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
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五篇
現在人們都在贊嘆《摩登年代》這部電影的偉大,卻不知道當年電影上映后引起了一場海嘯級別的爭議,因為影片中的諷刺辛辣而犀利,對底層工人的同情顯而易見,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碛捌Φ菚r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1
一個假冒的魔術師,機緣之下走上了一條救贖自我的道路?!赌Φ悄甏返墓适聝群?,像極了那個從狗熊變英雄的大魔術師奧茲,只是后者走的是英雄主義的救贖,而《摩登年代》則更像是一出從親情、感情中衍生的奇幻秀。很顯然,《摩登年代》讓徐崢再一次的踏上了喜劇之王的路子,這帽子或許太高,但斷裂的男演員序列中,徐崢填補的是與葛優(yōu)不一樣的喜劇路子,并且這條路子既被大家認可又成為了徐崢本人的風格和標簽,甚至是賣點。
所以《摩登年代》里也充斥了很多徐崢走在囧途的畫面,只是身邊陪伴的不再是王寶強那個二愣子,換成了一個獨立、早熟的小女孩,特立獨行的畫面也致敬了《這個殺手不太冷》,只是小女孩手上抱著的不是花盆和面包,而是一個被撞壞的后視鏡。不得不說,《摩登年代》在如何利用徐崢的能量上做的很好,無論是光頭還是大臉的特寫,或者是徐崢表情的傳達,都淋漓的將徐崢在喜劇中的個人特質展現了出來,甚至前松后緊、前樂后悲的情緒轉移,也都成了徐崢在喜劇中的形式化表達。所以,觀眾在看《摩登天空》的時候會有十分的熟悉感,但熟悉并非缺乏創(chuàng)新的同義詞。要明白,《摩登年代》早于《泰囧》完成,但出于各樣原因才拖延至今上映,未能趁得泰囧的東風。最終,《摩登年代》中所呈現的就很能夠合得了觀眾的胃口。
同樣,在傳承的同時,影片并未忘記尋找新意。電影中花心的魔術師遭遇了一個固執(zhí)又頑強的小女孩,在一出錯認的你是我爸爸的尷尬中,兩人卻所以而走上了一段充滿了趣味和人情味的救贖之路。魔術師在騙了很多女人之后,所遭遇的就是被人騙。
電影開始的這個回報讓這個主角有了良好的成長鋪墊,于是當他遇到小女孩和長腿美女和一份非干成不可的工作時,救贖的機會就此到來。而對于小女孩來說,她尋找爸爸的決心即來自于對親情的渴求,也來自于對自我誠實的證明,因為孤兒院的孩子都說她是騙子。所
以影片的趣味就在此,一個真正的騙子要努力不再當騙子,而一個不是騙子的孩子則要借助這個騙子證明自我不是騙子,話雖拗口,但影像的表現卻流暢。影片的影像特質是趣味但不惡趣味,感人但不煽情,所以《摩登年代》破碎了很多人看魔術鬧劇的愿望,而是很純粹很直接的將一個爛魔術師的養(yǎng)成故事溫情的展示出來。最終,人們記住的不是會魔術的魔術師,而是一個變得有職責感的父親,和一段簡便感性的親情之旅。
《摩登年代》的劇作有想法,整體故事亦流暢,欠缺的是某些細節(jié)和情節(jié)推進上的貼合,比如徐崢與長腿mm的情感進階就顯得突兀,有點為英雄而英雄的突然。但整體來說,放在這個國產片萎靡的時間里,《摩登年代》值得一看。
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2
《摩登時代——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它讓我們在笑聲中體會出來。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讓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就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被剝奪,因此發(fā)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xù)干活…… 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時間,幫資本家獲得更多利潤罷了。
在影片開始時,首先是有一群羊走過,緊接著就是一大群工人擁護著走進工廠,形式很接近,讓我產生一種啞然失笑的感覺。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群一樣,這么的機械受社會控制著,而查理正是這群人中的一個。
影片中還通過幻想中花園別墅和現實中的破舊木屋,暗示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在監(jiān)獄里,人雖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為失業(yè)、饑餓所困擾。卓別林扮演流浪漢那時就希望永遠都關在監(jiān)獄里,無憂無慮,就不用為了找工作養(yǎng)活自己而感到煩惱。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饑而痛苦。就如與卓別林一起流浪的女孩,在那現實社會,只能靠偷東西吃來養(yǎng)活家里的兄弟姐妹,最后,卻弄到無家可歸。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在卓別林自己評論來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fā)展而來的。
卓別林這一部電影《摩登時代》讓我們在笑聲中感受到當時農民工被資本家的欺壓,擔任了機械的工作,我永遠都忘不了主人公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以及被流水線弄得變成麻木機械的工具人。清楚描述了當時社會里的機械化的社會秩序。面對機器時代的來臨,他們只能感到無所適從,眼里充滿的只有迷茫。這就是摩登時代。
