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
推薦文章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7篇(精選)
法治強調的其實是兩者的統(tǒng)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1)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花朵,現(xiàn)在我門對律法卻一點都不知道,父母也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教過我們。由于現(xiàn)在的子女大多數(shù)都是什么獨生子啦、獨生女啦,父母更是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不敢打,不敢罵,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這種溺愛,反而會讓青少年產生犯罪、犯法心里,從而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因為父母教育不當而引發(fā)悲劇的已經(jīng)不在多數(shù),以下便是一個案例: 一天晚上,一所中學發(fā)生一起故意殺人案,兇手竟是一個未滿14歲的青年,被殺者也是他的同鄉(xiāng)同窗。
該校初一學生陳志明與劉小樂因鎖事發(fā)生口角,陳志明打了劉小樂一耳光,劉小樂已經(jīng)失去了理智,從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對著陳志明的腦部、腹部等處連刺三刀。陳志明被送往醫(y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
以上的兇手,連14歲都不到,就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想必他肯定是悔不當初??!可是在我們譴責兇手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兩個人,他們也與這場案子脫不了干系,他們,就是兇手的父母。如果他們天天與兇手進行心理上的溝通,還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嗎?被害者還會這么無辜的死去嗎?其實兇手也是受害人,害了他的就是他的父母。 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事,定會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看了以上的例子后,刻骨銘心,一定會注意的。有的人看了以后卻認為,我是未成年人,犯一點小罪沒什么大不了的頂多關上幾天而已。錯!大錯特錯!就因為你是未成年人,所以必須要注意。你小偷小摸的行為會讓你的一生都在黑暗中度過,永遠見不到四季的陽光,陽光也照不到你的臉上。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币粋€錯誤,即使再小,但如果你一直犯,小錯誤也會演變成大錯誤;一個好事,哪怕只做了一件小小的事,也會讓到家因為你而頭來贊許的目光,大家就會向你學習,犯法的事情還會有嗎?世界上如果沒有犯罪的事情,陽光會多么燦爛,青少年將會多么可愛!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2)
2008年11月20日,瑟瑟的秋風給我們帶來一絲寒意。學校為了加強我們的法制意識,特別邀請了綿陽監(jiān)獄的警官和服刑人員來給我們這些年少的同學做報告,以加強我們的法制意識,在報告會上,我聽著服刑人員的報告,心中不禁泛起波瀾……
第一名服刑人員:王虎,今年二十歲。他給我第一印象就是很老實,怎么會想到他是一名囚犯,可恥的囚犯!從他的報告中,我有些迷惘:王虎小時候也是一個淳樸,憨厚的農村孩子,當他來到城市,他來到這閃爍著花花綠綠的霓虹燈的大地方時,他沉淪了。他到游戲廳,到網(wǎng)吧。每次錢不夠用時,他就向父母伸出貪婪的手,而每次父母都會耐心地對他講,“兒啊,賺錢不容易,你省著點兒用。”他從來都是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依然我行我素。隨時進出娛樂場所。就這樣,每每他錢不夠時,就向父母索要,直到家里拿不出錢。他想到了鋌而走險,他和他的同伙密謀一場綁架。他綁架了他朝夕相處的同學,并向他同學的父母索要十萬元,但就在他們的計劃實施時,警察悄然而至,將王虎繩之以法,就這樣,一個淳樸的憨厚老實的農村娃就淪為一個可恥的階下囚,是什么使他成為一個囚犯的呢?我認為是他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他被欲望驅使著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曾彬,二十歲。當年,他曾經(jīng)是個品學兼優(yōu)的大學生,他甚至年年獲得“學習標兵”獎狀,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聽到這里,我不禁感到惋惜。他也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從而踏上了不歸路的。
我還看到了當他們帶著悔恨的淚走下講臺時他們又被銬上了冰冷的手銬```````
