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中文无码精品久久久|自偷自拍亚洲首页av

  • <ul id="y0emu"></ul>
  • 讀友吧 > 讀友書目 > 小說類 > 經典優(yōu)秀的小說書籍

    經典優(yōu)秀的小說書籍

    | 澤璇

    經典優(yōu)秀的小說書籍推薦

    經典優(yōu)秀的小說書籍都有哪些?關于經典的小說篇目都有哪些是必看的呢?一起看看吧!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guī)斫浀鋬?yōu)秀的小說書籍,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優(yōu)秀的小說書籍

    1.《了不起的蓋茨比》

    作者:[美] 菲茨杰拉德 著,董繼平 譯

    美國紐約頂層社交圈,突然闖進一位神秘富豪蓋茨比,經常在家舉辦奢華派對。有一天,蓋茨比隱藏的秘密被鄰居發(fā)現:當他還是窮小子時,與富家女黛西陷入熱戀,情系終身。為了心愛的黛西,他不擇手段終于混成有錢人,昔日女神卻已嫁入豪門;為愛癡狂的蓋茨比做出了一系列驚人舉動,如愿與黛西舊情復燃,然而,等待他的卻是自我毀滅和人性的殘酷真相……

    2.《人間失格》

    作者:[日] 太宰治 著,田原 譯

    本書蘊藏了作者短暫一生的種種遭遇和內心的迷茫掙扎。即使時移世易,更深的絕望依舊源自內心的迷茫,而這種迷茫和彷徨幾乎貫穿了作者以及我們每個人的青春。

    3.《斜陽》

    作者:[日] 太宰治 著,林少華 譯

    本書以二戰(zhàn)后混亂苦悶的日本社會為背景,描寫了貴族家庭的沒落過程。貴族出身的母親和女兒和子由于經濟上難以為繼,遂遷往伊豆生活,母女二人相依為命,靜靜度日。不久被征召入伍的弟弟直治的歸來,打破了原本平靜的生活……酗酒吸毒的弟弟直治疊印出作者的早年面影,決心為“戀愛與革命”而孤注一擲的姐姐和子則凸顯戰(zhàn)爭期間作者苦悶的精神世界……而母親身上則隱約寄托著作者的貴族情懷和審美理想,好似穿過凄風苦雨的一縷夕暉,亦即“斜陽”的象征或化身。

    4.《紅與黑》

    作者:司湯達 著,羅新璋 譯

    于連,英俊非凡又聰慧過人。他出身低微卻野心勃勃,一心想沖上戰(zhàn)場建功立業(yè),顯赫揚名。命運讓他愛上小城市長夫人,又把他帶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邊。兩個女人會怎樣與他的上升之路糾結起來,又會以怎樣的方式成就他的人生……

    5.《且聽風吟》

    作者:[日] 村上春樹 著,林少華 譯

    本書描寫一個少男在街上“揀”到一個喝醉的少女,把她領回家里,兩人發(fā)生了一些朦朧的情感,但最終少女還是選擇了分手。書中透露出青春的感傷氣息,也顯示了作者獨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學觀念。

    6.《1973年的彈子球》

    作者:[日] 村上春樹 著,林少華 譯

    本書描寫少年主人公偶然結識一對雙胞胎女郎,一起尋找三年前消失的彈子球游戲機,書中初步透露作者未來的一種寫作風格,就是善于異想天開,在不可能的領域里馳騁其想象,以想象力的高超吸引讀者。

    7.《尋羊冒險記》

    作者:[日] 村上春樹 著,林少華 譯

    本書描寫青年主人公攜女友闖蕩深山,尋覓一只奇異的星形斑紋的羊。這只羊體內懷有左右人類的巨大能量,邪惡勢力也企圖得到它,最后主人公摧毀了羊。小說將日本戰(zhàn)后未得到清除的邪惡勢力稱之為“日本的惡”,對其作出了正面的批判。

    新手寫小說的技巧

    (一) 取個好名字。

    一個好的名字對于小說的成功與否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好的名字未必表示要用華麗的辭藻或者神秘的含義,通俗易懂的名字一般更容易讓讀者記住。小說的名字要盡可能的簡短且與劇情相對應,避免使用生僻字和模棱兩可的詞匯。比如《西游記》這一名字要比《玄奘西天取經記》要好的多,因為后者名字太長且有非常用字的出現。另外,絕大多數中國人對外國地名和人名的記憶能力非常糟糕,所以除非必要,應盡量避免小說以歐美文化為背景,比如《克里斯多夫約翰內斯堡奇遇記》遠沒有《張三天津歷險記》來得容易接受。

