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
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人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1
魯迅的腦子,就是萬有文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除了他有非凡的記憶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學習,好學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讀書方法。
魯迅先生聚精會神地工作。為了如此,他的工作時間總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還在那里拿著筆寫不完地寫啊寫啊!夫人許廣平打算勸他休息一下,雙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曉得他卻滿臉的不高興。本來,許廣平那時是很孩子氣,滿心好意,遇到這么一來,真感覺到氣也透不過來地難過。稍后,他給夫人解釋:“寫開東西的時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顧不到的,這時不理他,甚至吃飯也是多余的事。”
魯迅的工作態(tài)度是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的。他親手校對書稿時,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頁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嚴加改正,不惜再三變更,直到滿意為止。至于字句的正誤,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校稿時,也許使人覺得厭煩,但等到書一出版,是沒有不滿意的,沒有不博得良好信譽的。
魯迅研究學問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魯迅認為需要學的某一種學問,便埋頭專門鉆研,堅持不懈。比如社會科學,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轉(zhuǎn)折時期,嚴酷的階級斗爭觀實,使魯迅深深感到進化論思想的偏頗,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學習馬列主義理論,讀的書真是驚人。從1929年起,三、四年間幾乎每天手不釋卷。這樣刻苦學習的結(jié)果,他后來以雜文的形式多次發(fā)表對教育的評論和意見,痛擊國民黨_壓制學生思想、鎮(zhèn)壓學生抗日救國運動的反動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教育的實質(zhì)。能一文刊露,群丑斂聲。魯迅先生終于用階級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逐步形成了共產(chǎn)主義世界觀,成為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魯迅認為讀書,不應無重點地亂讀一氣,什么書都去涉獵;就是同一本書,也不必每章每節(jié)“一視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導清華大學文學系學生許壽裳的兒子許世瑛讀《抱林子》時就指出:該書“內(nèi)篇”宣揚神仙方藥、鬼怪迷信,是錯誤的,可以不讀;“外篇”論述人間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確的言論,這就是要讀的重點。
魯迅這樣的指導名之曰“重點進攻”讀書法。平均使用力量,會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只有采取“重點進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會好得多。
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2
“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過把別人聊天、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工作罷了?!薄@是偉大的革命文學家魯迅常說的一句話。
魯迅從小勤學,他曾在私塾的課桌上刻過一個在早”字,以勉勵自己珍借光陰。
長大工作以后,魯迅仍時時不忘節(jié)約時間。就拿吃飯為例,他是喜歡吃魚的,可為了少在剔吐魚骨上花時間,就少吃魚。魯迅有句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绷魧W日本,在“老虎尾巴”居住的那些年月,他象戰(zhàn)士匍匐在戰(zhàn)壕里一樣,常常通宵伏案工作。游手好閑的人來找他,他會不容氣地問:“唉,你又來了,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魯迅讀書非常專心,許廣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晚上,一個小偷餾進了魯迅的家。做賊心虛,他想等魯迅入睡之后再行竊,哪知魯迅寫啊、寫啊,手中的筆一直不停地揮動。過了好久,魯迅累了,伸伸腰,點支煙,抽上幾口后,又開始埋頭寫。就這樣,燈光總是亮著,小偷一直下不得手。眼看時間過去很久了,魯迅還是不熄燈入睡,小偷熬不過魯迅,只好乘魯迅專心寫作之機,悄悄地將廚房里的一件小東西拿走了事。
長期的勞累,魯迅身體變得清瘦了,好友們勸他多體息,注意身體。魯迅笑著說:“面向桌子提筆寫文章,是我工作的時候,靠在椅子里看書,就是我休息的時候,若是連這一切都停止了,那在我是做不到的?!睘榱司S護身體,魯迅也吃魚肝油,戒酒,這些都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戰(zhàn)斗時間。
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魯迅工作戰(zhàn)斗的三十年中,他總共為我們留下一千多萬字的著作,平均每年三十三萬,寫作從不間斷。除此之外,魯迅還做了大量教育工作、研究工作、社會工作。魯迅逝世后,人們整理他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他存有大量的小紙條,紙條顏色不一,上面都是他從各種書籍上選抄下來的對寫作有用的文字資料。從這些紙條上,我們好象看到了魯迅“廢寢輟食,銳意窮搜”的身影。
