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
我想郁達夫先生寫的這篇《故都的秋》只是想用文字留住他對故都最深的愛和眷戀。那獨特的北國的秋景,讓他在結(jié)尾中感嘆“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币黄饋砜纯醋x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歡迎閱讀!
讀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1
“只教天上有暗淡的愁云蒙著,階前屋外有幾滴雨滴的聲音,那么圍繞在我周圍的空氣和自然的景物,總要比現(xiàn)在更帶有些陰慘的色彩,總要比現(xiàn)在和我的心境更加相符?!庇暨_夫先生在陰郁低沉的格調(diào)里抒寫了自己以及這個正面臨危機的國土在某種意義上的悲涼與落寞。
他說,北方的槐樹有一種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槐花落蕊鋪滿地的柔軟觸覺,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里還有點兒落寞。我覺得從他對于花的凋零中看到的更多的本質(zhì)是生命的流逝,祖國、人類在歲月、歷史潮流中的悲涼感,人不是一成不變的,郁達夫三歲喪父,家道衰貧,曾有兩段婚姻失敗,經(jīng)歷兩次喪子之痛,再加上祖國外交上受外國侵略,必然面臨著對未來的擔(dān)憂。但那種落寞仿佛是可有可無的,落寞是一種心境,然而相對當(dāng)下悲慘的境地,有時什么都不想的忘卻何嘗不是可以受人支配的嗎?生命之秋也許就像槐樹的落蕊隨處漂泊,可是誰又知道衰亡的盡頭將歸向哪里?可假若誰都不知道,誰也不關(guān)心,那生命到最后也許會愈來愈荒謬,人性便丟失了。
《故都之秋》描繪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很像是作者人生半路上坎坷艱辛的寫照,但本文的意義好像還不止出于此,它更多地暗示了作者當(dāng)時對祖國的憂愁,對北平的懷念和憂思,那是一個民族歲月之秋的清靜與悲涼。
我想,一個人在自身困境中依舊能冷靜下來并關(guān)注生活,將故都之境地寫下來并給予深刻思考的也許就是一個真正有堅強內(nèi)心的人,秋是落寞的,人心更是,面對物是人非,面對歷史的滄桑,郁達夫沒有痛斥生命與命運的無情,而是淡然的用輕輕的筆調(diào)在書寫歷史、人與命運的衰敗的感覺。我尤愛文中作者通感的描述,槐樹花蕊的柔軟、細膩和落寞,三者是合一的。
秋的落寞,故都的落寞,也是深沉的人類命運的映射。
讀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2
我讀了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濃濃的秋意,深深吸引著我,那里的秋雨,秋蟬,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迷人。
郁達夫口中的“故都”是北國,也就是我們北方的秋。在文中,作者寫法十分細膩,因為文中寫到“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留下來了一條條掃帚的細紋……”掃帚的細紋給人感覺很清閑,再加上秋天的清爽,這樣一來,秋天的韻味就更加明顯了。
作者筆下北方的秋天給人感到十分清爽,凄涼。可是如今我的家就在北方,春、夏、秋、冬的輪回十分鮮明,可是我為什么就感受不到那清爽、凄涼的秋呢?每當(dāng)秋天,一些公園會在園中小路的兩旁擺上幾盆菊花便算是示意著人們秋天到了,但是秋天的韻味卻怎么也找不到。我秋天時漫步在街上,想尋找屬于秋的那份寧靜,可是在我耳畔卻是一聲聲吵雜的車笛聲。再看看人們,人們的臉上沒有掛著清閑的表情,好像是誰也不知道秋天的到來。秋天中,最美的節(jié)日是中秋節(ji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月餅,看著天空中那輪美玉似的月亮,老人給孩子們講那百聽不厭嫦娥的故事。但是,這秋天最美的節(jié)日有些人早已淡忘,一些人沒有和家人團聚在一起,也不再想聽那嫦娥的故事。
秋天的寧靜哪里去了?秋天的清閑哪里去了?秋天的韻味哪里去了?為什么我找不到了?哦,因為時代變了?,F(xiàn)在已不是郁達夫的那個時代了,在這個時代里,秋天的寧靜、清閑、韻味都被人們淡忘掉了。郁達夫那篇《故都的秋》也許會當(dāng)成秋天的見證吧。也許,許多年以后,當(dāng)人們看到《故都的秋》時,會想起:哦,還有個季節(jié),叫“秋”……
果兒成熟的喜悅,落葉滿地的蕭索,秋蟬哀鳴的凄涼,秋雨中閑人感嘆的幽遠,將秋描寫的出色有味?!豆枢l(xiāng)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
讀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3
