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六年級讀后感
《童年》六年級讀后感(精選5篇)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三部自傳小說的其中一本,這部小說講述了在父親去世后,阿廖沙(高爾基)隨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六年級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童年》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1
昨天晚上在收拾書時,看見一位父母親在為他的孩子讀童話故事。正苦思后想寫什么讀后感的我,突然想起以前看過高爾基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童年。
《童年》這本書是作者高爾基在1931年寫的,真實的以自身的經歷生動而又鮮明地表現了當時社會的腐敗、丑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廖沙4歲就沒有父親,跟著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還認識了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伊凡每次在外祖父打阿廖沙時用胳膊幫阿廖沙擋鞭子,盡管被抽打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壓死。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家庭渡過的,貪婪、愚昧、殘忍;父子、兄弟、夫妻間?心?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但幸好有一個善良、正直、勤勞的外祖母給阿廖沙講好聽的故事,教他做一個不向丑惡現?起伏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太殘酷了。當想起童年這本書就會想到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有股想掉淚的沖動,雖然自己的童年并不像阿廖沙生活的那時代,而且也是過著童話般的童年。當成年后自己也是成在一個物資豐富的年代,但有時也會受到生活上的種種困擾和不開心,而也常常發(fā)生很多不幸,并不像別人所說的生在這年代而就幸福,每當生活快支撐不住時,童年的阿廖沙卻給了我很大的勇氣,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童年的阿廖沙都讓我體會到生活的種種樂趣及生命力。謝謝高爾基的《童年》讓我在困難、無助時想起阿廖沙的堅強。這是我最喜愛也最容易回想的一本激歷我人生生活的書。
《童年》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2
這個周末,我終于讀完了高爾基的三部自傳體的第一部——《童年》。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阿廖沙在三歲到十一歲的童年生活。阿廖沙是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他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生活,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因為他總感覺外祖父對他有敵意。一天,他在好奇心驅使和表哥慫恿下,把一塊白色的布扔進染缸里變成藍色,結果被他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并生了一場大病,那是一個讓人奔潰的環(huán)境。但同時阿廖沙也遇到了另外一種人:樂觀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會彈吉他的雅科夫,同時他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與呵護,外祖母非常的善良,知道許許多多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教他學會分辨善與惡,美與丑。
十一歲時,外祖父破產了,雪上加霜的是,最疼愛他的外祖母也去世了。他不得不開始走向社會,獨立謀生。他當過鞋店的伙計,輪船上的洗碗工人,也在有任繪圖員的親戚家里和圣象作坊里當過名曰“學徒”的用人。無論在哪,他都要不得不擔負一個孩童難以承受的勞役。在不停的為謀生而奔波中,他一方面意識到勞動人民是最淳樸、最善良、最吃苦耐勞的,一方面也通過不停的讀書而發(fā)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這一段經歷對他影響很大,他開始渴望新生活,渴望著改變現狀。
高爾基通過這本書揭示了那個年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前蘇聯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同時也熱情的贊美了在黑暗歲月里那些教會他成長和成熟的人們。掩卷沉沉思,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擁有一個無比幸福的童年。有黨和政府的呵護,爸爸媽媽的關愛,有老師同學的幫助,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健康快樂的
成長。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高爾基在那么黑暗的環(huán)境中依然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依然能夠努力的學習。我們也應該奮發(fā)圖強,早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童年》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3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俄國,乃至世界文壇,都有的極大的盛譽,《童年》也可以說成是他的代表作。
20天后,我終于讀完了這部偉大的作品,關掉網頁,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起了許多許多。高爾基那悲慘、令人憐憫,令人感嘆,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住了。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臟和丑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和支持了阿廖沙…………展示了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難歷程。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真實優(yōu)美的文筆描述了自已苦難而令人難以置信童年,我為自己而慶幸——我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不可能受到那種痛苦,自己沒有失去親人……我很幸福,甚至可以說我很幸運,被家長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