    (二)鮮明的主角。

    在構思整篇小說之前,可以先對主角進行設定。主角的名字和小說的名字一樣,必須簡短且容易記憶,要遠離生僻字和長名字。對于讀者來說,主角叫什么名字實際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讀者迅速記住主角的名字。所以生澀而冗長的主角名字對于小說的創(chuàng)作來說,等于是一劑毒藥。此外,還需要給主角設定一個鮮明的形象,這個性格可以是暴躁的脾氣,也可以是幽默的談吐,或者美艷的外貌,但不能是一個大雜燴或者是一個完美的形象。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什么樣性格都具備的人物,也不存在完美的人物,這兩種類型的形象出現在小說中,只會讓讀者覺得不真實。

    (三)第三人稱。

    經過統計,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的寫作手法成功的機率遠低于第三人稱。這通常是因為讀者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如果遇到的是第一人稱寫法,就會不自覺的將自己代入小說的情節(jié)中,雖然這樣可以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但小說的劇情通常是離奇而夸張的,這種超現實的劇情會讓讀者覺得不真實,從而失去閱讀的興趣。而以第三人稱來寫,讀者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自我意識,可以清楚的區(qū)分劇情世界和現實世界,反而能讓讀者更愿意讀下去。所以,除非是個人回憶錄式的文體,或者以現代都市等與現實世界高度相似的情節(jié)為背景的小說,否則應慎用第一人稱寫法,而改用第三人稱。

    (四)確立大綱。

    所謂大綱就是小說的章節(jié)目錄,在動手寫小說之前,應該先確立好小說的大綱。大綱主要起兩個作用,一是確定故事的主線,也就是故事總的發(fā)展方向,這個主線必須以主角為中心,時刻圍繞著主角的成長或者發(fā)展方向。成功的小說必定有著明確的故事主線,散亂不清的故事脈絡只會讓小說變成作者的流水賬,毫無閱讀的價值。第二是對小說的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場景等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設定。比如確立主角和配角的性格、喜好等內容,這樣可以避免在真正動筆的時候將人物寫成飄忽不定的形象,只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才能被讀者記住并喜愛。

    (五)閱讀心理。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非常之快,多數現代人沒有太多的時間靜下心來閱讀,所以現代小說的寫作與過去的方法上有著本質的不同。要熟悉的掌握現代人的閱讀心理,才能寫出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明清章回體小說中有大量的場景描寫和詩詞穿插其中,這對于現代小說來講,是完全可以省略的,讀者一般都沒有興趣來閱讀長篇的描寫,更多的時候,讀者追求的是劇情快速的發(fā)展和主角的經歷過程。以章節(jié)為例,現代小說,特別是網絡小說,每一小節(jié)的文字通過都很短,只有三兩句話,甚至一句話一小節(jié)。這種寫作方式都是為了迎合讀者快速閱讀的心理,同樣的,一章內容也通常只有3千字左右。長篇大論和密密麻麻的排版很容易讓讀者失去閱讀的動力。

    一生必讀的經典中文小說

    1 、《吶喊》

    魯迅(著)

    魯迅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fā),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2 、《邊城》

    沈從文(著)

    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tài)。

    3 、《駱駝祥子》

    老舍(著)

    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zhàn)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

    4 、《傳奇》

    張愛玲(著)

    表現的大多是上海中上層階級和抗戰(zhàn)時期香港人的生活情形,張愛玲以一種十分冷靜的態(tài)度,仿佛不動聲色地講述著一個個遙遠而動人的傳奇。

    5 、《圍城》

    錢鐘書(著)

    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tài)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6 、《子夜》

    茅盾(著)

    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7 、《臺北人》

    白先勇(著)

    十四個短篇由此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飽含歷史與人生的滄桑,充滿清醒和無奈的嘆息。

    8 、《家》

    巴金(著)

    激流三部曲之一,描寫舊式封建家庭的解體和青年人的反叛。

    9 、《呼蘭河傳》

    蕭紅(著)

    蕭紅用舒展自如的巡視式藝術手法,以情感的起伏為脈絡,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呼蘭河畔的鄉(xiāng)鎮(zhèn)作傳,為這個鄉(xiāng)鎮(zhèn)的風土人情,為各種各樣人的生與死、歡樂與悲哀作傳”。

    10、 《老殘游記》

    劉鶚(著)

