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范文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與他的夫人和兩個孩子終于乘坐美國“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郵船,離開了洛杉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錢學森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關于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1
提起“中國導彈之父”,你肯定會想到錢學森爺爺。提起新中國成立后海外學子回國效力的代表,你還是會想到錢學森爺爺。是的,錢學森從1935年去美國到1955年回國,他邊學習邊工作,一切都是在為回國后能為中國人民做點事而準備著。歸國后,錢學森爺爺以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用畢生的奮斗,殫精竭慮,實踐著自我的諾言,先后獲得“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的榮譽稱號和“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錢學森所展示的是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振興祖國的偉大志氣!
錢學森明白自我的祖國正在建設中,正需要他這樣有新技術、新知識的人,因為他明白自我是中華兒女,他身體里流淌的是炎黃子孫的熱血,在個人發(fā)展與祖國建設的決斗中,他毅然站在了祖國的土地上,所以他不僅僅是一位“中國導彈之父”,也是一位愛國赤子。
掩卷沉思,浮想聯(lián)翩,從新中國成立起,正是因為有像錢學森這樣無數(shù)先輩和一代代建設者們熱愛祖國,甘于奉獻的精神,才使我們的國家欣欣向榮。李四光迎酷暑,斗嚴寒,歷經(jīng)勘探,科學論證,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袁隆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研制出高產(chǎn)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糧食難題;更讓人振奮的是,經(jīng)過幾代航天人的努力攻關,我國三位航天員乘“神舟”七號飛天,太空漫步圓滿回歸,成就了中國人的又一壯舉。
而當今不少有學問的人出國留學就不想回來,還改了國籍,在他們眼中,外國的星星和月亮也比中國的亮,外國的什么東西都比中國的好,這是多么鮮明的比較啊!
我們偉大的祖國日新月異,宛如一顆明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科技水平名列世界前茅。中國人也早不是“東亞病夫”,受人歧視。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
錢學森能夠為祖國獻出一切,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鼙M自我所能,為祖國做一點貢獻呢?今日,我們偉大的祖國高高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也更加懂得:我們要刻苦學習,用過硬的知識充實自我的生活,為祖國的完美明天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關于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2
在周末的時候,我利用空閑的時間把《錢學森》這本書給讀完了。讀完之后,我的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錢學森是一位偉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愛國人士。
故事的內(nèi)容大概是這樣的:1949年10月1日的時候,新中國誕生了。當時任美國超音速實驗室主任的錢學森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深深的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當他正準備回國的時候,卻被美帝國主義用盡各種手段阻撓。
當我讀到“錢學森是中國人,我是中華人民”這句話時,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動了。他這種強烈的愛國之心,實在是無人能比的。他放著高薪的美國實驗室主任不做,卻要回到剛剛成立的中國,當時讓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繼續(xù)往下看,原來他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和發(fā)明來報效國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使中國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學不斷地造福祖國和人民。從這,可以看出錢學森對自己的祖國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覺得自己對祖國的認識和感情不夠深厚,每當新中國的生日來臨,我總是不太關心和在意。讀了《錢學森》一書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以錢學森為榜樣,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胸懷祖國,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個愛國愛民的好少年。
關于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3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shù)海外弟子看到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于祖國的經(jīng)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其中一員。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jiān)視,盡管被關進監(jiān)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于,在一系列斗爭之后,海外的拳拳赤子終于如愿回到祖國。
曾經(jīng)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那個艱難的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戰(zhàn)場上,用自己的武器,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yè)打下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他用那份固執(zhí)和可貴的純凈,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位舉世聞名科學家的高大。他,就是錢學森。
在電影《錢學森》中,倒敘與插敘相結合,講述著錢學森在美國時期對美國的科學貢獻,錢學森與妻子生活愛情點滴,影片生動再現(xiàn)了錢學森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觀看電影前,我對于錢學森的了解只有“中國導彈之父”,看完電影后,各種感動、敬仰充滿腦海,讓我們對這位世界聞名的科學家肅然起敬。
