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
《傲慢與偏見》是根據(jù)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fā)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zhí)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lián)合主演。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1
由于時隔已久遠,對于簡。奧斯汀的原作《傲慢與偏見》里的大部份情節(jié),我已記不太清了。想來,那時,讀這本書時我的年齡倘小。當初可能也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對于文中的真諦,其實并沒充分領會。
隨著影片的第一個鏡頭的打開,同時滌蕩在耳旁的是悠揚的古典音樂,而緊跟著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幅和諧優(yōu)美的十九世紀英國鄉(xiāng)村畫面。
老實說,一部影片如果在最初的幾分鐘都還不足以吸引人的話,只會讓人興味索然,通常我會選擇放棄。而一開始,就能引人入勝的影片,不管它是否是名著改編而成,對于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都是很值得我們期待的了。
女主角伊麗莎白的表演把一個那個時代的英國鄉(xiāng)村少女的機智與傲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男主角達西在她的那種純真的笑容的映襯下,越發(fā)顯得自己的態(tài)度過于傲慢了些。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達西真實的為人卻并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這一切,都只因為伊麗莎白最初對達西的偏見而被掩蓋住了。
好的演員當然要配上好的電影情節(jié),本片中的舞會為一大亮點,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余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xiàn)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
英格蘭的田園風光也很搶眼,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獨立著一棵枝葉扶疏的大樹,一輛載著紳士淑女的古典雙輪馬車從樹旁疾馳而過,古典鋼琴音樂蕩漾在其中,美麗得就象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2
閑來無事就想著看一些經典的電影,一來打發(fā)時間,二來充實下自己,畢竟是經典,我想看一看對自己還是非常有好處的,起碼不落伍。
看的是1940年版本的,還是黑白的畫面,看這部電影說實話并沒有想象中一樣產生什么震撼的感覺,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里面人物的表情,非常豐富,這也是外國片比國產片好的地方,國外的電影演員表情都非常豐富夸張,很帶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英國小鎮(zhèn)的普通鄉(xiāng)紳家庭,家里有五個女兒,都正處于妙齡時期,因此鄉(xiāng)紳的太太非常著急的想為五個女兒找到好的夫婿,然而由于自己處于中產階級,家境不算優(yōu)越不能為女兒們準備豐厚的嫁妝,并且鄉(xiāng)紳太太也非常勢力,愛慕虛榮,因此急切地想尋找有錢的富貴人家。恰好在附近的尼日斐莊園里來了兩個倫敦過來的年輕人。兩個人不僅英俊瀟灑而且還多金,這可樂壞了鄉(xiāng)紳太太。
趕緊想方設法的想認識兩位有錢人,于是回家想方設法的想讓鄉(xiāng)紳去拜訪兩位公子哥,誰知鄉(xiāng)紳早已經做好安排,給了兩位公子哥一場舞會的入場券,舞會那天鄉(xiāng)紳太太帶著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五個女兒一起去參加舞會,在舞會上其中一位叫賓格利的有錢人一眼就看中了大女兒簡,而另一個叫達西的有錢人卻對賓格利說不喜歡跟這樣行為粗魯?shù)闹挟a階級交往,恰好這些話被簡的妹妹伊麗莎白聽到了,從此他就對達西產生了很深的偏見,認為他太傲慢。
