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
聊齋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它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蒲松齡的代表作。它通過鬼、狐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貪污成風比比皆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牧凝S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聊齋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篇1
如果說《紅樓夢》是古代白話小說的巔峰,那么,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古文言小說的頂峰。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狐鬼精怪,無所不有。人間,冥府,仙界,沒有界限,來去自如。人有情,鬼怪狐仙亦有義。古人的想象之豐,思考之深,文筆之美,令我這個現(xiàn)代人佩服至極。
昨天剛讀了其中的一個故事《西湖主》。故事有趣,又引人深思。話說一個叫陳允生的人,大概用現(xiàn)代的身份來定論的話,就是一個“秘書”。有一次陪同上司泛舟洞庭湖。就是我們讀過的“八月湖水平”“波撼岳陽城”的洞庭湖。洞庭如此的煙波浩渺,此中定不乏精怪了。陳允生的上司射中一條豬婆龍,尾巴上還銜著一條魚。陳見其哀哀有求生之相,于是敷藥救之,放生水中。
此后若干年,有一次陳生復過洞庭,舟覆水中,幸得漂流上岸。他迷路山中,誤闖入一園中,樓臺殿閣,高聳入云,百花繁盛,鳥雀啁啾,好個人間仙境。接下來,陳生被當歹徒捆住,他只以為必死無疑,卻峰回路轉(zhuǎn),與園中主人之女喜結(jié)良緣。陳生一窮書生,一夜間富可敵國。從此,良辰美景,佳人相伴。原來,這家主人就是洞庭湖主,也就是“西湖主”,相當于湖中的龍王。當年陳生所救之“人”,就是湖中龍王之妃,銜尾之魚乃其仆從。
更奇異的情節(jié)在后面。陳生似有分身之術(shù),半年后,一個陳生在老家陪結(jié)發(fā)之妻生活,當然也是富貴終生,兒孫滿堂;另一個陳生與西湖主公主,日日笙歌燕舞,山珍海味,過著逍遙快活的生活。
讀完故事,我的感受有三點。
首先是,故事教人“為善”,才能達成人生的終極目標。其實,我更覺得文中的陳生是一個尊重生命的人。面對被流箭所傷的生靈,他頓生惻隱之心,以自己的心痛體察到對方受傷動物的哀痛,轉(zhuǎn)而放歸湖水。山川日月,風月同天。人和野生動物共生藍天之下,大地之上,同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物。大家各自生存有道,它未傷人,你何傷它?天理第一道,我覺得應該是“生命平等”之道。聯(lián)系我們的疫情,新冠病毒在人類間的傳播,是不是因為有些人違反了“生命平等”之道,而造成的大自然的懲罰呢?
其二,我覺得,本故事把追求富貴當成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不對的。這個是古代封建社會,封建思想所致,當然,作者蒲松齡也沒跳出這個圈子。古人讀書的目的,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一斑?!包S金屋”代表富貴,“顏如玉”代表美女,這些都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垃圾)。我們現(xiàn)代人讀書,其目的,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考取功名”了,我們應該有更高的追求,精神上的追求!我們讀書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既包括知識的,又包括靈魂的。這個靈魂的,就是價值觀。繼續(xù)聯(lián)系我們當下的“國難”“疫情”,你最敬佩什么?(思考三秒鐘)是不是鐘南山院士?是不是“白衣戰(zhàn)士”?對,他們不僅僅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戰(zhàn)士”!你最感動的是什么?(思考三秒鐘)是不是愛國情?是不是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情?
那么我們再來思考,讀書的目的是什么呢,還是富貴嗎?不是!是那神圣的科學,它無窮的奧秘,吸引人類探索的腳步不輟地前進??茖W才是全人類的福祉!人在追求它的路上,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啊!
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今天,一部車子,一座房子,早已是尋常百姓之物。當一個人有了更高的精神目標,無數(shù)的錢財,只能算是風中飄飛的紙。我們好好定位我們的目標吧!
