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
《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有哪些呢?《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曾經美麗的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艱難而又新奇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独菆D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歡!
《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篇1
狼性,一種靈魂,一種桀驁不馴的靈魂,千萬個靈魂聚集,就成為人們夸口相贊的圖騰。
爸爸說這是一部力透紙背的大書,媽媽說這是一部反思人性的好書。于是,在父母的建議下,我走進這本《狼圖騰》的世界。開始閱讀時,我認為只是刻意描寫了狼性的兇狠殘忍、恣意妄為,一點也不感興趣。但是讀著讀著,隨著故事的深入,狼性的本質就在字里行間慢慢地展現(xiàn)出來,而人性與狼性的沖撞也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激烈,讓你內心波瀾起伏,越看越起勁。
當我如癡如醉地拜讀這本奇書時,仿佛全身心地融入在故事情境當中,跟著作者的文筆一起飛到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大草原,去吮吸那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味,去眺望那蔚藍無比的天空,去欣賞那美如仙境的處女池,去放牧那綿延成片的羊群。似乎還和作者一起進入那溫暖而又神奇的蒙古包,品嘗那香味濃郁的手抓肉和酥油茶。但是更吸引我的是去感受蒙古人的深邃情懷,以及探索草原狼原始野性的靈魂。
在《狼圖騰》這本書里,狼是團結、智慧的象征,羊卻是膽小如鼠、一味的逃亡。而且狼那種渴望自由的想法震撼了每一個讀者。故事中的小狼,從陳陣把它抱回家的那一刻開始,就不停地尋找回歸狼群的機會,直到最后它終于為自由奮斗到終點。無論人類對它多好,它始終不領情,就算鐵鏈活活把自己勒死也不屈服。這種精神是多么地令我們震撼啊!“狼性”應該得到尊重。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狼群與人類斗智斗勇的場景,狼群會跟人打地道戰(zhàn)、青沙戰(zhàn)、近戰(zhàn)、夜戰(zhàn)、奔襲戰(zhàn)、游擊戰(zhàn)等一大堆的戰(zhàn)術,比人還精通,還團結。就連故事中英勇善戰(zhàn)的巴圖與狼群在白毛風中戰(zhàn)斗中,還損失了很多價格昂貴的軍馬呢!我想,這就是游牧民族把狼設為獸祖、軍師以及精神模范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我也敬畏那些頑強不屈的草原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狼搏擊,經歷過無數喪命的危險,磨練出比狼更加強悍的毅力。他們也在與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抗爭,激發(fā)他們更加團結一致,毅然生存,始終掌握著草原的命運,這就是游牧民族的鮮明特點。
而我們漢人,一個農耕大族,自認為十分強大,認為狼是“惡人”的代名詞,什么狼心狗肺、狼狽不堪、豺狼之心等,真是偏頗了狼性所代表的圖騰精神。狼雖然會殘害草原上食草動物,但是牧民的羊群吃草,狼吃黃羊,一種食物鏈的關系,所以狼未必是人類的敵人,黃羊卻是草原的敵人。狼是草原除害工,將草原維護得綠草茵茵、鮮花遍地,所以說狼是草原的朋友,與人類共同呵護著美麗的大草原。如果有一天,狼群被人殺光,從此滅絕,草原也終將變成荒蕪的沙漠。草原狼的存在,還逼著蒙古馬跑的更快,經過永不停歇的、生與死的追逐,讓蒙古馬鍛煉成世界上速度數一數二的馬的種類,這也是狼的存在意義。
《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篇2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的吸引了我。書里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致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yǎng)了一只小狼,通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的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斗”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于發(fā)現(xiàn)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fā)現(xiàn)那對巨炮并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強者才能存活。
大草原上的狼追求自由獨立,擁有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小狼拒絕被人類用鐵鏈牽著走,每次主人要牽它時,總會遭到他的極力反抗,露出狼牙,好像在告訴人們,我要自由,要想用鐵鏈拴著我走,就給你顏色看看。即使人們強制套上鐵鏈,它會一動不動趴著,哪怕脖子上已經勒出一條血痕,也可忍受死亡絞索的疼痛,仍然不放棄尊嚴。這是它們與寧愿被牽的動物的區(qū)別。狼的力量、機敏、紀律性等于或大于人類,這是狼稱霸草原的原因。
《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篇3
我曾經讀過一篇專門講狼的書刊,名字叫《狼圖騰》,那時作者深入蒙腹地而看到的草原狼,在人狼共出的世界里,包含了機制、勇氣、力量、地位、信仰、武力、戰(zhàn)術、團結、速度的比拼,在這個危險的世界里,蒙古人民心中的圖騰就是狼,狼的圖騰!草原人民主要是以牧業(yè)為主,而狼卻是羊群、牛群和馬群的大害,而生活在草原中的人民卻是以狼為自己心中的圖騰。但他們頌揚的是狼的精神,是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宣揚的是蒙古人民的意志!這是草原人民不可戰(zhàn)勝的精神,當年成吉思汗的軍隊的鐵蹄攻陷羅馬、印度的等農耕文明的大國時,也是游牧精神的體現(xiàn),在這個世界里,游牧民族的戰(zhàn)斗歷史強悍的,因為他們有著狼的機制和勇猛,他們在和浪的戰(zhàn)斗中學習,改進戰(zhàn)術,為什么中國古代那么多的農耕民族都不能安穩(wěn)?因為他們的骨子里流露出弱者的本性,所以他們才很少勝利。
