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
推薦文章
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5篇
《三國演義》這本古典歷史小說寫出了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和各類英雄人物。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快來借鑒一下并自己寫一篇與我們分享吧!
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篇1
當我合上三國演義這本書時,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在這本書里寫了許多具有正義感的人物。不過,我最敬佩的,就是諸葛亮了。
他十分的機智,靈敏。自從劉備請他出山后,他便專心致志地輔助劉備。當劉備在白帝城逝世之后,諸葛亮還是忠正不二的輔導劉備的兒子——劉禪。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攻打五丈原時,諸葛亮發(fā)誓一定要打敗司馬懿。在那幾年間,他一直為戰(zhàn)爭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結(jié)咳,可他在患病期間,還是一直為戰(zhàn)爭而勞累。直到死時,也不忘把戰(zhàn)后事理一一告訴自己的屬下。
諸葛亮,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人士,他為一件事奮斗到底的決心,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了一個狠毒,奸詐的陰謀家,大奸臣。曾有人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我認為并不能簡簡單單地說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長打戰(zhàn),在他所指揮的官渡之戰(zhàn)中,他以七萬精兵,大破袁紹七十萬大軍,堪稱軍事史上杰出的軍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國家是曹操的強項,他不僅愛惜人才,而且重視土地制度,糧食問題。
所以,說他是能臣沒有錯,可這不能說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極端唯我主義服務觀。曹操還做過許多不仁不義的事情,正是他的“謀略”使他更狡詐,他的“才干”使他更殘暴。
曹操出于恐懼與猜忌,殺死呂伯奢一家;因為要引誘呂布,將俘虜來的群眾當炮灰,為報父仇,攻打徐州時,軍所到之處“殺人民,發(fā)掘墳墓”。華佗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嚴重的頭疼病,神醫(yī)華佗醫(yī)術高明,他只給曹操扎了一針,曹操的頭就不疼了。曹操想讓華佗留在他的身邊,專門給他看病??墒侨A佗立志為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見他如此固執(zhí),便把他殺了。
其實無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钡幸稽c是可以肯定的,他為北方的統(tǒng)一,作出無比卓越的貢獻。
這本書真的很不錯,我還要再多看幾遍,從中吸取更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多的精華。
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篇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讀的經(jīng)典歷史小說。它通過描寫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發(fā)生的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場面,來表現(xiàn)英雄人物如何利用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與對手隨機應變、斗智斗勇?!度龂萘x》就像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每讀一次《三國演義》,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挾天子令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萬大軍南下,打算一舉掃平蜀漢和東吳。劉皇叔和孫權(quán)決定組成抗曹聯(lián)軍。諸葛老師是劉皇叔的全權(quán)代表,周瑜是孫權(quán)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雖然雙方是聯(lián)合軍隊,但周瑜妒忌諸葛老師的才干,總是給他設絆子,搞破壞。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周瑜借口缺少箭支,要諸葛老師十天之內(nèi)制造十萬支箭,最后陷害沒成功,留下了千古笑柄。
讀著讀著,我想到以前學校里發(fā)生的一件事。那一天,學校舉行語文考試。一位跟我比較要好的同學考出了98分的好成績,我卻只考了86 分。放學回家的時候,我越想越難過,覺得她很有可能是作弊得來的,或者是老師偏心,就故意問她:小李,你這次怎么考得那么好?。慨敃r我有些嫉妒她,因為我平時的成績都比她好,可是這一次卻被她超過了,心里覺得很不服氣。有一段時間,都不愿跟她說話,和她一起回家了。
讀著讀著,你會發(fā)現(xiàn):周瑜作為諸葛老師的友軍統(tǒng)帥,不跟諸葛老師好好合作,反而因為嫉妒,多次設計謀害,最后竟被活活氣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終身遺恨。為什么要去妒忌別人呢?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的成績嗎?這樣的人是沒有勇氣的!當別人取得好成績,受到大家尊重和愛戴,如果我們不去尋找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不虛心向他學習,反而諷刺甚至中傷別人,那是多么愚蠢無能的表現(xiàn)?。?/p>
讀著讀著,我明白了不能妒忌別人的才干,如果要想取得跟別人一樣的成功,那就努力去做。
你瞧,小時候數(shù)學常??疾患案竦娜A羅庚爺爺努力去做了,他后來竟然成為了數(shù)學家!
