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
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5篇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篇1)
國學講堂帶領大家重溫儒家經典《論語》,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至圣先師孔子巨大的人格魅力,再次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神韻風采,再次認識到經典作品對人生的指導意義。
作為流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收集整理,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的扛鼎之作。其內容精華很多,意蘊深長,但也有封建思想的糟粕,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以及wg時期受到批判。今天我們再來重新審視這部經典,應該采取辯證的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來看,采取拿來主義的做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然,《論語》的絕度部分內容光彩奪目,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和永恒的指導意義,這是我們應該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
作為教師,孔子是我們的人生楷模。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是靈動的,是多元和發(fā)展的,他能夠做到以人為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還能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把書本知識的學習和社會、人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過好自己有意義的人生。其次,孔子的教育成就是非常巨大的,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在當時教育技術手段落后、人口稀少的情況下,這一成果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孔子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道統(tǒng)觀念,他的思想后來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也就是說孔子具有正能量和時代感。第四,孔子不僅是一個合格的教書匠,更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他知行合一,深度思考,匯集整理了當時的經典和著作,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孔子的這些思想、成就和做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景仰的。
作為經典,《論語》是我們思想的寶庫?!墩撜Z》中很多的名言警句,對后世子孫起到很大的教誨和指導意義。比如關于治學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關于交友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包括孔子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對待鬼神的態(tài)度,對待義利的態(tài)度等等,都是今天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特別在這個多元的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念搖擺,心態(tài)浮躁功利,讀《論語》無疑是人生的一副清醒劑和壓艙石。
在一個建設學習強國的時代,在一個強力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時代,重溫經典文化既能加深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讓我們從中汲取心靈的養(yǎng)分,也能找到民族的根基和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同時,在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中,在現代科技與人文思想的映照中,照亮自己的人生和前行的道路。讀美文,誦經典,含英咀華,消化吸收,浸潤我們的心靈和思想,人生多了一分厚重的文化底蘊,胸襟多了一種敞亮豁達,眼光多了一種敏銳深邃,實在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讓我們從《論語》開始,走進經典,親近母語,照亮人生?!叭粲性姇卦谛模瑲q月從不敗美人”,閱讀,讓我們永葆一顆年輕的心。(程果)
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篇2)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宣揚“仁”。在《論語》中,孝道有著不可動搖的低位。中國人自古認為百善孝為先,把孝道作為道德之根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年輕學德的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對現在的你來說,你一定認為孝只要做到能養(yǎng)父母孩子吃飯就行了,但狗了、馬了之類的動物都會喂飽幼崽兒,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顧老人小孩,那人還跟動物有區(qū)別嗎?人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對父母盡孝不只是物質上的供養(yǎng),還有精神、心理的關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馑际呛⒆有⒕锤改?,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憂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時,父母才為自己擔憂,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擔心。“事父母能竭其力?!币粋€人通過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讓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這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讓父母擔憂也是沒辦法。除了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讓父母擔心,這樣就是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笨鬃诱f:“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說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然尊敬他們,不要違逆對抗,繼續(xù)操勞而不怨恨。這句話明確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從,孔子反對愚孝的絕對無違,應該以道義為標準,客觀對待父母的對錯;如果父母做錯了,卻不聽從自己的勸告,也要履行孝道,絕不能對父母產生怨懟之意。
