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
推薦文章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10篇
作為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可知最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你寫過關(guān)于清明的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講著講著,清明節(jié)變悄悄的來到了我身邊,我們家便可以一年一度的春游了。
微風(fēng)拂面,暖和的陽光格外的燦爛,看,旁邊的桃花開了,一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忽高忽低,它們的身子是那樣的輕,我只要輕輕一吹它就可以翻上二十來個跟頭,不管那些桃花會飛到哪里,那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瞧,一根根小草爭先恐后的鉆出地面,一棵棵小花爭奇斗艷,一棵棵小樹抽出嫩葉,一團團白云悠閑的散步,一簇簇油菜花美麗金黃,一片片麥田望不到邊,哈,一只只去南方旅游的燕子成群結(jié)隊的飛了回來,小鳥們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盡情的歌唱。”那個像馬,這個像人?!拔铱粗艿苁种傅姆较颍?,原來是白云,別說那朵白云還真像一匹馬飛奔在遼闊的天空上,這春天一切都是美麗的。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呀,它給大地上了春的地毯讓我們無憂無慮的游戲,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時快樂的,春天是神奇的,不知不覺的便到了下午,白云更大了,就像壓在我頭上一樣,太陽更紅了,染紅了半邊天,又過了一會,媽媽招呼我們回家,一輪紅日懸掛在天空中,慢慢向西邊下落,白云不在白了它們變成了紅云像漩渦一樣圍繞著太陽。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百鳥爭鳴,鮮花齊放的季節(jié)里,我們更應(yīng)該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2
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清明節(jié)開始于周代,每年冬至后108天是傳統(tǒng)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清明節(jié)在每年公歷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傳統(tǒng)清明節(jié)又叫寒食節(jié)。
關(guān)于傳統(tǒng)清明節(jié)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著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zhí)政后,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yīng)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著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jīng)帶著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為介子推那么孝順,一定會帶著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和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后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jié),又叫傳統(tǒng)清明節(jié)。
關(guān)于傳統(tǒng)清明節(jié)有許許多多的習(xí)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傳統(tǒng)清明節(jié)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的先人,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傳統(tǒng)清明節(jié)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說的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后,種瓜點都。傳統(tǒng)清明節(jié)后天氣漸漸暖和,農(nóng)民伯伯也開始抓地了。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yīng)該在傳統(tǒng)清明節(jié)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燕子飛到南方去啦,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啦,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啦有再開的時候??墒怯H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啦。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jié)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shù)那迕鞴?jié)連天都灰蒙蒙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fēng)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么就在也不回來啦。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啦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么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還有那無人采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啦。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啦。畫面再次重現(xiàn),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fēng)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哪個緊隨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畫面模糊啦又清晰啦,小女孩跟著爺爺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啦清明節(jié),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啦,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啦。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啦,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趕著上山掃墓。我家當(dāng)然也不例外。
父親到儲物庫找來了一把鋤頭,買來了一罐紅色的顏料和一根毛筆。母親則負責(zé)供品,母親把昨天買來的水果、零食裝在一個個袋子里,五顏六色的袋子,遠遠地看,就像一道彩虹!而我呢,則在旁邊呆呆地站著。
所有的工作都準備就緒,就可以出發(fā)了。行駛在崎嶇的山路,一路顛顛簸簸的,不過想到要掃墓,好開心!趕著去掃墓的人很多,把整條路都擠滿了,連一只螞蟻都爬不出去。
