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讀后感六年級300字
推薦文章
《故鄉(xiāng)》是現(xiàn)代文學家魯迅于1921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讀后讓人深思,欲寫下讀后感。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例文,歡迎查閱。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1
書是知識的海洋,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弊x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月依然去圖書館,依然是借書來看。
其中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深深的吸引了我?!豆枢l(xiāng)》講述了“我”和閏土小時候的一些故事,作者與閏土在一起很快樂,但過了正月,閏土便要回家。一開始還有交往,可后來卻再沒有見面。后來,魯迅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見到了閏土,可閏土卻完全變了,魯迅萬萬沒有想到,兩人似乎隔了一堵墻,沒了兒時閏土親切的一聲“迅哥兒”,迎來的卻是令人心寒的“老爺”,這是兩人間的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xiāng)曾經(jīng)是如此的美好,但它卻讓活潑的人變得麻木不仁。舊社會真是可悲呀!作者希望故鄉(xiāng)未來會變得美好,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希望他們有新的生活,新的道路。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2
讀過魯迅的《故鄉(xiāng)》,先生所描寫的故鄉(xiāng)也許并不美麗,也就是這并不美麗的故鄉(xiāng),寄托著先生的希望?!拔蚁耄合M潜緹o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的故鄉(xiāng),同樣也寄托著我的希望。
伴著長長的車鳴,汽車鉆進了一片濃霧。
故鄉(xiāng)的晨曦躲在一片遠山中,從密密的山路一直飄到了沉睡的荒地上。它喚起了石橋上的塵埃,它驅(qū)散了一夜的靜謐,它的云霧彌漫在隱約的紗衣下,綻放出了羞澀的微笑。
在這片微笑下,我看不到閃爍的霓虹燈,聽不到車水馬龍的喧嘩。這里是那么清寧、清靜與恬靜。井臺咯吱咯吱地呻吟,牛羊脖子上的鈴鐺叮當作響,田野溝壑梯梯坎坎縱橫交錯,如家鄉(xiāng)老人飽經(jīng)風霜的臉。
土豆、紅薯和自家腌制的咸蘿卜處處飄香。鐵環(huán)中偶爾濺起的泥土撲在農(nóng)家小孩燦爛的笑臉上,這一切是那么和諧。既柔弱但又堅硬得容不下絲毫的破壞。
石階的盡頭延伸到樹林的深處。這是一條多么幽深的石階,上面或許沾染了少許青苔,但抹不掉家鄉(xiāng)人走過的無數(shù)親切的腳印,無數(shù)艱辛的汗水。
涓涓的流水似乎永不干涸。細流沖刷著河底堅硬的河石,但河石仿佛蘊育著大山的雄偉沉默,永遠地沉思在細流的撞擊中,年復一年。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3
鄉(xiāng)愁埋藏在歲月的日子里。這么多年,無論走得多遠,飛得多高,都總想著回去故鄉(xiāng)。
那兒很美,如夢一般。
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是極冷的,總有北風凜冽地刮著;而我那兒是不懼寒風的,深冬時,故鄉(xiāng)總有青秀的山四面罩著,像一個嬰兒躺在搖籃里,那樣暖和;那兒的天也不是蒼黃的,而是碧藍的如一塊玉,水也終年綠著;那兒也不是荒村,稻麥在田里垂著,青灰色的瓦上也閃爍著明亮的光。
那是什么時候的故鄉(xiāng)呢?好像忘卻了,只記得那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一片歡笑里,露水滴到臺階上“叮咚”作響。
如今再回到故鄉(xiāng),我卻再也看不見露水了,更多的是飛揚的塵土。青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倒下的樹木。沒有人再種莊稼,自然就沒有了那些金黃的稻麥——還有誰能照顧他們呢?故鄉(xiāng)的人似乎也都不笑了,黃昏時分,我只能聽見他們勞累了一天后的嘆息。
我疾步行走,在鋼筋水泥中尋找,卻再沒找到那些青灰瓦的房子。行走在那些骯臟的水泥房間,讓我痛苦不堪。
凜冽的風,蒼黃的天,荒涼的村…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4
放下書,抬起頭,望著窗外唧唧喳喳叫著的鳥雀,落在電線桿上,心中也為魯迅惋惜那段友誼。想著:我會和我的朋友像這樣疏遠嗎?淡淡的,心中一松,不會的,現(xiàn)在可不是那墮落時代,連故鄉(xiāng)也不會離我遠去,朋友我更會永遠記住。
“和我一起去我那撿貝殼……”“那猹可狡猾了,它……”“潮汛來到的時候,魚都像青蛙似的有兩只腳……”“老爺……”“這就是水生,我家現(xiàn)在困難,我……”
閏土那經(jīng)過三十年磨損而相差巨大的話語,久久回蕩。
在篇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xiàn)了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目睹的故鄉(xiāng)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痛苦生活的現(xiàn)實。