《論語》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寶庫。如何做人,是一個終生的課程。
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篇3)
在《處世之道》中有這樣一句“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能做到多聽取師傅的意見,多用心觀察身邊有經驗老師的言行,多進行教學思考必定能幫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此謂“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而對于“謹言與慎行”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在與身邊同事相處時做到“謹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話說“三思而后行”,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需要經過細致的考慮之后再去實踐,在整個團隊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學習、傾聽前輩們的經驗之談,積極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實事而不是夸夸其談。融入團隊,獲得更多老師的指導與幫助。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更應注重“謹言、慎行”。教師的言行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設計中,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都應該經過縝密的思考,要注重課堂提問的設計,問題要有明確的切入點,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即“謹言”。一個鼓勵的眼、一次輕輕的撫摸、一個善解人意的手勢都會帶給學生無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同樣值得謹慎考慮。
為此,我將把“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作為我為人、為師之道,相信它能讓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yǎng)、增強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
《論語》中的“仁”指的是關愛別人;而了解別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現代社會中的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們教學實踐中更應該提倡“仁”與“智”,通俗的說就是教師要懂得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教師要了解、關愛學生就應該站到學生中間來,善于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也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解讀學生,關愛學生。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提倡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充分體現民主與平等。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多鼓勵孩子思考,使每個孩子在老師的期待中、鼓勵中去求知,去創(chuàng)新。教師在課下要做到“走近一點、蹲下一點、微笑一點”,用心的去了解、愛護學生。多參與孩子們的活動,多和他們談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評說自己,給自己的教學提出意見,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我想了解和關愛學生將是做一名教師永恒不變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課上和課下的“仁者”與“智者”。
應該說閱讀本書自己的感觸是比較深的,給我的啟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書需反復研讀,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時間我將再次細心研讀一番,希望與讀過此書的朋友們可以一起來品味。
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篇4)
叮鈴鈴,上課了。程老師播放了猜字謎的動畫片。動畫片里的程老師說:“小朋友誰能猜準一個字謎就獎勵給一張字謎卡?!崩蠋熌贸鲎种i卡,說:“紅珠子圓圓的,剝了皮是個白珠子,吃完肉是個黑珠子,打一水果?!钡谝粋€小朋友說是荔枝。程老師說答對了。這張卡送給你。老師又拿出一張字謎卡,吃什么水果能種樹?另一個站起來說:“我知道,是桃子。”程老師又問,你知道為什么是桃子么?小朋友回答說:“因為吃了桃子,剩下一個核,把核埋在地里就能長出桃樹了。”老師說:“你真棒!還能講出方法。這張迷卡送給你?!背汤蠋熣f:“下面我們開始聽小朋友猜謎語。一個小朋友大方地走上講臺說:“我來給大家猜謎語。什么動物給樹治病,住樹。”另一個小朋友馬上說:“我知道,我知道是啄木鳥?!毙∨笥颜f:“答對了!這張謎語卡送給你?!?/p>
動畫片播完了,該我們猜謎語了。裴育第一個上臺,她說:“愛偷吃人類的食物,小又小駐地洞,打一動物。”王慧馬上舉起說:“是老鼠?!迸嵊f:“你真棒,答對了?!?/p>
接著我們進行小組猜謎語。我給趙佳禾猜謎語,說:“兒女雙全,打一字。”趙佳禾想了想說不知道。我說:“再仔細想。”這時她搖搖頭說:“真的不知道。”我說你猜猜一個女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是什么字?趙佳禾在本子上寫了寫說:“哦,我知道了,是好字。因為女和子加在就是好?!蔽矣纸o李錦鈺猜謎,說:“手兒白,手兒白,兩只手兒打起來?!崩铄\鈺重復了我說的話,高興的說:“我知道,原來是拍字?!薄按饘α恕!蔽艺f,“把這張謎語卡送給你?!?/p>
這節(jié)猜謎語課真有趣呀!
論語中地理心得體會(篇5)
大家都知道《論語》這本千古名書是孔圣人孔老夫子所寫的。但是不要以為,《論語》是千古名書,就高不可攀了。其實,《論語》就是要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就像《論語》的最前幾句話,“子曰:‘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它正適合我們。第一句是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嗎?”這正告訴我們,學習并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困難,只要你用心了,復習了,自己的心里是很高興的。后面一句是在講“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我們的心里是很快樂的?!痹谏钪校覀円没垩壅页雠c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這樣,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就會有一個能和自己說說心里話的伙伴陪伴自己,人生才會快樂。最后一句也就是講“人家不理解我,我卻不怨恨,就是君子?!痹谧约旱纳钪校粩嘟Y交新的朋友。新朋友有時可能因不太了解你而誤會你。你沒有生氣,也沒有怨恨,這就是一個君子的作風。
在人們眼里如圣書一般的《論語》,其實在教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記住,《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