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
寫作文的時候,作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2022年高考作文,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2022年高考作文篇1
我上大學時,學英語,把托福聽力存進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邊聽。反反復復聽,每天聽十小時以上,整個人都想吐,還是聽不懂。
為什么聽不懂呢?因為我沒有背單詞。連單詞都不認識,句子怎么可能聽得懂?但是,我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相信聽得多總是好的。后來,它每講一句話,我都知道下面要出來的是什么音節(jié),但是沒有用,什么意思還是不知道。
背單詞,為了方便,只背第一個意思,而且只記拼寫,不看音標。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單詞我也背過,但因為不看音標,不知道怎么讀,聽聽力時仍然聽不出來,全部抓瞎了。后果就是,我過四級和過六級中間隔了五年,而且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英語,努力考試。為什么效果這么差?因為我把邪路認成正路,把錯誤的方法認成正確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認為只要讀書就是好的,就不會錯。哪怕沒讀懂,也有潛移默化的好處。聽起來好像不錯,但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這種解釋讓自己感覺更舒服而已。那種潛移默化留下的,就跟當年一天十小時托福聽力在我耳朵里“潛移默化”留下的一樣。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涂,要去推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同樣是上學,同樣是一天七八個小時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學了,有人要復習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潛移默化了呀!復習到高四高五的人,潛移默化的時間更長呢!
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別不同的情況。什么時候該談潛移默化?“勿以惡小而為之”,第一次做壞事,很緊張,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沒那么緊張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個人就完全變了。這種事上,一定要談潛移默化。
但人們往往不愛在這種事情上談潛移默化,倒愛在另外的事情上談:看一本書,沒看懂——“我潛移默化啦”;辦一件事,掉鏈子了——“沒事,吸取經驗,潛移默化啦”。
為什么會這樣?做了惡而無益的事,不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大過失看成小過失,把有過失看成無過失;做了勞而無功的事,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長進看成有長進,把沒功勞看成有功勞。人實際上滑頭得很呢,總愛把事情往讓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講“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樣的地方還做砸,就是“不好學”。以“反正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為借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2022年高考作文篇2
一部新電影上映了,你去不去看?
先別去,拖著。通常,拖幾天,就會有無數人告訴你:千萬別去,不值得浪費那兩個小時和幾十塊錢。當然,也有的時候,拖了幾天,有無數人告訴你:這電影你得去看看,還是不錯的。這時候應該怎么辦?應該繼續(xù)拖。拖幾個月,再問他們,還覺得值得看嗎?或者干脆拖幾年,再回頭看,還覺得那電影不看不行嗎?
到那時候就根本不用問他們了。問問自己就夠了:幾年都過去了,我沒看那電影,覺得有什么損失嗎?有什么遺憾嗎?真遺憾也沒事兒,再找來看也沒那么難。但基本上,沒幾部電影配得上這樣的待遇。
拖延癥不是一種病態(tài),而是一種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只要拖一拖,都會自行化解。如果沒有,那是你拖得還不夠久。
很多人認為拖延癥耽誤事,其實真的不是那樣。
一般只有兩種事兒你會拖著:你不喜歡做的和你覺得拖拖也沒問題的。喜歡的事兒你不會拖著,不能拖的事兒你也不會拖著。所以說,拖延癥其實是一種辨別、篩選機制,這是一種本能。因為你本能地覺得人生應該用在自己喜歡的事兒上,應該用在更緊急更重要的事兒上。生命只有一次,那些無關緊要的、使人不愉快的爛事,讓我們拖著,拖沒了就好。拖不沒,也至少把我們跟它們相處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拖延是拖延者的通行證,著急是著急者的墓志銘。會拖延走遍天下,愛著急寸步難行。為什么?因為越愛著急,越一步一個坎兒。很多坎兒是急出來的?!白詳_”是庸人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不拖延是把問題留給自己,拖延是把問題留給時間。時間很厲害,至少比你英明、強大多了。都說“時間能治愈一切傷痛”“時間能解決一切問題”。那怎么讓時間解決?還不就是拖著嗎?