我勸告那些以暴力解決問題的人:收起你們恐嚇別人的拳頭,好好學習,做人。長大后不要迷失在自己的道路里,不要讓欲望驅使自己走向不歸路!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3)
人們常說:“大地母親的肺是濕地,大地母親的胃是森林,大地母親的血液是海洋?!彼刂浦f物的生長,那么掌管著人類和平的又是什么呢?對,就是法制。
小時候,我不知道“法制”是什么,總覺得它莊嚴而神圣,進入小學生涯后我才知道什么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是在知法、懂法的過程中來尊法、守法,這是個循序漸近的過程。
記得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因為起得晚,家離學校又很遠,且離上課時間只差十多分鐘。是爸爸開車送我去,可在路上要是爸爸以四十五碼的速度加快到八十碼的話,我可能不會遲到,倒霉的是又遇到該死的紅燈,而我們的車就在前面,開過去又沒人看見,我就叫爸爸開過去,可爸爸當時不說話,還是一動不動,直到綠燈亮了車才動。到了學校門口時,車停了,爸爸沒立即開車門,而扭過頭對我說:“小榕,你知道嗎?每年死于車禍的人數(shù)高達十多萬人咧,要是只圖節(jié)約時間,那所有開車的人都這樣想的話,每天要發(fā)生多少交通事故?!苯裉彀职纸o我上了一堂交通法規(guī)課,讓我知道無論是開車的,還是行人都要學習和遵守交通法規(guī)。
還有一件事是:前不久,在安順實驗中學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三個中學生綁架了一個男孩。由于該男孩家里比較富裕,在外面過于鋪張浪費,三個中學生因妒忌而成恨,在婦幼保健站門口綁架了他,而且殘酷的把他殺害。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父母對兒子的悲痛思念,上演了一場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通過這個事例,我覺得中小學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更應該學法、守法和愛法。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每個人都應該培養(yǎng)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養(yǎng)成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習慣,樹立依法治國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學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4)
法制是隨著人們的生活而全新推出的,也是十分重要。我們大家平時不該做的事情就是法制,如:注意些交通隱患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
“紅燈停,綠燈行?!痹诼飞?,我常??吹郊t燈時,許多人看到來往的車子沒有,就闖紅燈,能躲的躲,能避的避。但在紅綠燈的映照下,我漸漸長大,汽車、摩托車都成了我上學路上的道難忘的風景。碎片,鮮血,哭泣,它們像個旋渦在向我涌來。
有次,奶奶騎著那輛陳舊的三輪車送我回家。我和奶奶慢慢地走著,說著,不時會心地微笑著。奶奶騎到了十字入口,那兒正好是綠燈。正當奶奶騎著三輪 車到紅綠燈中央時,突然,從左邊躥出輛電瓶車正朝我們的三輪車飛向而來,奶奶急忙剎車,但那輛電瓶車沒來得及剎車,撞在了三輪車的前輪胎,摔跤了,三輪 車的前輪胎壞了,我瞟了騎電瓶車的那個人,奶奶也沒法騎車,只好下車。這時路上迅速圍了起來,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都說騎電瓶車的人沒發(fā)現(xiàn)是紅燈。遲疑了 大約分鐘,奶奶只好扶著三輪車回家。這時,警車來了,把騎電瓶車的人送去了醫(yī)院,那雙握著我的大手越來越緊就像我的心樣。這時,人群散了,馬路上又恢 復了平靜。但我的心仍然“撲通撲通”地跳著。
從發(fā)生這件交通事故后,奶奶接我上學、放學再也沒發(fā)生這件事故,但是法律要靠我們大家自覺遵守,遵紀守法,從小事做起。遵守法律制度離不開學校和家長的教導,讓同學們從中學到不少法律知識;知道什么是法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學會如何守法,如何面對周圍的突發(fā)事件。
在人的生中,總會有相互對立的力量在起重要作用,正與邪,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人性的光輝與丑惡交織在起影響著每個人。愿我們在法制的藍天下健康成長。
這真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世界上到處都有法規(guī),法規(guī)時時刻刻留在我們的身邊。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5)
眾所周知,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章制度是單位管理的準繩。有之,不是萬能;無之,卻是萬萬不能。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田野中歡快地奔跑手中牽著一根長長的風箏線,隨著他越跑越遠,風箏越來越高的飛向藍天。接著,屏幕上出現(xiàn)了這樣幾個令人深思的字:約束,是為了飛的更高!
