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5篇
愛國影片是企事業(yè)機關(guān)單位首選的高層次文化禮品,也是圖書館用于典藏的影視珍品,更是凝結(jié)了新中國幾代電影人心血和才華的每個家庭及個人的一份永恒珍藏。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5篇,供大家參考。
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范文(1)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片名叫《我的兄弟叫順溜》,我看后印象深刻。
我記得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陳二雷,他的小名叫順溜,他,就是故事的主要人物。順溜不會講話,他一講話總是把司令員陳大雷逗笑。有一次,司令員給他起了一個名子叫陳小雷,但是順溜就是不同意,他想:我叫陳小雷不就成了他兒子了嗎?干脆我就叫陳二雷好了,這樣我們就成了兄弟了。司令員聽了便哈哈大笑。
順溜有一個姐姐和姐夫,他們住在山下的一個莊子里,順溜天天都想念自己的姐姐,總想回去看看她,但是身在軍區(qū),身不由已。偶爾回去兩三次,他總讓姐姐教他識字。姐姐明白順溜不識字,但槍法很準,他打日本鬼子,百發(fā)百中。
有一次,日本鬼子進村掃蕩,順溜接到命令去阻擊鬼子司令,在他的眼皮底下,日本鬼子打死了他的姐夫,__了他的姐姐,為了完成任務(wù),他一動不動,強忍著眼淚,最終殺死了鬼子司令,完成了司令員交辦的任務(wù)。為了為姐姐報仇,他一個人深入虎穴,最后在塔上用槍打死了那個__姐姐的兇手,自己也被日本鬼子炸死了。
看過這部電影后,使我最感動的是順溜那種不怕吃苦,死也不向敵人屈服的精神。我覺得我們就應(yīng)學習順溜的那種向敵人不屈服、不怕困難的精神,這和我們在學習上一樣,不要怕吃苦,不要向?qū)W習低頭。
今后,我們就應(yīng)好好學習,長大回報老師、父母、爺爺奶奶,更要報效祖國!
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范文(2)
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雖然離我們已經(jīng)十分遙遠。但是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紅孩子》仿佛把我們帶入了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蘇保、細妹等兒童團員手持紅纓槍穿梭在密林中,與敵人做艱苦的斗爭,正是有了他們不怕犧牲默默奉獻,才成就了這天的幸福生活。
《紅孩子》讓我們重溫了那段歷史,被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所感染。兒童團員蘇保、細妹等形象深深的印入了我們的腦海,小小少年革命意志堅強,不怕犧牲,不怕危險,機智勇敢,胸懷革命大業(yè),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小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回顧歷史,是為了銘記歷史;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惜此刻。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倍加珍惜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投身祖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奉獻聰明才智。
自古英雄出少年。祖國建設(shè)日新月異,祖國建設(shè)一日千里,幸福完美的未來需要我們?nèi)ラ_創(chuàng),我們要爭做祖國建設(shè)的英雄,無愧于先輩們的殷殷期望,無愧于我們這個時代。
春天的花朵為我們開放。
空中的白云向我們召喚。
樹上的小鳥為我們歌唱。
完美的生活伴我們成長。
幸福完美的學習生活,我們要珍惜;小小英雄的優(yōu)秀品質(zhì),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珍惜此刻,珍惜未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肩負起祖國建設(shè)的重擔。
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范文(3)
本片再現(xiàn)了本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段屈辱慘痛的歷史;塑造了以田漢、聶耳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精英奮起抗日、勇往直前的愛國形象;講述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勇軍進行曲》最初作為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而誕生的來龍去脈?!捌饋恚辉缸雠`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在嘹亮的國歌聲中,《國歌》結(jié)束了。但在我的腦海中,電影中的一幕幕仍然正在回放,我的心臟也依舊在隨著國歌而跳動。
電影主要塑造的是國歌的作詞者——田漢,又在其中夾雜一些愛國熱血兒女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他們在“9.18”事變、滬淞戰(zhàn)役后,在上海、在東北為抗戰(zhàn)作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而電影的主線,則是田漢的思想變化。從他遇到兩位東北學生開始,深入地了解了侵略者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創(chuàng)傷;之后感受到了全世界的華人對抗戰(zhàn)的支持與貢獻,又差點被日本軍隊綁架,從而了解到了精神對人類的鼓舞,著手開始拍抗戰(zhàn)電影;而在最終,當他經(jīng)歷了好友妹妹與東北學生的犧牲后,完成了思想最終的蛻變,最終一氣呵成寫下了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也就是之后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國歌》這部影片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肆無忌憚地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屠殺我國人民,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恨和反抗。而國民政府卻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中華民族遭到踐踏,大好河山淪陷敵手,祖國母親倍受欺辱。就在這關(guān)系民族生死存亡之時,田漢、聶耳認為必須有一首能夠激發(fā)人民斗志,壯我中華氣勢的歌曲,來喚醒中國人民,鼓舞他們不畏流血犧牲,為祖國、為人民而戰(zhàn),于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了--國歌誕生了。
“起來,起來,起來……”聽著這熟悉的歌詞,使我感到民族振興的重要性。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田漢先生在寫歌詞時的那份渴望國家振興,民族昌盛的迫切心境。并且對此刻而言,這句歌詞也并沒有過時。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無論是此刻還是過去,都在為我們敲響警鐘,告誡我們不要為眼前的提高和發(fā)展而滿足。雖然我們已經(jīng)"站起來"了,但需要加快步伐去趕追發(fā)達國家,增強綜合國力。讓歷史的教訓不再重演。