可是正是由于伊麗莎白并不像其他女人那樣對達西很恭維討好,反而引起了達西對他的注意和好感,開始追求她,然而他依舊不能完全放下他高傲的姿態(tài),依舊采用一種很高傲的態(tài)度來追求伊麗莎白,因此導致第一次求婚被伊麗莎白毫不留情的拒絕,然而隨著妹妹莉迪亞跟克魯特軍官的私奔以及達西給伊麗莎白寫的信告訴他克魯特軍官的為人,并且表明自己的想法,以及之后在達西的努力下莉迪亞和克魯特的順利結婚,這些事讓伊麗莎白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最后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部電影就是圍繞著年輕人之間的情感戀愛件講述了英國中產階級和貴族之間那種關系,貴族的傲慢,中產階級也對其持有偏見,電影以小見大,其實反映的是兩大階級之間的斗爭。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3
幾年前在書店,一時興起買了本《傲慢與偏見》。結果回家一翻卻發(fā)現(xiàn)是英文版的,于是只好將它束之高閣,待我英文長進之日再行閱讀。后來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了兩部簡奧斯汀小說改編的電影《勸導》和《理智與情感》,當然還有關于她的傳記電影安妮海瑟薇飾演的《成為簡奧斯汀》。唯獨一直沒去看《傲慢與偏見》,總是想我還有本書呢。
時至今日,雖然奧斯汀小說文筆舒緩通俗,但我英語水平還是只能讓我了解大意。終于,決定還是去看電影吧。
其實劇情背景什么的,跟簡的其他作品沒什么太大的差異。無非都是是男男女女糾結一段之后擁有一個較完滿的結局,似乎是寄托簡對自己感情悲劇的慰藉。電影《傲慢與偏見》有一如往常英倫鄉(xiāng)村輕松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還有紳士淑女優(yōu)雅卻詼諧的舉止,讓我在舒適緩慢的氛圍下體驗另一個愛情故事。
電影中,溫柔內斂的Jane和熱情平易的Bingley,還有自尊獨立的Elizabeth和專一認真的Darcy(畢竟他的傲慢被證明是偏見)兩對情侶因為性格的不同與家庭環(huán)境的落差,各自經過一番曲折,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古典的英倫式愛情,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被房產、門第、家庭等問題纏繞。Elizabeth的密友Charlotte選擇了屈從嫁給了平庸古板的Collins,放棄了浪漫而選擇了生活,Bingley的妹妹Caroline一心想傍上比她哥哥更富有數(shù)倍的Darcy,Bennet夫人急于將自己的五個女兒嫁給有錢的人家,達西的姨媽Catherine夫人卻對家境普通的Bennet家充滿鄙夷。許多情境與現(xiàn)在我們社會上的有相似之處。但如今我們身邊的愛情的故事與電影中的比起來卻差了不少美感。
想從奧斯汀的作品中探索出崇高的道理,揣摩出人性并冠贊美于高尚,加批判于丑惡是愚蠢的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總是被灌輸,通過一個偉大的愛情,可能是悲劇,可能喜劇,來判定一些跟愛情本身毫無關聯(lián)的因素。比如封建禮教的腐朽,時代背景的不幸,嫉妒背叛與堅貞忠誠什么什么的。像《羅密歐茱麗葉》或者《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愛情題材,帶給我們的沉重大于對愛情過程的欣賞。劇情不是奧斯汀作品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的,純粹的愛情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只用去享受Elizabeth和Darcy從相識的各懷偏見,到相互了解漸生好感,再到最后消除誤解深愛彼此的過程中兩人優(yōu)雅但不失自我的談吐舉止和流露出的對感情的尊重,對愛情的嚴肅。當然還有Jane和Bingley一見鐘情,并選擇對對方的一直堅持,將自己的深情珍藏于心,最后Bingley從倫敦回來,兩次拜訪Bennet家,終于對Jane深情求婚,釋放了兩人壓抑許久的感情??赐晡覀冇涀〉母嗟氖悄切╆P于愛情的細節(jié),外在因素沒有主導愛情的發(fā)展,更多的是人物性格對愛情的影響。但前提是他們都是用最純凈的心來對待愛情,與之相比的是Collins向Elizabeth求婚未果立馬就娶生活陷入窘境的Charlotte,Wickham試圖勾引Darcy的妹妹私奔,最后和Bennet家的小女兒India私奔來獲取錢財。這些都讓人產生鄙夷。
我們如今所處的社會更加浮躁許多,也許電影中的愛情故事有點理想化啦。周圍人許多的愛情顯得令人厭倦。因為寂寞空虛而戀愛,看別人戀愛所以自己也要戀愛,為了急于結婚而戀愛,被對方花言巧語哄得戀愛,甚至為了錢為了前途戀愛等等。很多人為了跟上“步伐”隨便找一條河就跳了,“愛情”像陣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過程就像sin函數(shù)曲線一樣,前一段時間還親密不已如癡如醉,不久立馬就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黯然分手。浮華褪盡只剩一陣輕浮。我們總喜歡將這種“悲劇”歸結于客觀原因,諸如“身在異地”,“錢不夠”,“家人不同意”,“為了學習事業(yè)”,“感情逐漸淡漠”(這算客觀因為人有時候控制不了感情)等等。然而,怎么會有這么多形形色色的愛情悲劇呢?Elizabeth和Darcy面對了那么多的麻煩最后還是在一起,其間對客觀因素的克服相比于各自對對方從偏見到了解逐漸磨合的過程顯得不足稱道。大多數(shù)人只是為自己一開始對愛情的輕浮找一個借口,然后自己脫身。也許一開始的愛情就是單薄的,不純粹的。就如同Wickham和India的愛情。
