候,吃苦耐勞百折不回的勇敢氣概和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也在劇中幾位人物的身上有了教例。拿到這本書不到兩天,我忍不住一氣呵成先睹為快。接下來,期待兒子好好讀完這本書,從中體會大大的震撼和滿滿的收獲。這是本值得每位青少年都認真讀一讀的好書。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5
法國作家埃克多馬洛的《苦兒流浪記》描寫了主人公路美如何運用頭腦智慧和雙手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已的幸福生活。
人生的成功從來不是輕易可得,沒有誰不經過奮斗便會擁有屬于自己的踏實生活。雖然生活成長于人世間的最底層,可正是這最底層的如李土老人一樣的勞苦大眾教會路美許多樸素的人生道理,比如李土老人說,“對于自己所應當做的一中,應該用全力去做。這就是處世的秘訣?!?/p>
雖然是誕生于將近一個世紀前的文學作品,可這些樸實的語言卻仍煥發(fā)著生命力,永不過時。只有社會進步,文明發(fā)展,生活于其中的普通人,才能如苦兒路美一般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生活。
人之為人,沒有誰能一帆風順平安順利,苦難坎坷降臨時,想想路美的遭遇,本出生富貴衣食無憂,卻因所謂親人的利讓還是嬰兒的路美差點死于非命。多虧了撫養(yǎng)路美長大的善良貧窮的婦人,路美才沒變成一個害他的親人般卑鄙無恥的人。
心懷善念與希望的人才能稱為真正的人。而只有社會中的人人均心懷善念,這個社會才是幸福美好的。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6
一、前言
1、開篇各位名家的推薦讓我很是歡喜與暖書的遇見!
2、序言讓我很受感動!陶知行先生的手腦相長歌讀來很是親切,瑞講我們幼兒園就讀過……是呀,如此淺顯而平凡的人生哲理伴隨我們的成長。從中還得知章衣萍先生和林雪清女士合譯這部《苦兒流浪記》,不辭辛勞地花費了六個多月。張一渠先生也為此足足花了一個月時間親眼校閱,只為想讓暖書早一天的出版,讓孩子們閱讀,教孩子們也學學苦兒路美,拼命的用腦用手,拼命的用手用腦,做一個開天辟地的大好老。
3、曾澤先生題寫的代序和章衣萍先生為書作的序都極為的唯美而詳實!前者詩歌溫潤而充滿希望,后者帶我們整體梳理流浪的開啟和延展及線索的回望,給予我們整體的點醒及溫暖而頗具好奇的引領!
二、溫存的流浪
《苦兒流浪記》是法國文學名著,作者??硕唷ゑR洛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棄兒的歷險故事。主人公路美是一個棄兒,小說講述了他吃盡千辛萬苦終于得到快樂的歷程。小說情節(jié)緊湊,描寫動人,讀后不僅令人為其悲慘遭遇而流淚,更會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小主人公在流浪的過程中,逐漸具備了許多人生品質。他的身上閃耀著愛心、孝順、堅強、勇敢、毅力、感恩、真誠等許多優(yōu)良美德,令人感動。整本書有吸引讀者愛不釋手的力量。
通讀全篇正如瑞所說苦兒路美一路吃了好多的苦,經歷了太多相聚的美與離別的苦,一直堅強的行走在生活的大道上,最終圓滿的與家人團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回望這一路走來,相比圓滿的結局,我們更加懷戀苦兒路美那一次次與不是至親卻甚是至親的相聚和離別。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7
今時今日和平安康下的中國的孩子們無疑是幸福的。他們可以遠離戰(zhàn)火,他們可以暢游書海,他們可以追求夢想-----但是我覺得孩子們還是很有必要學會吃苦,懂得珍惜幸福的必要。
法國文學名著《苦兒流浪記》無疑是一本不錯的兒童文學讀物。本書以文字的形式分享給小讀者們關于苦難并不可怕,培養(yǎng)優(yōu)良美德極其重要的道理。作為經典傳誦的名著,故事的情節(ji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此次老名著新版本的推出無疑再一次將這樣的一份生動的精神厚禮詮釋給今日的孩子們。市面上關于《苦兒流浪記》的格式版本很多,但是我覺得手頭這本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版本極具閱讀價值。作為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推薦圖書指定書目,這本書冊出自于民國才子章衣萍精心翻譯。其中情感的傳遞,文筆的優(yōu)美,信息的分享,人物的展現(xiàn)都著實到位。引領著家中小兒透過譯本感知著原本作品之中的精華。愛心、孝順、堅強、勇敢、毅力、感恩、真誠等于苦兒的歷險經歷中得以不斷地培養(yǎng)和升華。