魯迅正如自己所說,他的一生是“小跑步”度過的。他以他勤奮刻苦的勞動,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今天,我們紀念他,學習他,不要忘記他這樣一段意義深遠的話: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p>
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3
魯迅年輕的時候,家里條件很不好。為了讀書,他揣上8元錢上路了。就這8元錢,還是母親多方設法為他張羅來的。在南京,他進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免費的學校,然而,魯迅很快發(fā)現(xiàn)這里校風不太好,他轉(zhuǎn)入另一所陸師附設的礦路學堂。礦路學堂是新辦的,不僅免費,學生津貼也多一些,這樣魯迅就可以多買一些書籍和文化用品了。
魯迅酷愛讀書,在當時,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時期,幾乎每一月都有優(yōu)秀的西方著作出版,為了買到這些書籍,魯迅省吃儉用,節(jié)衣縮食,餓肚子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寒冷的冬季,他還穿著單薄的夾衣。魯迅是班里年齡最小的,卻是成績的一個,他有著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平時學習又刻苦,所以幾乎回回得第一。礦路學堂有著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每次小考成績優(yōu)異的,都發(fā)給一個三等獎章;若干個三等獎章,可以兌換一個二等獎章;積夠若干個二等獎章,就發(fā)給一個頭等獎章。頭等獎章是金質(zhì)的,很值錢。魯迅是班里一個榮獲過金質(zhì)獎章的人,他把獎章變賣了,換回許多優(yōu)秀的圖書。
有些同學覺得不可理解,金質(zhì)獎章在同學中可是無限的榮耀呀。在魯迅看來,圖書比獎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滿足虛榮的物品,魯迅把這一謙遜的品格保持了一輩子。魯迅一生寫成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內(nèi)容深刻,筆法冷峻、簡練,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把這一成就說成來自魯迅的天才,還有些當面盛贊魯迅是天才的文學家,魯迅卻很有感慨地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p>
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4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他經(jīng)常到當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后到藥店去買藥,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里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zhàn)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p>
后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xù)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zhì)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jīng)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xù)前進。
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5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
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一枚金質(zhì)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qū)寒堅持讀書。
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還在進“三味書屋”前,他在自己的啟蒙老師——一位遠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帶圖的書。這位老師曾經(jīng)告訴他,有一部繪圖的《山海經(jīng)》,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怪物……可惜一時找不到了。這么一部有趣的書,可把魯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夢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長媽媽也感動了。長媽媽不識字,她探親回來時,就設法給魯迅買回了這部書。一見面,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魯迅,高興地說:“哥兒,有畫的《山海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
一聽這消息,魯迅欣喜若狂,趕緊把書接過來,打開紙包看了起來。
這是魯迅最初得到的心愛的書。后來,識字漸漸多起來了,他就自己攢錢買書。過年,魯迅得到壓歲錢后,總是舍不得花,攢起來買書看。
魯迅小時候?qū)貏e愛護。他買回書來,一定要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有污跡,或者裝訂有問題,一定要到書店去調(diào)換。有些線裝書,很容易脫線,他就自己動手改換封面,重新裝訂。
魯迅小時候養(yǎng)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他讀過的書浩如煙海。他購置的書,僅據(jù)《魯迅日記》上的“書賬統(tǒng)計”,從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冊。他收藏的書,總是捆扎得井井有條。魯迅一生清貧,最大的財產(chǎn),就是他的這些寶貴的藏書了。
2022關于魯迅讀書的故事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