在我們學校,隨處可見的是那一幅幅溫馨而又和諧的畫面。
讓我們把目光從美麗的校園,移入五彩繽紛的社會:紅綠燈前,紅燈亮起,大家紛紛停住前進的步伐;超市內,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公交車上,相互讓座的人們,爭來搶去……這一幕幕的情景,不正是我們社會主義法制約束的成果嗎?
因為有了法制的約束,才有了社會的正常秩序,因為有了法制的約束,才有了個人的幸福生活,因為有了法制的約束,才有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朋友們!讓我們每個人在法制這個約束力的牽引下,攜手并進!讓和諧中國,飛得更高更遠!
大家是否還記得,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欄目中,有一條公益廣告,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
是呀,風箏沒有了,引線的約束,就會隨風墜落,航船沒有了航向的約束,就會失去目標,人沒有了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就會輕狂。權利呢?沒有了約束。他就會——-他就會制造罪惡。
聽,教室里震耳欲聾的掌聲,發(fā)自內心的笑聲,清脆動聽的歌聲;看,操場上,充滿活力的足球操,配合默契的竹竿舞,動作整齊的團體操……。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于校規(guī)校紀的約束,和大家對校紀校規(guī)的遵守。
當然,不和諧的畫面也會偶爾出現(xiàn),但我相信,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在重新審視了法律的威嚴后,一定會銷聲匿跡。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6)
生活是一張網(wǎng),我們每個人都在上面忙碌著,但網(wǎng)的中心卻永遠也不會改變,它連接著四面八方的絲,構成了這個社會,它的名字就叫法律。
從小我就接觸了法律這個名詞,卻不能領悟它的含義。一直認為,法律就是法官和警察的事,但從那一天起,我才明白,法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4路公交車果然人多?!碑斘以谲囌镜攘耸畮追昼娍吹揭惠v滿載乘客的車子緩緩駛來時,我不由得嘆了一聲,但仍無奈的走上去,因為再有可能就是下一輪的十幾分鐘。
站在公交車上,身體隨著車子晃晃悠悠,旁邊幾位老一輩坐在座位上,也許“孝”的傳統(tǒng)一直沒有被湮滅。突然,眼前出現(xiàn)了刺眼的一幕,一位衣著隨便,賊眉鼠眼的青年偷偷伸出了拿著小刀的右手,慢慢隨著人群探下身去,小刀順勢捅入了前座一位時髦女郎的手提包,他再順勢一劃,包裂開了一道口子。他的左手輕輕伸入包中慢慢的搜索著。不一會兒,一部名牌手機隨同他的手露出來了,迅速被他放入隨身的包里。
我的心跳加速了,到底該怎么辦,是揭穿還是沉默?雖然從小就立志抓壞人,但這現(xiàn)場我卻不停地發(fā)抖。我的話憋在喉嚨里,悶得發(fā)慌。
眼觀小偷卻是氣定神閑,好像自己只是旁觀者。下一站就要到了,小偷已經(jīng)踱到車門前。我的心懸了起來:難道他要逃之夭夭?“吱”車停了,就在此時,一位老大爺出乎意外地抓住了小偷的手:“小伙子!別做傻事?。 鳖D時,車內的焦點聚集在這兩個人身上?!袄项^子,干什么?放開手!”小偷急了。
“你拿了這個姑娘的東西,這是要坐牢的?。。俊崩蠣敔?shù)倪@句話一經(jīng)說出,車內頃刻鴉雀無聲,連司機都把引擎關了?!昂?!你哪只狗眼看到了?小偷一急罵起人了,老爺爺一下子怔住了?!袄蠣敔斦f的沒錯,他是偷了東西!”一位紅領巾站起來說,“我親眼看見的!”小學生的這句話仿佛是個號召,一時間,車里響起了一片聲討小偷的話語:“他偷了東西!”“交出來吧!”“別做傻事??!”丟了手機的姑娘這才反應過來,隨即也死死抓住小偷的衣服,不讓他離開。
小偷呆了,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話。突然,小偷推開那位姑娘,擠開前面的人群,向車門沖去。沒想到車門處已有幾位青年人把守,小偷想硬拼,卻又被旁邊幾個中年人逮住了手腳,不得動彈。這時,司機已將車開到了警察局門口,小偷,終于落網(wǎng)了。
整個事件發(fā)生到結束只短短十幾分鐘,卻令我沉思不已。
小偷的行為得到了眾人的聲討和反對,他最終被抓捕起來,這正是法律所引起的正能量。而這也恰恰反映了一個問題:法律離我們真的很遠嗎?答案永遠是不!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The law always goes with us!