錢學森臨危受命擔負起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制重任,這些科研項目和科研環(huán)境對當時的中國而言舉步維艱,甚至對美國科學家看來也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借助美國先進的科學條件足以讓錢學森順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學創(chuàng)造力助其享譽盛名,可是錢學森寧愿“回家種蘋果”也不遠忍受美國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國報效祖國,此處家國情懷通過中美之間現(xiàn)實的物質(zhì)條件和科學環(huán)境的強烈對比,更突出了錢學森的家國情懷和通過所學技能報國的執(zhí)著。
甘肅科研基地漫天黃沙、物質(zhì)匱乏,正直中國面臨三年重大自然災害時,蘇聯(lián)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蘇聯(lián)科學家導致科研進程遇到嚴重阻礙,錢學森帶領著中國科研人員和部隊戰(zhàn)士徹夜奮戰(zhàn),面臨著種種現(xiàn)存的和未知的挑戰(zhàn),沖出重圍最終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枚自主研發(fā)的導彈,而后原子彈、氫彈和衛(wèi)星的研制成功壯大了國家的軍事和科研實力,當蘑菇云騰空而起之時,所有為新中國兩彈一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已經(jīng)無憾于人民、無憾于國家、無憾于人生了!
他們的夢想和執(zhí)著已經(jīng)隨著蘑菇云和衛(wèi)星的升騰綻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還有錢學森與妻子蔣英的愛情。蔣英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富有音樂天分的女子,和錢學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別是在錢學森在美國被困期間,蔣英所展現(xiàn)出的冷靜和從容,以及回國后全力照顧家庭,無條件支持丈夫事業(yè)的責任和擔當,都讓我對這位夫人充滿了尊敬。錢學森遺體告別會上,蔣英和他臉貼臉的一幕感動了許多人。這種愛是偉大的,是刻骨銘心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在影片的尾聲,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在公園散步時這樣說過:“中國可以沒有蔣英,但不能沒有錢學森!”聲音柔和,但,這堅如磐石的語氣感動了所有的人。他們把深深的伉儷之情融入到了對祖國的大愛,一個他為了祖國事業(yè)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一個她為祖國奉獻了無悔的韶華青春。
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一個國家和民族真正實現(xiàn)崛起,主要表現(xiàn)在文明創(chuàng)造,反映在科技發(fā)展上。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有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大量創(chuàng)新成果,方可證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當代中國,弘揚錢學森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引領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走向極其重要。而對于我們普普通通的一員,我們的工作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我們也一樣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奮斗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關于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4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觀看完電影《錢學森》,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20--年錢學森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錢老為了偉大的祖國,獻出了自己無悔的青春,他是我們心中永垂不朽的民族脊梁!
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學成歸國、報效許國,這是他永不動搖的赤子之心。
曾記否,電影中,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堅持要離開之時,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你回去能做些什么呢?”是啊,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一窮二白,與擁有優(yōu)越研究環(huán)境和資源的美國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慑X學森微微一笑,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種蘋果?!笨吹竭@里,我深深感動,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這里飽含著多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即便在祖國的土地上種蘋果也心甘情愿、無怨無悔! 反思今天,有多少國家耗資培養(yǎng)的精英在移民,有多少在外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選擇留在國外,又有多少人在翹首以盼、羨慕大洋彼岸的優(yōu)越生活和條件。
他的心中有一個信念,用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這是他永不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征,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當時新中國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學技術,錢學森回國后帶領著科研人員艱苦奮斗,成功研制出東風系列導彈。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著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并且在羅布泊試驗成功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東風二號。當錢學森面對著東風二號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與杜布里奇校長的談話,并很驕傲地在心中告訴杜布里奇校長:“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正是錢學森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他對祖國的發(fā)展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所以才能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帶領著科研人員勇于拼搏,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重大成就,為中國的導彈事業(yè)奠定了基礎。錢學森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定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他做到了,他完成了祖國交給他的艱巨使命,他用自己十幾年的探索與專研,創(chuàng)造了中國國防與軍事領域的奇跡!
