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守望的學生作文
關(guān)于守望的學生作文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硎赝膶W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守望的學生作文1
吃飯時母親不經(jīng)意間提到:“你大哥回鄉(xiāng)了。”大哥是回去看望姨夫了嗎?我有些恍惚,思緒不禁又飄向了從前。
從我有記憶起,姨夫就是我身邊親近的人。而姨夫也十分喜歡我,常常陪我玩耍。但他常常跟我說起的,是獨屬他的一塊菜地。
等我長大一些,一次出行,我茫然不知目的地何方。姨夫卻笑瞇瞇地說:“我們呀,回姨夫的老家!”我還記得當時他的笑容,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扯出深深的笑紋,飽滿而明亮。
一路顛簸。終于,目的地到了。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車。隨目一望,只見一座簡陋的小院立在眼前,墻上抹著灰泥,深深的屋檐下木門半敞。姨夫望我一眼,臉上笑意更深?!白?,我?guī)闳サ乩锍虺?”
我跟著姨夫踏過院中密鋪的稻桿,陽光下它金燦發(fā)亮,散發(fā)著好聞的馨香。院中的一角散放著些工具,手柄上裹著的紅布已有些發(fā)舊了。我不及細看,只亦步亦趨的隨姨夫走著。一路上姨夫遇到好些人,多半是老人。他們在坑洼的土路上行走著,姨夫笑著說,這是我外甥女。他們便都開懷的笑了起來,溝壑遍布的臉上多了幾分歡喜的光芒。
再向后走,我終于看到了姨夫所說的菜地。土是普通的灰土,但行間被人用耙子犁出了深深的溝壑,便顯得堅挺起來。時正初春,種子才剛播下,但我能想象出到了秋天,菜地里碩果累累的場景。
姨夫的大手放在我的頭上,我聽見他的聲音:“這就是姨夫的菜地啊!”我懵懂的抬頭,看見姨夫的臉在陽光下有幾分模糊。
當時的我并不能理解姨夫為什么會死守著那一片菜地。他已近五十,在城里也早已有了房子。但他還是每周都要跑回鄉(xiāng)下,種他的菜,與村里的人閑聊。我去問大姨,大姨笑笑,對我說:“那是他們家祖?zhèn)鞯牡匕??!?/p>
我一次次的回鄉(xiāng),在地里植物的生枯茂榮的輪回中漸漸理解了姨夫的堅持。姨夫本是鄉(xiāng)下人,他放不下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于是仍下鄉(xiāng)種菜,固執(zhí)著自己的守望。
我驀然回神,想起大哥回鄉(xiāng)的消息,想象著姨夫從地里站起身時臉上皺褶一層層拉開的模樣。我愿時間就凝固在那個瞬間,姨夫那副弓背在田間守望的模樣。
守望的學生作文2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氣息:每一片嫩葉上,都有春天的芬芳:每一顆綠樹上,都有森林的蒼翠:每一段文字中,都有人類文化的光輝。
文字最早起源于原始先祖的生產(chǎn)勞作。他們?yōu)榱吮阌诮涣骱臀拿鞯膫鞒?,?chuàng)造了最早的甲骨文。之后文字便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源遠流長。從甲骨文,金文到楷書,行書。每一時期的文字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從古至今,它們穿梭于詩中,書中,信中。它們承載著人們不同的情感,也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文字,是上天賦予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有形的文字載人以悲歡離合,而無形的文字具現(xiàn)人的喜怒哀樂。從飽含韻律的《詩經(jīng)》到妙趣橫生的《山海經(jīng)》;從唐詩宋詞到明清戲劇;從唐古文運動到新文化運動。文學長廊走來了屈原、陶淵明、李白、王勃。那屈夫子“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守望:那“草盛豆苗稀。”的田園:那“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钡暮肋~:那“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钡奈锸侨朔?,江山永恒。這千年的文化由文字來傳承,光明的未來由我們書寫。
文字,不僅是情感與文化的載體,更是作者與讀者進行心靈溝通的橋梁。
最近有一檔名為《朗讀者》的節(jié)目,通過書面朗讀的方式,帶給無數(shù)的人以感動和沉思。原來在當今這個被科技包圍的世界,平淡無奇的文字中能蘊含如此飽滿的情感。節(jié)目播出后,讓不少人又拾起了書本,拾起了不少被遺忘的文化。
