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
推薦文章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年P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范文7篇,以供大家參考!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天空微明,便聽得一聲聲鞭炮炸裂聲,似無理取鬧的小孩兒在哭嚎,這時起,春節(jié)便拉開了序幕,不比別處熱鬧,顯得分外嚴肅、鄭重。
在萬物昏睡之時,這個村蘇醒了,大媽大伯趕緊去集市買鞭炮,香,花捧等祭祖物品。爺爺換上干凈的衣物,拿著木鼓與鼓棒,二媽穿梭于廚房之中,準備迎接中午的客人,習慣賴床的弟弟妹妹也打扮的漂漂亮亮,嘰嘰喳喳聊著天,三間平房,頓時充滿了人氣兒和柔光,忙碌而充實。
這祭祖在老家是一等一的大事,伴著雞鳴,越過草垛。我們才來到太爺爺?shù)膲炃?。墳前散落著鞭炮的痕跡,放著幾束花捧,在這片枯草地上顯得格外顯眼。親戚們圍坐一團,看墳前一箱一箱的鞭炮噼里啪啦的響著。巨大的聲響直穿耳膜,令耳朵嗡嗡發(fā)痛。鞭炮聲停,就是正式祭祖的時候。爺爺敲著木鼓,親戚們依次跪地磕頭。包括我在內(nèi)的孩子通常不喜歡這樣的習俗。我們僅知道跪拜的人姓“徐”被硬拉著拜完后,便逃也似的跑開,在田野上撒歡兒的跑。而最重視的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每一次跪拜眼中都洋溢著認真與崇敬。他們對祖先的保佑深信不疑。
祭祖之后就是見一見住在附近的親人,我最害怕這樣的時刻。親戚總是熱情款待,邊吃邊聊,而我卻也接不上話,又不好干坐著,渾渾噩噩的不知回答了什么,在這個時刻最想聽到的就是“不早了,我們要回去吃飯了。”
真到了飯點,那才是有熱鬧的感覺,爺爺家門口有個大院子,一到過年便擺滿幾十張大圓桌,桌桌坐滿了人,這樣隆重的吃飯方式通常是老人賀壽,閨女出嫁時才辦的,我們這個大家族在春節(jié)時刻也能整整齊齊地歡聚一堂。
這時候的菜都是用大鍋炒的,比我的臉還要大上好幾圈兒。這菜同福氣一般,大家分“?!背?。小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在廚房打下手。二媽要炒菜,我就和奶奶守在爐邊一起烤火取暖,一邊聽老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現(xiàn)在想想那應該是寒冬中最暖的時刻。這個村,富了之后再回來時,這間小小的廚房便被設施齊全的集成灶代替了,那之后,老奶奶就不進廚房,只坐在門前發(fā)呆了。
每一張桌上都有大大小小十幾道菜,平日里怎么也吃不完的菜,不下一會兒就被吃了個精光。除了小孩子,大人們都喝上了酒,爺爺也會給自己倒上一杯。男人聊事業(yè),女人聊家常。孩子們則用啤酒杯裝滿飲料,學著大人的樣子喝酒聊天。
下午時,一天中最清閑的時刻,看電視或玩游戲或是滿堂的瘋跑。沒人會在今天的玩鬧中挨罵。
隨著太陽的落下,村中安靜下來,沒睡的人們?nèi)匀粐\喳的聊著天,寒風在夜晚肆虐,人們再次醒來時又是一片寂靜,春節(jié),帶來了團圓,留下了一家人的幸福。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春節(jié)期間喝“元寶茶”是我家鄉(xiāng)的風俗。
每年的除夕夜,我都會回外公家過年。四世同堂的除夕夜熱鬧非凡,吃年夜飯、賀歲拿紅包、一起看春晚,當然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陪外公煮“元寶茶”。
關于“元寶茶”,小時候我還鬧過笑話。有一次,我對著煮茶的鍋子里,用勺子撈了半天,也沒見著一只“元寶”。外公笑話我是“小財迷”,邊刮我的鼻子,邊告訴我:“傻小囡,‘元寶茶’不是真正的元寶煮的,你看,這個兩頭尖尖的像不像元寶,其實它是用金桔加枸杞和冰糖煮出來的?!贝以匍L大點,有次參觀民俗博物館,才知道原來“元寶茶”最早源于江南,開始是向皇帝進的貢茶,后來民間也逐漸興起,寓意新年‘元寶進門,發(fā)財致富’。
煮元寶茶不難,關鍵在掌握火候。外公會先將金桔的一面劃個十字,然后放入水中大火燒煮約十分鐘,再撒入冰糖和枸杞用小火慢慢熬。待金桔的清香逐步散開來,茶湯變得有點粘稠,呈現(xiàn)鮮亮的橙黃色,外公就雙手合十,喃喃自語,有時是“祝老祖宗福如東海,無病無災”,有時又是“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福氣滿滿”……
除夕夜的第一盞“元寶茶”,一定是外公親手奉上給我們家的“老祖宗”的。這時候的外公就像個小孩子,恭恭敬敬地雙手端好茶盞,遞給已經(jīng)笑得合不攏嘴的老阿太。阿太接過“元寶茶”,舀上茶盞里的兩只“元寶”,開開心心地宣布:“年年送寶入我家,雙福臨門保平安!”然后,我們按照輩分、年齡,每人捧上一杯茶“云寶茶”,咕咚咕咚喝下去,就也把新年的健康福氣帶到了身上。
現(xiàn)在我已長大,自然而言地也就接過了家里煮“元寶茶”的任務,并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改進,比如,除了金桔外,有時還用雪梨或紅棗,冰糖也用得少了,補血少糖,滋陰補肺。每當有親朋好友來家里時,我也有模有樣地學外公的樣子,煮上一杯杯“元寶茶”,將我對長輩、親友們的祝福和感恩,都融化在其中。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jié)的腳步離我們近了。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天。
備年貨
超市里人聲鼎沸,里面的音響又在大聲播報:“豆角二塊六毛錢一斤,西紅柿三塊錢一……”隨即又響起了喜氣洋洋的歌聲:“好運來,祝你好運來……”人們在各個貨架上挑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瞬間貨架前竟擠滿了人。
有人在挑選著蔬菜,有人在挑著魚肉,有人在挑著新衣服……可能是因為過年的緣故,人們都有秩序地排好隊,等待著付款。出了超市門,每個人都憧憬著新年除夕夜的到來……
大掃除
