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
70年前,當(dāng)中華民族最終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煉的抗戰(zhàn)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那么你看過什么抗日電影呢?不妨來寫一下你的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guān)于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希望你喜歡。
#203096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1
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叫《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此部電影講述了跑步冠軍——劉長春的故事。
在1931年華北運動會上,劉長春獲得200米跑步的冠軍,戰(zhàn)勝了日本隊員,日本所以不服氣而對東北發(fā)起戰(zhàn)爭。日軍把重要政治機構(gòu)占領(lǐng)后,張學(xué)良校長要求解散東北大學(xué)。
劉長春代表中國,和他的教練坐船去美國洛杉磯參加第十屆奧林匹克。劉長春在船上加緊運動,而教練把他的練習(xí)時間從6小時減少到3小時。劉長春很不習(xí)慣。一天教練讓他和外國人跳交誼舞,讓外國人明白中國并不弱小,可他就是不去,偷偷跑去練習(xí)。此時,外面正好下著傾盆大雨,刮著暴風(fēng),他也要堅持練,海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沖倒,也不向困難屈服……因為天公不作美,船要停泊在附近的一個港口停留,停了6天,最終又起航了,但再快的速度也不能按時到達,教練想了個辦法,讓船直達洛杉磯再去舊金山。
經(jīng)所有旅客同意后,最終按時到達,劉長春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體育館,參加開幕式。1932年7月31日是,100米賽跑開始了,劉長春因沒有經(jīng)驗而未上線,有些中國官員讓他不要比200米了,免得又被人笑話,但劉長春沒有這樣做,仍繼續(xù)參加,絕不放棄中國奧林匹克破天荒第一次。比賽中他打破0的突破。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差點落淚了,太感人了!尤其是去洛杉磯的那一段,曾有日本人要把他收買,給他很多好處,但他不受任何影響,只替中國參加比賽,他的媳兒都不管,整天想著跑步,為國爭光。這都出自于他的一顆濃厚的愛國之心。讓我們都向他學(xué)習(xí)吧!歸根結(jié)底,我此刻只想說一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503108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2
地點珠峰,海拔8800多米,沒有補給,氧氣消耗殆盡,有人艱難攀爬,最后登頂珠穆朗瑪峰。 你一定會覺得這種劇情只會在好萊塢電影里出現(xiàn):“氧氣瓶都不夠續(xù)命的,居然還帶那么多累贅,嫌自己命長嗎?太扯了?!?但如果說這是史實呢? 這就是史實,真的有那么幾個人在體力,補給,氧氣都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帶著一大堆非補給品登頂珠峰,他們是中國第一支珠峰登山隊,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珠峰北坡成功登頂?shù)牡巧疥牎?/p>
只存在于電影中的劇情卻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前輩們實現(xiàn)。而且登頂珠峰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挑戰(zhàn)人類的極限,更在于他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須是中國國土。 珠穆朗瑪峰差點不屬于中國,珠峰的主權(quán)是爭來的,只因五星紅曾旗飄揚在珠峰8844.43米的巔峰,中國才拿到珠峰北坡的歸屬權(quán)。 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國內(nèi)定檔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國70周年慶典,與《建國大業(yè)》,《建軍大業(yè)》這類致敬英雄、致敬時代的電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桿,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動了一個大時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堪稱國民級“免檢電影”。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fā)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wù)。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xué)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lǐng)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zhàn)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xiàn)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zhàn)。 換言之,登頂珠峰,成為一個勢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wù)。 1961年10月5日,邊界談判結(jié)束,中國得到了珠穆朗瑪峰北坡的歸屬權(quán)。 這幾年來,國內(nèi)的電影市場開始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多的商業(yè)大片遭遇滑鐵盧,甚至投資多少錢,虧本多少錢,時代終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電影的人的身邊。
主演陣容中,有拍出《戰(zhàn)狼》和《流浪地球》的吳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紅海行動》的張譯,有實力演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連成龍大哥都來友情出演,有這么多愿意用心拍電影的演員背書,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對于《攀登者》這部電影,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它將成為又一個爆款作品。 更讓我心中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關(guān)機儀式已經(jīng)在珠峰大本營成功落幕,特別邀請了1975年第二次登頂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兩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講起了過去的故事。
2019年,同時也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對于我們來說,《攀登者》或許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它是一次國民精神和商業(yè)大片的完整重合,因為這個故事完美地解釋了——為什么中國能夠從積貧積弱再度走向強大。 既然已經(jīng)知道那些近乎泯滅在歷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又怎能忘記呢?
#503107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3
攀登珠峰與核試驗對于人類發(fā)展并沒有起到推進作用,把它們放到一塊來說,發(fā)現(xiàn)它倆有一共同點:人活著便是為了掙口氣。
這口氣太難掙了,為了這口氣太多人犧牲,太多妻離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有退縮嗎?沒有。很多人看到有吳京在的電影,就覺得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沒有錯,有多了解中國的過往,必然會愛中國更多些。而且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輝到一定境界。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中壯大的國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輝煌。人會不惜命嗎?不會,但他們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nèi)プ?。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44.43米,國際上最后采用了中國標準,用命換來的數(shù)據(jù),終于把這口氣給掙著了。
脫離歷史背景,單看這部電影,如此選材,必然得與惡劣天氣對抗,假如單單是要宣揚所謂的愛國主義,大可以選擇相對舒適環(huán)境的題材,唯有這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吸引著這幫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國精神嗎?