我們如今漸漸忘卻了“尊重”這個詞語,這里的尊重不是片面的指電影里紳士淑女各種優(yōu)雅的舉止談吐,對對方彬彬有禮。而是尊重愛情本身,對待愛情的嚴謹。有些人總抱怨談了不少失敗的戀愛卻找不到對的人,我們在KTV唱著那首不知引起多少人共鳴的《錯的人》感慨萬分時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尊重愛情?是否在浪漫到來之前用了解作為鋪墊?是否認真想過這個人到底有什么特點與美德讓他真的可愛?是否想過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有了火花?愛情是神圣的,如果自己或是對方假借只是想找個帥哥或者美女陪伴來打發(fā)暫時的寂寞,甚至只是滿足情欲,無疑是對愛情的褻瀆。最后不是傷人就是傷己。真正對愛情尊重是用來尋覓一個可以真正心靈相容的伴侶。
傲慢與偏見,是兩位主人公在愛情面前最難逾越的隔閡。可也正是傲慢與偏見,讓Elizabeth和Darcy的愛情變得豐滿且堅固。傲慢與偏見可說是二人性格中的缺陷,卻也讓他們不流于俗,認真地審視自己對于對方的情感,最終相互理解愛慕成長,用從相斥到相愛的曲折過程來對愛情表達最真切的敬意。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4
《傲慢與偏見》改編自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窮鄉(xiāng)紳的女兒伊麗莎白在一次舞會上結識了英俊多金的貴族青年達西。由于各自的敏感和自尊,兩人結下芥蒂,相互厭惡。伊麗莎白討厭達西的目中無人,而達西看不慣伊麗莎白的伶牙俐齒。此后不久,伊麗莎白又與到鎮(zhèn)上來駐扎的軍官維克相識,對維克漸生好感。維克告訴伊麗莎白,自己是達西家的管家之子,達西父親視他如己出,去世時遺囑留給他一筆財產,而達西出于嫉妒,剝奪了他的繼承權。于是伊麗莎白越加討厭達西。而此時,達西的好友、伊麗莎白姐姐的追求者賓利突然離去了。伊麗莎白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得知這是達西的建議,對達西的怨恨加劇。悲痛的伊麗莎白在雨中奔跑,達西卻尾隨而至,向伊麗莎白表明自己的愛意,遭到了后者的拒絕。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卻又不自覺地為對方所吸引。晚上,達西來到伊麗莎白住處,交給她一封信后離去。信中揭露了維克唯利是圖的真面目和自己反對好友追求自己伊麗莎白姐姐的原因。原來維克是一個花花公子,他花光了達西父親留給他的遺產之后,又試圖追求達西的妹妹以獲取財產。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目的不能得逞時,便加入了軍隊。達西又在信中承認自己反對好友與伊麗莎白姐姐的婚事確實是出于門第偏見。
伊麗莎白對達西的看法發(fā)生了改變,但是由于自尊,無法敞開胸懷。正處于感情矛盾中的她受親戚之邀外出旅行,極其巧合地參觀了達西名下的莊園,在那里遇到了達西。晚上,伊麗莎白接到家中來信,得知自己的妹妹受維克引誘與其私奔,焦急萬分趕回。幾天后,妹妹隨維克一起回家,無意中說出是達西找到他們,為他們的婚禮出資,并幫助維克找到工作。
賓利在達西的陪同下來到伊麗莎白家,向伊麗莎白的姐姐求婚。全家沉浸在歡樂之中。而伊麗莎白與達西雖然相互愛慕卻找不到適當?shù)臋C會互相表白。恰在此時,達西的姨媽找上門來,威脅伊麗莎白放棄達西,遭到了伊麗莎白的拒絕。心情無法平靜的伊麗莎白在晨風中散步,遇到了在外守候的達西。兩人終于沖破了自尊的阻礙,走到了一起。
小的時候一直不太喜歡簡。奧斯汀的小說,覺得盡是描寫資產階級的生活,視角一直停留在閉塞的鄉(xiāng)村社交圈子里面,一點都沒有生氣。而且也沒有耐心看里面那種錯綜復雜的感情糾葛。覺得愛就愛嗎,哪來那么多麻煩事情,搞得那么復雜?,F(xiàn)在年歲漸長,終于有點明白其實愛與被愛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情?!吧\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边@個“自由”,并不僅僅是指肉體的自由,更多的是指心靈的自由。而心靈的自由就是自由意志,就是自尊自愛的情感,不受對方意志的左右。如果愛一個人要拋棄自尊,是非常不容易的。伊麗莎白和達西盡管為對方的氣質所吸引,卻無法愛上對方,恰恰是因為兩人都具有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強烈的自尊往往和敏感易受傷害聯(lián)系在一起。而敏感又會進一步刺激強烈的自尊。當然自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種好的特質,但是絕不適合于愛情,因為愛情是一種需要相互體諒,相互退讓的情感。他們無法愛對方,于是就只好選擇憎恨厭惡對方。因為只有憎恨厭惡才是可以與愛相匹敵的、維系強烈感情的另一種方式。所以從形式上看,男女主人公在感情上走的是一條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亦即“吸引——厭惡——相愛”。而從實質上來說,他們一直是在肯定的道路上前進。最終的相愛,是建立在理解上的互相退一步,雖然只是一步,卻體現(xiàn)了兩人對對方的真情。相當?shù)牟蝗菀住,F(xiàn)實生活中的男女,很多情況下就是愛自己勝過愛對方,最后放棄了愛情的。