過新年,當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新面貌。正是為了辭舊迎新,所以才會打掃自己的家。掃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個縫隙都不放過。雖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換來了一番干凈、整潔。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臉,窗戶閃閃發(fā)光,干凈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衛(wèi)生,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新襪。整天大家都忙得團團轉(zhuǎn)。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總是短暫而美好的。飯菜一個個送上餐桌,濃郁的香味頓時敞開來,使人垂涎三尺。當全部菜肴上桌時,就好比一桌“滿漢全席”。
大人們站起來祝酒,小孩子們就抓緊時間,爭先恐后地夾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燙燙的飯菜總是會使我們張開嘴哈氣。大人們坐下來時,除夕的團圓飯才剛開始:有人一聲不吭地享受著美食,有人和老者們談笑風生,顧不上吃飯,還有人吃一口,然后沒等咽下去就開始說話了。
飯后,大人們笑著離開,小孩們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裝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們守歲,小孩子們總是沉沉地睡去,做著香甜的夢……
春節(jié)已經(jīng)過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它像一本書,記載著我的成長,它又像一盞燈,照亮了新的開始。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xiāng)的風俗也有很多,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shù)九月重陽放風箏了。
重陽節(jié)風箏上市,每家店鋪的門前都擺著各式各樣的風箏,一清早就有許多人上街去買風箏了。孩子們更是和風箏結(jié)下深厚的情誼,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頭串攢動的鋪中,總能見到孩子們的身影。人們買上風箏,自然是到風箏場去放了。
我拿著新買的風箏——它是一只羽翼豐滿、深褐色的老鷹風箏,跟看爸爸來到了風箏場。呵!風箏場上的壯觀場面是我從未見到過的。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那是彩;地上人頭攢動的人群那是江。我們擠入“江"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寬闊的空地。我們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勞。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們的眼前,只見他把蝴蝶風箏放到地上,右手拿著線軸,拉著長線,風一起,他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風箏“嘩——”地一聲飛上藍天,隨著線越放越長,風箏就越升越高了。它扭著長長的尾巴,在空中隨風舞動……我們看得心癢癢的,顧不上疲憊了,也學著那位叔叔放起風箏。我們并不了解風向,只要有風一起,我們就向前跑。結(jié)果呢,飛上半空的風箏,就像一只無頭蒼蠅,這兒碰那兒撞的,最后干脆一頭栽到了地上。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后,我的箏終于成功飛上天空了,因為我們都學會了如何看風向。
望著展翅高飛的老鷹風箏,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墒强鞓返臅r光總是那么短暫,黃昏已經(jīng)慢慢的逼近,風箏場上的人群越來越少,天上的許多風箏也失去了蹤影。我望著被夕陽染得通紅的老鷹風箏,戀戀不舍的把它收回來,和這美麗廣闊的風箏場告別了。
重陽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可放風箏的經(jīng)歷讓我記憶深刻。這個風俗給我?guī)頍o窮快樂,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里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xiàn)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xiàn)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jié)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面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這個是肇慶特產(chǎn)),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為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里炸,哈,試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灶,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fā)莓。