閱讀著這樣的一本書,小讀者們無疑可以觸類旁通地明白“無苦不來甜”的道理。除了感動,小讀者更可以藉由此書領悟成長的真諦。這真是一本比較不錯的兒童文學讀物!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8
可嘆我小時候看過的電影和書籍太少了,以致要到如今才有機會補課。但是覺得自己也是幸運的,可以不斷地讀書,豐富自己。雖然人未老,但以年紀來說,中年讀書的滋味終歸和少年時讀書是不一樣的。少年讀書是用書籍來當成閱歷,中年讀書卻是以閱歷來對照書籍。不過讀書這種事,只要一直在讀,就是好的,世上的好書永遠也讀不完,我們以有生之涯來讀無窮之書,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擴展。故此,對自己的孩子總愿意為他創(chuàng)造更好的讀書條件以積淀自己,愿他在書籍中汲取智慧、勇氣、善良、熱愛等等。剛剛讀完的這本《苦兒流浪記》1878年,法國埃克多·馬洛的作品。
在閱讀這部小說的同時我也對作者的生平以及書籍本身以及延伸都做了個大概的了解,我覺得這才算是我們真正理解一部作品的必要條件。這本兒童小說寫于十九世紀,如今已過去了一百多年,那時的法國正面臨著資產階級工業(yè)化的進程,這時的社會農村破產,工人階段勞動條件惡劣,童工數(shù)量劇增,簡言之,就是社會在動蕩中進步,而一切法律法規(guī)卻并未完善,這是社會必然面臨的陣痛,而承受這一切的便是人。故此,在故事中看到的一幕幕,其實都是社會大背景下的產物。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棄兒路美的奇特的成長。這個故事其實是有兩條線索的,從故事本身的角度看,路美是被養(yǎng)父賣給了街頭流浪藝人李士老人。從踏上流浪的那一天開始,路美就開始經歷了各種奇特的經歷。但當我們看到故事后面部分時,或者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從電影里去看,路美其實是一個富人家族爭奪財產的犧牲品。路美的這段流浪經歷可以說是很悲慘的,尤其是疼他愛他的李士老人被凍死后,他要孤身一人面對這個世界。不過,憑借著老人對他的培養(yǎng),他堅強地成長起來,最終也得到了圓滿的結局。這個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故事本身傳遞出來的勇氣、愛、善良、堅強、友情等等觀念,都是這本書所想帶給孩子們的,在當今社會,這個孩子的經歷可能已經非常令人難以想像,我們溫室中的花朵們,也只有在故事中可以看到這樣傳奇的孩子。
但正是這樣一部百年前的偉大作品,一直以它所蘊含的美好意義而成為永遠感動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令我們在今天讀來仍然為之動容。此次長江文藝出版社重新出版的版本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章衣萍的譯本,里面所翻譯的人名都和我們慣常所見的英譯名有所不同,有點兒稍稍不習慣,不過譯者對此做出了解釋,那就是考慮到兒童的閱讀能力,用這樣簡化的名字更方便閱讀。我想,如果我們小時候讀到的是這樣的譯本,那么閱讀外國作品的愿望有可能會更強烈一些。而且章依萍的版本在語言風格上很民國化,用到人物的語言方面就顯得人物本身很有自己的個性,尤其是像李士老人這樣其實很有來頭的人物。
說到作品本身,里面不時閃爍的思想光輝,令人吃驚,就仿佛百年前的作者還栩栩如生地站在你面前,一百多年過去了,那些思想一點兒也不過時,這是不是又證明了經典其實就是最好的閱讀呢?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9
【一】九年的養(yǎng)育與無奈的告別
1、九歲那年的一個夜晚,路美從養(yǎng)父口里得知自己原本是個棄兒,并打算把他送到孤兒院去。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更加的感激,這九年來一直對他慈愛有佳的媽媽:曾擁抱我冰冷的雙足給我取暖,為我唱歌;從外面哭著回來時,她會很溫柔地勸慰我;總之無論何時她總是滿含溫柔的對我,帶給我滿滿的溫存!
