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
《名人傳》告訴我們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許多磨難,能夠堅定走下去的人,不是有強健的體魄,而是那份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我們繼續(xù)走下去。這里由小編給大家分享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學習。
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1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在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在征途上,他們?yōu)閷で笳胬砗驼x,為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有一種人,面對重重困難,但他永不言敗;有一種人。生命中只有滂沱的大雨和苦澀的笑,但他執(zhí)著地謳歌歡樂;有一種人,雖然被別人傷得創(chuàng)痕斑斑,但他依然為他們祈禱,并無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生——貝多芬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受盡人間苦難,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重溫這位奮斗一生的英雄的受難旅程吧!他會給我們力量!
他的外貌是這樣的:身材矮胖,外表粗壯,生就一副運動員的骨架。土紅色的寬大臉龐,烏黑的頭發(fā)異常濃密,亂蓬蓬的,似乎從未梳理過。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那雙眼睛,他的眼中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在他眼中燃燒,使見到他的人無不為之震驚,但大多數(shù)人無法看出其中細微的差別。這雙眼睛里閃爍著一種野性的光芒,映襯在古銅色而略顯悲壯的臉上,看上去像是黑的,其實卻是藍灰色的。
一感悟沖動或者生氣時,這雙細小且深陷的眼睛便會突然睜大,兩只眼珠在眼眶中滴溜溜地轉(zhuǎn)動,反映出它們的全部思想。他常常用憂郁的目光向天空凝視。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猶如獅子的相貌!一張秀氣的嘴,但下唇比上唇前突。牙床堅實有力,似乎可以輕易磕碎核桃,整個面部顯得有些不太和諧。據(jù)莫西斯說,“他的微笑很美,談話時表情親切可愛。但笑起來卻不討人喜歡,粗野、難看,并且很短暫”,就像那種對歡樂不甚習慣的笑。
貝多芬的童年是悲慘的,可是他卻從沒有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xiāng),萊茵河仿佛一個人流淌的靈魂,給了貝多芬無窮的思想和力量,他親切地稱萊茵河為“父親”。從這里我能感受到貝多芬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他沒有沉浸在悲憤中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難當做一種激勵,激勵他勇往直前成為命運的抗爭者。
命運似乎在刻意地捉弄貝多芬,當貝多芬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來越感覺到自己身上蘊藏著一種無窮的力量時,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了。這對一個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來講,是多么沉痛的打擊,貝多芬簡直痛不欲生。他是怎么做的呢?文中有一句話“當”現(xiàn)在“太痛苦時,就生活在”過去“中”,這并不僅僅只是一種逃避,他也是自我的調(diào)節(jié)只有對生活抱有美好信念,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與向往。
因此貝多芬堅毅的天性使他在命運的磨難面前沒有屈服。他又重新站了起來,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xù)前進。我非常喜歡貝多芬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他的行為恰好讓我對這句話——毅力是的老師,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貝多芬沒有堅強的毅力就不可能成為音樂家!我們就不可能欣賞到那么多的經(jīng)典名曲,比如七重奏、第一交響樂、第四交響樂、第五交響樂等等。
文中貝多芬與歌德面對王公貴族的態(tài)度,使我更加欽佩他?!八麄冞h遠地看見時,歌德就掙脫了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的一旁,深深地彎著腰,把帽子拿在手里,等候著皇室成員的經(jīng)過。而貝多芬卻獨自向歌德說著他想說的話,看到歌德那個樣子,貝多芬按了按帽子,扣上外衣的紐扣,背著手徑直朝最密的人叢中撞去。”正如貝多芬所說王公貴族可以賞賜各種頭銜和勛章,但是,他們不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凡脫俗的心靈。我們無須卑躬屈膝,我們是值得尊重的。
可當我讀到貝多芬他講他侄子時,我悲憤異常。貝多芬深深地愛著他的侄子,一心想將他領上一條高尚的人生道路,為他籌劃了無數(shù)個美好的未來??伤闹蹲右稽c都不知道回報自己的伯父——貝多芬,而身在福中不知福。非但不領情,而且還走上一條相反的道路反抗貝多芬,激怒貝多芬。即使這樣貝多芬也沒有放棄對侄子的關愛。
這就是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一個由貧困、殘疾和痛苦鑄就的偉人。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歡樂!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2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里的三人,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還有一位是小說家。三部傳記分別記述了三位偉人的成長歷程,著重記載了三位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出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在《貝多芬傳》中,作者詳細介紹了貝多芬的經(jīng)歷。貝多芬從小就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yè)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fā)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但最終,貝多芬成功了!為什么?因為他有著超凡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zhàn)。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米開朗琪羅似乎就要比貝多芬幸運得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出生于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貴族教育,有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功底,但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遭受了更大的折磨。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土地被侵占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huán)境與奴隸沒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并不自由,他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為教皇們服務。幸運的是,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并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但倘若我們拋開他后來的經(jīng)歷,我們會發(fā)現(xiàn),米開朗琪羅的境遇還是很好的,教皇賞識他,如果他以此為榮,努力為教皇工作,相信他后來的生活也一定不錯,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說明他追求的并不是榮華富貴,那他追求的是什么呢?是尊嚴與意志!米開朗琪羅的本質(zhì)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zhí)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得不屈服于教皇,最終無法實現(xiàn)他的理想,痛苦一生。
而托爾斯泰就與這兩人的境遇完全不同了,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yōu)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是非常的完美,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但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藐視擁一切,包括的文學聲譽。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榮華富貴,不要!功名利祿,不要!他渴慕的是生命的真諦,于是他用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竟成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的,正是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三位名人都有著艱苦的經(jīng)歷,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nèi)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與信心。
羅曼·羅蘭將這三位天才藝術家稱為“英雄”。這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公仆”,只是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的品質(zhì),像他們一樣,為公眾服務!
