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致青春》觀后感范文5篇
電影《致青春》觀后感范文5篇
致青春講述了少女鄭微在經歷了兩個愛人相繼離她而去后,面對他們的歸來與呵護,重新作出更成熟選擇的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致青春》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青春》觀后感1
我愿在你平淡無奇的生命里,做一個閃閃發(fā)亮的神經病?!R良
陳孝正,本片男主角,單親家庭,父親早死,由母親獨自一人帶大,對陳孝正管教嚴格。陳孝正是標準的好孩子,聽話,勤奮,自律,刻苦,努力,學習好,受家庭影響,有些自閉,有些自卑,敏感,但人長得很帥。陳孝正在大學里屬于另類,他為實現(xiàn)夢想而全力戰(zhàn)斗,不容許有任何差錯。
如果不遇上女主角鄭微,陳孝正的生命軌跡將按照他之前規(guī)劃好的路線,平淡無奇的走下去,最終會和曾毓走到一起,結婚生子,事業(yè)有成,或許后半生幸福美滿。但這樣的人生軌跡注定不是個好故事,也太過平淡和乏味,亦與青春無關。
青春時,人至少該瘋狂一次,否則就不是青春。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里,就該去做那個階段里該做的事情,青春期里去做青春期該做的生氣。如果少年時沒有犯過傻,犯過錯,長大以后,這樣的機會就不會再有了。這世界的錯誤就在于,成人總是用自己的行為準則,去要求小孩子不去犯規(guī)、不去犯錯,最終使他們學會用各種規(guī)則要求自我。然而,人不是機器,人有感情,如果一味的用規(guī)則去約束自己,人生又有何滋味。
年輕時,我們不懂的東西太多,可等到懂了之后又晚了。青春時犯錯是注定的,留下遺憾是難免的。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么去做,而我們也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東西,是否真的是對的。絕對正確的三好學生陳孝正,最終還不是吸起了香煙?
鄭微的出現(xiàn),讓陳孝正這條平滑的直線,出現(xiàn)了拐點。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如果鄭微注定不是陳孝正青春期回憶里那條靚麗的風景線的話,她甘愿成為陳孝正平淡無奇的回憶里,那個閃閃發(fā)亮的傻逼。然而,最終神經病也好、傻逼也好,鄭微還是成功了。感情就是如此的不由人控制,鄭微對陳孝正,從討厭到喜歡,陳孝正對鄭微也是如此。人生注定變數(shù)太多,無法規(guī)劃。
觀影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強烈意識到,鄭微真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她的聰明,不是一般人的聰明,而是看不懂的那種聰明,是絕頂聰明。曾毓那么好,為何不能打動陳孝正呢?陳孝正可以控制自己不喜歡曾毓,但他不能控制自己逃避鄭微。鄭微的力量,既大于曾毓,也大于陳孝正。
人們總是不停的去學習控制感情,可是真的必須去這么做嗎?鄭微是個真性情的女孩,而且非常勇敢。她敢于在晚會上因一時氣盛,讓晚會的主持人下不來臺,不給領導留情面,勇敢的去唱那首《紅日》。在正常人眼中,她的舉動不知出格,而且愚蠢之極,但正因那一唱,她贏得了陳孝正對她的愛,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原則可言,沒有道理可講。人生何嘗不是這樣。
人生只有一次,沒有推倒重來的機會。陳孝正選則去美國深造,對那時的他而言,他是不可能去做出別的選擇的。不能怪他,他的人生規(guī)劃容不得差錯。怪就怪那時的他還不明白,他一直奮斗的夢想,可能并不是他最需要的。幾年之后,等到他事業(yè)有成的時候,才想重新拾起青春時的情感。但他所面對的人事物,早已變遷。陳孝正的生命也因為缺憾而變得完整,但他事業(yè)上的成功,能否祝他重走一遍青春,電影到最后也沒有交代。
鄭微是一個很自我的女孩,從一開始與阮莞的對峙就能看到。直到陳孝正的出現(xiàn),她才把自己注意力從對自己的關注,轉移到對外部世界的關注。雖然之前她喜歡過林靜,但那時的她,對外部世界仍舊是不敏感的。陳孝正使鄭微意識到外部世界的存在,為她打開了一扇窗戶。而陳孝正則始終沒有完全打開自己,即便他愛上了鄭微,可是最愛的仍舊是自己。在單親家庭長大,使陳孝正喪失了完全愛他人的能力。而張開則不一樣,他可以完全放棄自我,為他人服務。陳孝正和張開擁有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格。