再進一步思考,就會感覺到所謂的“一見鐘情”,其實是相當膚淺的東西。一見鐘情,往往包含著盲目和輕信,最終必然導致感情的無疾而終。誰能指望一段建立在外在而不是心靈契合上的感情呢?真正的愛情,都是在矛盾糾葛中產生出來的,甚至在最初的階段會以憎恨的面目出現(xiàn)。因為如果你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個體在心靈上與你是如此的相似,你最初的反應不是愉悅,而是恐懼。因為你是如此地害怕對方由于相似的心理而輕易地看穿你的內心世界,以至于你的第一反應是逃避。這就是所謂的同類厭惡。等到你克服了恐懼,進而試圖從“外部”去了解“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可以讓你去除性格上的一些粗礪的棱角,重新塑造自己。從而變得更加寬容、柔和和完美。
奧斯汀的小說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中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充實的心靈世界。在“資產階級溫情脈脈的面紗”下,塑造了一些充滿矛盾的靈魂。所以她的小說到現(xiàn)在仍舊有存在的價值。
新版電影改編得相當好,充分展現(xiàn)了19世紀英國鄉(xiāng)間的風貌。加上大段的蘇格蘭集體舞的鏡頭,把當時貴族社會悠閑自得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男女主角的扮相和表演也很不錯。尤其是雨中爭吵的那一段高潮,十分到位。值得一看。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5
看了電影《傲慢與偏見》后,感覺很好,非常喜歡活潑、聰明、不做作的“偏見”小姐伊麗莎白和外表冷漠但內心感情豐富的“傲慢”先生達西。
在《傲慢與偏見》中,我覺得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都有可愛的一面。然而在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還是主人公伊利莎白,她有頭腦、有主見,敢愛敢恨,不為金錢和地位所動,執(zhí)著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是她也有自己的缺點,有時候會憑借自己的感覺做出不準確的判斷,并執(zhí)著于自己的偏見。
在我看來,《傲慢與偏見》構思精巧,措辭幽默,情節(jié)跌宕起伏,諷刺極有力度;作者用極細膩的筆法將伊利莎白的心理活動描寫得惟妙惟肖,并塑造了伊利莎白的獨特形象:她喜歡笑,會勇敢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她不卑不亢,有主見卻又任性;她聰慧過人,理智中又有豐富的情感。另外,這本書還時時刻刻提醒現(xiàn)代女性:婚姻必須有感情基礎。影片在兩小時內雖不能盡情地展現(xiàn)出伊利莎白的心理活動,但改編者適度地整和、夸大、改變了原著的幽默情節(jié),又夸張了人物個性,使影片更加妙趣橫生。影片對威克漢姆的塑造不象我想的那樣有所丑化,而是十分尊重原著,讓一個帥氣,有風度,談吐典雅風趣的男人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對威克漢姆的罪惡很熟悉的我們更覺回味無窮。
電影很吸引人的另一方面在于因為它很好的還原了英國古典鄉(xiāng)村風貌,不論是場景、衣服還是道具都使人相信這是在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鄉(xiāng)村。還有兩場場面熱鬧龐大的鄉(xiāng)村舞會,眾多演員整齊的跳著那個時代的社交舞,使人們陷入到只有在閱讀小說時才能感受到喧鬧。
《傲慢與偏見》蘊藏著許多智慧,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看待一個人,不僅要看其“表”,更加要看其“里”,不要執(zhí)著于對其第一印象的偏見,否則就會產生誤解,不能很好的認識、了解這個人;一個人在其他人面前要適當?shù)恼宫F(xiàn)自我,不要表現(xiàn)過于冷漠或者傲慢,不然會使其他人不敢或者不愿接近;你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你周圍的人物,在別人對你的印象與評價中,會起到非常大的影響。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