經(jīng)過了差不多兩鐘頭,才到達了目的地。噼里啪啦山上的鞭炮聲響個不停,數(shù)不清的雜草、枯樹葉、樹枝等等,鋪滿了整座山。我慢慢地跨過雜草,踩在枯樹葉上面,避開長長的樹枝,跟著父親母親來到了我們該掃的墓。上面雜草叢生,盡是灰塵,墓碑已經(jīng)看不清了。父親扛起了鋤頭,把周圍的雜草清理干凈。拿出事先買好的顏料、毛筆,用毛筆蘸了一點顏料,像在描紅似的按著模模糊糊的墓碑跡,一筆一畫地把墓碑給寫好了。母親燃起了鞭炮,噼里啪啦。擺上了供品,點上了香祭拜完畢,父親母親坐在旁邊,給我掰了一顆枇杷,味道好甜??!就好像我們臉上的笑容。
回到家,雖然筋疲力盡,但還是很高興。
清明節(jié)!我多么希望明年快點到來!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5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fù)蘇,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據(jù)說,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餓暈,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給他吃。后來公子重耳成為晉文公,封賞忠臣忘了介子推。當(dāng)重耳想起時,介子推卻不愿再做官,背著母親隱居在綿山。重耳就放火燒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燒了3天始終不見人出來,上山尋找發(fā)覺他和其母已燒死了。在燒焦的柳樹上有血詩; “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發(fā)覺老柳樹復(fù)活,賜名“清明柳”,并定為清明節(jié),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勵自己勤政清明。
在江南部各地的人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稱鼠曲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卜絲與春筍,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吃起來格外有味。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jié)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jīng)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正是因為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
我喜歡清明節(jié)。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6
幾年前,我對清明節(jié)不太了解。只覺得和第一個月的氛圍不一樣。但它所有的習(xí)俗和更深層次的含義都不是一無所知,我也不太懂,但我也說不出有什么不解的。
清朗的氣氛蒼涼凄清,古詩詞中有云:清明時節(jié)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斷魂,幾句話,勾勒出一幅悲傷的畫面。你看,清明的悲哀總是不一樣的,總是淡淡的,但又是悲哀的,似乎是由于人的擔(dān)心時間久了,都融進了這一天
四月很晴朗,但我不禁感到第一個月的寒意。也許上帝也把思念和淚水送到了這里,不想變美。夜晚的黎明,灰暗的云彩和煙雨被取代,雨中的遠眺呈現(xiàn)出一種朦朧的美,大面積相連。偶爾,幾座高聳的青山映入眼簾。毛毛雨過后,涼風(fēng)伴隨著淡淡的霧氣,更冷了。
會有一行人走下山,路挺長的,說是郊游。雨后的樹葉特別綠,泥土的味道被風(fēng)翻起,和空氣中的草香一起醞釀。山依舊,路上的荊棘比以前少了。后來又有人陸續(xù)來了,孩子跟著大人,大人除了荊棘,前面還有兩條,后者開路。汗水從臉頰滴落到泥土里。
掃墓后,回家路上的涼風(fēng)沁人心脾。在別處,可以聞到淡淡的苦味,也就是艾草的味道。如果有未燃盡的艾草,可以聞到它自己的氣味。與氣候較為干燥的時候相比,有一股淡淡的潮水味浸透了艾香的心。
雨下得不多也不長,但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難免讓人覺得煩躁。米飯是涼的,但絕不是生的。我記得有一種深綠色的小吃,清明節(jié)的時候在幾個攤位上賣。攤主一般都是說話和藹的中年婦女。點心油油的,有艾草香的,但是不驚艷,但是需要在地攤上買一些。一是稀有(至少在島外沒見過,而且很稀有),二是不怕沒人吃。很甜,似乎洗去了清明節(jié)的苦澀,把甜味帶到了心里最苦的地方。
清雨伴愁??粗宄旱挠?,心底會不由自主的掀起漣漪,在我的印象里永遠不會晴。之前有老朋友抱怨清明氣氛的傷感,之后也有很多人回應(yīng)。我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但現(xiàn)在基本理解了。也許,如果我不懂,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懂。有時候,我也不用太執(zhí)著。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7
又是清明節(jié),又是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烈士陵墓,向睡在這里的人們致敬。烈士的英雄氣概。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的心在沉浮,思緒萬千。一些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些為徹底埋葬舊世界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效仿并取得成功,英勇戰(zhàn)斗,拋頭顱灑血;一些人也在和平建設(shè)時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出了青春和鮮血。
烈士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危機的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了殊死搏斗。你跌倒了,但成千上萬的“不想做奴隸的人”站了起來,他們大聲唱歌。 《義勇軍進行曲》,繼承你未竟的事業(yè);烈士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和勤勞人民的熱愛,轉(zhuǎn)化為戰(zhàn)斗中與敵人抗?fàn)幍木窳α?,不畏犧牲,勇往直前,以毀滅的氣勢宣示。江朝滅亡,建立了人民?dāng)家作主的新中國;烈士們,在最需要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時刻,你們把家人和你們的一切拋在腦后。他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血灑遍了祖國。
面對你,我們怎能不敬畏?您的輝煌成就將載入史冊,永垂不朽!你!英雄將與日月同在,與江河共存!我們敬佩你們,無私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你們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有你們的崇高,有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我們,只有和平的環(huán)境,才能有祖國的繁榮昌盛。
歲月的戰(zhàn)爭體現(xiàn)了先烈們的勇敢和力量,和平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為我們提供了學(xué)習(xí)知識、成長人才、成為棟梁之材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xué)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要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要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責(zé)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我們的祖國。我們一定要努力學(xué)習(xí),為她增光添彩,為她增光添彩!