阮莞是個聰明大氣的女孩兒,只是愛情使他盲目,愛錯了人;黎維娟一心想嫁個有錢人,最終她得償所愿,只不過嫁了個老男人;林靜因為受到世俗觀念的影響,怨恨自己的父親,多年之后才明白是自己太過狹隘;朱小北是個倔強的女孩子,被學校開除,最終卻成為一名教師;張開看似沒心沒肺,實則把感情隱藏的最深;富二代許開陽最終和曾毓結婚,雖然安排有些刻意,也算是錢權結合了。
這樣的青春才是真實的青春,才是青春本該有的模樣。世俗的世界總是有太多的規(guī)矩,管這管那,這不對,那也不對。事實上,太多事情,本無對錯。對錯,只是人們有觀念之后,強加于事物之上的東西。
《致青春》觀后感2
如果單純來看,作為一個偶像派明星的首次執(zhí)導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算是成功了。它不僅帶著濃重的懷舊氣氛,還輕松地架起了男女愛情看似永遠充滿隔膜但卻又不能不存在的那座橋梁,不管是青春中的迷茫之愛,還是蔥蔥歲月里的執(zhí)著之愛,再還是即將長大成人自私放棄之后的割肉之愛,在《致青春》中上演的都是壯烈且只屬于年輕人的愛情故事。
大學校園里,有人長得玲瓏美麗,羨慕目光和追隨者都不缺少,也有人立志要出人頭地,一切愛與不愛都是進程中的細節(jié)。《致青春》的故事原本就很小清新,甚至還有因過于通俗而導致的回味不足之嫌,但這些正是一部受眾廣泛的輕型青春片的必要元素。不知道是不是編劇李檣嫌這樣一個故事不夠韻味或深度,在清新的劇情里添加了自己的“殘酷”。當殘酷作為一種美學成為電影的韻味之時,那當然是文藝片的一種表達方式,但如果將此僅作為一種作料,添至到原本小清新和純純愛的故事里,就難免顯得畫蛇添足。
韓庚和意外女友的戲多余出現(xiàn),作為另外一條“女撲男”的戲份,不僅雷同,也令清爽的線索略顯繁雜。還有韓庚對病床上的女友粗暴喂藥的一場戲,跟整部片子都顯得有些抽離,既不屬于整體氣質,也在劇情上沒有必要。這只是單純的殘酷一種,是一貫以文藝片為主的編劇李檣所理解的殘酷。
最活靈活現(xiàn)的是楊子珊扮演的鄭微,她在校園里一會兒上演熱辣潑婦般的吵鬧,一會兒苦苦追求趙又廷扮演的陳孝正,愛得干凈,不愛得也意氣風發(fā)。鄭微從入校開始就當紅美女之一,她最后成了陳孝正的女友,但卻以此嘗試了人生最苦澀的結局。當甜蜜被給予甜蜜的人終止時,你想不出還有什么比這更殘酷。人生的愛恨情仇說起來大多不過是虛驚一場,但也只有經歷者才能分辨出這苦中帶甜、樂中帶悲的復雜感受。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想看一場電影的人,可能在進場之前跟我差不多,就是對導演趙薇基本不會抱太大期望。大概也正是基于這種期望值,才不會對片中不時流露出來的生澀過于糾纏。當看到那些懷舊的色彩和懵懂之時才會有的愛恨引發(fā)的小破事兒,興許還會跟隨著劇情一次次掀翻自己心中封塵已久的五味往事。不是人人生命中都有趙薇呈現(xiàn)的那種離奇囂張之愛,但是青春年少誰都擁有過,而那時不管是轟轟烈烈還是百無聊賴,都是日后無法再擁有的美好時光。所謂“終將逝去”正是這種美好但又不得不放手讓它離去的無奈感吧。
故事結尾,還是犯了國產彩色故事片的通病,一切不能解釋和自圓其說都歸結為“病人”,不是心理陰影患者,就是愛情觀不健康的人。宿舍四姐妹中有經歷過被拋棄迄今未嫁的,也有因為一場過往之愛產生的意外事故而去世的,還有下落不明或者改換身份的,只有那個將愛情觀與金錢牢牢捆綁在一起的人,獲得了所謂的家庭幸?!藿o富翁,雖年紀已大,但精神、物質糾葛均不存在,算得上是幸福中人了。
《致青春》觀后感3
最近熱播的電影,終于看了,確實沒白看,哭了。
轉眼間,大學畢業(yè)一年了??吹诫娪爸朽嵨⒐ぷ髑昂蟮男蜗笤O計,立刻有種青春流逝的傷感——我們老了。至少已不再年少。當我看到鄭微穿著簡單的白衣短裙,歡快地奔跑的樣子,我似乎看到了青春的美好,看到青春的歡笑,看到了青春的無價。看到的同時也失去了。
在此之前我很少回想我的青春,準確的說,我指的是我的大學時光。總覺得我并未走遠,還在原地。不會想的時候還好,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有恃無恐地浪費著青春;回想起來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本應該是昨天發(fā)生的事情,其實已經是一年前、倆年前、三年前、四年前、五年前... ...熟悉的人已經各奔東西了,住過的屋子已經被新來的人占用了,奔跑過的操場早已沒有了我的足跡... ...
