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摘抄筆記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精選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精選10篇)!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1)
哪怕人世冰冷,給我以火,必能燃起希望。
——題記
細讀《艾青詩選》,我感受到的是在一個黑暗、沉淪的世界里,人民和自由受到了殘忍的踐踏,可是,總是充滿著希望的。
艾青的詩如寒冬里的一束陽光,照在中國的大陸上,照在老百姓久經風霜的臉上。他的詩給了當時久經壓迫的人民帶來了希望,給祖國千千萬萬的青年帶來了動力。這首詩猶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們,溫暖了大地!對當時正處于迷茫的青年來說,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樂曲,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詩。同時太陽之光像一把閃耀萬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統(tǒng)治社會的黑暗,直擊反動派和地主們的心坎。
最終,勝利的太陽在東方冉冉升起,始終溫暖地照耀著大地!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2)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從詩歌的風格上,能夠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后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
在“五四”戰(zhàn)斗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述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xiàn)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期望的向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后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資料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涌現(xiàn)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學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后留學生備受欺凌。之后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為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魯迅從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這證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覺地把自我的一切獻給解放事業(yè)。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中”為傳頌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魯迅逝世后,全國人民給他獻上了“民族魂”的大旗,這正是人民對他中肯貼切的評價。
這就是魯迅與徐悲鴻的愛國之心,而我們從他們的品質中我們能夠學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期望全在我們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學們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完美,讓一個富強、民主、禮貌的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3)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挺無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這個人,才對她有了些許了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詩集中排于首位,這首詩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轉折點。我認為大堰河就像中國農民的化身,就像一個寬厚、仁愛、純樸、堅韌的母親,生來無名,被套枷鎖,仍將最無私的愛給予了她的乳兒,艾青從她愚昧與善良、勤勞與卑微相交織的歷史性格中,深刻洞見了中國農民的宿命,并且由此激發(fā)出了對人類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憐憫。
我比較喜歡艾青的《向太陽》,我認為這首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的高度熱情和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信心,全詩貫穿著一個總體的象征形象,那就是太陽,以太陽來象征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希望,從“我”——一個飽經憂患的知識分子的角度,采用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抒發(fā)抗戰(zhàn)高潮到來時的激奮之情。
我發(fā)現(xiàn)艾青的詩歌都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fā)揮聯(lián)想以凝結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與視覺沖擊感。
讀艾青之詩,品艾青之心,贊艾青之情,《艾青詩選》——你值得擁有。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4)
這本書我本是沒有的,因為九年級的需要,我便買了它。剛拿到《艾青詩選》這本書時,我迫不及地翻開,被書里面優(yōu)美而豐富的內容所吸引。
藍色的封皮使夏天多了一絲清涼,我讀了一篇小詩,我從“當黎明穿上了白衣”讀到“浪”,從“黎明”讀到了“街”,又從“我們的田地”讀到“古松”……我從30年代起步,經過了40年代,路過了50年代,又到了70年代。
我透過鐵窗看見熔鐵般紅熱的奔流著的朝霞,看過月明的夜是無比溫柔與寬闊的,穿過那些十字鋪的小巷,一切都如此協(xié)調。
《艾青詩選》,是近代詩人艾青的詩歌選集,他的詩歌通常都是富“五四”戰(zhàn)斗精神和飽滿的進取精神的。從詩歌的風格上,可以看出艾青是一個奔放、進取、激昂的熱血青年。艾青作為五四之后的著名詩人,在那個年代蒼茫的北方,寫著彭拜激昂的詩歌,描述著復活的土地與戰(zhàn)斗的血液。
艾青在寫詩的字里行間透露著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與追求,Thankyou,它緊密結合現(xiàn)實的賦予戰(zhàn)斗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聞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在新中國成立后艾青的詩歌仍在歌頌勞動人民的事跡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內容更為豐富。又以精美創(chuàng)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式發(fā)展的重要收獲。
我喜愛艾青的詩歌,源于艾青胸懷寬廣,熱情奔放,詩的內容充滿了語言的張力,平鋪直敘或彭拜激昂,每首詩到最后都會達到高潮。因其自然天成,而有著特殊的手法,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位讀者。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5)
“艾青的詩,好在那雄渾的力量,直截了當?shù)恼Z言,強烈鮮明的意象?!卑嘣缒陮W畫,對后期印象派情有獨鐘。而他的詩也好像一幅畫,樸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滿深情,意境宏闊,深邃而憂悒,有一種崇高的美。他用斑駁的色彩與光影呈現(xiàn)民族苦難與愛國懷鄉(xiāng)之情。
他的詩中,有熱烈的紅色?!坝蜔粝褚盎鹨粯?,映出我們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里面的——痛苦,憤怒和仇恨的力”,紅色意味著勃發(fā)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國農民面對壓迫怒氣騰騰的寫照。“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夜間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那些是刮著風的,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滿樹艷粉嬌紅,卻讓人想到死亡和血淚,既使江南處處是春了,風景繁華似夢,仍是觸目驚心,讓作者感到凄凄慘慘;大好春光、生靈涂炭,哀鴻遍野,家國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鸢岩雅懦砂l(fā)光的隊伍了,火把又流成紅光的河流了……千萬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著鐵黑的夜,散發(fā)著亙古的熱與希望,如同沉寂中爆發(fā)出千人一口的吶喊。烏暗底色上的熾紅,給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熱情——如果太陽不出來,我們就自己創(chuàng)造黎明!