法治新征程獲獎征文(篇7)
村里的劉大爺居然進了監(jiān)獄,怎樣回事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劉大爺家有一個很大的養(yǎng)雞場,養(yǎng)了有好幾萬只雞。
這天,他發(fā)現(xiàn)少了十幾只雞,也沒有放在心上,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又少了幾十只,這下劉大爺可氣壞了,立刻向派出所的劉警官打電話報警。警官來了看了現(xiàn)場說:“現(xiàn)場這么亂,一時也查不出來。這樣吧,晚上你們勤看著點兒,多派人守著吧,說不定能抓住小偷呢,要是抓住了,趕緊打電話。”劉大爺說:“好吧。晚上我?guī)耸刂?,非抓住這該死的小偷不可?!?/p>
夜里,劉大爺帶著幾個小伙子在雞場四周埋伏好,等著小偷上鉤。天還比較冷,雖然他們凍得渾身發(fā)抖也不敢動。到了半夜了,大家都快要睡著了,只有劉大爺還強提著神兒盯著四周。就在這時,他感覺有車過來了,仔細盯著那個方向。果然一輛電動三輪車悄悄地開了過來,他趕緊把幾個小伙子推醒,大家都盯住了那輛車,只見車子開到雞場旁邊,車上下來一個黑影。那人東張西望地觀察了一會兒,就躡手躡腳地鉆進了雞場,一會兒功夫,就抓著五六只雞出來,往車上一放,又鉆了進去。劉大爺大喊:“抓賊呀!”把手一揮,幾個小伙子沖了上去,七手八腳地,把那家伙按在地上,劉大爺氣喘吁吁地跑著跟前說:“你這個混蛋,敢偷我的雞,給我往死里揍?!睅讉€人一陣拳打腳踢,把偷雞賊打得吱呀亂叫,哭爹喊娘,劉大爺越打越氣:“給我打,使勁打。”不大一會兒,那個偷雞賊渾身都是血,也不出聲了,看來已經(jīng)暈過去了。劉大爺又踢了一腳,說:“裝孬種。算了,便宜這家伙了?!?/p>
之后,劉大爺就給劉警官打電話。二十分鐘后,劉警官過來了。他看了看被打的頭破血流,還在昏迷不醒的偷雞賊,皺起了眉頭,嚴肅地說:“怎樣打成這樣了,都是誰打的?”劉大爺?shù)靡獾卣f:“我們哥幾個打的,這家伙不經(jīng)打,沒幾下就打成這樣了。沒事,潑盆水就醒了?!闭f著把盆里的水對著偷雞賊一潑,“你看,醒了吧,劉警官,得好好教訓教訓他,送大牢里關上幾年就老實了?!眲⒕僬f:“行了。趕緊把他抬上車,送到醫(yī)院去,你們跟我派出所一趟,理解調查?!眲⒋鬆斠汇叮瑔柕溃骸罢{查?什么調查?調查我什么?”劉警官嚴厲地說:“你們已經(jīng)犯法了,到派出所等候處理吧?!?/p>
劉大爺幾個戴上了手銬,進了拘留所。抓小偷怎樣就犯法了呢?村民們議論紛紛……
當劉警官再次來到村里,給村民上了一節(jié)法制課后,大家最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