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婦人的讀后感
《小婦人》中四位小婦人,是四位理想不同,性格不同的女性,她們通過不斷的努力,最終都活的十分幸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span>寫小婦人的讀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小婦人的讀后感篇1
《小婦人》是美國著名作家路易莎奧爾科特寫的長篇小說,小說主要描述馬克一家的天倫之愛。以馬克一家四個小姐妹的成長過程中的趣事,以及她們那具有著優(yōu)秀品格的母親給予她們的啟發(fā)和教育,成功地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感受很深。
《小婦人》的主人公是馬克一家的四個小姐妹,大姐曼格美麗而有些虛榮,二姐瓊豪爽正直,老三佩絲善良而羞澀,最小的艾米愛漂亮也好惹麻煩。
讓我最佩服的是老二瓊,她勤勞好勝,勤學(xué)干練,是我們此刻孩子所不可比擬的,雖然所處環(huán)境不一樣,那種為著自我夢想而學(xué)習(xí)的精神實在讓人為之感嘆。
爸爸從軍多年,姐妹幾個是媽媽一手帶大的,看到媽媽的疲倦的樣貌,一個僅有十幾歲的孩子,能認(rèn)識到自我長大了,有義務(wù)幫忙家里,幫忙媽媽減輕負(fù)擔(dān),雖然舍不得放棄手中的書卻明白自我該怎樣做,違心地來到姑姑家打工,頂著東家姑姑的嘮叨,做著一件件無趣煩燥的事,因為自我是要拿薪水來補(bǔ)貼家用。工作中的瓊依然不忘自我的夢想,得空就讀書、寫作;寫作、讀書,最終有一篇文章發(fā)表在報紙上,渴望成功的她最終得到認(rèn)可。
媽媽的教育方法也讓我為之折服。媽媽是一們個仁慈、善良的婦人,這個家全靠她一個人操持,在她的培育下四個女兒健康、活潑地成長著。媽媽“放縱”的教育思想是我們現(xiàn)代教育無法實現(xiàn)的。生活中的人都有懶性,幾個小姐妹當(dāng)然也一樣,在假期都想懶一懶,閑一閑,可做母親的沒有反對,反而是放縱自由,任其發(fā)展,索性有天自我找借口外出,孩子們餓得慌了才懶散地起來,看到冷鍋冷灶,沒辦法了自我動手,費了好大勁兒才做下早點,可吃起來個個皺眉頭,中午換個方法也依然如故,整個家里亂糟糟地,大家感覺什么事兒也亂套了,都抱怨著,最終爆發(fā)了:“算了,再也可是這游手好閑的日子了”這些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語才是媽媽想要得到的,這些實踐的內(nèi)在動力才是孩子們勤奮的開始,試想我們做家長的哪個能做到呢?
寫小婦人的讀后感篇2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成名之作——《小婦人》。
這本書講述了四個小婦人——梅格,喬,艾米,貝絲與他們父母之間,朋友之間,鄰居之間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她們自己的成長歷程與自身的感悟。
《小婦人》描寫的雖然是簡單、樸素的家庭生活,但是卻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諒解、相互關(guān)心、相互寬容的和諧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人類真誠、善良的本質(zhì)。有一次,勞里邀請喬和梅格看戲,艾米執(zhí)意要跟去,卻遭到了脾氣急躁的喬的嚴(yán)詞拒絕。于是,艾米一氣之下把喬的書稿付之一炬。喬因此不肯寬恕她。直到艾米不小心掉進(jìn)冰窟,差點淹死的時候,喬才懺悔不已,艾米也哭著請求喬的原諒。于是,兩姐妹之間的隔閡也冰融雪化了。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寬容的可貴,人在交往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誤會與隔閡,這時候,我們不應(yīng)該去斤斤計較,把責(zé)任都推到別人身上,而是應(yīng)該相互的寬容、相互的原諒。
在《小婦人》這本書中,我認(rèn)為寫得最感人、最有意義的就是十七章——姊妹真情。這一章講述了貝絲因照顧梅爾家生病的孩子而傳染上了猩紅熱,全家都擔(dān)心不已,因為貝絲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在貝絲生病期間,喬寸步不離的守著她最愛的貝絲,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梅格則勇敢的挑起了家庭重?fù)?dān);寄居在馬奇姑婆家里的艾米并沒有忘記這個小姐姐,而是一邊又一遍的禱告上帝,讓貝絲快點好起來。姐妹幾個齊心協(xié)力,終于度過了難關(guān)。讀完這章后,我真是感動不已。幾個平均年齡才十幾歲的小婦人,在沒有父母幫助的情況下,居然能照顧好整個家庭,并且能把自己的姐妹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真是太厲害了!我要向她們學(xué)習(xí)這種堅強(qiáng)的精神。
同學(xué)們,讀讀《小婦人》吧,它會讓你受益終生的。
寫小婦人的讀后感篇3
這幾天,我像是生活在馬奇夫婦的家里,享受著幸福和快樂。
小說主要講了馬奇夫婦一家四個女兒從小女孩成長為女人的故事。四姐妹分別是喬、梅格、艾米和貝思。在四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姐妹身上,我發(fā)現(xiàn)了她們的優(yōu)點:梅格上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端莊大方;喬遇事果斷冷靜;艾米堅持不懈;貝思心地溫柔善良。我最欣賞的是貝思。雖然她的生命像蝴蝶一樣短暫,但貝思活著的時候每天都精彩。貝思擁有一顆像世上最美的鉆石一樣的心,她的光芒照耀在每一個人的心間。直到她靜靜地離開人間,飛向天堂。