他的詩中,有一望無際的黃。在冰雪凝凍的日子,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和荒漠……蒼莽荒寒的北國大地上,烽火不斷,只有饒闊的黃土地知道,有多少交織的逃難車轍,多少流離失所的北國人民!
這一幕黯淡的灰黃,包含了多少人的悲聲和嘆息!黃色的泥沙,使我們看不見遠方,黃河的水,激起險惡的浪,古舊的渡船,載著我們的命運。鳳陵渡口,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渾黃的浪頭卷著狂暴的野性,撲向古舊的渡船,撼天動地,目之所及皆是灰撲撲的黃,未來何在?希望何在?這萬頃渾黃,怎能不讓人想到風雨如磐,山河破碎的祖國?沙漠風,已卷去北方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
——一片暗淡的灰黃,蒙上一層揭不開的沙霧,千風呼喚,天光暗淡,沙霧彌漫,塞外凝結著千古的陰郁凄苦,死氣沉沉,無數(shù)中華兒女橫戈躍馬,奔赴中華民族生息歌哭于斯的北方,在秋風吹散馬蹄聲的邊關,為保衛(wèi)土地,不曾屈辱過一次。
艾青的詩色彩斑斕,用濃墨重彩發(fā)泄胸中郁氣。血紅、朱紅、金黃、土黃、枯黃、青灰、雪白、鐵黑、紫色、堇色、灰色、緋色,銀色、古銅色、赭黃、暗綠、藍色、草黃……正如陸游所說: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夠熟視。兼之光與影的交錯變幻,艾青的詩如同一卷卷慷慨淋漓又韻味悠長的水彩畫。還有那些令人過目不忘的意象,比如朝霞霓彩、銀浪白羽,太陽與黎明,血液與火把,故鄉(xiāng)的樹木池沼,黃土地與黃河、原野鳥雀、號角、橋、白雪……都承載著他對人類、對自然刻骨銘心的心的愛,對民族命運的深摯關懷。從這些流動的畫面中還透露出裊裊的哲思,屹立不動的礁石和離開運動死氣沉沉的魚化石,連同那面直率的鏡子,都給人無垠啟迪。
艾青善于通過印象,感覺的捕捉來表達濃烈的情思。同樣是“詩中有畫”,王維的詩偏于冷色調,情幽空靈,而艾青的詩偏向暖色調,詩作具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炫目色彩下洶涌著遏止不住情感洪流,神州沉陸的憂思,穿過數(shù)千年風塵撲面而來。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6)
艾青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被我們這些后輩永遠的歌頌,因為艾青的詩中富有人生的哲理。
《失去的歲月》其中有一句寫的很有道理:“失去的歲月甚至不知道丟失在什么地方——有的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丟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丟失在喧鬧的城市,有的丟失在遙遠的荒原?!?/p>
是啊,過去的歲月都不知道丟失在了哪里,我的時間都丟失在了發(fā)愣中,本可以好好的學習,我卻在那里發(fā)愣,別人的時間安排很充實,還覺得時間不夠,而我卻在那里浪費時間。
魯迅有一句名言是:浪費時間是在慢性自殺。我卻浪費了多少時間,本來今天的事情可以做,而我要推到明天甚至后天才去做這件事。
“有的是人潮洶涌的車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燈下面;丟失了的不像是紙片,可以撿起來,倒更像是一碗水潑到地面被曬干了,看不到一點影子;時間是流動的液體——用篩子,用網,都打撈不起;時間不可能是固體,即使過了幾萬年也能在巖層中找見。時間也像是氣體,像急馳的列車頭上冒出的煙!”
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東西,一瞬間就擦肩而過,流逝的時間不能像一塊固體一樣,即便過了幾萬年或幾千萬年,你都可以在地下找到它,時間有如陌生人,擦肩而過,你可能見過它,卻想不起來到底在哪里見過,有可能是某一個城市,也有可能在夢中。
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回來了,所以我要好好的珍惜時間,讓每一天都過的充實,今天的事情就是要今天來做。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7)
因為學習美術的緣故,這個暑假來杭州學習。因為過于匆忙,所以我沒有來得及買《艾青詩選》。過了兩個多星期,媽媽來看我,帶來了我期盼已久的書----《艾青詩選》。
媽媽從行李箱中掏出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白色相拼接的書封面,一種清新的感受涌上心頭,嗯,一定很有趣!