我的童年,同其他同齡人一樣幸福,雖然沒有父母的陪伴,但我的祖父祖母把我養(yǎng)育成人,我同樣感到了溫暖,同樣感到了幸福,同樣感到了同齡人所感受到的一切。
但是高爾基,他卻不同,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他必須要承受這我們這個年齡所不能承受了,但他還是想我們一樣成長,在那樣可怕的環(huán)境里都可以出高爾基這種大師,我們這樣的環(huán)境還不出人才的話,那真是愧對于父母。
我想,高爾基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zhí)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永遠以那種積極,勇于拼搏的態(tài)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童年》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4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后,受益匪淺。
《童年》講述了五歲的阿廖沙因父親去世,跟隨外祖母、母親投靠外祖父。在那里,阿廖沙嘗盡了人世間的辛酸;外祖父蠻橫、喜怒無常,經常打阿廖沙和其他孩子。兩個舅舅因為貪圖外祖父家產,常常打架,甚至謀害家庭成員;他們謀害阿廖沙的父親和“小茨岡”??墒潜M管生活中有很多品德敗壞的人,但也有一些優(yōu)秀的人在影響著阿廖沙,如和藹的外祖母、“好事情”、“小茨岡”等。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我的童年。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既需要包容,也需要愛。小說中,阿廖沙的舅舅為了個人利益隨意傷害他人,給他人帶來痛苦,最終讓所有人都憎恨自我,不僅僅是家人不容納他們,這個社會也不容納他們。這是很不幸,也是很可悲的。作為人,與別人一齊相處,如果只想著如何從別人身上得到利益,不想著別人的感受,這個世界將會淹沒在戰(zhàn)亂硝煙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理解,僅有相互之間的仇恨,這個世界將會十分可怕。
前幾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為了得到豐富的石油,不擇手段,在伊拉克開展了一場毀滅性的戰(zhàn)爭。這使得伊拉克的人民痛苦不堪,婦女兒童遭到傷害,父親、丈夫、兒子為了保護人民而犧牲,原本美麗的伊拉克也變得“傷痕累累”。不僅僅是伊拉克的人民遭殃,就連美國、英國自我也深受其害;許多士兵在戰(zhàn)場上犧牲,孩子失去父親,母親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這是多么可怕的災難啊!
可是如果我們放下利益,放下武器,放下自私,用愛去維護我們的世界,那么不僅僅是一個社會會受益,整個世界都會受益。到處都會充滿歡笑,鮮花會到處開放,人們都歡樂地生活在一齊。只要有愛,沒有血緣關系的兩個人也能想兄弟姐妹一樣生活。
讓我們放下私心,用愛來經營這個世界吧!
《童年》六年級讀后感精選篇5
世界文學巨人高爾基的小說《童年》是作家的自傳體小說,它是高爾基成長的第一個足跡,書中描繪了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畫面。
今年暑假,我認真地閱讀了這部作品,有太多的感受和感悟。說起童年,在我的眼里,是陽光、幸福和快樂,可是,讀罷高爾基的《童年》,我發(fā)現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太艱辛了!阿廖沙童年時寄居在外祖父家,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外公嚴厲而暴躁,經常打阿廖沙;兩個舅舅更是不喜歡阿廖沙;幼年喪父,十一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破產,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臨在阿廖沙的頭上。只有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她常常給阿廖沙將好聽的神話故事,潛移默化地教阿廖沙做一個樂觀、善良,富有同情心但不向丑惡現象低頭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童年,阿廖沙在書中說道: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只蜂窩。各種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里,阿廖沙們盡自己所能,慷慨大量地豐富著我的心靈。這種蜂蜜常常是骯臟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識,就是最好的蜜!
這段話充分表達了當時俄國的孩子多么渴望學習啊!當時的學校少得可憐,大多數孩子只能在街上玩耍,雖然很想上學,但條件不允許啊。阿廖沙們只能像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習,充實自己。相比起來,我們現在簡直和阿廖沙們是天壤之別。我們的學校,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操場平坦寬闊,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幾凈,空調電視,投影儀電腦,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再加上認真負責,循循善誘的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當時的俄羅斯兒童聞所未聞,估計想都不敢想,但我們很多同學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學習機會,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讀完《童年》這部作品,我深深地意識到,我們的童年,看起來平平淡淡,有時候還有些小小的不如人意,但是比起阿廖沙的童年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低頭,做一個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