怎樣獲得成功的人生?從拖延癥開始。拖延癥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美。怎么才能笑到最后呢?答案就是最后再開始笑。真的,根據我的經驗,最后再開始笑,笑到最后的概率會大很多。
我覺得拖延癥應該有一個“癥歌”,可以照著《夕陽紅》的旋律唱:“最美不過拖延癥,溫馨,又從容。拖延出晚開的花啊,拖延出陳年的酒。”
你想啊,晚開的花、陳年的酒,不拖延,怎么“晚開”?怎么“陳年”?
2022年高考作文篇3
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人情的牽絆與崇高的理想一起擺在你面前時,你會選擇什么?答案顯而易見,我會選擇理想,大黎也會。
球星大黎帶領球隊橫奪冠軍。在合約將至時,大黎毅然選擇了有更高前景的舞臺。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眾所周知,人情債是一筆“剪不斷,理還亂”的帳,而大黎以“舉世非之而不加阻”的精神光茫,去退一切交錯縱橫,錯中復雜的人情牽絆,選擇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這一點,首先要認可并贊揚他。其次,作為一個“志在四方”的男兒,兒女情長或許更多的是他通向人生理想道路的絆腳石。當我們將“薄情”等刻薄的公眾輿論投向大黎時,其實只是在加重他前行的步伐,阻礙他人生價值的實現。難道唐僧離開女兒國,就應該受到后世詬責嗎?難道那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民老師,就應該受現代道德的譴責嗎?不應該吧,他們其實和大黎一樣,都只是為自己的理想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而已。
再試想,離開原俱樂部的大黎難道就沒有經過自己的思想斗爭嗎?離開代表著多年培訓的情懷將要減去,代表著粉絲們的責罵。他并不是不知道這些,正因為他在牽絆理想中的不斷翰旋,最終選擇理想的他更為可敬。有理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懂得割舍的人也是值得敬佩的,多少抗兵老將不是擱下對家人的牽掛和不舍,走上生死的鬼門頭的呢?大黎也是先拋開人情牽絆,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遠行啊!
更何況,大黎的離開并不是宣布與原俱樂部一切兩斷,也不是站在了社會風波輿論的對立面,更不是好高騖遠的追名求利。他還是會和原俱樂部的球友們稱兄道弟,還是會和北興的粉絲們互動和諧,他只是換了一個場所。人情的牽絆不會因場所的變更而完全切裂,也不應該因追求理想的道路不同而成為絆腳石。人常說:“父母在,不遠行”,殊不知,男兒志在千里。我想,公眾的緊張感過于夸張,描述過于夸大。這其實只是一個年輕人逐夢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有點摩擦。
因此,我認為大黎的作法并沒有錯,理想就在不遠處,只要你邁開人情牽絆的步伐。
2022年高考作文篇4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囚鳥的理想是藍天,樹木的理想是大地,物尚且如此,況且人乎?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大業(yè)者,哪個沒有理想呢?而我的理想就是當一位醫(yī)生。
讓我想成為醫(yī)生的原因是一件事引起,那天弟弟生病,我和爸爸帶弟弟去醫(yī)院,到了醫(yī)院我聽見了救護車上刺耳的警報聲,我跑過去看,原來有一位病人突然心臟病突發(fā),需要馬上進行做手術,他進了急救室,過了幾個小時之后,醫(yī)生滿臉疲倦地出來了,病人的家人著急地問醫(yī)生病人的情況,醫(yī)生說已經脫離生命危險,家人頓時滿懷感激,這時候我的心就萌生了這個偉大的理想,長大后也要當一位醫(yī)生,當時的我已被醫(yī)生面對事情臨危不懼的精神和沉著冷靜的性格所打動,從那時起,想要當醫(yī)生的理想種子就印在我的心里。
以前,我認為只要會救人就是醫(yī)生,但是現在我不再這樣認為了,也讓我明白了:醫(yī)生必須要有一個靈活的頭腦和心靈手巧的雙手,而且要對什么事情都要沉著冷靜,不怕挫折。假如我以后真的成為一位醫(yī)生,我一定要這樣做,為人民服務,認真工作。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要從小做起,首先要認真學習,多看一些關于醫(yī)學類的書籍,做多一點好事,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一點一滴進步,我相信,我的理想總有一天一定會實現的。
雖然這個理想看起來難以實現,但是如果我從現在開始抓緊大好光陰,在小學的最后一年里努力學習,認真學好每一門的字科文化知識,改掉不足的缺點,我堅信在我的努下,理想就會實現。
2022年高考作文篇5
本手是開始,是走向妙手的起點,而沒有妙手的過程,也難以達到俗手的境界,我們生活與學習的歷練過程何嘗又不是這樣呢?人生宛若一盤縱橫的棋局,每一顆黑白棋子的落定,正如我們人生的每一步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在于黑白棋子間穿梭,我們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棋道與棋法。圍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術語,三種不同的棋法,或是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或是出人意料的精妙,又或是貌似合理實則有損的局限,都是態(tài)度與思想的映射,是對我們自己的一種歷練,是不同的人生行走之道。那么作為掌棋者的我們,又應如何落下自己的人生棋子呢?