現(xiàn)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我們的國家沒那么完美,但又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呢?有問題,去解決,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503106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4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作品的改編電影,影片故事設(shè)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對于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脫離中國電影“五毛錢特效”的設(shè)定,經(jīng)費爆炸的特效實在很讓人驚嘆堪稱“好萊塢水平”,將未來地球真實地呈現(xiàn),末世場景整體比較流暢,帶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從地下城到空間站,每個環(huán)境都是精心設(shè)計過的,科技感十足,沒有任何細節(jié)會讓人出戲,比如貨車的球形方向盤、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轉(zhuǎn)向發(fā)動機的入口、給重元素聚變發(fā)動機挖掘原料的礦區(qū)、全世界的救援隊大出動。大場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園,在一萬座行星發(fā)動機推動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這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科幻的巔峰之作了。
所謂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認為并不是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好萊塢質(zhì)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區(qū)別于好萊塢的中國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機可謂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談的主題,試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機發(fā)生在歐美,那又會怎么樣?歐美普遍的解決方法是放棄地球,開飛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園。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戀,對家園的深情,讓他們犧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帶著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歐美主要宣揚個人主義,他們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個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類,每個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與理性之差了,歐美科幻信奉理性,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靜克制,所以歐美不會使地球“流浪”,更不會有不會有劉培強炸毀空間站這個結(jié)局。作者劉慈欣也說,理性上,他會選擇飛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國人這種更在乎家園和親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幻片。
作為一部被吹捧得很厲害的科幻片,制作團隊歷時四年完成。但這畢竟是中國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過于冗長的劇情陳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錯誤用詞和拼寫都或多或少的讓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間站休眠系統(tǒng)看似高級,但休眠很簡單,蘇醒也隨意。主角劉啟提出木星表面的氫氣和氦氣引發(fā)爆炸,利用其推力,脫離木星的這個方法本因為moss的計算結(jié)果而直接否定不嘗試了那又為何因為一個小孩的想法動輒聯(lián)合國呢?而且理性且冷靜的聯(lián)合國居然因為一個父親的感情而同意執(zhí)行那樣危險的嘗試,是不是有點草率了?還有女主韓朵朵最后的“強行煽情”也完全沒跟當(dāng)時緊迫的節(jié)奏掛鉤。人物沒有特點,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臺詞沒有經(jīng)過細細打磨,劇情缺乏鋪墊,較為倉促,立意深度不夠,無法引起共鳴和靈魂叩問。綜其看來國產(chǎn)科幻片還是有待提高。畢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之作,不是巔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認為褒是要大于貶的。
#97567小學(xué)生抗日電影觀后感5
電視屏幕中閃現(xiàn)著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就是微電影《陪伴》里面所講述的故事。
鏡頭中爸爸正抱著出生不久的女兒,細心地照料著,并且對女兒深情的說著:寶貝,我會一輩子保護你!慢慢地孩子長大了,跟爸爸之間的溝通少了,直到女兒包里的一盒煙的出現(xiàn),彼此產(chǎn)生了誤會,深愛女兒的爸爸伸手打了女兒,女兒跑出了家門。焦急萬分的父親到處尋找女兒,最后終于找到了女兒,消除了誤會,深深地抱在了一起,彼此感受著親情,彼此珍惜著家人之間的溫暖。
看到這一幕,我的眼前也呈現(xiàn)出了很多的畫面,微電影中那雙眼睛跟我的爸爸媽媽一模一樣,當(dāng)我生病時,當(dāng)我碰到困難時,當(dāng)我考試考砸的時候……那雙眼睛里充滿著關(guān)心和急切。甚至比他們自己碰到難題還要著急。
對于電影中那位女兒所受到的愛,我要比她更幸福,因為我受到的愛更多。外婆會精心地給我準備早餐,做我愛吃的可口飯菜;爸爸媽媽總會給我準備我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學(xué)習(xí)上還是生活中用的,有時候他們出差了,還能收到他們送的禮物,那時候,看著我興高采烈的樣子,他們的臉上也掛著燦爛的笑容。
曾經(jīng)對于媽媽,也有過抵觸的時候,對于她的叮囑,我會覺得煩,覺得嘮叨,細細想來才知道,我在媽媽所謂的“嘮叨”中,已經(jīng)不知不覺改正了很多缺點,在媽媽所謂的“嘮叨”中,那盒子里的獎狀和獲獎證書,正越來越多,越來越厚,正是有了媽媽“嘮叨”的一路陪伴,我才一路幸福的走來。
看了微電影《陪伴》,讓我深受觸動:家人的溫暖,家人的一路陪伴,是一件多么幸福,多么溫暖的事,正是因為給了我太多的愛,才讓我覺得給的我理所當(dāng)然,覺得是多么自然的事情,其實我們都應(yīng)該珍惜這種親情,感謝家人的陪伴,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長大,離開曾經(jīng)溫暖的家,我不想因為長大了之后才會遺憾。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珍惜愛,保護愛,在親情的一路陪伴中走向幸福的未來。
電影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