狼雖然是游牧民族的大害,但在保護草原上功不可沒,草原上著名的四大害——草原鼠、草原圖、黃羊、旱獺,個個都怕他,個個狼都是手到擒來,所以它再在保護草原上立了大功一件,它們分工明確,集體狩獵,經常把敵人引進他們精心設計的包圍圈,使敵人幾乎全軍覆沒,不過它們每次總會留一點,使它們繁衍生息,以供來年在捕獵是由獵物,又控制了四大害的數量,正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至理名言,狼消滅四大害,只有在缺乏食物的時候才會騷擾羊群,但這也讓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所以草原人民一方面殺狼,一方面也保護狼,而狼以也給草原人民帶來了一些額外的收入,還保護了草原,也使草原生生不息。
草原的狼就如神話般的奇異,它們疾如閃電,攻無不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戰(zhàn)術就是從狼那里學來的,把狼的戰(zhàn)術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有如那疾速的閃電配上那咆哮的怒雷,威嚴無比,使亞洲甚至全世界爆發(fā),又像一陣驚天響雷,在歷流下抹不掉的痕跡……
《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篇4
這是世界上一部描述、研究蒙古草原狼的“礦世奇書”。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于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xiàn)。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以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后代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的刻毒漫罵的文字符號。
如果不是因為《狼圖騰》這本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的自然進化的發(fā)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里,漠視著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狼圖騰》是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jié)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jié)中撰取強烈的閱讀快感,令人欲罷不能。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zhàn)術;狼對天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饒;狼族中的友情親情;狼對草原萬物的關系;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堅強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lián)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懸置未解的一個個一問:當年區(qū)區(qū)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么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究竟是華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
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斷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國還存在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于是,我們不能不迫思遙想,不能不面對我們曾經輝煌也曾經破碎的山河和歷史發(fā)出叩問:“我們口口聲聲稱自己使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很有可能是從游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
《狼圖騰》800字讀后感及心得篇5
合上《狼圖騰》后,心中有種沖動。這種沖動來源于黃沙,但黃沙來源于生產發(fā)展,生產發(fā)展來自人類。
從《狼圖騰》的最開始到最后,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一個由綠茵茵的草場到光禿禿的沙漠的變化。這種變化表現(xiàn)了人類部分農耕人民的愚蠢行為和思想。因地制宜是自古以來的道理。草場應放牧,而不能農耕。草場經不住牛耕啊!但他們偏不聽智者的話,北方的沙塵暴就是他們留下來的災難。這是多么不公平啊!他們勞動的成果屬于他們,而他們留下的災難卻留給我們,并一直到今天。如果老天右眼,真應該將黃沙全部增還給他們,讓他們好好“享受”一番。
憎恨過了一些農耕人民,再將我們的視線拋到騰格里(相當于西方的上帝)去看看那兒的草原狼。
帶著誠摯的心情,真誠的目光,站在遠方看著他們。騰格里給理他們靈敏的耳朵,敏銳的目光,敏捷的身軀,聰明的大腦。他們的指揮決不低于人類。而他們堅強的精神和死也不屈服的毅力則大大超過人類。
難怪,由許多游牧民族把它作為民族的圖騰,蒙古民謠中甚至還有狼嚎的聲音。蒙古人的許多知識,技能都是從狼身上學到的。游牧民族卓越的軍事才能,也來源于草原民族于草原狼群長期,殘酷和從不間斷的生存戰(zhàn)爭。因此,蒙古草原民族,絕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農業(yè)民族和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戰(zhàn),更懂戰(zhàn),更具有先天的軍事優(yōu)勢。從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唐宋的歷史來看,那些在人口和國力上占絕對優(yōu)勢的農業(yè)文明大國,卻經常被蒙古高原的游牧小民族打得山河破碎,喪權辱國。到宋末以后,干脆就被成吉思汗蒙族入土中原近一個世紀。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農耕的漢族沒有卓越的軍事狼教官,沒有狼陪練不間斷的嚴格訓練,古代漢人雖有孫子兵法也只是紙上談兵,更何況“狼子兵法”本是孫子兵法的源頭之一。
狼的軍事才能令人敬佩,但狼的精神,行為更令人驚嘆。如果一頭狼的腳受傷了,它會把整個腳咬斷,圖走路方便;如果一頭狼受了重傷,它的同伴會把它咬死,讓它免受病痛之苦,早點享受死的安樂。
我還敬佩狼是應為狼能控制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有效的保護草原。而后來的農耕人民卻大肆的捕殺狼群,他們樂意了,草原則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