2、然而如此的溫暖確實是要走到了盡頭。養(yǎng)父瞞著媽媽將我當給了一個走江湖耍把戲的老人。這無奈的離別讓人難過,然而最凄涼的是這樣的離別竟然沒能給予告別的機會。瑞對那一步三回頭的移步甚是揪心,期待媽媽能早點回來……然而留給路美的只是那眷戀的眺望,和媽媽門前院外尋找的身影。
【二】加入李士班又最終面對了老人的生死別離
1、路美加入李士班后,跟著老人到處流浪獻藝。老人待我很好,讓我應當感恩于原先家庭的養(yǎng)育,并安心的與他走天涯。他讓我平生第一次穿上了踏踏作響的皮靴,還有青天鵝絨的上衣、毛織的褲子,還戴上了嶄新地帽子。
最初的表演給予我許多的鼓勵,并點醒我:凡事都應該留意,而且應該順從。對于自己所應當做的事,就該盡全力去做的處世秘訣。
一路的漂泊,老人用特有的方式教會我閱讀和識譜,我的身體也強壯堅實許多,為我注入多重強有力的不畏困難苦病的剛強的耐力。老人總給予我內心最溫潤的鼓舞:雖然你做著賤鄙的工作,然而只要把心抱得定,那你也一定有一天會成功的。要記住,三分運氣,要七分努力。
2、兩個月的別離與最終直面老人凍死在巴黎郊外
(1)老人為保護我被警察抓進了監(jiān)獄。我不得不面對第一次與老人兩個月的別離。獨自過活的我,困境中堅強的討生活。期間老天意外的給予我一次溫暖的遇見:一次彈琴迎來了“白鳥船”上一聲喝彩,讓我認識了美麗的甘夫人和她的兒子亞沙。在這里我平生第一次享受著王子般的待遇,睡在柔軟的床上,體味著那柔滑的綢被的清香。我和亞沙一同讀書背誦,好似兄弟般之間的相處,讓我們的友情一天天地濃郁起來。夫人溫柔的目光,親切的話語讓我倍感親近,不由得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訴了她。最后她還挽留我與他們同行到各處看風景。這樣溫暖的相處,讓我很是依戀,這段船上的生活當屬我少年時代中最快樂的時期!
(2)然而懂得感恩的路美,等到李士老人出獄時,最終還是決定跟著老人再度漂泊。離開后,師父叮囑我夫人是大善人,切不要忘記!然而討生活越發(fā)的艱辛起來,師父有些后悔,想著當初應該答應甘夫人的要求,讓我留在她那里來!在我期盼再相遇和師父次次后悔的心境下,我們最終來到了巴黎,然而一頁冰冷的入眠醒來時,我的爸爸李士老人,卻一去不復返了!
《苦兒流浪記》讀后感篇10
常聽老一輩兒人說老電影,有幾部很悲情,讓人每看必哭。印象中有兩部,一部是《苦菜花》,一部就是《苦兒流浪記》。但這個《苦兒流浪記》并不是??硕唷ゑR洛的原版,而是1960年上映的港版,它的主演是蕭芳芳。如果這還不能勾起你的回憶,我就再提示你一下,有一首唱紅大江南北的“世上只有媽媽好”,你還記得嗎?這首歌就是這部《苦兒流浪記》的主題曲,而且最初演唱的便是蕭芳芳本人。(當你看到方世玉的媽媽苗翠花的時候,恐怕再也不能不肅然了吧?)其實,《苦兒流浪記》在中國受重視程度還要早,1933年有個叫邵醉翁的也導演過這部內地版的改編電影,??硕唷ゑR洛1878年寫成的這部小說,能夠在剛剛興起的白話小說和拍攝電影的中國來說,受到如此重視,可見它的影響力。
《苦兒流浪記》并不是那種描述批判諷刺的大家之作,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更接“地氣”,拋棄了漪麗的文字和長篇大論的這部小說,更靠近平民的生活。
棄兒雷米和“耍猴人”維泰利斯橫穿法國南北,他們經歷了法國在資本主義成型時的苦難歷程,當時資本主義的興起,讓農村衰落,工人受到壓迫,法律甚至暗許對童工的使用和剝削,這些讓貧富分化顯得涇渭分明。而他二人的流浪路程一直在泥濘難行的底層行走,在那些富人中套取生存。就像被看押的馬西亞最開始說的,有錢人給你錢或吃的,就是憑心情和他們偶爾的擺闊。所以在雷米的遭遇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更貼合了當時法國底層的生活狀態(tài)。