    批判晚清社會的腐敗,其視角比較獨特,著重揭露所謂“清官”之罪惡和所謂“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政治的統治支柱,可謂切中要害。

    11、 《寒夜》

    巴金(著)

    巴金在小說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樹生、汪母這三個人物形象,深刻地寫出了抗戰(zhàn)時期勤懇、忠厚、善良的小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

    12、 《彷徨》

    魯迅(著)

    魯迅先生寫作于“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陣營分化的時期。原來參加過新文化運動的人,“有的退隱,有的高升,有的前進”,魯迅當時像布不成陣的游勇那樣“孤獨”和 “彷徨”?!夺葆濉繁憩F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13 、《官場現形記》

    李伯元(著)

    作品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丑惡的情形。

    14 、《財主底兒女們》

    路翎(著)

    揭示了這一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發(fā)展和生活道路,真實地寫出了中國新一代資產階級的生成過程以及他們的分化沉浮。

    15 、《將軍族》

    陳映真(著)

    通過臺灣一對小人物由隔閡到真誠相愛,因相愛而從容赴死的殉情故事,揭示了小人物悲慘的生活處境和命運,對黑暗、丑陋、不公的現世表達抗議,贊美了小人物高貴的品行和純真的情感。

    16、 《沉淪》

    郁達夫(著)

    郁達夫在《沉淪》里作者完全無視社會道德觀念,大膽地寫出被情欲折磨的青年的心靈。

    17 、《死水微瀾》

    李劼人(著)

    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到辛丑條約簽訂的七年時間為經,以四川省會成都及其近郊構成的川西壩為緯,描繪了清朝末年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及掙扎的苦難歷程。

    18、 《紅高梁》

    莫言(著)

    《紅高粱》中創(chuàng)造了莫言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xiāng)”,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

    19 、《小二黑結婚》

    趙樹理(著)

    趙樹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中著名的中篇小說之一。

    20 、《棋王》

    阿城(著)

    《棋王》表面上寫棋,實質上則具有多層次的象征意義,表現作者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歷史評價和對中國文化進步的展望。

    21、 《家變》

    王文興(著)

    這部小說以父與子兩代人的沖突為主線,揭示了臺灣小公務員的貧苦,以及在金錢觀念、西化意識影響下,人們在精神生活及心理上的畸形發(fā)展。

    22 、《馬橋詞典》

    韓少功(著)

    集錄了湖南汨羅縣馬橋人日常用詞,計一百一十五個詞條。它以這些詞條為引子,講述了古往今來一個個豐富生動的故事,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23 、《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著)

    這本長篇小說,被公認為臺灣文學的代表作。它使我們重新對這個島嶼上所發(fā)生的人類紀錄,再做了一次檢討。

    24 、《半生緣》

    張愛玲(著)

    講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

    25 、《四世同堂》

    老舍(著)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至今傳讀不衰,歷久彌新。

    26、 《紅頂商人胡雪巖》

    高陽(著)

    高陽筆下的胡雪巖具有時代價值,不但勾勒出一位傳統中國商人的典型,更藉主角的胸襟與抱負,為今日的高壇樹立順變應時,自我期許的理想形象。

    27、 《啼笑因緣》

    張恨水(著)

    最令人向往的愛情模式,落入凡間的夢幻情人,二十世紀中國言情小說的里程碑。作為中國大眾文學最精致的范本,《啼笑因緣》歷來被認為是最適合搬上銀屏的文學作品。

    28、 《兒子的大玩偶》

    黃春明(著)

    故事主角為了生計,打扮成小丑模樣,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內心的情感交戰(zhàn),以及他和妻子、小孩間微妙的情感,深深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29 、《射雕英雄傳》

    金庸(著)

    闡釋了俠義精神的真諦——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30 、《莎菲女士的日記》

    丁玲(著)

    一篇日記體小說,描寫“五四”運動后北京城幾個青年的生活和愛情。

    31、 《鹿鼎記》

    金庸(著)

    金庸先生最后一部小說,也是登峰造極之作,是金大俠自言最喜歡之大作。

    32 、《孽海花》

    曾樸(著)

    采用隱喻的手法,以蘇州狀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戰(zhàn)爭三十年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歷史變遷。書中筆墨最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對封建知識分子與官僚士大夫的刻畫,突出虛偽造作和庸腐無能。

    33、 《惹事》

    賴和(著)

