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
當閱讀完一本《三國演義》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但是讀書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娜龂萘x讀書心得及感想5篇,以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篇1
臧克家曾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蔽覀円呀?jīng)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tǒng)天下,于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并,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lǐng),比如:關(guān)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云。趙云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里。于是他奮不顧身地沖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后,他受主母所托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云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為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說起趙云,我想到了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于是他帶了兩名戰(zhàn)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zhàn)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里面匍匐前進。沖鋒的號角吹響了,戰(zhàn)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往前沖,無數(shù)戰(zhàn)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著一個個倒下的戰(zhàn)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zhàn)士們占領(lǐng)了高地,這場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里面有無數(shù)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nèi)プx,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篇2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寒假重溫《三國演義》,書籍、電視劇令我回味無窮,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更是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令我感慨萬分,遂翻《三國志》??梢豢磪s發(fā)現(xiàn):原來演藝與正史差距那么多,又感慨一番,于是提筆作文:
真實與虛構(gòu)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的真實,演義是小說。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gòu),的確是這樣。但虛構(gòu),是使用藝術(shù)的手法進行的虛構(gòu),而不是隨便拿段史實就可以虛構(gòu)的。比如,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并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guān)羽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guān)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shù)不勝數(shù)。讀過之后,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gòu)的情節(jié),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gòu)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jié)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gòu),這也就是為什么讀過之后,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jié)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愿望。
神化與丑化
對比《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就會發(fā)現(xiàn),《演義》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jīng)過加工后的人物,而這其中就有被神化和被丑化。被神化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guān)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guān)羽則是“忠”和“義”。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tǒng)。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tǒng)。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guān)羽寫成了“忠”和“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么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tǒng)治者曾給關(guān)云長三十余字的謚號了。至于丑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令人印象深刻,而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無中生有卻又深入人心。因為丑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篇3
暑假里,我讀了一遍原版的三國演義,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創(chuàng)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各爭天下,最后由司馬炎統(tǒng)一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的人物都個性鮮明,如:志向遠大、寬以待人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關(guān)羽。他在曹操的軍隊里時,斬顏良誅文丑,曹操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寶,他都不要,只想快快回到劉備那兒。沒過多久,他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帶著劉備的二位夫人和原來的五十兵卒,告別了曹操,頭也不回的走了。一路上,他過五關(guān)斬六將,越過重重關(guān)隘,終于和劉張二人相聚了。關(guān)羽真是重情義、武藝高強,有著萬夫不擋之勇的人啊!
他十分勇猛,并不是空有一身蠻力,還有謀略。在魯肅邀請他去參加宴會實際上是在宴會旁埋伏刀斧手,想要逼關(guān)羽獻出荊州。關(guān)羽知道他的用意,但又怕孫劉聯(lián)盟解散,與就讓水軍在看到信號后來援助,自己拿著青龍偃月刀,帶著十個人,駕著一葉小舟去參加宴會。關(guān)羽在宴會上假裝喝醉,摟著魯肅往岸邊走,刀斧手都不敢靠近,使得魯肅的計劃落空了。但后來,因為他太驕傲了,才有了“大意失荊州”這件事。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不僅讓我知道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變化,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滿招損,謙受益......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關(guān)羽那樣有勇有謀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篇4
在為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歷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云,諸葛亮,關(guān)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quán)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guān)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后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后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杰。為了籠絡(luò)關(guān)武圣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guī)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痹偃缃袢允悄捴巳丝诘募丫?。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里后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外,諸葛亮也是前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認為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過分析人心來設(shè)置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為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兩人在戰(zhàn)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后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xiàn)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復(fù)看著這段空城計,后來總結(jié)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lǐng)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弦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篇5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xué)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guān)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位嫂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再說智謀,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閑暇之余,我經(jīng)常和爸爸媽媽討論三國人物和故事。誰最厲害,誰最忠義,誰最陰險狡詐,誰最聰明機智,誰最……有時我們還爭得面紅耳赤,但爸爸媽媽都會其樂融融的看待爭執(zhí)結(jié)果。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guān)系著成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就算不忠義,也應(yīng)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及感想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