節(jié)目中濮存晰老師朗讀老舍先生寫的《宗月大師》。當年的宗月大師幫助因家貧而無力上學的老舍,開啟了老舍先生心中的從善之門,也開啟了他的文學之門。正如榮國威大夫救助濮存晰老師一樣,使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善良的美好正如玫瑰的芳香,他永遠也不會忘記。成名之后,他成立“濮存晰愛心公益基金”,幫助山區(qū)孩子的教育以及貧苦的艾滋病家庭。他的舉動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他也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宗月大師”。
一花一葉大世界,一字一聲總關(guān)情。無論是古代詩人的縱情高歌還是現(xiàn)代讀者的深情朗讀,都需要由文字來守望。文字傳承的是民族的文化,傳承的是進步的精神,傳承的是真摯的情感。
守望的學生作文3
村口的路旁,佇立著一棵古樟樹。
打我記事起,他就一直站在那兒。樟樹雖不粗壯,卻足夠挺拔,他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展開來,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遠遠望去像一頂撐開的巨傘。微風吹過,便會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響,好似一個男低音在輕輕吟唱。長輩們告訴我,這棵古樟樹是有靈氣的,他保護著這個小小的村落。事實也是如此,這棵古樟樹就好像一位老者,安靜、祥和地見證著這個村落的滄桑和屬于我們的小幸福。
小時候,媽媽總會牽著我的手到村口的樟樹下,等著開長途車的爸爸回家。我問媽媽:“爸爸又不是不認識回家的路,我們干嘛等在這兒啊?”媽媽笑而不答,只是輕輕地摸了摸我的臉頰。漸漸地,我也不再去問。我記得,出門前媽媽總會把自己拾掇好,連頭發(fā)都得梳得整整齊齊,那時的她年輕漂亮,背挺得老直,就像亭亭玉立的翠竹。
再大些,我上學了,每個周末回家,村口的樟樹下總有媽媽的身影。遠遠望見,我便會加快回家的腳步。我不止一次的讓媽媽別在村口等我,可她卻說:“沒事,媽媽想接你一起回家?!边@個時候她的頭發(fā)已經(jīng)有了些許松亂,背似乎挺得也沒有以往那么直了,可是她還總是在村口的古樟下守望著我。
這些年,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一年難得回一趟家。我雖然理解他們的艱辛,可心里難免有些許埋怨,郁悶難解時便會到古樟樹下靜靜心。還未走近便看見年逾七旬的王奶奶拄著拐杖,慢慢的顫巍巍的向古樟樹挪去,腳印一深一淺,束在腦后的滿頭的銀絲被風吹的凌亂,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好不容易到了樟樹底,她又微踮起腳,費力向遠處張望著什么,渾濁的眼睛里看不見神采。我走到她身旁,問道:“王奶奶,您在這兒干嘛呢?”“我兒子今天會回家,他七年零三天沒回家了,奶奶正等他呢!”王奶奶的聲音有些沙啞,卻藏不住語氣中的興奮。樟樹下王奶奶佝僂的背影,讓我似乎看到了多年以后的母親。我暗下決心,我一定不讓母親成為孤獨的守望者。
小時候媽媽帶著我在古樟樹下等爸爸回家的一幕幕又浮現(xiàn)在眼前,這次該換我來守望他們了!風吹過,頭頂?shù)臉淙~窸窸窣窣,似乎低吟淺唱著歲月的靜好。
村口的路旁,佇立著一棵古樟樹……
守望的學生作文4
一條河,一座鎮(zhèn),鎮(zhèn)因河而興,河因鎮(zhèn)而榮。我是縱貫濮院南北的母親河王母橋港。我的一邊是石橋瓦屋,雕梁畫廊的江南水鄉(xiāng)風光,一邊是貿(mào)易繁盛的毛衫市場,它們只有一水相隔。
我觀賞著自己的新面貌,樂得合不攏嘴。楓紅桂香,水清天藍,我不禁陷入了回憶。
許多年前,我生了一場大病,渾身發(fā)冷,每天和污水、垃圾,亂石堆為伴,臭氣熏天?;畋膩y跳的小魚小蝦不見了蹤影,天黑黑,地黑黑,什么也看不見。
我只聽見嗚咽的北風吹過橋孔,聽見無辜的群眾在呼吁,還聽見有人踏著堅定的腳步要來給我治病。
在那最黑暗的夜里,風雨大作,我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但我不能安睡。我和斷臂的欄桿,瘦弱的老樹,還有殘缺的河堤相互安慰,相互鼓勵??傆幸惶?,生機勃勃的生活會重新回來的?;畋膩y跳的魚蝦,美麗的植物們,你們在哪里呀?你們也許在流浪,一想起你們可能無家可歸,我就徹夜難眠。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念我,想念著清澈的河水。我想念從前的波光粼粼,想念你們上躥下跳嬉戲的場景,自得其樂吹泡泡的畫面,還有你們?nèi)σ愿百惻艿臍g樂。
后來有好幾撥人來看望我,我知道希望來了,他們來給我治病了。他們做了規(guī)劃方案,日夜辛勞地趕工,用先進的設(shè)備治療我。他們抽掉我那臭氣熏天的污水,挖掉我那烏黑的淤泥,用他們粗糙又充滿力量的雙手重新給我修筑堅固的河堤。我熱淚滾滾,原來一條河流的病痛、忐忑、心愿和希望他們?nèi)级?,我的身邊又熱鬧起來,我的活力又回來了!