    除了批判日本警察欺壓民眾的惡行,也透露出臺灣群眾對爭取公理正義怯于行動力,呈現一種自私的負面性格,從而表達了反抗者的孤立無援。

    34 、《嫁妝一牛車》

    王禎和(著)

    王禎和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亦為其成名作,擁有極高的知名度,除了被拍成電影外,還改編成電視劇。

    35 、《異域》

    鄧克保(著)

    敘述1949年國軍自中國大陸撤退時,一支潰散的孤軍如何在云南與緬甸邊區(qū)叢林,建立起一片游擊隊基地,以及這一批孤臣孽子在生死邊緣的絕境當中與命運搏斗,并且冀求反攻中國大陸的血淚經歷。

    36、 《曾國藩》

    唐浩明(著)

    從對文物歷史化的反思入手,探索小說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寫他的文韜武略,又寫其待人處世與生活態(tài)度;寫他的困厄與成功,也寫他的得寵與失意。

    37、 《原鄉(xiāng)人》

    鐘理和(著)

    一部抒發(fā)作者對祖國深情厚誼的半自傳體小說。

    38 、《白鹿原》

    陳忠實(著)

    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

    39 、《長恨歌》

    王安憶(著)

    王安憶用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描寫了上海四十多年的歷史變遷,因此《長恨歌》也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40、 《吉陵春秋》

    李永平(著)

    全書以“十二瓣觀音蓮”的方式,用十二個互相聯系的篇章將這個中心場景補全和升華,將讀者的心一直提著到最后都不得解。

    41、 《黃禍》

    王力雄(著)

    這本書是政治幻想題材的,整篇都是作者對未來政治走向的悲觀想象。

    42 、《狂風沙》

    司馬中原(著)

    以北方農村為背景,以關八爺帶領的一群飽受北洋軍閥盤剝和欺凌的北方漢子為主要人物,以走私鹽為主線,深情傳神地刻畫了一幅宏偉壯闊而又神秘傳奇的歷史畫卷。

    43 、《艷陽天》

    浩然(著)

    一部取材于中國農村合作化運動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規(guī)模、細致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50年代中國農村社會的生活形態(tài),展示了那個時代中國農民的精神面貌。

    44 、《公墓》

    穆時英(著)

    描寫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其描寫的對象,也都是在充滿誘惑的都市背景下,迷戀于聲色之間的都市客。

    45、 《舊址》

    李銳(著)

    作者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大家族的獨特歷史,顯赫的功勛及其成員可歌可泣斑斕的人生旅途。

    46 、《星星·月亮·太陽》

    徐速(著)

    小說采用第一人稱,主人公以“我”的身份出場。 整部作品情節(jié)鋪排綿密,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之勢,以星星、月亮、太陽分別象征三個女性——阿蘭、秋明、亞南。主人公每每怔怔地望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想著“明天太陽又會出來”。他不愿失去她們中之任何一個。

    47 、《臺灣人三部曲》

    鐘肇政(著)

    由臺灣人鐘肇政撰寫的多卷本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故事,全書分為《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三部。

    48 、《洗澡》

    楊絳(著)

    描寫解放后知識分子第一次經受的思想改造,即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楊絳女士將知識分子這一群體的內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書情節(jié)生動,文筆簡練,富有生活氣息,反映了那個年代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真實的思想壯志。

    49、 《旋風》

    姜貴(著)

    獲得“中華文藝獎”,以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暨臺灣文學經典三十”。

    50、 《荷花淀》

    孫犁(著)

    孫犁的作品中不僅有戰(zhàn)爭與槍聲,還有淡雅疏朗的詩情畫意和樸素清新的泥土氣息,是值得在這個時代我們換個角度去重讀的經典。

    51 、《我城》

    西西(著)

    西西傳誦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風格獨特,被認為是開創(chuàng)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

    52、 《受戒》

    汪曾祖(著)

    小說以散文的筆調,極富詩情地展現了蘇北鄉(xiāng)村的田園風光和人情風俗,在渾樸自然、清淡委婉之中,滿溢和諧的意趣。

    53 、《鐵漿》

    朱西寧(著)

    在一則則鄉(xiāng)野傳奇的故事中,朱西寧寫活了鄉(xiāng)野人物的心理,也傳達了時代造就的悲劇氣氛。

    54 、《世紀末的華麗》

    朱天文(著)

    圍繞都市生活的主題,寫都市中人的孤獨和欲望的覺醒,人沉溺其中的歡樂、疲憊和痛苦。

    55、 《蜀山劍俠傳》

    還珠樓主(著)