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歷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著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后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戶戶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辟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說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戶戶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著城里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初二以后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里,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xiàn)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么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為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節(jié),男女老少就都穿著漂亮的新衣,臉上掛著淳樸的笑容,迎接著新年的到來。每家每戶都張貼著紅紅的對聯(lián)和年畫。到處都敲鑼打鼓。小朋友們都去拜年、送賀卡。到了夜晚,處處張燈結(jié)彩。有名的店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什么走馬燈、官燈、冰燈、紗燈……各式各樣。一旁,鞭炮聲、擦炮聲,響個不停,火箭炮、煙花,火光沖天。出門在外的人,必寧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呢!怎么樣,我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風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鄉(xiāng)來過年嗎?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軟、糯、順、滑,絲絲入扣,回味無窮,寓意深遠……”沒錯,說的就是我們龍游的風味——發(fā)糕,這一過年必備點心。
龍游發(fā)糕是圓形的,大小不一,看起來像一個個大圓盤。它有一股獨特的清香,嘗一口你會不自覺地贊嘆道;“啊!真是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弊罹咛厣?,當然是它在制作過程加入糯米酒發(fā)酵,吃著比用發(fā)酵粉發(fā)酵的面食更松軟,一口有一口的味道,一口有一口的香味。
關于這個加糯米酒的工序還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女子,年年做發(fā)糕給人們吃。有一年她在制作過程中一不小心倒入了糯米酒,于是她就將錯就錯,發(fā)糕做出來后不但聞起來沒有酒氣,而且淳香了不少,吃起來也更加有味道了。后來它成了眾人皆知的美食。就這樣人們做發(fā)糕就會有放糯米酒的習慣。
要說起來發(fā)糕的起源,那么可要從明代說起,據(jù)《龍游縣志》記載:龍游發(fā)糕的制作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制作工藝獨特,配料考究,成品色澤潔白如玉,孔細似針,因“發(fā)糕”為“福高”之諧意,所以有吉祥涵意,即為逢年過節(jié)必備名點,又是饋贈親友之佳品。
在幾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龍游發(fā)糕形成獨特的制作技藝和習俗文化,是龍游人民過節(jié)等喜慶的場合必備的食品,是民間任何酒席的首道點心。隨著龍游人民把發(fā)糕贈給親友們,親友又把發(fā)糕分享給其他人,這便讓龍游發(fā)糕這一美食,傳到了大江南北,成為了廣大人們都愛吃的一道甜點。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吃了呢?心動不如行動,快來龍游嘗嘗發(fā)糕吧!
過年吃發(fā)糕,便是我的家鄉(xiāng)——龍游的一種風俗。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春節(jié)風俗,正因為它們不一樣,才讓年更有味兒。
我的老家在安徽安慶,我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風俗多彩多樣。
過完小年,家家戶戶都要拿著祭品,去祭拜老祖先。這祭品可就很有講究了。要用燒了個半熟的豬頭、豬腳和豬尾巴來祭祖,當然還少不了一只大公雞和一條連一片魚鱗也不能少的鯉魚。這個是老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對先輩的尊敬。
除夕晚上,關上大門,一家人品嘗著豐盛而又美味的年夜飯,享受著溫馨的時光,所有人都會忘記這一年的傷心難過,用快樂和喜悅的心情迎來新的一年。這頓飯要吃的越慢越好,老輩說,這就是守歲。
第二天,天蒙蒙亮時,就聽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大家用這響亮的炮聲迎來新的一年,也是對新年的祝福和期盼。初一這天拜年問好,到處熱熱鬧鬧的。
初二有一個奇特的風俗就是不掃地。很多人問,這是什么風俗?因為一年到頭,家家都要用掃把掃地,而這一天是掃把的生日,要讓它好好休息一天。
初五晚上還有一個有趣的風俗習慣叫“老鼠嫁女”。因為以前在農(nóng)村,到處都有老鼠的蹤跡,它們無惡不作,偷吃糧食,亂咬家具,而且它們繁殖能力強,祖輩們氣得怒發(fā)沖冠??哨s又趕不走,便想到了一個“自己哄自己”的方法。這天晚上,大家把房間的燈亮著,早早上床睡覺,生怕驚擾了老鼠嫁女兒。大人心里想,老鼠應該把女兒嫁出去了,還偷著樂呢。其實誰也不知道老鼠到底出來沒有,到底有沒有把女兒嫁出去?或許沒有嫁出去,還偷了點東西又回洞里去了。你猜為什么是老鼠嫁出去而不是結(jié)婚呢?因為嫁出去說通俗點兒就是老鼠走了,結(jié)婚就意味著又搬來了一只新的老鼠。哈哈,我們的祖先可真會想辦法,眼不見,心不煩,給自己一點心靈的安慰。
初七這天,大家用稻草編制一個假的黃鼠狼。在黃昏時,讓雞親眼看著村民把黃鼠狼送走了,從此雞也就不再害怕黃鼠狼了。
你瞧,我們老家的春節(jié)風俗有趣奇特吧!
關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