還記得,在大門前,姐姐給我拍的第一張照片:那一天,我正式入學了。我很不開心,可能是想家吧。我對于接觸新的舍友、同學、老師,心里犯難。我穿著灰色的格子襯衫,灰色的褲子?;氐剿奚?,我很少說話,躺著自己的床上,面向墻,躺著,靜靜地流眼淚。入學的第一天晚上,我吃的二食堂的煮方便面,那也是我吃大學里的第一頓飯。
軍訓,我被教官踢出去,打軍體拳,因禍得福,沒有踢正步踢到腳腫。和我一起去的還有趙碩、李立、周歡。還記得有一天李立早上起來把鞋穿錯了。還記得那天我們在三食堂吃的包子。 還記得那個時候很孤單,很想有人打電話。軍訓結束那天是大雨,我們都哭了。很冷,回去的時候買了杯熱豆?jié){喝了。靜文在床上大哭,想念教官。
學院里的活動很折磨人,慶幸我們分到了特教學院。
接觸攀巖。很偶然。也很必然。第一次看到類似的項目是在高中的時候,在大連見過的,心里埋下了愿望。在大學的校園里看到,是人生第一次看到實在的攀巖。很羨慕,也很敬畏。心里將他們默認為紈绔子弟。一定很有錢才玩得起這個吧。大學組織攀巖比賽,很意外的脫穎而出,從此開始了我的攀巖大學。值得一提的是比賽得第一的那一刻,心里好舒暢,像是呼吸到了純氧。在大學里一下子就找到了精神支柱,找到了自信。靜文和我一樣高興。那半年,我們每天都因為隊的事笑個不停。從緊張壓抑的高三到輕松歡快的大一,我覺得臉上的痘痘都不好意思打擾我了。唯一煩擾我的就是一身的肉肉。說給現(xiàn)在的同事,他們都不信,但是你們懂的。
記得有一年,我胖著沒有褲子穿,高原和老婆把自己的肥褲子找出來給我,我光著腿穿還是緊繃繃的,很勉強,我現(xiàn)在已經套棉褲穿了。那個時候還可以拉十個引體向上。那個時候手上都是繭子,比爸爸的都粗糙。那個時候沒有人想到我會找男朋友。
可是粗糙的外表還是遮擋不住青春萌動的心,我戀愛了。每天晚上都躺在床上用手機上QQ,宿舍里說什么都無動于衷。諾基亞手機,成就了多少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啊!
打工、做家教、寫論文、找工作... ...接下來的事情,說來就來了,說過也就過了。每一項都有好多話想說,有不知從何說起。再接下來,我們吃了散伙飯,論文答辯,畢業(yè)晚會,那天小遠沒看完就走了??拗退逻@輩子再也看不到這個善良、單純的好姑娘了。接著把老婆送走了、靜文送走了,李立,東敏... ...對不起,我沒有最后一個走,沒有陪你們到最后。
還是想說,轉眼間,畢業(yè)馬上就一年了。在網上會關注姐妹們的生活和工作,有開心,也有失意。期待我們的重聚,希望大家把握住青春!
