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論語》讀書筆記
《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人們最熟讀的經(jīng)典恐怕就是《論語》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學《論語》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和收藏,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論語》讀書筆記1
《論語》是與《大學》《中庸》《孟子》共同稱為《四書》的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編撰的有關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涉及政治,經(jīng)濟,教育,道德和哲學等方面。簡單的說,《論語》所記載的,是孔子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事的經(jīng)驗,和對弟子的教導。
《論語》乃是統(tǒng)治中國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jīng)典。教給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古人曾稱之為“治國之本”而這“治國之本”在今天,仍然可以為我們現(xiàn)代人構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
有些人視《論語》為天書。認為《論語》中所提及的真理和思想都是深不可測的。其實不然,真理都是樸素的。論語,其實是很簡單的??鬃邮且砸环N樸素的,言傳身教的生活態(tài)度,去影響它的弟子。
北京師范大學的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說:“孔子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大地上生長的信念。”所以,《論語》是簡單的。
孔子的人格理想乃“神于天,圣于地?!逼渲械摹疤臁敝傅氖侨说睦硐?。而“地”則指的是現(xiàn)實。我認為這句話形容得很好。孔子把理想比作“天”,把現(xiàn)實比作“地”?!疤臁薄暗亍敝g是有距離的,比喻了理想和現(xiàn)實間是有差距的?!疤臁薄暗亍卑讶藠A在中間。而人不能在天上飛,卻腳踏實地,說明人生活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而且人不能只活在理想中,是與現(xiàn)實分不開的。所以正如于丹教授所說:“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可是有了天,地,人,又應該怎樣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呢?
于丹教授認為:“論語的精髓就是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化于人的內(nèi)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會無比強大?!薄墩撜Z》中所倡導的“天,地,人合一”也就是天,地,人之道。所謂“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也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精華了。我認為,理想之精華在于理想可像天空般的廣闊,而現(xiàn)實之精華則在于現(xiàn)實要像大地一樣有著深厚的積累了。唯物辯證法中提到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整體與部分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jié)構組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只有把
天,地,人三者的關系處理好,才能成為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完美整體。而處理天,地,人三者關系的方法。即是《論語》中天,地,人之道了。
這樣的道理難道不樸素,不簡單嗎?在我看來,《論語》中教給我們?yōu)槿颂幨碌奶?,地,人之道其實很簡單。用孔子的一句話就能概括,而且這句話僅僅五個字。即“天,地,人合一”。
大學《論語》讀書筆記2
喜歡在許多人看來呆板苦澀的文言文,喜歡那字字句句煉出的精華。而《論語》,就是我最喜歡的那本。喜歡孔子,喜歡那點滴的智慧,喜歡那教給我的,關于求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述而》)
這是一份好學的態(tài)度,這是一種珍貴的精神。這說明學無常師,我們應該不斷在生活各處發(fā)現(xiàn)可以做為自己老師的人,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它代表了對知識無窮無盡的渴望,代表了對每一個人的認可,就像高山,為什么它如此高大?因為它不拒絕小小的石子;也似大海,為什么大海如此浩瀚?因為它不拒絕小小的浪花。這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幫助。班上有一個同學,他總在下學前就可完成作業(yè)。我很驚訝,我在下學之后往往要花1到2個小時寫作業(yè)。后來,我有幸和他坐了同桌,發(fā)現(xiàn)他總是一下課就寫作業(yè),上完操早早地跑回來寫作業(yè)。寫完了就復習。而我呢,下了課就和同學說話或是出去玩,當然沒有效率?,F(xiàn)在,我也可以很快地寫完作業(yè)了,還可以復習和預習,效果很好??鬃痈嬖V我們,求知要虛心求教。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學習與思考,只有結(jié)合,才可達到“學而致用”的效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就像讀一篇文言文,即使背得滾瓜爛熟,不理解意思,又有何用呢?這就是盡信書而不如無書。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是只流于空想,而不進行知識的積累,這同樣沒有任何用處。我們需要學習所帶來的知識,也需要對知識的理解,讓它成為銘刻在我們心中的提醒劑,伴隨我們一生。小學時學奧數(shù),只采用“題海戰(zhàn)術”,所以總學不懂。后來,琢磨出了總結(jié)的辦法,果然好,老師都表揚我了,學期末還得了獎品。這就是思考的好處??鬃痈嬖V我們,求知要學思結(jié)合。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
學過的就要將它牢記在心中,學習起來永不滿足。當今的我們,正是需要這樣一種態(tài)度。默而識之,就像老師上課說的,學習過的要記住,背會,才能學好。學而不厭,不滿足于已有知識,永遠無法停下汲取知識的腳步,“活到老,學到老”正是這樣一種精神??鬃痈嬖V我們,求知要永不滿足,牢記心中。
圣賢把活潑的人生經(jīng)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了今天,讓我們?nèi)匀挥X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看我們?nèi)栽谒麄兊难哉撝惺芤妗?/p>
----于丹
我想,孔子就是這樣一位圣賢,穿過重重迷霧,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微笑??定格在嘴角。他的《論語》,猶如一顆明星,吸引著無數(shù)人的眼光。我就是那無數(shù)人中的一員,但我在用我的方法,理解《論語》,感悟《論語》。
大學《論語》讀書筆記3
《論語》,記載的是孔子與他的學生的對話。它是一部對我們很重要,教我們?nèi)绾巫鋈耍瑢W習,是我們必讀的名著。
論語里有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講出了做人的幾個道理和學習的方法,給予我們啟迪,也指引我們學習的方向,目標。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告訴了我們要孝敬父母,盡孝的方法。說明了做人要知恩圖報,孝敬父母。許許多多,說都說不完。人只要按照《論語》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點就比許多人好多了。
總之,《論語》記載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疇,是我們須認真閱讀、學習的一部典籍。作為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tài)度一向是只敢仰視而不敢觸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fā)表什么評論。據(jù)中學的歷史課本記載,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開始,一直到清末,《論語》作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思想,統(tǒng)治了中國思想界達兩千年之久。
事實上,這兩千年中,官家推行論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統(tǒng)治的工具。因為論語講禮、講仁;講忠,將孝;或許也因為《論語》中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說我的這種言論是在抹殺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其實不然。我主張打倒的,是那個作為思想枷鎖的《論語》,是那個用所謂的仁義道德(魯迅語)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論語》。將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論語》。