其三,作者文中的“分身術(shù)”的想象,是否應和了現(xiàn)代未解科學之謎的其中之一,那就是——多維空間!或者用一個比較時髦的詞形容,那就是“穿越”。呵呵,宇宙無限廣闊,比宇宙更廣闊的是人的大腦啊!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飛馳吧,探索吧!
聊齋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篇2
清末有一"柳泉居士",其書《聊齋志異》在后世廣為流傳,此人謂之"蒲松齡"。松齡兄甚怪,怪在愛鬼狐,鬼狐在他筆下真性情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聊齋志異》是一部奇絕之書,是中國古典短片小說之巔峰,史上志怪傳奇之絕唱。我自認此書三絕:背景絕,鬼狐絕,結(jié)局絕,三絕充滿在《聊齋》的靈魂中,使《聊齋》熠熠生輝。
背景絕,絕在背景深入現(xiàn)實。本書不同于其他小說,主要以幻想的形式展開對事實的論述。本書選材牢牢扎根現(xiàn)實生活。"聊齋先生"深入民間,了解人民疾苦,甚至請人喝茶講述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奇聞怪事,在蒲老的智慧熔爐中鑄成一顆文學界璀璨而難以多得的寶石。真實反映了那個時期的人民疾苦和社會現(xiàn)狀,引我入勝,無法自拔。
鬼狐絕絕在鬼狐真切性情。封建時的科舉制度害人之深,就連蒲老也不例外。聊齋先生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因此把科舉制度的不合理寄托于鬼狐之上。幼稚點說,鬼分好鬼惡鬼,狐分好狐惡狐。鬼狐之情于我,終究是情,有情有恩,必會報答,但鬼狐之情于愚昧書生,也只是一種頑劣的追求,可有可無。在鬼狐成"人"的路上,是一種奢侈。于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然后,鬼狐們?nèi)缭敢詢敁Q上了人的衣裳,嘗著人間的疾苦,經(jīng)歷著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鬼狐之真性情,引我深思。
結(jié)局絕,絕在結(jié)局出其不意。鬼化成女郎,引誘書生,無非就是想變成人,體驗一次人生。于是盡力幫助書生,以為能讓書生永遠記住自己,其實卻不然。幫助書生達到目的,迂腐書生貪圖富貴榮華,與千金小姐相好,把曾經(jīng)的"鬼女郎"拋在九霄云外。忘恩負義啊,也是一種可悲的性格。結(jié)局無非另一種開始,縱然啼笑皆非,也敵不過那些怙惡不悛的人。或許,人比鬼惡吧。
小話《聊齋》,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嘆息人世間的世態(tài)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聊齋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篇3
這是一篇著作,它的生動描述讓我感慨萬分。自古以來鬼神都讓人恨不得離之以遠,人們對鬼神的恐懼,還有那些恐怖的傳說一直以來都為它們罩上了迷茫的煙云。
讀了蒲松林先生的《聊齋志異》后,我感動了,也覺悟了。這篇著作揭示了人性的貪欲。告訴我們其實人比所謂的鬼神更可怕,更無情。為了自己可以不擇手段,淋漓的殘酷讓我心痛,讓我認識到現(xiàn)實的無奈。
《聊齋志異之畫皮》中的男主人公充分為我的結(jié)論提供了極有利的證據(jù)。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把三娘無情的燒死。三娘的深情讓她在原諒他并想與他再次回到以前的美夢生活時,又一次他的無情的想再次燒死她,讓她醒悟了,自己的這份感情的卑微。三娘的慘痛再次降臨到他現(xiàn)任妻子身上,為了娶公主讓自己更加飛黃騰達,他在妻子難產(chǎn)時的抉擇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無情與貪婪在他身上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揭示了恐怖的人性的本質(zhì)。
當然先生的作品里還有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阿寶一對的致死不虞,小翠元豐的不離不棄,好感人!文章在揭示社會人性的殘酷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愛的偉大,人間自有真情在!
這是一部可讀性十分強的文章。為我們展現(xiàn)出平時不曾覺察的一面,時時刻刻警示自己什么是做人的本質(zhì),或許這樣會讓更多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提供一盞明燈,為社會增加活力,為祖國的明天打下堅實的根基,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更燦爛!