《致青春》觀后感4
昨天晚上,將致青春看完了,當初那么渴望,只是自己覺得是他曾經推薦我看的那個小說,自作多情地想去回味這種特別而已。
看完了,似乎并沒有很多的感觸,更多的像是完成了任務。因為結局似乎并沒有超出我的意料,到最后,我想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愛誰了,又談什么在一起呢。我可以說她是愛著那兩個男人的,因為,她們并不是因為不愛了而分開的,只是因為分開而擱淺了,壓至心底了,誰能保證不會舊情復燃呢,所以,在回來的路上,榮問我看完的感觸,我說,我在想,要是同時喜歡上兩個人怎么辦,當然,最終的選擇,會是考慮一個適合在一起生活的吧。有些人,盡管你和他在一起時會很快樂,但是,某些方面的價值觀不同的話,總在一起會讓那些缺點暴露無遺,真正做出選擇的時候,真的要把最糟的情形想清楚,否則,只會是一場悲劇。而有的人,也許在某些方面并沒那么符合你的要求,可是,他愿意為你改變,這就夠了,這樣至少你們的相處會更加和睦。
關于男主角對事業(yè)和愛情的選擇,似乎讓女生都覺得男的不靠譜,會覺得他們愛自己超過愛愛情,不過,我感覺還好,因為那不是愛自己太過,是現(xiàn)實中,不是僅有愛情,真的不是沒有愛情就會死,它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生命中還有親情,友情,如果我們?yōu)榱藧矍榉艞壞切└改傅钠谕?,放棄朋友的善意的勸說,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私。陳孝正的背后有一個為他辛勤付出的媽媽,一個女人獨自一個人把兒子養(yǎng)那么大是不容易的,她當然希望兒子能有出息,而在這樣的期望下生活下來的陳孝正,又怎能讓她的母親失望呢,如果他為了他的愛情,不管不顧母親的期盼,我想那才是真正的自私。我們活下來,是一個有社會關系的人,不是一個個毫無聯(lián)系的個體,現(xiàn)實中偶爾會有些為了愛情放棄一切,還記得以前有兩個人為了逃離世俗的異樣眼光逃到山上生活,他為深愛的妻子鑿天梯。他們就那么與世無爭的生活著,從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上來說,他們是自私,是不孝的,可是,我覺得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如何去經營自己的這一生,三種感情無所謂孰輕孰重,都有特殊的意義,因為愛情也會陪伴我們很久,甚至轉化為親情,所以很重要,可是也有可以一輩子單身,這都該可以去包容的。
不過我又在想,它是不是在說,我們的青春都該義無反顧的毫無保留的去愛一個人,去付出,學會怎么愛一個人,然后才是青春,至于結局都不重要了?像鄭微對陳孝正,像阮莞對趙世永,像老張對阮莞,它給我一種錯覺就是我們的青春該去轟轟烈烈的這么愛,然后各自前行,為自己的夢想而前進,不受羈絆。的確,這應該是一種錯覺,我們的人生不該那么死死的被規(guī)劃,人生本是充滿各種變數(shù)的,又怎么能那么規(guī)則化呢,人生本該是一段冒險的旅程,誰都不會知道以后會遇到什么樣的人,會經歷些什么,我們都是這樣在無知中探索著,只是,在遇到變數(shù),遇到困難時,該冷靜想想該怎么處理,而不是墨守陳規(guī)的做所謂的堅持,我們該學會靈活的去生活,隨機應變,該學著去面對,適時地更改自己的計劃,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陳孝正選擇奮斗不可厚非,可是,他不會變通,他把一切當成了一種負擔,可以看出,他不喜歡那樣的生活,他是為了家人給他的藍圖而活著,盡管心里很抵觸,可是他的性格造成他隱忍下來,做自己其實不喜歡的事,不管最后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很開心的,因為內心的叛逆,會讓我們討厭那個最終的自己。如果有良好的溝通,更靈活的處理,他們是可以有美好的結局的。所以,我覺得,這是十分現(xiàn)實的,我們很多人都會在某個階段做著自己不太想去做的事,這時候,心態(tài)就很重要了,我們要學著去調節(jié)自己,培養(yǎng)感情,苦中作樂,才不會太壓抑,才不會成為自己都討厭的摸樣,然后努力做好現(xiàn)在該做的,早點完成一切,然后再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