首先,論語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倫理著作不一樣,他沒有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專門的論述,他只是一個個生活中的片斷,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語將被記錄下來。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xiàn),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shù)人如果不是出于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么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么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么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閑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閑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
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么?;蛟S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大學《論語》讀書筆記4
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戰(zhàn)火紛飛,當時的文人學者們紛紛思考救民于水火,解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派建立,后又出現(xiàn)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學派,于是乎,出現(xiàn)先了“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時代。著名的《論語》就是出現(xiàn)在這個時代?!墩撜Z》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被稱為“圣賢之書”,是為人處世的標桿,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間的言語行事。從某種角度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就我個人而言,學習論語,主要在做人做事,教育學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方面,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在為人處世方面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有些人在生活中不顧他人感受,自己不想做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吹奖茸约簝?yōu)秀的人,要多多向他學習,虛心請教,以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zhì),看到有人犯錯誤了,要引以為戒,以別人得到的教訓為教訓,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他還強調(diào)“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父母還尚在人世,作為子女來講要盡孝道,不要去太遠的地方,如果非要去的話,就要告訴父母你要去哪里,不要讓父母擔心。學習《論語》它會讓你懂得正直的偉大,會讓你知道所謂的“邪不勝正,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你要相信這個世界總是美好的,你要相信這個世界光明磊落的人還是占大多數(shù)的。
其二,孔子在教育學習方面有很多值得當今人借鑒的地方,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不分貴賤,賢愚,人人都可以受教育”,此外,孔子十分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知行統(tǒng)一”,他既重視學,又重視思,主張學思并重,思學結(jié)合。他在論述學與思的關系時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既反對思而不學,也反對學而不思??鬃诱f:“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弊屛覀冏约和ㄟ^提問、思考、總結(jié)的學習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其三,通過學習《論語》,提高了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儒釋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論語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顯而易見。他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更在修齊治平上實現(xiàn)安邦立國的大使命。中國歷代先賢,有多少人深受孔子思想感染,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經(jīng)典?!墩撜Z》中的“仁”、“禮”等中心論點無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正是通過學習《論語》才讓我知道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并非只有四大發(fā)明等。這些是我對讀了《論語》之后的個人心得,讀書可以使人明智明理,但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感悟,《論語》一書博大精深,承載中國先賢的智慧思維,是我中華之瑰寶。希望大家可以多讀一些這樣的書,會讓我們的人生少走一些彎路。
大學《論語》讀書筆記5
有幸拜讀了陳家昌教授撰寫的《論語》導讀這本書,覺得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總結(jié)出來的道理,在當今的社會里,又仍然那么實用,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純粹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對當今社會的人,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那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讀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在生活如何去尋找快樂。
苦中作樂
我以為古來善苦中作樂者莫過于孔子。試觀孔子一生,雖心懷天下而不得用世,雖才華絕代而無人能識,先后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陳,在適楚途中始得一覺悟,乃自衛(wèi)返魯,刪詩正樂作春秋以終世,其經(jīng)歷可以說是辛酸悲苦極了,然而孔子始終沒有過怨言。他抱著“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堅定信念;安于“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和弟子燕居閑談悠然論道以為樂。這種“嶷巍蕩蕩,隨之自然”的雍容氣度,“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廣闊胸襟,真足以為萬世師表。
既然吃苦在所難免,我們就應該樂著吃,而不是苦中吃。換一種態(tài)度對待苦難,生活會少一分苦難,多一分容易;少一分憂愁,多一分快樂;少一分痛苦,多一分甜蜜。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數(shù)十年,若經(jīng)常都是在愁苦中度日,多么不值得呀!即使再苦再累也應該學會苦中作樂。有的人感嘆教師的工作又苦又累,錢又少,但是若能幫這項工作看成一種享受,學生的進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那我想我們的工作會開展的更好。
苦中作樂,是做人的積極態(tài)度,是成功的奠基石,是快樂的姐妹。
助人為樂
儒家以“仁愛”為中心,助人為樂當然是儒家所奉行的。在《論語》中關于這些言論孔子多次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也記載了孔子的“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笨桌戏蜃犹岢藶闃罚⒎Q之為君子之行。孔子也說“大德必壽焉”,這是至理名言。一個人常年行善積德,身心就會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操,必然得到別人尊敬,由此產(chǎn)生心靈的慰藉,就會擁有知足長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的喜悅心情,免疫功能就會大大增強,就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壽。孟子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也”,幫助別人,別人高興,自己也快樂,所以我們每個人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在每年的捐物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屛覀児餐P心慈善事業(yè)。
手捧這本散發(fā)油墨清香的《論語》導讀,在一行行一段段雋永樸實的方塊字中神游,心里前所未有的充實,覺得自己的內(nèi)心是如此的平和、快樂。人生短暫,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讓生命充實變得有意義,我們每一個人都需不斷地探索。
大學《論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