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
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面對缺糧少彈的危機,他們不畏懼不退縮高呼:為保衛(wèi)延安,保衛(wèi)毛主席,保衛(wèi)革命和國民黨進行生死搏斗!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砑倨谟^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5篇,希望大家喜歡!
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5篇1
我是噙著熱淚看完《張思德》這部影片的。張思德,憨厚純樸,吶吶無言,用樸實和純粹折服了周圍的人,也讓61年后銀幕下的我肅然起敬,久久回味。
張思德是一個平凡的人。他1933年參軍入伍,當過勤務員、通信兵、警衛(wèi)員,職務是個班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搞過生產(chǎn),燒過木炭。生命歷程中,他沒有驚人的事跡,也沒有動聽的話語,“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我們不注意到他們,往往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張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澤東評價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他純凈而不膚淺,憨厚連著忠誠。寡言的他一旦開口,讓人再難忘記:“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著前線就在腳底下。”“硬不成一塊鐵,想當馬掌還當不上哩!”“走進革命隊伍是為了吃飽肚子,吃飽肚子長了覺悟,就該讓更多的人吃飽肚子……”。別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盡善盡美。艱苦的日子,平凡的崗位,出頭露面時他那么笨拙,功名職位前卻那樣淡泊。別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裝在心中。從不聲不響的舉止和點點滴滴的真情中,我們看到了一顆高尚的靈魂。張思德的可貴之處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著不平凡的貢獻,在他犧牲后回想起來才能用“偉大”來形容他的一生。銀幕上的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動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計個人得失,樂于造福他人的奉獻精神,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犧牲精神,這種震撼力來自心靈深處的向往和追求。張思德,以他的行動詮釋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服務的詩歌。
偉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偉大,而將兩者緊緊相連、融為一體的,正是那五個字——為人民服務。張思德29歲的短暫人生,13年艱苦卓絕的延安歲月,正是對這五個字的生動詮釋。他樸實得像延河邊的一粒砂,千萬粒細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涼山上一株草,千萬棵小草共同搖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機。于是,窯洞里出了馬列主義,黃土地哺育著一個政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揮著世界上的人民戰(zhàn)爭……。張思德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許多普通中國人身上的美德——樸實、善良、助人為樂,他就是這樣一個既平凡又偉大的英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集體主義者的道德感,儒家傳統(tǒng)的光芒,信徒的獻身精神……當年延安物質(zhì)并不富裕,但人們精神世界是充實的,張思德就是那個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這個地方。但張思德不過是這偉大隊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長長的名字: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從打江山到掌政權,從改革攻堅到加快發(fā)展,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延長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光華,我們的事業(yè)也由此一天天壯大。今天,時代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曾經(jīng)成就我們事業(yè)的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5篇2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wèi)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jīng)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zhàn)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xiàn)。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于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chuàng)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mào)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加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chuàng)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5篇3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過:“做人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無疑置否,鄧小平爺爺就是這樣的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忠實地實踐著愛國的使命,為祖國的振興作出了感天泣地的不朽勛章,成為萬人景仰的人物。
影片《我的法蘭西歲月》生動地再現(xiàn)了鄧爺爺青少年時代的光輝形象,讓我們在重溫鄧爺爺年輕時精神風范的同時亦受到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怎樣愛國有了更深的理解。
清朝末年,列強入侵,軍閥混亂,民不聊生。鄧希賢(鄧小平爺爺?shù)膶W名)苦于報國無門,救民無路,遂懷一腔救國濟世的熱誠,和同鄉(xiāng)兩位伙伴一起遠赴法國勤工儉學。然而,法蘭西并非他們想象中的天堂。很快,他們就因拖欠住宿費被學校停學,生存也隨著陷入絕境。
身處異國他鄉(xiāng),求學無能,求工無望,一日三餐毫無著落。這是多么令人恐慌的一件事情啊!這時候,只要有一線生存生機,誰都會牢牢抓住不放。
幾經(jīng)周折,機會終于降臨!商店的老板同意讓他們扮演小丑招攬生意!一個同伴留下了,鄧希賢和另一個同伴卻義無返顧地走了。他們挺著堅硬筆直的脊梁,走了!