同學(xué)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建設(shè)家鄉(xiāng)、繁榮祖國而努力學(xué)習(xí),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
烈士不朽!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8
時是清明,綿綿細雨,古人: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流水飛逝今年應(yīng)如是,坐在回家的車上,閑暇使我塞上耳塞,聽著許嵩的《清明雨上》,望著窗外,綿綿的陰雨天氣給這清明添上一股濃濃的凄涼,頓時寂寞籠罩著我,思緒亂飛寂寞是條長線還懸掛在天邊,我心人緊緊抓住它,默默等著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已遠去,不禁想起某些人,似乎還在,但卻已遠去某些事,似乎還在昨天,但已回不去,某些話,至今還營繞在耳,卻已往事凡塵,想把一些事忘卻,即使使用格式化,還是無法忘記一句“算了吧”告訴自己不要執(zhí)著于不可能的事,一句“不要緊”告訴自己還殘留的剛強,一句“會過去的”告訴自己不要去刻意,時間走了,久了就淡了。
無法刪除的記憶占據(jù)這記憶的空間,我把它轉(zhuǎn)存在記憶的相冊里,塵封著,久了,等到有一天,悠閑時打開已被塵土覆蓋的相冊,瞬間,歷史充滿充滿整個房間那一時段的人,的事,的話,的景沖刺著我,把我?guī)Щ兀刮艺驹诂F(xiàn)實里一度虛幻,無可否認的是依舊的是過去,留給自己的只是一陣的空虛和不時的回味也許只是想在其中找出點什么,但又是什么呢?也許也是也許而已,也許也沒有也許,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看著滿臉凝重的念舊者這情,這景,這境,竟會傳染人,我也懷舊了,綿綿細雨續(xù),溫柔得讓人心疼“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那迷蒙的小雨一點一滴地打落在衣衫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飛舞旋轉(zhuǎn)飄落在青石路上,鋪滿整條幽徑,心靈深處埋藏著的…是不為人知的被寂寞上了鎖,黑暗籠罩著整個北半球,站在窗前,微弱的路燈照進來,似乎要被這綿綿的細雨打滅,只有殘燈照著孤影,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愁時,古人有明月可寄托,而現(xiàn)在無月,我以何堪--想登到山頂,望盡天涯路,天涯一望斷人腸,好好的,把人帶走的是-鐘,人們喜歡的字-佳,人們都說的是-言。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9
又是一年清明至。《歷書》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dāng),因此得名。古往今來,清明就是告別清冷,迎接明媚的代名詞,也是追憶與展望的復(fù)合體。這一天,人們既祭奠先祖、緬懷先烈、寄托哀思,也插柳踏青、戶外遠足、擁抱春天。
《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中說:乍溫復(fù)清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跡加?;蛳蛄陥@尋志石,思親敬獻墓頭花。清明掃墓,是古已有之的習(xí)俗。游子都會努力在清明趕回家鄉(xiāng),為祖塋鏟除雜草,添些新土,灑掃祭奠。近年來,隨著文明祭掃的普及,以往焚香燒紙、燃燭放鞭的現(xiàn)象已逐漸被植樹、送花所取代。許多身處異地他鄉(xiāng)的人,也在這一天面朝家鄉(xiāng)的方向,遙寄思故、思鄉(xiāng)之情。