    還珠樓主代表作,以其海闊天空、任意所之的想象,雄奇瑰麗、變化莫測的筆法,歷來為讀者青睞。

    56 、《又見棕桐,又見棕擱》

    於梨華(著)

    沒有使用傳統的線性敘事,而是在過去、現在、未來,美國、臺灣、中國大陸這些不同的時空中不斷跳躍。

    57 、《浮躁》

    賈平凹(著)

    本書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tài)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

    58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王蒙(著)

    作品在揭露體制內的官僚主義的同時,也從個人理想角度對體制性文化和體制化了的人進行了批判。

    59、 《玉梨魂》

    徐枕亞(著)

    一部哀情小說,它是鴛鴦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徐枕亞的成名作,也是這一流派成型時期最重要的奠基之作,被視為“鴛鴦蝴蝶派小說的祖師”。

    60 、《香港三部曲》

    施叔青(著)

    一個苦難少女及其后人的際遇經歷,構成了完整的三部曲;作者用以折射出香港自1842年開埠以來的發(fā)展歷程。

    61 、《京華煙云》

    林語堂(著)

    林語堂經典作品。

    62、 《倪煥之》

    葉圣陶(著)

    真實地反映了從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生活歷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這些規(guī)模壯闊的革命運動曾經給予當時知識青年和巨大影響。

    63、 《春桃》

    許地山(著)

    許地山的愛情小說,描寫了春桃、向高、李茂之間的情感糾葛。

    64 、《桑青與桃紅》

    聶華苓(著)

    以抗日戰(zhàn)爭、國共內戰(zhàn)、國民政府撤退赴臺的家國分裂史為背景,講述主人公桑青如何惶惶終日逃亡奔走,不得不去國離鄉(xiāng),赴美逃難以致最終精神分裂的故事,深刻展示了流亡漂泊的主題以及人類永恒的困境。

    65、 《藍與黑》

    王藍(著)

    王藍1958年寫的長篇小說,本書是對民國二十六年對日抗戰(zhàn)爆發(fā)到三十九年國民政府遷臺這段時期社會的描述。被譽為四大抗戰(zhàn)小說之一。

    66 、《二月》

    柔石(著)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生動地展現出被"五四"喚醒的一代知識青年在中國現實社會里走投無路的境況。如果不經過一場革命的洗禮,所謂個性解放和人道主義都只能是鏡花水月。

    67 、《風蕭蕭》

    徐訐(著)

    小說將白蘋等放入抗戰(zhàn)的間諜斗爭中,通過她們對國家與道德的忠貞選擇,塑造出理想的女性形象。

    68 、《芙蓉鎮(zhèn)》

    古華(著)

    描寫了1963—1979年間我國南方農村的社會風情,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害,歌頌了_路線的勝利。

    69 、《地之子》

    臺靜農(著)

    作品展示了作者最熟悉的那一部分生活,同時,又有一種悲涼的氣氛籠罩在他所描寫的故鄉(xiāng)風貌以及自然風光中,使其作品顯得格外質樸、真切。

    70、 《城南舊事》

    林海音(著)

    林海音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71、 《古船》

    張煒(著)

    描寫了膠東蘆青河畔洼貍鎮(zhèn)上幾個家庭40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那塊土地的變化。

    72 、《酒徒》

    劉以鬯(著)

    被評論界譽為“中國首部意識流長篇小說”。小說從里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對社會、對人類、對人生,甚至是對自己的絕望。

    73、 《末央歌》

    鹿橋(著)

    書中關于友誼的描述、愛情的鋪陳以及對校園精神的探討,表現了一代年輕學子對真善美的追求與積極樂觀的生命態(tài)度。

    74、 《沉重的翅膀》

    張潔(著)

    以重工業(yè)部和所屬工廠的整頓改革為背景,描寫了從正副部長、司局長到記者、工人和普通群眾對經濟改革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不同的生存狀態(tài)。

    75、 《果園城記》

    師陀(著)

    短篇小說集《果園城記》是師陀歷時八年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風格特異,尤其是作品的語言,可謂匠心獨具。

    76、 《人啊,人! 》

    戴厚英(著)

    以C城大學為背景,通過對幾個大學同學各自的坎坷命運以及他們彼此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的描寫,控訴了“左”傾路線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7 7、《黃金時代》

    王小波(著)

    王小波的代表作。

    78、 《狗日的糧食》

    劉恒(著)