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3
今天,通過《名人傳》,我認識了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里。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yōu)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nèi)涵。他曾說過:“藝術,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他發(fā)自內(nèi)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斗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并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里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里,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zhàn)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歡樂。貝多芬給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chǎn),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么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為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為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為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用痛苦成就輝煌的音樂圣人,每當我們在艱難和困頓中迷茫時,我們就會想到,人類中秀的人正在與自己同行,這時我們便會有了生活的勇氣。
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4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業(yè)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名人傳》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贊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慘,或因內(nèi)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于一身,深重的苦難,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他們靠著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以及頑強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在對抗磨難中爆發(fā)了自己的“小宇宙”,登上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峰:貝多芬用“痛苦”換來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琪羅用一生的心血獻出了震撼心靈的杰作;托爾斯泰在“痛苦”和“哭泣”中追求真理,并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名人傳》猶如像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使我們感受到: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坦然面對;與其羨慕那些偉人,不如腳踏實地來點實在的,學習他們的偉大品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與其靠急功近利取得曇花一現(xiàn)的成就,不如堅持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于不朽者之列。
我們渴望成功,有時候卻不想奮斗,終日幻想著一夜成名,面對小小的挫折,就喪志了前進的動力?!睹藗鳌肪拖褚幻骁R子,把我們的懦弱卑劣都顯現(xiàn)出來。我們都清楚:只靠幻想是無濟于事的,我們要真正的認識自己,真正有敢與挫折對抗的決心,真正要腳踏實地的去做,真正向他們一樣去“戰(zhàn)斗”!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重要是我們的心態(tài),我們持之以恒的精神。讓我們一起聆聽這首“英雄交響曲”,享受英雄們的呼吸吧!
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5
站在自認為都達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抬起頭,卻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里默念道:好大啊;飛翔在廣闊無邊的藍天下,靜靜地俯視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們,淡道:真是渺小。
總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輝,心生羨慕,卻總是抱怨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慘?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又幸福些嗎?
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偉大之人。人們愛他的音樂,學習他的精神,可是有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那份無可比擬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一個酷愛藝術的少年而言,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以至于為生計奔波,無疑內(nèi)心是凄涼的。革命爆發(fā),席卷全歐,也占據(jù)了貝多芬的心,他用藝術去造福窮人、造福全世界。一七九六年,他的病痛開始叩門,且一聲身邊不再離開。耳聾癥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的折磨他,內(nèi)臟也疼痛不已,聽覺逐漸衰退。他避免與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發(fā)現(xiàn),他將之藏在心里。他出了肉體的困擾還受景色很難的折磨。他對愛總是充滿熱情,一八零一年他鐘情的對象是珠列塔,兩年內(nèi)他第一次享受幸福的時光,可是最后,朱列塔竟嫁給了侖貝格伯爵。真是世事難料!一生中,這次他似乎來到了死亡邊緣。
真是值得人們“羨慕”的生活。
我們不過是學習上苦了、累了點;不過是面對別人的專橫與不理解的悲涼;不過是犯了小小的錯誤就被父母夸大的責備而不甘;不過是看不懂這個是是非非的環(huán)境。那又有什么呢?
面對貝多芬的經(jīng)歷,我對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環(huán)是絕對屬于他的。
“不經(jīng)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真的很對。石灰不經(jīng)歷一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內(nèi)?怎能讓世人都無法離開它而歌贊他呢?樹木不忍耐一年又一年的風吹雨打,怎能在它們的年輪又刻上一筆又一筆呢?讓人們來驚嘆它的年歲呢?
美好的未來是靠現(xiàn)在的錘煉來構成的,沒有現(xiàn)在的次次考驗,和能看見明亮的未來的道路呢?
面對生活中別人的責罵、白眼、不理解,不應該憤怒的反抗,而應有調(diào)不絮的看待、解決;遇到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坎,不應氣得跳腳而亂轉(zhuǎn)悠,應靜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一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后甜,若先甜而后苦,一切都看自己的選擇了。
名人傳第六章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