它將成為我人生路途上永遠的鞭行者、永恒的警示官!謝謝您蒲松林先生!
聊齋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篇4
不知什么時候起,喜歡上了讀書,喜歡上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典范,初中時學的《口技》等,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以前看到《聊齋志異》總覺得不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看,甚至現(xiàn)在也以為是比我們年齡更大的人看的。也許是與蒲松齡老先生描寫的故事有關吧。
《聊齋志異》一書中,談的大多數(shù)是鬼,狐,通過鬼狐寫人鬼之間的戀愛,神鬼之間的私情。在我們心中鬼狐都是一些壞的惡劣的東西,而在老先生的筆下,塑造的確是一些善良可愛的狐鬼花妖,神異靈怪,現(xiàn)在電視上《聊齋》也被廣泛的觀看,也許是因為里面形形色色的故事有關吧。
在《聊齋》中,總會讓人感覺到有對社會的不滿,也許這與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吧。
蒲松齡老先生出生于書香門第,受當時社會環(huán)境和長輩思想的影響,自幼便熱衷科舉,但由于運氣不佳,科場失意,直到71才成為一名貢生。家道中落的窘境是他有機會親自體會下層社會的疾苦。官場的腐敗,科舉的弊端以及社會矛盾的激化。這些使他對現(xiàn)實愈加痛恨,為了宣泄心中的憤懣和不滿,他只用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用虛構(gòu)的故事揭露封建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揭露科舉制度對廣大知識分子的毒害。《聊齋》了作者對封建禮教的不滿和對立像愛情的向往。我看《聊齋》中大都用人的名字為題目的。其中《阿寶》《嬰寧》膾炙人口。
《嬰寧》中的嬰寧是一個狐仙,她總是笑個不停,王生在一次游玩中遇到了嬰寧,被他的美貌迷住,最后找到嬰寧,而嬰寧是她母親的姐姐的女兒,按理說兩人不能結(jié)婚,但還是《期間發(fā)生了許多事,但兩人始終不離不棄,最后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就像嬰寧一樣,一直笑個不停。兩個人過上了幸福了生活?!读凝S》中講述的大多數(shù)故事結(jié)局都是美好的。這也許就是蒲松齡老先生所期盼的生活吧。
《聊齋》的偉大藝術(shù)成就也許就在于它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它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在蒲松齡老先生善于把狐妖人格化,讓幽冥的世界社會化,從而表達作者理想的境界,給人以好的結(jié)果,讓壞人得到壞的報應。這種特點構(gòu)成了作品想象的奇特,故事變幻莫測,境界神奇迷人。在狐妖這些形象中,不僅有這迷人的美貌,還有這平常人所沒有的靈異,作品的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場面仿佛就在眼前,真切感人,栩栩如生,扣人心弦,讓我們感受到了極大的藝術(shù)享受。讀了《聊齋志異》就感覺身邊真的有鬼神似的,這就是作品的成功之處.
讀《聊齋志異》就要讀到他的心里去,去了解它,你會學到很多。
聊齋志異優(yōu)秀讀后感篇5
在漂書樂活動間,我讀了許多有趣的書,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聊齋志異》。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聊齋之畫皮。故事內(nèi)容是這樣的:一天一個書生家著火了,他的妻子還困在里面,他不但不救她,而且還要火越燒越大,最后把她給燒死了。過了幾天,書生又娶了一個妻子。
死了的妻子變成鬼以后就來報仇,就把自己的鬼魂附在了書生的畫像上,纏著他不放。一天,這個書生來到了一座山上,看到了一位道士在畫畫,畫中的一只鳥展開翅膀飛走了,道士發(fā)現(xiàn)這個書生身上有一股妖氣,于是道士就給書生畫了三道符,書生回到了家就給了他的第二個妻子一道符和他自己一道符,還有一道符就掛在門外。然后他想起了一首詩:“墻角數(shù)支梅,凌寒獨自開。謠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边@才知道她是鬼……
這篇故事真是太離奇了,我讀時感到既緊張又刺激,希望大家有空去讀一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