“苦兒”雷米,一個八歲,善良純真的小男孩,從被賣給“耍猴人”開始的人生之旅,就成為一個懸念,仿佛他處于悲苦之中無法自拔。事實也確實如此,跋山涉水,當街表演,餐風露宿,躑躅風雪,他們的生活的確很苦。但是在每一段辛苦當中,并不是讓人感到沮喪,而是從中感受到某一種精神上的感動和充實。這種充實,讓雷米在不幸中,健康樂觀的成長——這就像《美麗人生》中,在納粹集中營里,父親為了不讓孩子單純心理,在戰(zhàn)爭的殘酷中留下陰影,就不斷的假裝在演戲,好讓孩子不去記憶世界的丑陋?!犊鄡毫骼擞洝芬彩且粯?,雷米應該很幸運,他遇到的是落魄成“雜耍人”的演唱家維泰利斯,維泰利斯經歷了人生從高處跌落低谷的大起大落,這讓他的人生變得成熟豁達,有這樣一位老人教導的啟蒙教育,更多的是完善了聰明善良的雷米心靈世界。
很多人認為維泰利斯從一開始“買”雷米就是一場骯臟的交易。我覺得不是,從書中介紹的情況看,雷米的困境是不可解的,這對人生經驗豐富,飽經滄桑的老人來說,不難看出這些來。也許是因為孤獨失落,也許是出于雷米的天真可愛,或者說出于一時憐惜,不忍雷米落入一心要擺脫雷米的巴伯蘭之手,如果不這樣做,無論是去孤兒院,或者被賣到其他人手中,雷米的人生定會像后來被迫當小偷或者進入“黑煤窯”那樣,以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墜落地獄般悲慘。所以,一時之善,把雷米帶在身邊才是最可靠、最現(xiàn)實的,也是最不得已的辦法。而維泰利斯存在的大半部小說里的作用,恰到好處地引導了雷米在惡劣社會環(huán)境下的成長,這是必須要思考的地方。其實,我在讀這一段時,原本也有一點點疑惑,為什么維泰利斯在得知巴伯蘭大嬸十分鐘愛雷米時,還是帶走了雷米?甚至都不給他們告別的時間?看到后來就釋然了,綜合現(xiàn)實情況,巴伯蘭大嬸的善良是不會允許他帶走雷米的,但是留下雷米,卻依然擋不住貧窮帶給巴伯蘭的惡意,她是阻止不了丈夫何時再動惡念的。所以,有必要斬斷這種不牢靠的聯(lián)系。
維泰利斯和雷米,以及小猴“心里美”,領頭狗”卡比””澤比諾””道勒斯”,在流浪的旅途中,相互扶持,感受世間百態(tài),感受社會變動,在路途中不斷學習生字和數(shù)學,聽老人無數(shù)的人生經歷,這對雷米來說是最好的成長。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場橫穿法國的流浪之旅,雷米經受了生活的困苦,經受了離別的心痛,經受世事無常的體驗,經受善意和惡意,讓雷米迅速地成長起來。所以在維泰利斯受凍挨餓而死后,雷米還能夠獨自經歷更加惡劣環(huán)境,有了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始終保持其豁達樂觀,善良努力的性格和心胸。用真誠打動每一個他接觸的家庭和朋友,甚至是他并不認識的親生母親米利根夫人。這都是雷米的天性加上維泰利斯的教導和影響。當雷米有了主導生活的能力,交到最好的朋友,渡過最危險的災難,他靠自己的努力掙來第一筆法郎,也靠自己努力千里迢迢將奶牛送給巴伯蘭大嬸。他一邊接受著周圍善良貧民的幫助,一邊用自己的快樂回報著幫助他的人,最終戰(zhàn)勝邪惡的,造成這一切的,謀奪家產的小叔詹姆斯·米利根。
當然,童話一般發(fā)展的故事情節(jié),以一個美好的大團圓結局,讓人感受到一種不真實。但這正是當時法國經歷的一個縮影。無數(shù)個和雷米、馬西亞一樣流離失所的兒童,無數(shù)處于貧窮被剝削的工人階級,街頭藝人,在生活的底層掙扎。他們用一種美好的愿望,來看待這個世界。記得秀蘭.鄧波主演的《海蒂》,其實也是宣揚一種純真的善意。這樣的故事和電影,在當時底層的社會群體中,成為一種最美好的希冀,讓人們在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壓迫里,在失業(yè)、貧窮和苦難中找到一絲安慰而已?!犊鄡毫骼擞洝酚狭舜蟛糠值拿癖?,但他的結局卻是奔向了另一個天堂,雷米終究是富人的后代,他的人生之旅很可能會融合兩個階層的粘合劑。不過,這與當時社會只是一種理想和道德的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