馬奇夫婦能有這樣優(yōu)秀的女兒,全靠他們的努力換來。為了這四個女兒,馬奇太太硬是把自己暴躁的性格磨煉成了溫柔的性格,待人處事處處嚴(yán)格要求自己,為女兒做出了好榜樣。馬奇先生為了女兒們,踏上了戰(zhàn)爭第一線,把熱愛祖國的種子播種在了女兒們的心田。這真是應(yīng)了我們中國的老俗話:家長式孩子最好的老師。
比起馬奇一家,我和我的爸媽有很多不足。我沒有死姐妹乖巧可愛、善解人意。爸媽沒有馬奇夫婦溫柔。我們一家三口一定要加油,努力成為下一個馬奇家庭。
寫小婦人的讀后感篇4
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感覺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讀完都會非常有收獲的一本書。
盡管故事內(nèi)容并沒有特別新穎之處,但創(chuàng)作于1868年的故事對我們現(xiàn)如今的生活依舊很有借鑒意義。真的覺得是挺神奇的一件事,著實佩服作者!讀到很有共鳴的地方甚至覺得和作者隔空擊了個掌,可能這就是小說的魅力吧。
不知讀過得人有沒有會像我一樣幻想擁有一位像馬奇夫人一樣得母親。有耐心、有智慧、善解人意、持家有道、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亦或者說是更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為這樣的母親。
馬奇家的四位姑娘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她們每一個都是那么誠實善良,面對做錯的事從不輕易推卸責(zé)任,而是勇敢承擔(dān)并想努力改進(jìn)。所以也希望有更多年齡偏小的讀者來閱讀,這樣對于樹立人生觀、價值觀都很會很有幫助。故事里的孩子們仿佛就在他們身邊,沒有太多的說教但卻讓你清楚的感受到是非對錯。
除了孩子,我想每個女生都會在這本書里收獲不同的“養(yǎng)分”,或許剛好能給予你一種力量,認(rèn)真工作、認(rèn)真生活。
寫小婦人的讀后感篇5
《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成名作,是路易莎以自身生活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小說。小說通過家庭日常生活和對主人公們各自的感情經(jīng)歷的細(xì)膩描繪,塑造了四個性格鮮明的“小婦人”形象。喬活潑開朗、熱愛文學(xué),夢想成為作家;梅格漂亮溫柔、善理家務(wù),夢想擁有漂亮的房子和幸福的家庭;艾美纖細(xì)端莊、喜歡繪畫、夢想成為出色的藝術(shù)家;貝思生性靦腆、多愁善感、酷愛音樂,夢想擁有一架自己的鋼琴。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小婦人們的母親--馬奇太太對女兒們的愛。在喬因為自己的性情急躁而害怕、自責(zé)時,馬奇太太會安慰她:“不要以為你的缺點不可征服,千萬不在氣餒”;當(dāng)梅格對自己在莫法特家輕浮炫耀的事感到羞愧時,馬奇太太與她傾心交談,讓她不要煩惱,并溫柔地說:“在學(xué)會辨別和珍惜真心實意的有價值的贊美話,用謙虛和美麗的氣質(zhì)來激發(fā)高尚的人對你的敬慕!”姑娘們都想在假期大玩特玩不干活,馬奇太太竟然答應(yīng)了,不過她們得到了教訓(xùn):光玩不干和光干不玩是一樣難受的......馬奇太太用自己獨特又慈愛的方式,讓四個小婦人認(rèn)識自己,改變自己。在艱難中仍有堅定的信念去實現(xiàn)理想,使她們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社會--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自己的女兒們。
《小婦人》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喬。因為她活潑開朗的性格,像勞里所說的一樣“一分鐘前掉眼淚,轉(zhuǎn)眼又笑了!”不拘小節(jié)的她,會雙手插進(jìn)衣袋,吹起口哨,會穿紅灰兩色的劃艇衣,再戴頂又破又舊的大帽子;她對姐妹們的嘲笑從不在乎,因為她非常愛自己的親人,勝過愛自己。當(dāng)妹妹貝思受理病痛折磨時,喬傷心地失聲痛哭,令我感動:真是姐妹情深!我最敬佩的是喬的堅強(qiáng),她從不一味地抱怨生活的艱難,而是一次次鼓足勇氣,勇敢面對重重考驗。她很少把懦弱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使大家心情沉悶。當(dāng)母親要去看望病重的父親時,喬把自己一直引以自豪的滿頭秀發(fā)賣了25元錢,并說“現(xiàn)在剪掉這頭亂發(fā),我還可以健腦益智,我的腦袋變得又輕便又好使”,可是晚上她又在被窩里為自己的頭發(fā)而傷心。她是一個充滿活力,樂觀向上的女孩,給家人們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她能平靜地面對生活,為她愛著的人著想,理智地做出選擇,也正因為如此,她獲得了人們的尊重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成功。小說的最后,她已蛻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了,像她的母親一樣溫柔、樂觀、充懣愛心。
從《小婦人》中,我體會到了“愛”的魅力,這種愛不僅局限于家庭,還包括把愛無私地贈與他人。小婦人們幫著照顧貧窮的赫梅爾一家,帶給脾氣古怪的勞倫斯先生無盡的歡樂,幫助男孩子勞里從苦悶孤獨中解脫出來,在互助互愛中成長。我想:“愛”就是一塊塊磚瓦,砌成的城堡就是“家”,“家”里有幸福、溫情、也許會有矛盾與爭吵,但都會被“愛”所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