他們走了,我卻哭了。在生存與尊嚴面前,他們毅然選擇了后者。雖然,前途茫茫,心路茫茫,然而,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在舉目無親、人情淡漠的異國他鄉(xiāng)講骨氣——這,對于年僅16歲的孩子,需要多大的勇氣!這勇氣,這勢不可擋的勇氣,就來源于血脈里汩汩流淌的愛國深情。否則,生存的欲望會戰(zhàn)勝一切!
成長啟讀
多么令人敬佩的鄧希賢啊!
所幸的是,走投無路的鄧希賢意外得到巴黎一清潔工米歇爾的幫助,而后,又結識了中國進步青年周恩來、王若飛等人,遂加入少共,三人成為密友。
鄧希賢的道路越走越寬。
一天,鄧希賢和外國人比掰手腕,雖然他竭盡全力,但,還是輸了。然而使人驚訝的是,鄧希賢不但不氣餒,反而充滿自信地說:“我會成長的!”——短短五個字,卻鏗鏘有力,落地有聲,比任何豪言壯語更富感染力。
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睆呢毨Ы患拥呐f中國走來的孩子卻能如此地堅強自信樂觀。這比泡在蜜水中,因一點小事就悲觀失望萎靡不振的我們要強多少倍?因這句話,我的心就這樣感動著。
是的,人是會不斷地成長的!任何一種結果都不是永恒的。永遠的勝者是那種擁有勝利者心態(tài)的人。
不是嗎?在法蘭西艱難的五年歲月中,鄧希賢從一名求知若渴的學子到一名堅強的職業(yè)革命家;從接受革命真理到主動參加反對北洋政府向法國政府借外債的“拒款斗爭”再到1924年7月周恩來回國,他義不容辭地承擔了“旅歐共青團”執(zhí)委的重擔……這,就是令人欣喜的、充滿暴發(fā)力的成長!
為了更好地振興中華,他心懷憂思,不甘落后,革除積弊,立志改革,同祖國一起成長。而今,我們的祖國媽媽已走過苦難,走向日新月異、百業(yè)俱興了。
雖然,她目前還不夠強大,還只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但,“長江后浪推前浪,病樹前頭萬木春”。她,正挾著狂飆,以一種不服輸?shù)膭倮叩男膽B(tài)呼嘯著沖向未來。
同學們,就讓我們咀嚼著英國詩人拜倫的名句:“祖國,我愛你,連同你的缺點!”讓我們像鄧爺爺、周總理一樣,緊緊抓住青少年的大好時光,把源源不斷的愛國動力化為學習的行動,刻苦拼搏,孜孜以求,長大了用真才實學,與所有志同道合的愛國人士一起,齊心協(xié)力打造出祖國最絢燦的明天吧!
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5篇4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歷史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覺得這部影片看后卻久久不能釋懷。
這部電影,細膩,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影片片頭寧靜的那段告白,秋瑾帶著腳鐐走向斷頭臺的那一刻,初影時間很短卻讓我最為感動,犧牲就義前她說:“我的死是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頓時,我有一種眼淚要沖出眼眶的感覺。
今天當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真的不要忘記那些流過鮮血甚至犧牲的革命先烈,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及堅定地信念換來了我們今天的歡笑和幸福。戰(zhàn)爭的場面讓人揪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讓他們勇敢的拋家棄子,拿起捆綁的手榴彈沖向清軍。一個個響當當?shù)拿?,一件件忘我的事跡,一幕幕不能忘記的場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片中的旁白說:“這場革命所謂何事?”秋瑾說:“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溫和的世界?!绷贮h民說:“革命是給天下人謀求幸福?!睂O中山說:“革命是使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边@一句句,無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淚的原因是他們的美好愿望。這些愿望多么美好。他們?yōu)榱怂麄兊脑竿麙侇^顱,灑熱血,只為國人能過挽回失去的尊嚴!