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3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自導自演的最后一部無聲電影(雖然那個時候已經出現了有聲電影),是一部十分優(yōu)秀的美國喜劇。影片拍攝于1936年,而在那之前資本主義世界發(fā)生了經濟危機,這是有史以來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一次,這次經濟危機深刻動搖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根基,與此同時,資本主義世界也從自由競爭階段逐漸過渡到壟斷階段。《摩登時代》為我們展現的不僅僅僅是一幅寫實的畫卷,更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反映了這個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這是一個關于工業(yè)時代的故事,其中講述了以卓別林飾演的無產階級小工人查理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與個人企業(yè)的沖突?!芭Γ啦谎詶?,我們能應付一切的!”是他們對生活的追求。
電影開篇以擁擠的羊群與擁擠的人群的鮮明比較,好像人與畜生無異,給人一種想笑卻又覺得悲哀的感覺,同時使人對那個“機械化”的社會的深深思考。暗喻工人的命運和羊群一樣,自我是無法控制的,而查理正是這千百個人中被機器異化的一個。
由于工廠的各個車間一向被總裁監(jiān)視著,所有工人只能拼命加快速度,即使周圍有任何打擾你動作的一切,都不可忘掉正在流水線上的工作。總裁不停地讓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光,甚至一根煙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工人的時光被最大限度的開發(fā)使用。工人查理就是其中一個,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流水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而這一切都是與當時的經濟危機給人們帶來的生存危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當時,很多人連飯都沒有得吃,又有誰在乎工作時光的長短呢?
而資本主義者正是利用這些,為了最大限度的讓工人工作,促進競爭潛力,甚至有人發(fā)明了畢羅喂食機,它能夠減少工人吃飯的時光,讓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吃飯,以增加產量減少支出,以此殘酷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查理最終失業(yè)了,陰差陽錯被當成了共產黨領袖而鋃鐺入獄,而這只是他監(jiān)獄生活的開始,在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查理一次又一次的入獄,雖然很多次入獄都是由于他在工作上的失誤導致的。但即使在艱難的生活中,查理和流浪女寶黛相濡以沫的場面很溫馨,在湖邊破舊的小屋里雖然狀況百出,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也給人以幸福感動的感覺,煥發(fā)著人性美的光輝。影片的結尾,查理和寶黛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他們堅信“努力,永不言棄,我們能應付一切的!”,這個畫面讓人振奮。
影片中,工人們無論何時總是匆匆忙忙的,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光都剝奪,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因為剩余價值才是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難以充饑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
影片中,有幾個鏡頭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引起人們的深思。
1、查理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流水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機器卷進卷出,以及即使休息的時刻,也不停地重復著工作時的動作,在人的鼻子、鈕扣上擰緊螺母的鏡頭。
這個鏡頭讓我們明白:“過去的時代、此刻的時代、未來的時代,從未改變的生活”這一現象。即使時光在流逝,但是工人永遠是被剝削的,只是被剝削的程度不一樣而已,在影片中,那是一個“機械化”的時代,工人們被資本主義家殘酷的榨取剩余價值,連休息的時光也沒有,那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但是此刻的時代又何嘗不是悲哀的呢?改變了的是機器的先進程度,電腦的廣泛應用代替了以前龐大的機器,我們中一部分人由體力勞動者變成了腦力勞動者,但是不變的是人們還是被剝削,被榨取剩余價值。“加班,加班!”是老板的口頭禪,“累,好累,累死了”是工作者的“問候語”,此刻的我們依舊是永不停歇的勞動的一員,是茫茫滄海中的一粟!