在現實的生活之中,面對人生縱橫繁雜的棋盤,當以務本求妙之心落脫俗無悔之子。所以,毫無疑問,作為掌棋者的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棋盤上妙手生花的創(chuàng)造。何以達到如此境界呢?唯有本手的一次次功夫筑基,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捎行┤藚s只看到了每一次妙手的出乎意料、精妙絕倫,卻忽視了全局落棋的內在的關聯(lián),忽視了妙手背后是無數次本手的歷練與考量,所以導致最終不僅失了妙手,反落得俗手的結局,棋藝平平不起,一敗涂地。
這似乎看起來很簡單的道理,但究其根本,是我們只看得見眼前而看不到長遠的認知,是急于追求而忽視基礎的“欲速則不達”。只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了更為常用的本手,就好像是空有好皮囊的汽車,內部卻凈是破損脆弱的零件,所以不堪受用、走不長遠;即使確實下出幾次妙手,卻也只是停留在表象的妙,達不到深層次的妙手招數,貌似合理甚至精妙,但又以全局觀之,卻自損前路,導致早早敗下陣來,妙手最終成俗手。人生未嘗不是如此呢,忽視了基礎、不想著如何提升自身的硬實力基礎,而一味追求外在的表面包裝、一瞬的驚艷,許多人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忘記了如何走得踏實端正,忘了初心,最終自己走向了失敗的泥沼,處處受損的棋局,最終悔恨不已,難以展現出俗手的風范。
所以,“本手”這一功夫基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僅是人生的掌棋者,更是正處于青春之際的人生初學者,從本手開始,秉承務本之心尤為關鍵。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下法,是棋道的入門功。但本手絕不僅僅是機械的簡單重復,在本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觀學基本步法,由生澀到嫻熟,這才是開始;掌握正規(guī)合制的基礎后,我們在不斷練習中扎實功夫,求索經驗最終靈活運用,這是積極上進;但我們絕不僅僅止步于此,熟練掌握后,懷揣著求妙之心,我們要開始思考每一步本手的所在意義,考量每一步本手對全棋局的貢獻,通過不斷的深入理解中,才是對棋道的不斷豐富的認識。在這樣一種回環(huán)往復中,我們的才能一步步地夯實基礎、提升技藝,深刻理解“棋法”本身,在平常中觀其聯(lián)系,在小步間洞見全局,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助力全局、妙手生花的創(chuàng)造可能,才可免于急功近利之俗手?!氨臼质腔A,妙手是創(chuàng)造”,人生的棋道正應如此,在基礎中求創(chuàng)造,在務實中求脫俗之妙。
品棋道,悟人生。在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面對人生縱橫繁雜的棋盤,我們當以務本求妙之心落脫俗無悔之子。行之踏實,行之務本,方可達妙,方能致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回自己的俗手人生,不負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