時光飛逝,他們?nèi)缙谕旯?,還要給我重新整理妝容,河邊種上了綠樹草坪,架上了廊橋,裝上了閃爍的燈光,我更加熱情奔放。陽光穿透白云,灑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我歡快地唱歌跳舞,魚兒蝦兒都回來了,蜻蜓還不時停下來歇歇腳。柳樹的枝條不停地撫摸著我,花香陣陣,蝴蝶蜜蜂飛來飛去,可愛極了。你看還有無人機來給我拍攝呢!我身上結(jié)合了江南水鄉(xiāng)風光和時尚文化的新面貌。我自豪極了!
如今人們枕河而居,依水入夢。我聞喜鵲在歌唱,看見人們站在春風里,向我微笑,并堅定地告訴我:我們要把您建設(shè)得更好,更美,更強!
守望的學生作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或許,那古老的鐵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駕著歷史的戰(zhàn)車悄悄逝去,但是,負載其上的中華民族燦爛而輝煌的傳統(tǒng)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復(fù)返?
春花秋謝,雁陣南移華夏民族從歷史的硝煙中一路走過來,她徘徊于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的古長城前,縱橫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臺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鐵騎太硬,晚清末朝的統(tǒng)治者太軟弱,西方侵略者的槍炮太利,風風雨雨,凄凄慘慘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為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花冢,懷抱傳統(tǒng)經(jīng)典,胸懷文化末節(jié)而含恨長眠!
時至今日,遠去了刀光劍影,逝去了血雨腥風,安詳?shù)奶绞⑹浪坪跻渤蔀閭鹘y(tǒng)文化的守墓者與送終人先不說麥當勞文化在神州達地泛濫成災(zāi),法蘭西的名貴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華,英吉利的流行樂瘋狂席卷樂壇,還有日本的動漫腐化我們的青少年,單是那情人節(jié)朦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動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團圓之月更美麗。
難道,蘊育了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已行將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樣,在傳統(tǒng)文化被遺忘西化之日,也是華夏民族滅亡之時這并不是聳人聽聞,一個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這是深深融于我們每個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的不竭動力。
欣喜的是,近年來掀起的國學熱,古典文化研究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沉淪于歷史長河深處的文化經(jīng)典開始浮現(xiàn)于人們面前于丹的論語“心得”,將孔子的思想精華用美麗易碎的語言編織成現(xiàn)代人心靈的搖籃;易中天以幽默調(diào)侃的話語演繹了一部部超現(xiàn)代的《史記》、《三國》片片感人,劇劇精彩且不說功利主義的解說違背了嚴肅的學術(shù)研究,但究其對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貢獻卻是難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個人的圣人,而是我們每個人心靈的守望者;“三國”也不是易中天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心馳神往的美麗傳說傳統(tǒng)文化的迷失與復(fù)活,將見證我們古老民族的崛起與復(fù)興。
“盛世歌者蕭條人,悵望千秋一掬淚”,讓我們守望心靈的文化凈土,駕起歷史的罡風,仰天長嘯,看巨龍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