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也是一個重要的農(nóng)時節(jié)氣,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唯一一個成為節(jié)日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萬物復(fù)蘇,人們迎來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俗話說,“清明時節(jié),麥長三節(jié)”,這時,黃淮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也已經(jīng)綻放盛開。田地里,農(nóng)民們開始抓緊時機搶晴早播,為取得新一年的豐收而辛勤勞作。生機與希望就開始伴著清明的春風(fēng)成長、向上。
清明時節(jié),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正是踏青游玩的大好時節(jié)。人們扶老攜幼、呼兒喚女,舉家到郊外遠足野炊,觀賞春色,紓解冬日殘留的憂郁心結(jié)。北方民間過去有“清明不戴柳,死后變黃狗”的諧趣說法,所以折柳、戴柳、插柳蔚為盛行。編柳條環(huán)、戴柳條帽成了年輕人時尚的裝飾,也成了清明常見的娛玩。但從現(xiàn)今環(huán)保角度來看,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柳樹的一種損害,還是不宜提倡為好。
春風(fēng)中,人們在綠地上放飛風(fēng)箏,任由清風(fēng)把夢想托舉到遠方的高空,孩童們奔跑嬉戲,更為清明的春時春景平添了幾分春意。我想,走出傷逝,迎接生的美好,才是清明節(jié)的應(yīng)有之義。
我的清明假期一年級作文篇10
清明的雨是朦朧的,細密而又輕柔,在微風(fēng)中飄飄灑灑,帶著略顯沉重的憂傷,悄然落進大街小巷,在青蔥的草叢里隱藏去了。許多家的親戚們坐著各自的車,在大馬路上排成一長串,緩緩地向陵園駛?cè)?。清明這天,都是要給去世的親人掃墓的。細雨布滿了車身,似是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過橋時,車晃了一下,車頂上的積雨順著玻璃窗滑下,宛如一滴晶瑩的淚珠。
車到了,人們紛紛從車上下來,相互寒喧著最近可好。有人提著一大盒鞭炮,有人提著一箱又一箱的牛奶與蛋糕,還有人帶著掃把。幾個不安分的小孩開始搶先去吃蛋糕與牛奶,很快在家長們的眼神暗示下,默默的站到了一邊。
隨著父母與親戚們上山。沿路都是長得茂盛的白花小草,也許還有野菜,在細密的雨簾中濕濕的,融化成了模糊的一片,只剩滿眼的蔥綠與一種說不出的氣氛。
一個大大的,灰色的雕花石墓前圍滿了親人們。他們小心翼翼地取下去年掛上去的舊了的大紅花,換上新的,隨后扛來幾株萬年青,栽在了墓的兩旁,又是幾個人拿著掃把,一下一下,輕而緩的掃去墓前還未化作泥土的落葉。很快,他們便開始在墓前擺上一籃又一籃的花,有黃的,有白的。它們相互映襯著,空氣中開始彌漫著菊花的清香。我們是一群不懂世事的孩子,便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切莊重的、充滿儀式感的事,感受那沉重的氣氛,感受那祭奠親人的傳統(tǒng)儀式。
一切雜事結(jié)束了,便是放鞭炮、燒紙錢。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響聲中,白煙向四處彌散開來,環(huán)繞在石墓的周圍,夾雜著盛開的菊花的清香,悠悠的。鞭炮燃盡了,人們結(jié)束了一長串祭奠親人的儀式,要下山了。我跟在隊伍的最后面,忽然想起了什么,在草叢間折下一枝小小的白色雛菊,將它莊重地放在了墓基的邊上,很輕,很輕,就像一聲輕輕的問候。
至始至終,親戚們的臉上都是莊重的微笑,充滿儀式感。
回頭?煙雨朦朧中,那幾棵萬年青在石墓邊守衛(wèi)著,空氣里是清幽的花香。
清明雨上,折一枝白菊,祭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