2、男主人公查理與女主人公寶黛在湖邊破舊的小木屋里,雖然狀況百出,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也給人以幸福感動的感覺,煥發(fā)著人性美的光輝的鏡頭。
在如今這個時代,還有多少夫妻之間還是這種共患難的真情?由于身處的環(huán)境的變化,機會多了,誘惑也多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變的更快了,那種相濡以沫的感情很少見了,充斥在人與人之間的是欺騙、是謊言、是虛情假意,那種純粹的感情還有么?
3、影片的結尾,查理和寶黛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他們堅信“努力,永不言棄,我們能應付一切的!”,這個畫面讓人振奮。
沒有人的人生旅途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暗礁、淺灘,甚至是狂風暴雨,讓我們前行的航船無法前進甚至迷失方向,但是航船迷失方向不要緊,只要我們心中有一盞明燈,我們總能找到彼岸。這就如同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他們生活在那樣的時代是無法選取的,但是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他們有自我的目標,他們堅信“努力,永不言棄,我們能應付一切的!”,那么他們的航船必不會迷失,彼岸在向他們招手!他們在那樣的時代,都敢于追求完美的未來,那么我們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就應樹立自我的目標,堅定地走向人生的終點!
最后,所謂的“摩登時代”是一個十份特殊的時期,社會化大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忙亂而無助,資本家揭開了面具,露出了惟利是圖的本質,勞動者則順理成章的成為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的工具。
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概括了摩登時代的矛盾本質,他透過兩位主角來暗喻當時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在卓別林自我評論來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fā)展而來的。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我們,生活在這么一個“摩登時代”,忙碌緊張的工作學習生活,努力地為自我的理想而奮斗。
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4
乍一看“摩登時代”,在我的腦海中首先冒出來的就是英語單詞“ModernTime”,而在我們此刻人的眼中,“摩登”似乎就是“時尚”、“現代”、“潮流”的代名詞。它與舒適、奢侈、高貴的生活狀態(tài)相聯系,但是在1936年拍攝完成的《摩登時代》中,此“摩登”又非彼“摩登”。在看完這部黑白電影后,我感覺主人公夏爾洛所生活的摩登時代,無非就是在經歷了兩次工業(yè)革命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快速發(fā)展后給資本家?guī)淼南順飞鐣?,從某種好處上說,這種生產力的進步讓資本家成為了最大受益者,而廣大的下層勞動人民卻由地主的奴隸變成了機器的奴隸。
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fā)生了經濟大危機,在大危機的動蕩下,資本主義體制也逐漸發(fā)生轉變,由從前的自由競爭階段過渡到壟斷階段。美國作為此次大危機的源頭,經濟大蕭條、銀行工廠倒閉、失業(yè)率激增、社會動蕩等讓美國陷入夢魘。在美國,一方面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失業(yè)流浪人員多達60多萬,無數家庭流離失所、忍饑挨餓;而另一方面,壟斷資產階級為了持續(xù)壟斷價格卻把幾百萬頭豬、幾十萬噸的牛奶、幾百萬畝棉花肆意糟蹋。這種病態(tài)的唯利主義心理充分暴露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喜劇大師卓別林創(chuàng)作了這部經典的無聲電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夏爾洛就是在資本主義壓迫下和在經濟危機摧殘下的廣大無產階級的縮影。