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
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和關注的著作,其價值由于已經超越了時代本身而得以流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1
讀了朱自清寫的《匆匆》后,我受益匪淺,它使我知道許許多多的道理,它使我終身受益。
時光匆匆,八千多日子從朱自清眼前溜走,他無奈!而我也知道,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不會說為誰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也不會說因一些事而時光倒流。時間猶如鐘般發(fā)出一陣陣清脆的聲音,“滴答滴答”聲經?;厥幵谖业亩?,我知道,這是時間正一秒一秒地減少。我們的生命的時間也一秒秒地減少。
時間流逝得飛快,已是2011年了,我們還是無所作為,作為十三四歲的我們,有什么作為呢?只有玩罷了,只有浪費時間罷了。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玩的時間用來學習知識,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寫作罷了。”豈不是很好?
孔子曾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笔茄?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如河水,日夜不停得流著。我想,世界上什么是最寶貴的?金錢?不,是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我們看不到它,也摸不著它,既然如此,為什么時間是最寶貴的呢?富蘭克林曾說:“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的的材料?!奔词鼓阌袃|萬財產,但到你死的時候,你能把他帶走嗎?你真能帶走時間罷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薄澳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時間,你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匆匆》讓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要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無限的貢獻。
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2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車夫祥子的悲慘故事。
青年農民祥子由鄉(xiāng)下來到城市,他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買上自己的洋車。終于,在祥子誠實努力的勞動中,祥子攢錢買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于祥子來說,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車能“產生烙餅與一切吃食”??墒敲\捉弄人,他的車被亂兵搶走;當他再次攢足了錢后,又被孫偵探敲詐一空;后來他又被迫與虎妞結婚,因虎妞難產而賣掉了第三輛車。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使了他心中最后一絲希望也消失了。從此,祥子便喪失了對于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落為自甘墜落。正如本書所寫,昔日“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的祥子,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真是一個浸透了血淚的悲劇。
我不由地為祥子的命運所感嘆。祥子一開始是那樣老實善良,正直勤勞,可是在生活一連串的打擊下,他變了,變得不求上進,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他變得奸詐,甚至可以說是無恥。為了拿到錢,他什么都做得出。
讀到這些內容,我感到悲傷、憤怒。我對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傷,也對他后來可恥的所作所為而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會是黑暗的,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面目也是丑惡的。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社會環(huán)境下,祥子一類的下層市民被壓迫,祥子在接受了幾番打擊后終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理想,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變得墮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更多的則是因為這種強大的社會壓力。
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一開始奮發(fā)向上要強的精神,而不能學習他后來的墮落。
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3
《罪與罰》這本書已經在書櫥里擺放了兩年多,這次最后能夠在寒假里去細細地品味它了。
書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個俄國貴族家庭,是19世紀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一生充滿傳奇,28歲時因參與農奴解放運動而獲刑,出獄后重返文壇繼續(xù)寫作,被人們公認為是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并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
每次讀完一部小說,心里都會百感交集,這部小說也一樣,結局很好,一個人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卻深深的被小說中的人物震撼。小說描述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的老板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良心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煎熬,最終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忙下,投案自首。小說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僅僅占了全書一小部分,但“罰”卻貫穿整個文章的中心,這不僅僅僅是身體上的懲罰,還有的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上的懲罰。所以法律只是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認識到自已所犯的罪,但是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錯誤,并為之深刻地懺悔、自責。這本優(yōu)秀的世界名著還包含了很多東西有待我們去理解,或許等以后我再去讀它時,又會有一番見解吧!
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4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佳作。
《三國演義》對人物描述是十分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述體此刻“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后,帶著百姓一齊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說:“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述。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yè),不惜殺害忠良無數(shù),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述觀點鮮明。
讀了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黃巾之亂,諸侯相爭,還是三國鼎立每次受苦受難最多的總是無辜的百姓。劉備盡管掛著“仁義”的牌子,但在逃難時曹兵追上無辜的百姓,盡情的屠殺,血流成河??喙€是百姓嘗。董卓遷都時火燒洛陽城三天三夜,還把居民遷往長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群眾無數(shù),洛陽城上火光沖天號哭不止。
讀到那里,我悲憤至極,為什么必須要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到底何時才能換來真正的和平?我也只能默默的為死去的亡靈悲哀。安息吧!愿你們的遭遇能喚醒那些獨裁者腐朽的腦袋,愿世界早日恢復和平。
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5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由丹尼爾·笛福59歲時所著的第一部小說,這本小說被認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記形式寫成的小說,享有英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的頭銜。
《魯濱遜漂流記》屬于我國讀者最熟知的外國文學名著。青年作家賈飛盛贊,稱這部小說相當于一部發(fā)財日記,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作者在作品充斥著濃厚的資產階級思想。書里有不少論述,影響著讀者去追求經濟價值。他認為,該小說是一部具有投資思想的經濟書,從中讀者可以學會如何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如何投資發(fā)財,收取利潤與匯報。當然,作者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歷史現(xiàn)狀。
誠然,人們不一定都讀過這本書,但是對這個書名卻是很熟悉的,對其內容也大致知道一些,特別是他只身在孤島上艱苦奮斗的情況。其實,能這樣被人熟知也非常自然。因為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這部小說是舉世公認的最嚴格意義上的不朽杰作,被認為是塑造了現(xiàn)代文明、影響了人類歷史的不多幾種文學作品之一。
據(jù)介紹,到十九世紀末,該書的各種版本、譯本以及仿作已不下七百種之多。之所以能夠這樣吸引人,主要是由于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現(xiàn)實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故事,然而這故事聽起來卻非常有現(xiàn)實感,而我們聽故事的人絕大多數(shù)同魯濱孫一樣,具有矛盾的性格,具有在各種逆境中求生或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以及或多或少地具有把這種愿望化為現(xiàn)實的勇氣和手段,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著一個魯濱遜。
名著讀后感1000字以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