翻開扉頁,最先看到的是目錄。其中,《我的父親》這首詩吸引了我,趕緊翻至244頁:“但是我拂逆了他的愿望,并沒有動身回到家鄉(xiāng),我害怕一個家庭交給我的責任,會毀壞我年輕的生命……”看到這里,一種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時,別人會跟我講一些大道理來勸我放棄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說一樣,而不是現(xiàn)在的我。我就會很害怕,我如果聽從了他/她的看法,我會比現(xiàn)在更優(yōu)秀嗎?我會開心嗎?我一定得這么做嗎?……思緒開始像彈彈球一樣在地上、墻上胡亂穿梭。最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堅持下去,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只有這樣,才不算是揮霍青春,也才不會后悔。
后來,我又看到一篇令我深思的詩歌——《少年行》?!耙粋€熱情而憂郁的少年,離開了他的小小的村莊”,為什么他會感到“熱情”?“憂郁”又是為什么呢?“熱情”是因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意愿了,“憂郁”則是要離開養(yǎng)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以及關系十分密切的朋友了。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孫少平,弟弟孫少平走進城市,沒有什么大成就,但他收獲了心靈的高貴和精神的富足,這也是他出農村的目的,成就了自己。換做是我,我一定會跟隨自己的意志,選擇離開。“我不喜歡那個村莊----它像一株榕樹似的平凡,也像一頭水牛似的愚笨,我在那里度過了我的童年”,其實我也不太喜歡我的家鄉(xiāng),而不是與他們一樣。因為在那里,我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不想要平凡,我并不普通,我要優(yōu)秀,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就是:不能揮霍青春,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要好好學習,成就自己的意愿,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陳宇璐,你要加油!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8)
或許處處碰壁,或許一生不得志,但我仍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薄}記
春風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艾青詩選》!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xiàn)代詩,總覺得那些滄桑的字眼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拋掉一切無用的矯飾,艾青從古詩煩瑣的字數(shù)、行數(shù)等束縛中解放了出來。因此,他所表達的情感顯得更為深摯,直抵讀者的內心。任時光駿馬飛速的奔騰著,“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句詩在我記憶的天地里永存。
從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讀來感覺昂揚向上的《向太陽》,再到時時刻刻體現(xiàn)著自己希望——為祖國盡一份力的《煤的對話》,無不反映著詩人希望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像麻繩一樣凝結在一起,為自己的祖國盡心盡力的愿望。
幾千年來,從屈原寫下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開始,“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一直是文人騷客所謳歌的對象。在艾青的詩里,我們看不到像“黃河在咆哮”那樣的戰(zhàn)斗力,但它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更接近人們的生活,更易激起人們的共鳴。
曾經的我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因為在動亂的年代里,不需要用紙筆書寫干秋。然而,在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發(fā)覺我錯了:正是由于戰(zhàn)亂,正是由于人心不穩(wěn),才應該在這樣的日子里有人以另一種方式激勵著人們奮斗前進。報國并不一定要披掛上陣,馬革裹尸,不是嗎?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9)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選集,是詩人艾青經過“五四運動”寫的。詩歌中,有對人民疾苦的傾訴,也有對戰(zhàn)士們奮戰(zhàn)的歌頌。
如《我愛這土地》,作者用一只鳥的形象來開頭,比喻自我的渺小,生命的短暫與大地的永恒,表達出作者對大地真摯的愛。把自我想象成一只鳥,不停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
讀《向太陽》這首詩,我能感受到艾青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詩中的太陽意味著一種自由,一種解脫。抗戰(zhàn)時期,人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候人們都渴望解脫,自由。最終有一天,溫暖而明亮的太陽升起,人們得到了自由。他們期望這太陽永不泯滅,社會不再黑暗。
我期望更多的詩人能有像艾青一樣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成為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根基。
《礁石》中“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的撲過來”象征著詩人不斷應對著“海浪”的襲擊卻不屈服的堅強意志,也象征著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伤晕⑿獙Q?,這是一種自信一種堅定!
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他表現(xiàn)了對國家的忠貞。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他表現(xiàn)了對人民的擔憂,我喜歡艾青的詩,因為他同我們一樣熱愛著土地與人民!
艾青的精神帶領我們前進,帶領我們沖向未來!
艾青詩選摘抄筆記(篇10)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著一副圖:干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干,我明白當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著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里,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著,想為國家做點什么,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我比作一只鳥。鳥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著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墒窃趪矣形kU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八粏〉暮韲怠?,讓我們看到了一只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唱不出優(yōu)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著,這是它用生命發(fā)出來聲音,抒發(fā)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zhí)著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只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時,將自我也與著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愿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刮著”,“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著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征著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xiàn)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zhàn)斗精神;“黎明”,象征著充滿生機和期望的解放區(qū),“無比溫柔”表達了人民對那里的向往。
最終一節(jié)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吧畛痢币辉~,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后面緊跟著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涌動著,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著。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于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我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里,敬佩于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