一部電影,記錄了一個人的傳奇,掀開了一個國家的歷史?!跺X學森》不僅在為英雄立傳,更是在為民族鑄魂。訴說這部歷史,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更是對老一輩人精神的弘揚!我們是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勇挑跨世紀的重任,為把中國建設地更加美好而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關于電影錢學森觀后感學成必歸5
幾經(jīng)周折,終于看完了《錢學森》,最后看哭了,還沒看的打算看的兄弟姐妹們記得帶紙巾進場。下面我想說說看這部電影的幾番周折。
《錢學森》從開始拍那時候已經(jīng)翹首以待的了,終于等到要開播的時候,于是托朋友買了幾張代用券,只等上畫了。
結果,3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東莞幾大電影院,除了萬達以外,其余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場,這讓我首映日去看電影的計劃落空了。那么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計劃永遠是趕不上變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項推不掉的活動。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萬達,看七點鐘的那場。
我對相公說,今天娘子我高興,我請你看電影,你陪我看電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說,還不如說我陪你去花癡坤哥。
我立刻就糾正他這個想法說,這次我不是去花癡的,我是懷著嚴肅而認真的態(tài)度去看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生平傳記,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愛國情懷以及報效祖國的高尚品質(zhì)。
其實嚴肅認真態(tài)度是真的,不花癡是不可能的。
買票的時候看到電子版上寫的是七十一張票,可實際收是五十,莫名有種感傷,難道還要打折么?
我們算是挺積極的那個了,提早十分鐘入場,場內(nèi)一個人也沒有,快開場時候有兩個工作人員推著小車進來賣零食,還悄悄的說,才兩個人....
快要開場的時候,相公跟我打了個賭,看這場會有多少人來看。我看買票的時候除了我們兩個還有兩個人買票,就說大約十個吧。相公說會有二十個左右。
等電影快要播的時候看到人陸陸續(xù)續(xù)的進來,我立馬就改口說十五個左右。結果散場的時候,我在擦眼淚,相公在數(shù)人數(shù),連上我們一共十八個觀眾。上座算是不錯了。。。。
電影看完感覺挺好的,在美國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講得真的很好,聽著很舒服,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看著真的很讓人動容,的確是如此的,在那個年代海外許多知識分子都抱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愿望紛紛回國。至于回國以后,各人的際遇各有不同,錢老算是其中幸運的那一小部分了。
制作兩彈那部分,真的很振奮人心,血都好像隨著那噴出的火焰沸騰了。尤其喜歡那句“手上沒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確實是這樣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須手中有長劍,長劍歸鞘,手捧玉圭,綏靖四方。因此我特別喜歡片頭對兩彈一星做出奉獻和犧牲的人的致敬。
在兩彈一星的誕生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錢學森等幾個領頭者,我們看不到的是在背后為之犧牲的人,他們犧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終生的健康,他們同樣是功臣,同樣應該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后我覺得這部主旋律的人物傳記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位天才,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兩彈一星的元勛,更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帶著人間煙火氣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懷,有學者的嚴謹,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誠。它帶來的更多是來自于人性的感動,而不僅僅是事業(yè)成功帶來的鼓動。
最后的最后,我還有一點想說,當看到坤哥帶著助聽器看著火箭升空那里,真的瞬間有種廠花附體的感覺........
電影的淚點都在后面,新兵來了,都擠著去看錢老,錢老說他其實跟他們沒兩樣,他不過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錢老對蔣英先生說自己對她的虧欠。還有最后送別錢老那段記錄片。都是催淚點,很久沒有電影能像這部電影一樣讓我這樣流淚了。當年聽說錢老先生去世的新聞,我感嘆了很久,后來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覺那個輝煌的時代真的要謝幕了。
片子最后放出一段記錄片,錢老說那段話,大概意思是人不僅要有科學,還有有文學,音樂等等。這話真的很令人回味,當今教育著意培養(yǎng)的是一群又一群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歡片子把紀錄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這種手法的,看著很舒服。今天終于看到翹首以待了很久的《錢學森》真的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