縱觀全片,高潮迭起。高潮的出現(xiàn),也使觀者的思想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在影片的最終,當已身處在監(jiān)獄中的田漢聽到了高墻外人們?yōu)樗シ诺摹读x勇軍進行曲》時,我們的情緒也已到了最高潮。當時,就好像全身都充滿了勇氣和期望,敢于在任何時候都沖在隊伍的最前方。這是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
片中田漢意識到對抗戰(zhàn)的支持不全部是錢財或士兵的援助,而是精神上鼓舞和振奮人們的力量。所以,他想到了用藝術(shù)的形式。而在不斷的摸索當中,也最終明白了歌曲是最通俗、傳遞最方便,也使最能鼓舞人心的藝術(shù)。而說到底,其實這些都是精神的力量。
我們的身體,血肉之軀,會疲勞、會傷痛、甚至會消逝。但精神,卻延續(xù)了我們?nèi)怏w存在的時間,也讓我們的肉體獲得力量。當軍隊已經(jīng)疲勞不堪,無力繼續(xù),嘹亮的歌聲響起的時候,士兵的精神會為之一動,會為之振奮。這不是因為睡覺或吃飯,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滿足。貝多芬的“命運”,流傳于世,被人們所稱贊,那是因為作者已將自我的精神傳入作品當中,聽者,也感受到了這種精神的振奮與鼓勵。力量,是我們的思想與精神傳遞給我們的。
當我們靜靜地感受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時,聆聽一首歌,或是觀看一部電影,我們的內(nèi)心,也會一點一點地充實起來。就好像熱量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身體上;就好像一塊沒有點的電池板被一點一點地激活。那種力量,能夠持續(xù)很久很久。
多少年來,《義勇軍進行曲》一向鼓舞著中華兒女。在戰(zhàn)場上,在天安門,在學校里,在我們的心中,它都曾被無數(shù)次地唱響過。它鼓勵著我們前進,支持我們繼續(x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它永遠是最偉大的歌曲。
作為跨世紀的接班人,要有遠大的夢想,要有真實的本領(lǐng)。如何做才能學好本領(lǐng),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添磚加瓦學習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課外知識的"吸取",更不能放棄自我的業(yè)余愛好,否則,就會成為一名"正宗"的書呆子。而要努力培養(yǎng)自我成為一名合格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異常要敢于探索、敢于攀登知識的高峰。
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范文(4)
沉重的心境溢于言表。以往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fā)聵的影片將戰(zhàn)爭的丑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xiàn)無疑。強權(quán),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__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fù)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墻,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向在城里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后,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可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huán)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gòu)筑的中國精神。
歷史能夠?qū)捤。荒苓z忘。
對于那樣一段歷史,已經(jīng)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jié),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能夠附著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jīng)離去了72年,當初幸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期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jié),然后讓看到的之后人叩問自我的心,至于會得到什么樣的回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我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復(fù)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范文(5)
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齊觀看了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斗爭。
冬子的爸爸在戰(zhàn)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藥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藥動手術(shù),手術(shù)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guān)沒發(fā)出一聲呻吟。
這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zhuǎn)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終在烈火中光榮犧牲,看到這我流下了眼淚。
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勇敢的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wù),巧妙地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紅星閃閃放光芒,紅星燦燦指路程”的歌聲總在我耳邊響起,今日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它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yīng)當加倍珍惜。
看看過去,比比此刻,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每一天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同學間還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做事不為對方和團體著想,太自私;在生活中不愛惜糧食,挑食,穿名牌,不愛惜書本和文具,真是不應(yīng)當。
我們應(yīng)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我肩負的重任,從嚴要求自我,好好學習,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爭做一名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愛國題材電影的中學生觀后感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