馬克思說過:“羅馬的奴隸是由鎖鏈,雇傭工人則是由看不見的線系在自我的所有者手里。”夏爾洛為了生存,機械地在繁忙的流水線上做著扭螺絲冒的工作,而且他的行為一向被雇傭者監(jiān)視著,甚至在洗手間里都設有大屏幕監(jiān)視器,能夠說工人們沒有一點私人空間。馬克思還說道:“它(資本主義)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必須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光?!毕臓柭逶谟捌芯统蔀榱艘粋€活生生的試驗品,為了減少工人吃飯時光,讓工人在吃飯時也能工作,資本家發(fā)明了“畢羅自動喂食機”,但是機器的崩潰無疑是對這種剝削行為的諷刺。我想,有一句話能夠表達資產階級對工人們的這種“炸血”式的剝削——“總而言之,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當我看到夏爾洛被機械式的忙碌工作逼瘋時那些滑稽的動作時,我真的笑不出來,我在心里默默祈禱,期望他能你開這個“吃人”的工廠。之后,他真的因為精神失常而進精神病院修養(yǎng)了一段時光,而當他穿著西裝革履,帶著小禮帽走出病院的時候,我感覺到此時此刻作為一個工人的最基本的人格尊嚴才得到了保障。之后他被誤捕入獄,那段時光能夠說是他最開心的時光,不愁吃、不愁穿,也沒有機械勞作的壓迫,更沒有資本家的指責和監(jiān)控,沒想到在那個時候,“監(jiān)獄”卻是工人們最好、最舒服的棲身之地,這是多么諷刺的一件事啊!
令人欣喜的是,夏爾洛得到了流浪女的青睞,兩人在顛沛流離、混亂窘迫、逃避追捕的環(huán)境下相依為命。感情總是能給人們與溫暖,雖然無情的資本家一向在用金錢和利益冷凍著人們的心靈,但是人們心中那永不熄滅的星火卻永遠溫暖著每一個人。影片最后,這對情侶攜手并肩,一齊用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對完美生活的渴望支撐著彼此,坦然邁向前方。雖然我們不明白前方有什么在等著他們,但是我們能夠想象,如果資本主義的本質不變,那么無產階級將永遠生活在資本家的奴役之下,那么又何來幸福、快樂可言?
看完這部影片后我又不禁聯想到當今世界的“美國次貸危機”,雖然兩者之間有很大差別,但是對于底層工作者們的影響卻是異曲同工的悲愴。正如央視記者白巖松訪美時在華爾街看到的情景一樣,豪華的餐館旅店還是顧客盈門,對于中高產階級者來說經濟危機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傷害,而對于無產階級者來說,失去了工作就是去了生活經濟的來源,好比斷糧、斷奶一樣,他們的生活卻是異常艱苦、辛酸的。
影片摩登時代觀后感中學生范例5
:摩登時代表現了20世紀初二次工業(yè)革命后在機器代替人力生產后,底層工人的艱辛生活。在資本主義被多數國家所采納的這天,摩登時代為我們展現的不僅僅僅是一幅寫實的畫卷,更揭露了現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聯系當下,讓我們看到了現今在資本主義制度不斷改良的情形下其意識形態(tài)中固有的,無法被改變的矛盾與缺陷。
資本家從工人身上盡可能的榨取剩余價值;工人為了更多地獲得酬勞貼補家用而不得不為資本家鞍前馬后;罷工得不到支持,下層人們的生活處于崩潰的邊緣;機械化生產代替?zhèn)鹘y(tǒng)式的手工作坊,工人的創(chuàng)造力能動性被剝奪,取而代之的成為了程序化的機器生產的附屬品。這些能夠說是摩登時代想表達的核心意思?!坝捌耘行缘难酃饨衣读速Y本家瘋狂剝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以及這樣一種以機械生產為主的生產方式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橫線處摘自百度文庫)
當然,摩登時代揭露的事實是當時兩次工業(yè)革命后的真實寫照,角度極為犀利,揭露了生產方式改變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但是,作為一部經典的影片,我們就應抽絲剝繭,冷靜審視其中所表達的觀點,看到某些東西對當下的指導好處。
一、工業(yè)化,機械化的生產對當下的生活其實是必要的
摩登時代在開頭演藝的卓別林擰螺絲最后被送進醫(yī)院的場景,嘲諷了那時機器代替