    劉恒的作品精選集,涵蓋了城市、教育、工廠生活等多個方面,體現了作者小說題材的豐富性。劉恒對筆下人物的刻劃相當生動,時有入木三分之筆,令人拍案叫絕。

    79 、《棋王》

    張系國(著)

    以一天才兒童的奇幻遭遇為經,以70年代經濟剛起飛的臺北為緯,深入描寫想象世界的幽玄和現實社會的波譎,人生百態(tài),淋漓盡致。

    80、 《賴索》

    黃凡(著)

    臺灣近代作家黃凡作品。

    81 、《妻妾成群》

    蘇童(著)

    整個小說充滿了某種陰郁、頹敗、凄迷甚至詭秘的氣息,充分體現了蘇童對女性心理的精確把握,以及營構敘事氛圍的高超能力。

    82、 《霸王別姬》

    李碧華(著)

    以梨園師兄弟程蝶衣和段小樓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糾葛為線索,講述了一段哀艷悲烈的往事。文學虛構與國粹經典、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巧妙融合。

    83、 《殺夫》

    李昂(著)

    以臺灣農村生活為背景,探討人性的不可捉摸,尤著眼于人與獸之間剃刀邊緣的掙扎,寫作手法細膩而深刻。

    84 、《楚留香》

    古龍(著)

    機智聰敏、正義凜然、風流瀟灑的“盜帥楚留香”,無疑是古龍自身的寫照。

    85 、《窗外》

    瓊瑤(著)

    林青霞成名電影《窗外》原著,瓊瑤首部長篇代表作,愛情小說的永恒經典。

    86 、《沉默之島》

    蘇偉貞(著)

    探勘女性情欲流淌、永不確定的抽象本質。

    87 、《白發(fā)魔女傳》

    梁羽生(著)

    本書在樹立了一個武俠史上的經典女性形象——練霓裳的同時,也開了一個日后諸多武俠小說中女主角為愛白頭的先例。

    88、 《古都》

    朱天心(著)

    走在“古都”里的人們,有些蒼老、又有點天真。他們在現實世界與你熱情道別,轉身走進小巷卻停下了腳步、茫然怔忡。

    89 、《尹縣長》

    陳若曦(著)

    陳若曦細膩的刻畫出動亂時期對人性的扭曲與百姓的迫害,讓人直接目睹并感受到中國人民生活的艱辛與苦楚。

    90、 《四喜憂國》

    張大春(著)

    張大春“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91 、《喜寶》

    亦舒(著)

    亦舒經典小說,講述了劍橋圣三一學院的法學高材生,獨善其身,風華正茂,極盡嫣妍。本是炙手可熱的俏佳人, 尚有高貴文憑壓身,她卻反其道之,決定做富商的情婦的故事。

    92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張賢亮(著)

    張賢亮用浪漫與寫實手法交織,將刻骨銘心的傷痛轉化成為普遍的人性體會。精湛獨特的敘事手法,領人進入高潮迭起、震聾發(fā)瞶的小說新境界。

    93、 《將軍底頭》

    施蟄存(著)

    施蟄存所著歷史小說。該書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影響,表現歷史人物情欲與理性的沖突。

    94 、《藍血人》

    倪匡(著)

    本書是一個科幻故事,寫了一個有家歸不得,雖然大具神通,但是在地球上卻棲棲惶惶、十分可憐的外星人。

    95、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趼人(著)

    清末著名的譴責小說。小說描寫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社會的種種黑暗現實。

    96 、《活著》

    余華(著)

    余華的經典作品。

    97 、《岡底斯的誘惑》

    馬原(著)

    馬原代表作。小說以幾個外來的年輕探求者在進藏后的見聞,寫出了岡底斯高原神秘的風土人情,并且借助獨具一格的藝術手法,微妙地傳達了西藏神話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狀態(tài)對現代文明的"誘惑"和這種誘惑的內在含義。

    98、 《十年十癔》

    林斤瀾(著)

    把十年的侵害化成存在幸存者心中的種種癔病,平淡的描述,看似波瀾不驚卻又驚心動魄。

    99 、《北極風情畫》

    無名氏(著)

    《北極風情畫》這部現代言情小說在被禁毀20年后居然奇跡般的復活在最瘋狂的文 化大革命中,成為當時萬千青年為之淚灑的手抄本。是什么力量使得該書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答案就在書中。

    100 、《雍正皇帝》

    二月河(著)

    《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帝王系列”的第二部,它跨越康、雍、乾承先啟后數十年歷史,成功地描寫了雍正皇帝波瀾壯闊的一生。

    4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