自古至今,“秋”總是代表著一層淡淡的憂傷,而《故都的秋》卻打破這永恒不變的韻律,作者穿過大半個中國,就為一睹故都“秋”的味道。
“江南的秋固然存在,但卻沒有北方秋的詩意,草木凋零的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作者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而在北國秋的描寫上,作者草草幾筆,就足以將北方的秋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氨叹G的天的顏色,馴鴿的飛聲,從槐樹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作者的筆尖似乎又轉(zhuǎn)到北方的秋與南方的秋的“較量”上。
作者的筆還不完全的停在“秋”上而是專注于北國的槐樹,蟬,雨這些平常物體上,而對南方景物的描寫卻是少之又少,深沉中有點落寞的槐樹,享譽“北國特產(chǎn)”的秋蟬,下得奇,下得有味的秋雨,這一切似乎都在說明北國秋的特點,接下來作者又稍降寫了北方的一大奇景——果樹,而又在果樹分別撰寫了棗子樹,柿子,葡萄,而在這里呢!作者又只字未提南方的……
中國的文學(xué)似乎與這篇秋并無關(guān)聯(lián),可仔細一回味,卻驚奇的發(fā)現(xiàn)其實里面卻蘊藏太多太多的相似,中國的秋,北國的秋總是能夠引起深沉,幽遠,蕭索的感觸,并且在這段末尾強調(diào),能體會到這最深味的秋,只有在中國的北方。
在這里,作者最終把筆指向南國的秋,用“甘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來變相的說明南方的秋與北國秋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的,而作者卻生動形象的用比喻句來形容南方的秋的渾渾沌沌,不適合。
文章的最后,作者愿用生命來換取三分之一的零頭,就越發(fā)的表明作者對北方秋的贊譽,一種心靈,精神上的寄托。
作者對北方秋至深至愛,令我感動,令我懂得一種超出靈魂之外的脫俗感受,面對他的感情,我們能做得就只有嘆息,嘆息這古都秋的偉大,以及作者由衷的感受。
讀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4
今天,我又讀了一回郁達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開篇即開門見山,切入正題,點明北國之秋的總體特點:“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作者不遠千里,從杭州感到青島,又從青島趕到北平,竟為的是一飽故都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對故都的秋的迷戀可見一斑。
作者對故都的秋的情感抒發(fā)主要是通過和江南之秋的對比反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點點清涼,使人“賞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國之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那碧綠的天色青天下馬川鴿的飛聲;五彩繽紛的牽?;?北國的槐樹;秋蟬的殘聲;北方的秋雨......”無不展現(xiàn)北方特有的秋意。
家處北方的我,很喜歡誦讀郁達夫先生的這篇散文。那緩緩的筆調(diào),略帶悲涼的文字每回都能引起我無限的遐思。
讀后感故都的秋1000字左右大全5
今天,我又讀了一回郁達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開篇即開門見山,切入正題,點明北國之秋的總體特點:“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弊髡卟贿h千里,從杭州感到青島,又從青島趕到北平,竟為的是一飽故都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對故都的秋的迷戀可見一斑。
作者對故都的秋的情感抒發(fā)主要是通過和江南之秋的對比反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的。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點點清涼,使人“賞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國之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那碧綠的天色青天下馬川鴿的飛聲;五彩繽紛的牽?;?北國的槐樹;秋蟬的殘聲;北方的秋雨……”無不展現(xiàn)北方特有的秋意。
家處北方的我,很喜歡誦讀郁達夫先生的這篇散文。那緩緩的筆調(diào),略帶悲涼的文字每回都能引起我無限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