關于阮莞對趙世永,以及她最終的結局,我只能說很可惜,但是她并沒有錯,如果換作我,我也許也會那么做,因為曾經那么深愛過,怎能那么容易放下呢,人們往往都會為自己找個出口為逝去的東西做最后一次的執(zhí)著,要是我,也會去看那個演唱會,當是為那逝去的愛情畫上一個句號。不過,她也是幸福的,因為還有個一直深愛著他的人,老張,以及他的滿天星,一個愿意一直做配角的男人,這讓我覺得老張很偉大。能那么久不求回報的愛一個人,真的是很難的,也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因為我們愛一個人,往往都是渴望被愛的,他就是那么傻傻的站在一旁,只要自己喜歡的人幸福就好,其實,在看到她在阮莞的墳前說出他甘愿做配角時,我想到了胡盼,我不知道他會堅持多久,只覺得他是一樣的憨厚,說實話,我很感謝他來到我的青春,我在想我是不是錯了,也許我就該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也許他會像老張那樣永遠都不說,只是喜歡看著我開心就好呢。我不相信除了愛情就是陌路,我相信我們還可以做好朋友。
看完了,想為自己做個總結,卻沒有結局,因為,是的,我的青春還沒有完,我不知道接下來自己的青春會如何繼續(xù),只希望少點遺憾……關于那個人,也許從來都只是一種錯覺,一個比較欣賞的人而已,如今我也該醒了,也許,真的,那只是一個夢,就像林靜是鄭微愛情的夢,他也是我的一個夢而已吧,既然是夢,就不再期盼有什么結果了,還是找一個陳孝正吧,呵呵。
《致青春》觀后感5
青春是一首歌,他只給了你一個調調。有的人從頭到尾都只有一個調,有的人卻能將他譜成華麗的篇章。我多想把青春系在鞋帶上,帶著夢想一起向前奔跑;我多想將它收藏,然后再慢慢品嘗,可他卻終將永遠消失在遠方。
讀完了《致青春》,在帶著感嘆和欣喜,與同學笑談著自己手中剩余的大把青春時光外,也不例外地領悟出,性格是終可以改變命運的。就像是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為什么有的人春風得意,總會讓別人嫉妒地說他是上帝的寵兒;而有的人卻黯淡無光,只得仰望著金字塔上端的人,空恨自己的勇氣和實力脆弱無比。又為什么有的人財運亨通,有的人卻一貧如洗。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正是導致每個人具有不同的命運的原因之一。正如書中的陳孝正,當他從國外海歸,由原本的塵土終于變成了黃金,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憑借著自己的雙手,在最好的青春年華,打造了自己的伊甸園。也正因為他性格中的那一份執(zhí)著和對夢想的偏執(zhí),才造就了后來人生的贏家。
時間在悄然流逝,年華在匆匆而過,時光無限荏苒,青春將不再重復。你是否認真的考慮過,自己終將逝去的青春該如何度過?哪一個更加痛苦?努力還是后悔?當你夜晚躺在床上,吹著初秋涼爽的秋風,看著手機上亂七八糟的內容笑得咯咯發(fā)抖時,是否想過,當你放棄努力的時候,有多少人還在繼續(xù)?比你強的人還在努力,比你弱的人都沒有放棄,你還有什么資格說自己無能為力?成長,本就是一段錐心的痛,而最不計后果的那一段,就是青春啊!我們不應該在自己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就像是時間老人,在帶走了艾弗森青春的同時,也悄然奪取了他手術刀一般犀利的突破。但卻煉就了一個更加驕傲的背影,頑強的與整個世界做著斗爭。時間老人,在帶走了卡特肆意而又優(yōu)雅地操控著在云端時間的能力,卻也始終無法阻止老飛人帶著心中的夢想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青春就好似一本打開了就無法合上的書,你永遠無法始終擁有他,但卻可以盡自己所能留下精神烙印。這是偉大的人所做的,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青春是什么?對于我們來說,就是面對枯燥又寂寞的練習,依舊選擇一如既往的堅持到底。那終究是一場無知的奔忙,總會帶來顛沛流離的傷。但只要相信明天有太陽,就一定會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青春是一首歌,我們都沒有辦法將他單曲循環(huán)……
致青春,向青春致敬!
電影《致青春》觀后感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