另一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筑成的高墻,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于是只有隨著環(huán)境所變。而閏土就是這樣,有時候我也想,他是長大了,還是變傻了,友誼畢竟不是用身份地位與金錢可以衡量的啊。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5
拋開課本很多年后,再讀魯迅的《故鄉(xiāng)》——隨著吱吱呀呀的小船一起,再劃進那個叫魯鎮(zhèn)的地方。
小時候?qū)枢l(xiāng)的印象總是特別的美好——親人,同齡的伙伴,最熟悉的地方和無憂無慮的時光。我從初中開始便在外地念書,只有假期才能回家,一般離假期還有一段日子,便開始焦切的倒計著時間。記得有一次放假,我和同行的同學為了去幾公里外的地方趕最早的班車回家,我們半夜起身,校門未開就爬上靠墻的白楊,然后躍下,步行至車站還有一個多小時才開車。每每想起那份迫切的心情還讓人激動。
年小的時候讀魯迅的《故鄉(xiāng)》,也許無法完全理解一個中年人的感受,那時我也時常為村里一些外出的成年人而不解,不知他們?yōu)槭裁闯鋈ズ蠛芏嗄瓴换丶?,難道他們就真的不想家嗎?他們在遠方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6
故鄉(xiāng)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情感,一種親切的感覺。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他的故鄉(xiāng)是一個舞臺,演繹三種人生?;蛟S在今天看來,魯迅半白半文的風格,一直讓人感覺生澀。
閏土是文中一個主要人物,他就是一個農(nóng)民的代表。閏土的少年時光多美好!抓鳥,刺猹,拾貝,觀魚,多快樂的生活。但中年時的閏土呢?多災多難,生活灰暗得不能形容,這又是怎樣的不幸!不是因為世界的黑暗,而是人性的黑暗。逆來順受代替了勇氣,小偷小摸代替正直,拜天拜地代替了自信,一個閏土的麻木或許不算什么,但千萬個閏土的麻木不仁又會怎樣?倘若人人振奮起來,閏土又怎會成一個悲劇?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7
《故鄉(xiāng)》這篇小說中,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人物的描寫。
閏土當之無愧是重點人物。20 年的轉(zhuǎn)變,使得他從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么使他的改變?nèi)绱酥竽?是貧窮?還是……這是我們所不能得知的。但是從魯迅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知道,在魯迅的心里,閏土一直是一個勇猛聰明活潑的人,要不然不會一提到閏土就會想起他在刺猹的場面??墒牵旈c土與魯迅說話的時候,第一個詞竟然是“老爺”。我相信當時魯迅的內(nèi)心震動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許料想過千百種交談方式,但是肯定惟獨沒有料到這種。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來說,閏土是應該叫魯迅老爺,但是,從20 年前的迅哥兒到20 年后的老爺,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一點?閏土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歲月在他的臉上,手上,都留下了滄桑的痕跡。但是,容貌的改變并不是他最大的改變,他最大的改變就是心理上的改變。也許,他的心里還是把魯迅當成迅哥兒的,但是當時的社會不允許;也許,他的心里還是想和魯迅一起玩耍,但是他知道,他和魯迅之間還有主仆關系。一聲“老爺”又包含了閏土多少的感情?是懦弱?是卑怯?還是因為久久不見不熟識的陌生?這,也許只有閏土知道了。
故鄉(xiāng)讀后感300字8
《故鄉(xiāng)》這本書寫了魯迅回到故鄉(xiāng)紹興準備搬家到北京。描繪了少年的時候朋友和鄰居的變化,從中體會到思念可以改變?nèi)说男愿瘛?/p>
少年時的閏土非常勇敢。幫著爸爸看西瓜地,經(jīng)常遇到獾,而獾的習性十分殘暴,全身上下都是刺,它還是雜食動物,很可能會咬人,可是小閏土不怕,勇敢地拿叉子與獾打斗,不怕刺傷,最后獾慌忙離開了,從此再也沒有來過。
少年時的閏土非常聰明,因為“我”與他聊天怎么捕鳥的時候,他迅速而流利地說出了捕鳥的方法 “要在下雪過后,掃出一塊空地,用短棒支起一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長大后閏土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有著十分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他說話的時候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結(jié)結(jié)巴巴的,顯得讓人感到他十分的麻木,跟以前活潑勇敢的閏土完全不同了,這讓作者感到十分苦惱,非常傷心。
看到原先活潑開朗的少年閏土變成了麻木的閏土,真讓我失望,心情與著作者一樣,我真想現(xiàn)在的閏土變回原先活潑開朗的閏土呀!
故鄉(xiāng)讀后感六年級300字相關文章:
★ 《故鄉(xiāng)》讀后感600字優(yōu)秀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