你瞧,殘疾張海迪阿姨也是努力去做了,她居然掌握了多種語言!
你瞧還有很多很多。
努力去做吧,成功等著我們呢!
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篇3
《三國》中,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藝好,而且人也好。關羽是一個重義氣、講情義的英雄。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有驚濤偉略,但因其狹隘的心胸,他留給世人的評價竟是自私狹隘多余才能。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的復雜關系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在現(xiàn)實生活中,誠信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人把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
其次,我們還得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可能小說里描寫的有些夸大,但不能否認的是寬廣的心胸也是決定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否則,周瑜的悲劇真的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上演。
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篇4
在這個書香濃濃的讀書月,我認認真真讀了一遍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啟示。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于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了。他面如冠玉,頭戴綸巾,手上拿著一把輕飄飄的羽毛扇,神采奕奕好似下凡的神仙,令人過目難忘。他還有著超凡脫俗的智慧和異于常人的冷靜。在《草船借箭》中,詭計多端的周瑜一心想除掉諸葛亮這個眼中釘,于是挖苦他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鑄造十萬支箭在,諸葛亮并沒有震惶,而是臨危不亂,知難而上。他命令魯肅在一天之內(nèi)準備二十只草船,綁好草人,,在曹軍來臨之際把草船開到滔滔大江上,第二天,不明所以的曹軍見到草船,以為周瑜大軍已到,一聲令下,數(shù)不勝數(shù)支利箭射來,利箭插在草船上,而機智過人的諸葛亮算好了今天的天氣,一陣陣霧襲來,在曹軍面前披上了一層天然帷幕。等大霧散去,船隊早就滿載而歸地溜走了,這讓曹操勃然大怒。十萬支箭輕輕松松就搞到手了。這就是才高八斗的諸葛亮,有他在,一切棘手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劉備在我心中,同樣是一個后生可畏的豪杰英雄。他大義凜然,安邦定國的他令關羽,張飛,趙云這些無雙謀士心生敬畏,做了他的左膀右臂。在《荊州依劉表》中,蔡氏對他恨之入骨,表面上殺牛宰羊,大擺宴席,暗地里不懷好意地想刺殺劉備。劉備早有一手準備,轉(zhuǎn)眼間身披鎧甲,手持干將,騎上赤兔寶馬,風馳電掣般逃走了,雖然蔡氏瘋狂地追殺他,可劉備依然冷靜沉著,縱著馬,一路上披荊斬棘,越過了大河,躲過了蔡氏的軍隊,還找到了手下趙云,真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書。里面的巾幗英雄令人敬佩,里面的反面人物讓人無比仇恨。這本書中的好人是我一輩子的楷模,他們給予了我太多人生啟發(fā)。
初二三國演義800字讀后感篇5
暑假里我看過許多書,如《窗邊的小豆豆》《特種兵學校》《荒島歷險》……但是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說家羅貫中。主要作品除了這本《三國演義》之外,還有《三遂平妖傳》等其他作品,其中《三國演義》這本書為其代表作,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
這本書主要講的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專權(quán),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fā)了大型農(nóng)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xiàn)。
其中劉備最讓我佩服,因為投奔他的英雄人物都對他忠心耿耿,這是為什么呢?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我明白了,就拿“三顧茅廬來”說吧,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他的住處拜訪,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他在外面站了半個時辰,最后他的真誠和求賢若渴的精神打動了諸葛亮。正因為劉備的真誠,他才會答應劉備的請求,這才有了諸葛亮后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回報。
世上沒有不解之題,除非你沒有打好基礎。我們要學習劉備堅持不懈從小事做起的精神。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書中藏著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從小事做起,人生也是這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你想著完成一件事就必須踏出艱難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否則你只會有一腦子的空想。
這本書不僅僅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內(nèi)爭外斗,更為我們展示了眾多的英雄豪杰的形象,他們或武藝高強,或智勇雙全,或果敢勇毅……我們從他們身上都能學到很多很多。
經(jīng)典之所以是經(jīng)典,我想是因為它能夠帶給人們許多的人生啟迪。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一樣:“1000個讀者,有1000個哈姆雷特?!毕嘈拍銈?nèi)プx《三國演義》,也會有許多的收獲。