工人,使得工人只能整天圍繞機器,程序式的工作的悲慘命運。當然這樣的批評是在與之前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相比較的,工人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確實隨著機器的到來被剝奪了。但是作為工業(yè)革命的產物,無論在哪一種意識形態(tài)下,機器代替人是一種必然結果,因為機器的運轉確實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提高了生產力,確實為人類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因此機器化的生產方式雖然在摩登時代里被作為反面批判,但它確實是當今不可缺少的。
二、資本主義的本質被揭露,惡劣的本質至今仍未改變
摩登時代對當下有指導好處的很重要的一點來自于它毫不遮掩的揭露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由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已經許多年,各種改善使得他的本質在當今變得不那么容易捕捉,但無論怎樣的改善,資本主義仍然會因為它本質上的缺陷而瓦解。而摩登時代恰好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
1。工人永遠沒有自主權,他們的生計只能依靠為資本家賣命來維持
摩登時代里工人就像片頭所呈現的羔羊一樣,只能在資本家的驅使下,到工廠里做工。而當他們想要反抗的時候,卻又被警察所阻撓,他們的社會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極為貧困。但即使這樣,他們卻又不得不依靠到工廠里做工來維持生計。他們的命運完全被資本家所主宰。這種資本家操縱工人的情形能夠說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而當今,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有像法國、德國等國組織起的工會來制衡資本家的權利,罷工也經常發(fā)生。但最終工人并沒有因為這樣而獲得自主權,他們還是不得不依靠為資本家工作而生存。例如,12月初,發(fā)生在西班牙的機場空管群眾因不滿加班而罷工的事件,雖然其結果影響到了整個西班牙國內航班的正常運行,成功地讓人們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但他們卻沒有因此而勝利,因為最后政府威脅說如果這樣下去他們會失去自我的工作??梢姡@個例子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狀態(tài)下工人依舊不是社會主人的事實,工人依舊要為資本家賣命的現實。
2.資本家為了企業(yè)生存,為了剩余價值而不斷壓榨工人的本質并沒有改變
雖然當今已經距摩登時代所描繪的20世紀初的社會化大生產有近100年了,那種以不斷加快生產線速度壓榨工人來提高生產率的原始做法已經不多見了,但這樣的情形卻以其他不一樣的形式表現出來,某些形式甚至是具有偽裝性的。例如,在一些日本公司,老總們每一天會帶頭到門口向員工們問候早安,他們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說把員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定期組織活動來豐富員工的生活。但在這背后不是員工工作的幸福而是他們工作的艱辛。比如,公司的銷售人員每一天要頂著極大的壓力來推銷產品,他們的銷售業(yè)績往往直接與工資掛鉤,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則按公司規(guī)定扣工資,或直接開除。更有甚者,讓銷售員工之間產生競爭,規(guī)定每年銷售業(yè)績最差的員工被開除,而資本家則在這其中坐收漁翁之利,壓榨員工的同時獲得大筆的剩余價值。
可見,雖然工人的生活已經不再像那時一樣水深火熱,但榨取剩余價值的行為卻絲毫沒有改變。
最后,摩登時代雖然反映的是20世紀初工業(yè)化大生產時底層工人的處境,但是在嘲諷、批判當時的社會黑暗的同時,也清楚地向后人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資本家剝削工人,工人又不得不靠被資本家剝削以維持生存的情形正是資本主義自誕生到此刻不曾改變的本質特征,只是摩登時代里描繪的情形更為直觀,當今的情形比較模糊罷了。而在我看來,摩登時代或許也正是因為具有這種揭露資本主義本質的思想內涵而成為一部經典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