片中的主人公孫中山,從一位醫(yī)生成為中華民國民選總統(tǒng)的轉(zhuǎn)形,不僅_了封建帝國,發(fā)動了十一次武裝起義,其間越挫越勇,百折不饒,歷盡磨難,其堅定地愛國信念,深深的感動我們。為了給國家留下光明體系,他毅然辭職讓位,以總統(tǒng)一職換袁世凱叛清,實現(xiàn)共和制度,其偉大的人格令人景仰,這樣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為了自己的信念最終成為了一大偉人。如今,我們?yōu)榱艘恍╇u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耿耿于懷。所以孫中山的品質(zhì)是難能可貴的。正因如此,當時的熱血青年才追隨他,為之奉獻生命。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問,一百年前如果沒有這些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追尋新的希望,那么中國將是怎樣的場面?慶幸的是,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和戎馬疆場的機會,我們該以新方式去開拓進取,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最后,謹以此緬懷我們心中的革命先烈,希望我們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保持對于前輩先賢們的崇敬,并以其為榜樣,激勵自己,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5篇5
有的人埋頭苦干,無私奉獻著;有的人轟轟烈烈,干驚天大事;有的人只身來到他鄉(xiāng),付出著、奮斗著;有的人,為愛,守候著、等待著……
而約翰拉貝,就是這樣的人。
影片《拉貝日記》講述的是南京大屠殺。畫面很有真實性,真實得讓人感覺在看紀錄片一樣。而影片中的一些情節(jié)也很感人,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約翰拉貝,是一個德國人,是德國納粹黨。27年前,攜妻子朵拉來到南京,并生活至今。他是西門子公司中國南京分廠的總經(jīng)理,他以他的正直、勤勞、熱忱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奮斗著、奉獻著,他心里想的,腦袋里裝的,都是南京的子民們。
然而,好景不長,日本的轟炸機馬上駛向了南京。在日本的轟炸機轟炸西門子工廠的時候,在拉貝看見有許多中國人遭殃的時候,他馬上拿出了德國國旗,并讓所有人都躲在旗子下面,免遭一難。因為日本與德國是盟友,日軍看見德國國旗,便不會再攻擊。就這樣,拉貝第一次拯救了南京的子民們。而后,殺戮卻越來越多,西門子總公司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決定騙拉貝回國并關掉南京分廠。知道實情后的拉貝十分難過,在回國與留下來幫助南京人民兩個抉擇中苦苦掙扎。在同意做安全區(qū)組委會主席后,拉貝決定留下來,但是他不愿意妻子朵拉卷入這場戰(zhàn)爭,于是騙妻子上船回國。
“你不陪我回去了嗎?那你小心點?!焙唵蔚囊痪湓?,卻讓我濕了眼眶,他們夫妻情深,卻不得不被殘酷的現(xiàn)實分開。然而,更殘酷的卻在后頭,日軍炸了朵拉所在的船,拉貝看著在海面上燃燒著的船,大聲呼喊著,卻沒有任何回應,他的世界塌陷了……
拉貝仍然堅持著,因為他還要幫助安全區(qū)內(nèi)的中國人民,他工作、奮斗、計劃,盡他的全力做他能做的事,甚至在安全區(qū)物資短缺時,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
拉貝,讓我很感動,一個德國人,一個中國民族的英雄!我為他保護文明國家的子民而感動落淚;我為他的堅強與癡心而感動落淚。他親眼目睹了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種種殘暴行為;他保護中國人,盡管日德是盟友,但這并不影響他對中國人的愛。
因為他心中有愛,所以盼來了妻子朵拉重回他的懷抱、盼來了戰(zhàn)斗的勝利、盼來了中國人民的笑臉。他深深贏得了中國人民對他的信任與感激。
愛,不分多少、大小,只要你肯付出;愛,不分國界,只要心中有愛!
假期觀看愛國電影總結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